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羅斯十萬華商可能被迫返鄉 揮淚甩賣存貨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1-17 1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俄羅斯,價廉物美的中國貨已經成為當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濱海州市政廣場上,俄市民歡度元旦佳節。而在這裡從事零售業的華商卻無論如何也樂不起來。(香港《文匯報》圖 記者楊同玉 攝)
新聞背景:
俄外國勞工管理法規生效 中國使館提醒華商注意
中新網1月17日電 俄羅斯修訂后的移民法於15日生效,俄政府還表示將從4月起全面禁止外國人從事商品零售,並關閉全國115個大型露天市場。受這股「掃地清市」寒流的影響,預計將有10萬在俄華商被迫返鄉。為此,香港《文匯報》記者專程趕赴俄羅斯遠東地區,面對面採訪了正身陷彷徨的中國商人。
揮淚大甩賣 旁人冷眼觀
2006年的最後一天,在海參崴的街頭,當地人都在盡情釋放自己的快樂心情。 但在冷清的露天零售市場里,大部分的中國商人都沒有休息。為了收回一天1000多元人民幣的市場成本,來自山東德州的孫全偉沒有收攤,他試圖再多賣一些商品。
在當地已快5年、擁有兩個主營小型家用電器攤位的孫全偉表示,「現在這裡所有人都人心惶惶,一些小露天市場的中國人已經開始撤了……」孫全偉說,如果真不讓幹了,就只能回國。
旁邊經營手套的劉美彩氣憤地對記者說,一些幸災樂禍的俄羅斯人還聲稱「就等著中國商人揮淚大甩賣」,而她現在手上的存貨還有十多萬元。
正在拆卸自己攤位的趙波,來自黑龍江拜泉縣,他告訴記者,自己拋家舍業太不容易,不如回國發展。
據知情人透露,俄羅斯新出台的法規讓外國人在俄零售市場上根本無法立足,加上常遭警察刁難,受不了就撤,實屬無奈之舉。
租金跌九成 警察頻刁難
據悉,俄新出台的法規讓許多在俄羅斯打拚多年的中國商人都猝不及防,結果是損失慘重,甚至血本無歸。在當地經營窗帘的小趙說,現在惟有「多賣貨、少進貨,先保住本錢」。
他透露,如果新規真的在4月實施了,僅海參崴體育市場的2000多經營戶,就會有1/3賠本。而他的一個老鄉去年8月才到俄羅斯,其投入的40多萬人民幣已經差不多全打了水漂。
來自黑龍江肇州縣的老鄒在中國大市場旁開了一個中國餐館,生意還不錯。他在露天市場有兩個攤位出租,由於俄羅斯政策的變化,過去一個價值近兩萬美元的攤位,現在2000美元都賣不出去。
「過去我們忍著警察的刁難,『委屈』求錢,現在是連受委屈的機會都不給了」,從事玩具生意的孫女士說起這事,有些忿忿不平:「干這麼多年,賺的錢又都投入進去了,說趕走就趕走,俄羅斯人也太不講道義了,他們的老百姓不全靠中國商品生活嗎?」
對話官方華商謀自救 新政細節或將調整
為了幫助不知道何去何從的華商了解新法規的真實情況,俄羅斯濱海州的《東方僑報》特地與地方移民局等機構協商召集華商大會,由移民局官員出面為華商答疑解惑。
該報主編薛會林對記者說,因華商平時與當地政府部門交流很少,他就利用自己與俄相關部門的良好關係,為雙方搭建溝通橋樑。
這場在海參崴高爾基圖書館召開的特殊會議,共吸引了來自濱海州各地的近百名華商參與,濱海州移民局的相關人士及濱海州的幾位資深移民事務專家主持了會議。
期間,濱海州移民局官員向華商簡要介紹了新法規的,但由於實施細則還沒有到位,因此無法非常準確地向華商解釋如何調整經營活動才能合法。
俄羅斯移民官還表示,政府最近出台的有關移民政策,細節上準備並不充分,在實踐過程中可能還將進行調整。他們建議,濱海州華商人數眾多,很多人在當地已有10多年,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和適應能力,應該推舉出自己的代表,與官方對話,為華商爭取更多的勞動指標和經營許可,爭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對於在俄華商的去向,薛會林分析后表示,預計將有一半以上在當地從事零售業的華商將被迫打道回府。 (記者楊同玉)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