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官方曝搗毀「東突」恐怖訓練營內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17 18: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來源:軍事搜索客 更新時間:2007-1-17  

   新疆警方1月5日一舉搗毀「東突」恐怖訓練營,成為2007年開局以來國際反恐界最突出的成果之一。然而西方也有一些人,遠隔千山萬水,對新疆真實情況一無所知,卻妄議這些被斃俘的「東突」分子「到底是不是恐怖分子」,狂妄地要求中國「拿出證據」,並離奇地稱這些恐怖分子有可能是「開礦者」或「武裝走私者」。那麼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當地各族群眾對警方的這次行動又是怎麼看的呢?《環球時報》資深記者程剛,在新疆公安廳宣布搗毀行動的第二天,緊急從北京前往祖國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
[center]
  1月11日在帕米爾高原深處,《環球時報》記者程剛(右)與在當地執勤的維吾爾族警察合影。王宏強 攝 [/center]
  「東突」藏在深山荒漠中
  太陽照在帕米爾高原浮冰流淌的葉爾羌河上,兩邊襯著一排排刀削斧劈般的荒山土崖——這裡就是昆崙山區,幾天前新疆警方搗毀的「東突」恐怖訓練營就在這片大山的深處。當地警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正好趕上了搗毀「東突」恐怖訓練營行動的尾聲。在帕米爾高原昆崙山里的某個谷地,警方在做掃尾的檢查,時間是1月11日中午前後。一位警官告訴記者,1月5日的突擊行動之後,進一步的搜索圍捕又抓獲了一些「東突」分子,至此這個恐怖訓練營地的極端分子除極個別仍未落網外,絕大多數都已被捕或被擊斃。
  《環球時報》記者是1月9日夜裡23時到達南疆重鎮喀什的,第二天一大早就驅車直奔打擊「東突」行動的事發地——阿克陶縣的庫斯拉甫鄉一帶。沒想到的是,330多公里的路程,捷達車10個小時居然都沒有跑到。司機陳師傅在顛簸荒涼的山間土路上連連抱怨:這些「東突」分子也真是煞費苦心,找這麼個地方,誰能到這裡來!
  其實,從喀什到莎車縣近200公里路還是非常好走的,那是一條國道。國道的東邊多是大片大片的戈壁灘,而國道的西邊,陳師傅說,要是夏天可以遠遠地看見綿延的崑崙山脈,帕米爾高原就在那裡,圍剿「東突」訓練營地的地方也在那裡。記者使勁地朝西看,可惜冬天的南疆,天陰沉沉灰濛濛的,山怎麼也看不見,直到過了英吉沙縣的克孜勒鄉,昆崙山才露出了身影。
  艱難的行程正是從進入昆崙山區開始的,進山不遠就不再有像樣的路,汽車只能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往前顛挪。我們的車逆著葉爾羌河的流向開進帕米爾高原,而這次搗毀的「東突」恐怖訓練營地就在昆崙山區里葉爾羌河上游流經的某個荒谷里,那裡與外界完全隔絕。西方有人稱這些「東突」分子有可能是「開礦者」和「走私武器者」,實在太可笑了。開礦山首先要修路,沒有路礦石怎麼往外運?武裝走私同樣不可能,被搗毀的訓練營離國境線較遠,既沒路,手機也不能打,如何走私?
  傍晚時分初到這裡,還讓人生出一種蒼涼奇峻的美感,但一路駛來竟連一個人影都見不著,只有綿亘不斷的黃土禿山、深溝險壑和令人感到無助的荒涼孤獨、人跡罕見。
  天漸漸黑了,陳師傅說,這要是車壞半路上可就喊天天不應了,萬一再有個別被打散的「東突」恐怖分子跑出來,也不好辦。記者手上的登山表一路顯示:這一帶的海拔高度在1500米到2400米之間起伏,車外的氣溫則全在零下12攝氏度以下。我對陳師傅說,沒事!估計就算有被打散的恐怖分子跑出來,也凍得餓得差不多了,這都5天了。
維吾爾族群眾布下天羅地網
  說話間,前面突然出現了一道橫著的木欄杆,有人了,是個卡子。幾個維族群眾檢查了我們的身份證,向從路邊矮帳篷里走出來的一名警察徵詢了一下意見,放我們過去了。隨後,這樣的卡子我們陸續又遇到了兩個,最後一個是晚上21時之後在阿熱塔什鄉,警察得知我是來採訪的記者,表示非常歡迎,不過他勸我們:「天太黑了,到阿克陶縣庫斯拉甫的路雖然只有23公里了,但非常難走,晚上就在這裡住下吧,明天中午有同志執行任務經過這裡,到時候一起走。」
[center]
資料圖:近年反恐活動中繳獲的恐怖分子武器[/center]
  幾個維吾爾族老鄉熱情地把我們領到了鄉里一戶人家的私人加油站,這是前後七八十公里內唯一的一個加油站。問起搗毀「東突」訓練營的事,維吾爾族老鄉米沙那爾拍拍我的肩膀,笑著說:「壞人,這裡沒有,那邊有,他們跑過來,我們抓。」他說的那邊,正是恐怖訓練營所在的南邊。警察告訴我們,他們1月4日就開始設卡,1月5日下午,搗毀行動開始。
  事實證明,這樣的卡子在抓捕恐怖分子的行動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阿爾塔什鄉的一個卡子前幾天就抓住了一名從訓練營地里逃出來的恐怖分子。蹲守的警察告訴記者,那傢伙一手抓一把杏干、一手抓一把沙棗,愣是在荒山裡走了5天,逃到這裡后被警惕性很高的維吾爾族協防青年給逮住了。記者在這個卡子看到:搭在旁邊的簡陋帳篷露著一個很大的洞,零下十幾度的冬夜寒風直往裡灌,帳篷里就靠一個爐子在燒水取暖。一個警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環繞著「東突」恐怖訓練營地,所有大大小小人能走的路都設了這樣的卡子,而且有好多層,從營地四散外逃的恐怖分子幾乎都沒能跑出這張天羅地網。
聽當地警官講述反恐行動
  一位在南疆從事反恐工作多年的資深警官告訴記者,在新疆,和「東突」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大大小小的反恐案子陸續辦了不少,恐怖訓練營也時有搗毀,但規模這麼大的還是第一次。據這位警官介紹,整個恐怖訓練營地一共有3個點,1月5日下午突襲的是第三個點;在那之前,另外兩個點已經被搗毀了,只是東西在,人已經沒了;而在第三個點上一下子圍住了幾十個恐怖分子,交火的結果是恐怖分子一觸即潰——和國家強大的反恐力量較量,他們還不是對手。
[center]
資料圖:近年反恐活動中繳獲的恐怖分子武器[/center]
  警官告訴記者,這個營地主要是體能訓練和教簡單武器的使用,恐怖分子有部分手槍和自製的手雷,他們還發了比較統一的服裝,典型的是黑色毛線帽和黑褲子,一些「東突」教官曾在阿富汗等地的恐怖組織基地接受過訓練。
  庫斯拉甫鄉人家很少,但前幾天行動高峰的時候,這裡駐有公安等反恐人員超過千人,光是豐田越野車就來了三四十輛,人大部分都住在臨時搭起的軍用帳篷里,晚上還是非常冷的。 圍剿的恐怖營地距離鄉里還有幾十公里,路況壞得根本沒法開車,執行任務的隊伍是步行前往的。
  「東突」營地附近的維族居民接近百分之百。除一些人協助警方參加設卡執勤外,百姓的生活現在一如平常。冬天地里沒有什麼事做,男人們喜歡聚在一起抽莫合煙聊天,孩子們在結冰的小河溝里用自製的簡易冰車滑冰嬉戲……
西方媒體無理指責我反恐
  這次在中國境內為數不多的反恐行動公布以來,連續好幾天西方媒體興趣不減,但它們的報道往往帶著偏見和不公正。據法新社報道,美國加州太平洋盆地研究所的「新疆問題專家」格萊德尼宣稱恐怖分子有可能是「礦工」或「武裝走私者」。他還說:「我希望看到能證明那是一個武裝營地的更有力的證據,而不僅是模糊不清的錄像和對嫌犯的逼供。」美聯社、法新社還都把「東突」分子熱比婭抬出來,借她的口批評中國,說什麼「東伊運」早已不存在了,嚷嚷著要中國政府「拿出『東伊運』與『基地』組織有聯繫的證據來」。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對「東伊運」是恐怖組織的定性不僅被美國承認,而且也被聯合國承認。「東伊運」從事過的恐怖活動是鐵證如山,不容置疑的。針對有西方媒體說,「東突」還沒從事恐怖活動就搗毀它是不對的,李偉說,英國不也是在恐怖行動還沒進行的時候,就抓捕恐怖分子的嗎?難道要等到他們把炸彈投到我們的市場上,投到群眾身上,造成血淋淋的事實才採取行動,這不是拿人民的生命當兒戲嗎?這就是反恐雙重標準的最典型的體現。
  西方報道還說,美國將「東伊運」列為恐怖組織,是為了換取中國對美國反恐戰爭的支持、對入侵伊拉克的支持。對此,李偉說,上海合作組織對車臣恐怖組織的認定也被西方批評為是什麼政治交易,這些批評根本不符合國際的反恐趨勢。英國《衛報》稱,中國政府利用反恐戰爭加強對新疆地區的控制,強迫當地人民接受「漢化」。但從本報記者在新疆看到的情況,明明是維族群眾自發在配合政府的反恐行動。一位往來於烏魯木齊和喀什的經商者對記者說,新疆是個民族地區,大家對反恐都是歡迎的,現在我們自己搞發布會把消息報道出去,這樣的消息對各民族的生活都沒有什麼影響,事實上,新疆各民族相互依存生活得很融洽,對搞分裂的恐怖分子,越打擊大家才越安全。(《環球時報》)(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6: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