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開闊了小馬丁的視野, 歷史上黑人成功的榜樣給了他巨大的精神鼓舞。從小學到高中,小馬丁都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他從老爹那繼承了能說會道的基因,老早就立志當一名牧師。上中學時,他參加過一次演講比賽,辯才無敵,拿了個冠軍。
1944年,年僅十五歲的馬丁進入亞特蘭大的莫爾豪斯學院(Morehouse College)攻讀本科。這歲數就進大學,即便不是神童,比科大少年班的同學們也不見得遜色。
1948年,馬丁從莫爾豪斯學院畢業,獲社會學學士學位。馬丁的志向還是當牧師,所以,畢業后又去了克羅澤神學院攻讀神學。1951年,馬丁從神學院畢業,又獲得神學學士學位,並申請到去波士頓大學讀研的獎學金。
在波士頓,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馬丁像來到了解放區,那裡沒有種族隔離制度,黑人白人同學可以一起上學,一起玩,感覺好多了。但是,他並沒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還堅持學成回老家當牧師。
在波士頓讀研期間,馬丁遇到了來自阿拉巴馬州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聲樂系的漂亮女生克雷塔(Coretta )。兩人一見鍾情,又志同道合,都是民權運動積極分子。得,咱革命生產兩不誤,把婚先結了,再寫論文。畢業以後,一塊回家鬧革命。於是,二人在1953年喜結秦晉。
小家庭建起來了,老老實實過日子奔小康是沒問題的。但馬丁可不是這號人,他心存鴻鵠之志,發誓要在為黑人兄弟的翻身解放的偉大事業中貢獻自己的畢生力量。
在求學過程中,馬丁接觸到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一下子就被甘地的政治智慧吸引住了。瞧人家甘地,就是有本事啊!在大英帝國統治下的印度,那麼多政治精英,什麼招兒都用上了,文的武的,暴力的非暴力的,左的右的,都玩兒不轉。人家甘地乾巴瘦一小老頭兒,四兩撥千斤,鼓搗出個非暴力不合作就把英國人弄得沒脾氣。美國的政治體制和英屬印度很相似嘛,咱幹嗎不試試?所以,他立志效仿甘地,利用現成的基督教理論,把基督教的道德倫理運用到政治鬥爭和改善種族關係上,進而改善黑人兄弟的生存狀況。
1955年,馬丁自波士頓大學獲神學博士學位后,立馬攜愛妻雙雙返回南方老家,準備大幹一場。回到南方以後,金博士先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一所教會擔任牧師,以此為起點投身於實現種族平等為目標的民權運動之中。葛蘭西不是說過嗎,統治者的壞毛病都是慣出來的。 被統治者要想尋求社會公正,就不能默默接受統治者制定出的惡法。
冷戰時期,以自由世界領袖自居的美國打著自由民主的旗號忙著解放全人類,按說,其自身的解放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其實不然。儘管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際,林肯總統就簽署了解放奴隸宣言,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也廢除了美國的奴隸制,黑奴在法律上獲得了解放,但是,在南方,種族隔離仍然持續存在。
五十年代,當金博士學成返家的時候,黑人父老鄉親們的處境仍然相當悲慘。他們常常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利,甚至連選舉權也被取消。他們不能入讀白人學校、不能進白人飯店和影院,乘坐同一輛公共汽車必須給白人讓座。而這一切都僅僅是因為種族的差別和皮膚顏色的不同。
白種人為什麼這麼霸道呢?這還得從根兒上說起。人們知道,現代化最早是從歐洲興起的。從16世紀起,歐洲國家依仗武器先進,攜船堅炮利之便,大肆征服掠奪其他民族,滿世界攻城略地,強取豪奪,在積累了大量財富的同時,也在各自侵佔的地盤上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
您平白無故,闖到人家裡,不走了,還要當爺,怎麼著也得給人家個說法不是?為了給自己侵略和殖民擴張正名,歐洲殖民者創造出一種殖民主義意識形態,而種族主義理論就是這種意識形態的核心。他們製造出「白人至上」的神話,告訴世人他們白種人是最高級的人種,而且肩負著上帝賦予他們的教化夷蠻的使命,他們的侵略和殖民活動是響應上帝的號召,勇於承擔起「白人的負擔」的高尚行為。
以白人至上為內涵的種族主義威力極大,它直截了當地將有色人種置於絕望的深淵。根據這一理論,有色人種無論創造出何等輝煌燦爛的文明,那都不值一提,根本沒法和白種人的文明相提並論。作為個人,即使你努力接受白種人的「先進文化」,你的教育程度,文化修養和聰明才智甚至高於白人同類,但你的膚色決定了你永遠低人一等。 說白了,即使你加入了主流社會,成了地地道道的「假洋鬼子」,你也休想成為真洋鬼子。因此,它比文化帝國主義對有色人種更具殺傷力,在歐洲國家的殖民帝國建立過程中,曾經遭到殖民地人民的劇烈反抗。
二次大戰前,由於希特勒將種族主義發展到極端,並且由於其種族主義政權在戰爭中的垮台,種族主義才變得臭名昭著。儘管如此,在西方社會中,有種族主義思想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種族主義是美國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美國殖民時期對黑人實行的奴隸制度,無疑是這種殖民主義意識形態的具體體現。根據種族主義建立起來的美國奴隸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殘酷的奴隸制度。它不同於歷史上其他國家的奴隸制度,如古希臘,羅馬和中國的奴隸制,因為它是以人的膚色確定奴役對象,將奴役視為一種懲罰。奴隸身份是世襲的,一但為奴,將世代為奴。
這種建立在種族主義基礎上的奴隸制同美國平等自由的立國精神又是水火不容的,所以,才發生了南北戰爭。但是,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種族主義已經深深浸透於美國政治文化之中。因此,儘管南北戰爭結束后,美國解放了黑奴,但是,種族隔離在南方依然盛行;儘管民權運動使黑人獲得了選舉權並消除了種族隔離,黑人在社會上仍然受到種族主義者的公開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