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太空殺機四伏:全球天軍建設掃瞄(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17 09: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1月17日 《航空知識》雜誌


[center]俄羅斯格羅納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衛星星座軌道分佈示意圖[/center]


  外層空間已成為繼陸海空之後的第四作戰空間,又是大國爭奪的制高點,對於正在崛起的航天國家來說,外太空是國家安全利益的新領域,與國家的安全息息相關。近十多年的幾場局部戰爭再次表明,陸海空更加依靠衛星系統,也彰顯出制天權的重要,因此,建設一支「天軍」已成為大勢所趨。本期「外太空:殺機四伏」一文,從戰略思想、政策、武器裝備、人才、技術等多個層面,折射出世界主要航天國家加快「天軍」建設的腳步。

  李宇宙

  2006年5月中旬,美國航空航天局披露了一項秘密調查報告:去年4月5日,該局的一艘名為DART的太空船本來應靠近另一顆衛星並進行機動,以驗證「逼進操作」技術;不料想由於導航系統出現問題,撞向了一顆已經失效的美國軍用通信衛星,導致這顆衛星偏離了原來的運行軌道。由此我們看到:儘管沒有爆炸,只有一聲撞擊,卻驗證了未來太空戰爭中基礎而重要的撞擊敵方衛星並使其進入無用軌道的戰術的成功。這一幕無疑是在告訴人們:美國正加緊太空戰爭的準備。

  2006年2月,美國戰略司令部太空處主任安東尼-魯索上校宣稱,在部署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的基礎上,布希政府將對10年來的美國太空政策進行首次全面修訂;屆時,美軍在保護衛星、航天器等目標免遭襲擊方面的作用將得到進一步加強。這位美國「太空力量」的關鍵官員還說,新的政策草案將在幾個月內公布,而且不排除部署太空武器的可能。安東尼上校的一席話,使得美軍一直處於幕後的稱霸太空的野心終於扯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其進軍太空的良苦用心也昭然於天下。布希政府的新太空戰略將會又一次攪動世界的神經,軍事專家估計,新一輪的太空爭霸戰將再次打響,外太空從此將不再太平。

  控制太空就等於控制了地球

  愛因斯坦做夢也沒想到,他的一個「相對論」理論,徹底改變了後人的生活。永不滿足的地球人,從那時起就再也不願意將進軍太空的雄心仍然停留在夢想之中,膚色不同的現代「嫦娥」們正懷揣著不同的目的飛向外太空。

  1957年,蘇聯率先發射第1顆人造衛星,標誌著人類進軍太空的雄心正式走上實戰階段。隨後的幾十年中,航天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技術不斷走向成熟。然而,就在人類的足跡正在一步步接近外太空的邊緣之時,一群好戰的地球人卻從太空中看到了控制地球的最佳方法,太空技術也因之多數被運用到了軍事方面。西方一大國前總統曾經很形象地描述過太空的巨大作用,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誰能控制太空,誰就能控制地球。」事實上,太空提供給戰爭狂人的巨大戰機的確豐厚:浩瀚的太空戰場無邊無際,太空作戰力量在太空戰場中可不受領土、領海、領空的限制,也不受地形條件、氣象條件的制約,在軌道機動能力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真正「全天候、全方位」的機動作戰。控制了太空,就可以進一步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並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戰爭的染指使廣袤浩瀚的太空頓時硝煙瀰漫,戰雲密布,應對太空作戰的「天軍」也因之誕生。當前,一些軍事大國為了謀求軍事主導權,正在悄無聲息地發展並壯大著自己的「天軍」力量。

  美國先行一步

  「星球大戰」出師未捷 美國在軍事建設上向來領先世界一步,在籌建「天軍」方面也不例外。為了對付華約陣營的蘇聯,美國總統里根於1983年3月23日提出了《戰略防禦倡議計劃》,這就是讓世界為之震驚的「星球大戰 (SDI)」計劃,美國的意圖很明顯,即利用其強大的軍事技術率先奪取太空軍事優勢,將美國全境置於嚴密的空間防護之中,以獲得對蘇的絕對安全防衛勝勢。為了這個「棋高一著」的計劃,美國政府先後投資了幾百億美元進行研究和試驗,但在技術上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許多設想均以失敗告終。而此時的美國又遇到了多年未遇的經濟大蕭條,高額的軍事開支逐漸成為國家的負擔,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發生巨變,前蘇聯解體,幾十年的「冷戰」局面也土崩瓦解。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因失去了戰略敵手以及難以承受的巨大耗資,終於於1993年5月走完了它的最後路途。

  力保霸權,風雲再起 美軍曾在其未來戰略走向選擇中強調,天空和海洋是20世紀的戰場,而太空將成為21世紀的戰場。因此,在「星球大戰」計劃主要因為經濟原因下馬以後,美軍並不甘心。柯林頓入主白宮后,為確保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更好地實現其謀求「全球存在」的戰略企圖。在經濟取得復甦之後,就一直醞釀著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設想,NMD主要由天基探測系統、陸基探測系統和攔截器系統組成,但也只是處於初步階段。繼柯林頓政府之後的布希政府將前任的計劃前進了一大步。2001年5月1日,上任才百餘天的小布希在華盛頓美國國防大學發表講話,宣布美國將突破1972年美蘇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正式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並進一步建立全球性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這一反導計劃被美國的一些鷹派人物稱為新「星球大戰」計劃。據軍事專家估計,要真正完成新「星球大戰」計劃這個系統,美國每年最少要花80億到100億美元,時間至少需要10年。其實,所謂的新「星球大戰」計劃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只是它比20世紀80年代的計劃更為龐大、豐滿一點而已,可以看作是里根時代「星球大戰」計劃的升級版,或者說是NMD和TMD的延伸。美國空軍部長詹姆斯·羅奇在談及這項新的「星球大戰」計劃時說,任何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國在內),都對美國這項軍事佔領太空的計劃不具有「否決權」。而且,任何國家或組織在沒有獲得美國認可的前提下,都不可以將太空資源用於發展軍事情報或其他軍事目的。按照美國軍方的說法,一旦新「星球大戰」計劃付諸實施,美國將成為太空中惟一一個具備軍事控制能力的國家。

  小計劃大目標 在新的「星球大戰」戰略的指引下,美國空軍開始著手制定太空作戰計劃,並於今年初正式公布《美國空軍轉變性飛行計劃》。在這項軍種計劃中,美國空軍公布了一份規劃中的太空武器名單,其中既包括反衛星武器,又包括對陸攻擊武器,這在近代史上尚屬首次。其中主要包括:空基發射的反衛星導彈,而小的空基發射的導彈能攔截低地球軌道的衛星;反衛星通信系統,計劃中提出到2010年,通過這種系統可以殺傷敵方的天基通信和早期預警衛星;反偵察和反觀測系統,目前主要是建立地方空基偵察和觀測系統;地基激光,即指從地面打擊低地球軌道衛星,形成具有防禦性和攻擊性的太空控制能力;超高速動力棒,計劃中要求美國空軍要具備能在幾分鐘內部署、加強、保持和重新部署天基力量,具有從太空打擊地面任何目標的能力。為了滿足這些要求,計劃中強調未來美國空軍需要整合各種發射和操作系統,包括空軍發射系統、天氣因素和待命(48小時內)系統,能使負載迅速進入各類軌道。

  秘密儲備太空戰人才 據美《空軍雜誌》等媒體不久前披露,為確保「有效佔據未來太空戰優勢」,美軍正在秘密實施一項太空戰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根據計劃將在幾年內培養出一大批「太空軍官」。事實上,根據可靠資料,早在2001年初,美空軍便開始秘密培訓「太空軍官」。「9·11」事件后,美軍更加快了太空戰專業人才培養步伐,培養工作進入快車道,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又進一步推動了培養計劃的進行。為了儘快培養出優秀的「太空軍官」,美空軍太空司令部和教育訓練司令部聯合制定了三類培訓課程:通過「太空100」課程,給太空戰指揮員系統講授有關太空知識;通過「太空200」課程,講授如何對不同層次的作戰進行支援;通過「太空300」課程,主要目的是對「太空頂級骨幹」進行職業生涯後半段培訓,由於目前這項頂級太空課程前瞻性太強,還處於開發階段。不僅培訓計劃嚴密細緻,美軍太空人才的培訓費用也是相當可觀,僅2004年的培養經費就達1000萬美元,計劃到2009年再增至2200萬美元。據軍事專家評估,美國大規模培養太空戰人才是全球首舉,美軍一旦擁有一大批熟練駕馭太空戰的專業人才,加之裝備有處於領先地位的太空戰武器,就將完全具備發動一場太空大戰的能力。到那時,「星球大戰」將就不會僅僅是「紙上談兵」的事了。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17 09:40 | 只看該作者
前蘇聯雄厚軍工科研體系為俄提供發展天軍平台


    「白楊-M」型戰略導彈是俄羅斯針對美國的最為有效的戰略威懾武器之一。該型導彈機動能力強、彈道低、速度快、隱身性能好。

  俄羅斯不甘未弱

  美國下定決心進軍太空,作為冷戰時期前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當然不會坐視這種被動局面存在。一方面,雖然實力下降,已經失去昔日超級大國的光環,但是前蘇聯雄厚的軍工科研體系基本上得以完整保留,這給俄羅斯發展「天軍」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曾經作為世界一超的國民,俄羅斯人極為強烈地想要恢復當年的輝煌,而搶佔太空制高點是實現俄羅斯強國地位的最佳途徑。諸多原因使得經濟實力仍然不夠強的俄羅斯,再次與美國走上競技場。

  針鋒相對不退讓 如同當年裡根出台「星球大戰」計劃時前蘇聯的政策一樣,對於美國大張旗鼓的新版太空戰略,俄羅斯當即也表示出了較為強烈的反對,並在百般反對的同時,暗自製定了自己的「天軍」建設之路以作應對。早在1993年,俄羅斯就著手籌建太空作戰、預警和偵察系統,並於1997年完成了火箭部隊、軍事航天部隊和導彈防禦部隊的合併工作,2001年正式成立天軍——航天部隊。2004年,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明確指出,俄武裝力量在綜合發展的同時,要集中力量發展太空兵,並將其作為建立現代化軍隊的基礎。目前,俄羅斯正在利用前蘇聯給它留下的雄厚軍工科研實力,在反衛星武器研究方面大力開拓。據有關報道,在反衛星技術方面,現在的俄羅斯軍隊已經達到實戰水平。而此前不久,針對美國全面修訂太空政策的行動,俄聯邦航天局也公布了《2006~2015年俄羅斯太空發展計劃》。在該計劃中,特彆強調今後俄羅斯將全力發展航天兵作為國家軍事建設的最優先方向之一,並在對「天軍」的經費投入已經達到軍費總額的20%的基礎上,要求在2006年再增加30%的太空領域預算撥款,據有關專家估計,俄羅斯用於「天軍」建設的實際撥款將可能從185億盧布增加到240億盧布。

  尋求重點找突破 目前,俄在軌國產衛星約有百顆,其中60顆系軍事用途。在保持和發展軍事航天活動戰略中,俄優先考慮的是加速研製偵察、通信、導航等綜合系統。其中,「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軌道集群部署將於2008年前結束。屆時,現有的11顆全球導航衛星將增至最少18顆,以保障穩定接收信號的需要,衛星的平均壽命也將從3年左右提高為10~12年。「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同美國GPS以及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類似。該系統首顆衛星於1984年發射,蘇聯解體后曾一度處於停頓狀態。直至1998年,俄再度開始對「格洛納斯」進行更新升級。據俄媒體報道,「格洛納斯」系統除了民用之外,還可用來探測空中、海上、地面以及太空中的軍事目標,定位精度最高將可以達到1米,能讓現役武器在不用花大價錢的情況下把威力提高一個等級。比如,俄軍「物美廉價」的LGB-1500精確制導炸彈就是在普通炸彈上安裝了「格洛納斯」信號接收器,其命中精度並不亞於美國用GPS制導的同類型炸彈。 最讓美方擔心的是,「格洛納斯」能提高戰略導彈的打擊精度。在導彈飛行過程中,「格洛納斯」系統可不間斷地進行路線精確測算和數據修正,將導彈的命中誤差大大縮小。俄羅斯軍事專家亞歷山大·戈爾茨因此把「格洛納斯」系統稱為「除核武器之外,前蘇聯留給俄羅斯最珍貴的遺產」。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重點發展對美國最為有效的戰略威懾武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楊-M」型戰略導彈。該型導彈具有機動能力強、彈道低、速度快、隱身性能高等技術特點,被俄羅斯視為21世紀最主要的核打擊力量,是俄羅斯抗衡美國反導彈系統的一張「王牌」。「白楊-M」型導彈使用了高能量密度的新型燃料,並採用了速燃助推器技術,火箭的點火時間總計不到一分鐘,對於使用紅外技術探測和跟蹤洲際導彈的預警航天器,理論上是無法發現和跟蹤的。預計該型導彈從2010年起將成為俄軍最主要的戰略導彈,到2015年,將有超過10個師、300枚「白楊-M」導彈進入現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3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17 09:42 | 只看該作者
歐洲積極發展伽利略系統對抗美國GPS


    「格洛納斯」導航衛星採用三軸穩定,發射重量1400千克,衛星的平均壽命提高到10~12年。上圖為該衛星外形圖。

  歐洲躍躍欲試

  歐盟作為一個新興的聯合體,抱有「想要施加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的意圖在所難免,而通過軍事謀取優勢是其展示影響力的最好途徑。因此,在當前太空舞台的爭奪戰正趨白熱化之時,歐洲各國是不會安靜的充當觀眾的。2005年初,歐盟提出了歐洲太空政策,把開發空間技術作為歐盟主要發展戰略之一,強調新的太空政策應該充分考慮更加有效地利用航天資源,讓航天技術在環境保護、衛星定位、天氣預報和災難預防方面得到更好的發揮和運用。而這些領域都將涉及到軍事偵察、軍用通信以及導航、遙感等許多領域。

  發展「伽利略」勾通大歐洲 為了打破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壟斷局面,歐洲以商業目的為名,重點發展了「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由於GPS系統主要用于軍用,美國對於歐洲的「伽利略」計劃很是惱火,並以頻率相近可能影響GPS定位系統為由百般阻撓,甚至揚言發動太空戰擊毀「伽利略」。這讓歐洲人相當不滿和不安,更加堅定了他們發展「伽利略」的決心。2005年12月,名為「GIOVE-A」的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標誌著「伽利略」計劃正式啟動,同時也意味著歐洲正式走上空間獨立的道路。歐洲航天局的官員表示,到2010年「伽利略」計劃基本完成時,30顆衛星將均勻地分佈在高度約為2.3萬千米的3個軌道平面上,有4億人可以使用這套系統,基本覆蓋整個歐洲並可為亞洲等國家使用。屆時,「伽利略」的用戶將再也不會受到美GPS的威脅,實現自己的互聯互通,其軍事意義更為深遠。

  研發偵察衛星監控全球 幾年前,與美國的偵察衛星相比,歐洲的太空偵察能力處於劣勢,歐洲人決心改變這種局面。軍事偵察衛星包括法國的「太陽神」光電成像偵察衛星、「霍魯斯」雷達成像偵察衛星、「櫻桃」與「澤農」等電子偵察衛星和導彈預警衛星。其中,被譽為歐洲新太空偵察兵的「太陽神」偵察衛星是作為歐洲情報獲取的重要工具而開發的。2001年12月,法國、西班牙和比利時簽署了一項關於「太陽神-2」衛星項目進行合作的諒解備忘錄,3國開始合資(共耗資20億歐元)研製第二代「太陽神」偵察衛星。同時,義大利和德國正在發展的合成孔徑雷達項目與「太陽神-2」的基本構造是兼容的。按照一項分享協議的規定,德國和義大利政府可以獲取「太陽神-2」衛星拍攝的圖像。目前,歐盟在天上飛行的衛星多達70多顆,還有許多具有偵測監控功能的衛星正在陸續研發中。不久的將來,歐盟在太空中的衛星數量將會加速增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4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17 09:46 | 只看該作者
天軍建設:日本蠢蠢欲動印度雄心勃勃


[center]「白楊-M」型戰略導彈從發射車上發射,提高了導彈的機動能力。[/center]

  日本蠢蠢欲動

  二戰的失敗並沒有從日本的骨子裡剔除軍國主義這塊腐肉,軍國主義的幽靈一直在試圖尋找重建日本軍隊之路。尤其是近幾年,隨著其經濟實力的日漸增強,日本在軍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儘管世界反對浪潮日益高漲,日本還是不斷使出「新招」,推進其自衛隊改組軍隊的計劃,目前日本的陸、海、航空自衛隊的實力已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但是,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仍不滿足於現狀,在美俄爭霸太空之際,也在蠢蠢欲動。

  2003年,為了配合籌建「天軍」計劃的早日實現,日本政府將幾十年前就成立的三大太空開發機構(成立於1955年的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成立於1969年的宇宙開發事業團、成立於1964年的宇宙科學研究所)合併成新的「航空航天研究局」。進行人造衛星、火箭等開發試驗以及空間觀測、收集各類航天發射數據是該局的重要任務。據《科學周刊》資料顯示,日本國會議員們目前正在起草一項法案來積極籌備未來可能發生的星球大戰。該法案將允許日本將太空用于軍事目的,從日本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該法案有望在今年8月份被批准。

  日本政府認為,太空事業在政治和軍事領域「具有特有影響力」,是國家實力的象徵,因此將其視為大國戰略的一塊基石。同時,太空技術帶來的遠程打擊、空間偵察監視、精確定位等能力,無疑將助長日本「海外干預」能力,增強其地區威懾力。而近年來,國內民眾要求政府徹底檢討其太空戰略的呼聲也在增高,這反映出民間輿論在重新考慮日本如何發展太空力量方面的要求日漸強烈。在朝野力量的推動下,日本對於航天方面的關注程度不斷升級,用於航天開發方面的經費也高得驚人。據日本《每日新聞》消息,日本用於航天研究開發計劃的預算將達到6萬億日元(約合570億美元)。在高額的經費支撐下,日本的航天技術進展神速。今年初以來,日本航空航天局已經成功進行了三次航天器的發射,它們分別是多功能衛星MTSAT-2、地球遠程監測衛星ALOS和紅外線軌道觀測台ASTRO-F。可以預知,在進軍太空的戰略思維影響下,日本的「天軍」離「出生」之日已經不會遙遠了。但是,對於日本太空技術的日漸成熟,各國軍事專家都十分憂慮,一旦外太空中出現好戰的日本軍事力量,太空將會更加陰雲密布。

  印度雄心勃勃

  一心想躋身於世界大國之列的印度對於新一輪的太空爭奪戰,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印度1999年就有了建立太空作戰司令部的設想,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空間武器和衛星情報對美軍取得軍事行動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更堅定了印度的決心。2000年,印度空軍即著手研究建立太空司令部的可行性。根據可靠資料,目前印度已經建立了完備的航天組織機構。

  籌建天基力量 據俄媒體4月中旬報道,印度正在建設可用于軍事目的的衛星情報網。該網可能在2007年建成。專家表示,該網路能監視到周邊地區的所有爆炸地點、導彈發射井以及軍事衝突。與此同時,印度已宣布將在5年內擁有用於太空作戰的激光武器。當前印度還在加緊開發反衛星技術,包括粒子束武器、軌道攔截器以及信號干擾器。印度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名為「卡利-5000」的強大電子加速器也處於後期安裝之中,完成後可當作反衛星武器使用。

  秘研太空梭技術 早在2001年7月,在美國鹽湖城「全球動力推進大會」上,印度就公布了其太空梭模型圖。印太空梭設計前衛,完全打破了美國太空梭的框架,整個造型圓潤流暢,機頭尖尖,機身寬大,雙翼短小。該機被命名為「艾瓦塔」。其主要特點是起飛時不帶液氧,飛行需要的21噸液氧將在飛船起飛后在大氣層巡航的一小時中製造出來。據稱,單級「艾瓦塔」就能進入100千米高的軌道,能發射重達1000千克的衛星。一架「艾瓦塔」將能完成100次軌道飛行。由於「艾瓦塔」的軍事潛在應用性,研製工作一直是在嚴格保密情況下進行的。

  努力開發載人航天技術 印度軍事專家認為,人類進入太空是獲取太空軍事主導權最主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動作。因此,印度一直在努力開發載人航天技術。目前登月飛船設計工作已經完畢,樣機正處於試驗中,計劃於2007年開始正式探月。此外,印度還期望能前往火星,渴望加入全球勘測火星的熱潮中,並正在努力準備著。

  大力培養太空軟體人才 近幾年,隨著印度國力的不斷上升,印度國內建立太空作戰司令部的呼聲開始不絕於耳,「天軍」籌建工作已呈「劍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為了配合籌建「天軍」工作,作為軟體大國,印度政府正在眾多軟體人才中,挑選和培養太空人才,以備「天軍」之用。

  積極尋求大國協作 雖然印度政府的太空戰略較為明確,但苦於國內技術、經濟實力欠缺,在天軍籌建的道路上,行動較緩。基於現狀,印度政府積極參加國際空間合作,以尋求國際重要力量的支持,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今年的「美印合作月球探測計劃」的簽定。在美國和印度3月達成在核能領域的合作協議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和美國航空航天局於5月9日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簽署諒解備忘錄。根據雙方協談,美印將合作進行月球探測。印度正在開發的無人駕駛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將搭載兩台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儀器設備。據悉,「月船1號」最早將於2007年升空。

  不可否認,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正在引領著戰爭形態朝著質變的方向發展,天軍作為一個新軍種已經誕生,空間成為奪取勝利的決定性戰場和戰略制高點。俗話說,有矛必有盾,然而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太空的攻與防,總體上還是「矛勝於盾」的狀態,即進攻之矛要比防禦之盾更鋒利。

  人類中有這樣一些人,其貪慾是無止盡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和約束,勢必將會因無休止的膨脹而給人類自身帶來殺身之禍。因此,在世界裁軍大會上,中方大使胡小笛代表著愛好和平的全體中國人向世界發出警告:「外太空武器的研究和發展正在加速進行,外太空戰爭的相關理論也正在構思之中,外太空武器化的威脅正在增長。因此,對有關外太空及防止外太空軍備競賽的國際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問題進行關注,就顯得非常必要和緊迫。」胡大使的話警醒著世人,對於少數戰爭狂人慾置地球於死地的做法,必須要加以制止。 責任編輯:兆 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5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17 09:51 | 只看該作者
歐洲「太陽神」-2A衛星發射重量約4.2噸,運行軌道距地球700千米,解析度提高到500毫米,並增加紅外相機,使衛星具備晝夜偵察、偽裝識別、導彈發射監視和核爆炸探測能力。它還能用於制導巡航導彈,提升精確打擊能力。
  外層空間已成為繼陸海空之後的第四作戰空間,又是大國爭奪的制高點,對於正在崛起的航天國家來說,外太空是國家安全利益的新領域,與國家的安全息息相關。近十多年的幾場局部戰爭再次表明,陸海空更加依靠衛星系統,也彰顯出制天權的重要,因此,建設一支「天軍」已成為大勢所趨。本期「外太空:殺機四伏」一文,從戰略思想、政策、武器裝備、人才、技術等多個層面,折射出世界主要航天國家加快「天軍」建設的腳步。


    歐洲「太陽神」-2A衛星發射重量約4.2噸,運行軌道距地球700千米,解析度提高到500毫米,並增加紅外相機,使衛星具備晝夜偵察、偽裝識別、導彈發射監視和核爆炸探測能力。它還能用於制導巡航導彈,提升精確打擊能力。



    日本高度重視技術開發,對高超聲速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便取得這一領域的優勢。圖為高速實驗機設想圖。



[center]日本空間飛機示意圖[/cent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6
關愛 發表於 2007-1-17 16:46 | 只看該作者
殺!殺!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1: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