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菩提薩埵與大乘佛教

[複製鏈接]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7-1-14 14: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菩提薩埵"是梵文Bodhisattva的音譯,略稱"菩薩"。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過去還譯為開士、始士、超士、無雙、法臣、大聖、大士等。所以人們常稱菩薩為"大士"。
           
        在佛教修行的果位上,佛最高,佛的意思是「覺者」、「知、者」、「覺」。「覺」有三義:自覺、覺他(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佛(覺者)三項俱全。菩薩的果位稍低,"在修證上缺"覺"的最後一項,羅漢的果位更低,缺"覺"的后兩項,而凡夫俗子則三項皆無。
           佛教徒的最終目標、最高理想就是通過修行最終涅磐成佛。
           
        通過什麼途徑、何種方法修行成佛呢?在佛教中有不同的說法,小乘佛教只修羅漢行,大乘佛教則修菩薩行,小乘、大乘是佛教中的兩大基本派別,小乘是梵文Hinayana的意譯,音譯為"希那衍那"。大乘是梵文Mahayana的意譯,音譯為"摩訶衍那"。"希那"是"小"的意思,「摩訶」是"大"的意思,"衍那"即指"乘載"、"道路",小乘的主要經典是《阿含經》,把釋迦牟尼視為教主,追求個人自我解脫,把"灰衣滅智",證得阿羅漢為最高目標。小乘佛教主要流傳於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南亞、東南亞國家,屬於南傳佛教,但他們拒絕"小乘"的稱號,自稱"上座部佛教"。
           
        公元l世紀左右,大乘在即度興起,大乘稱能運載無量眾生從生死大河的此岸到達菩提涅磐的彼岸而成就佛果,因而自稱"大乘",而貶稱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為"小乘"。
           
        大乘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佛,把成佛渡世、建立佛國凈土作為最高目標。大乘的經典主要有《般若經》、《維摩經》。《法華經》、《華嚴經》等。大乘的菩薩行認為凡人要修菩薩行成佛,要經過十位、十行、十向、十地、等覺、妙覺共四十二個價位,需轉身歷劫多次,達到"等覺"位,便是等同於菩薩,"妙覺"則就是佛了。據說釋迦牟尼還沒有成佛時,便自稱菩薩。
           
        菩薩,按佛經的解釋,歸納起來有如下含義,即"上求菩提(覺悟),下化有情(眾生)"之人。菩薩的職責是用佛的宗旨和教義,解救苦海中的芸芸眾生,將他們渡到極樂世界去。
           
        菩薩的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屬修行到「等覺"位,在佛經中有名號的菩薩,這類菩薩在四十二個階位上;已修到了四十一價位,如「四大菩薩"、"八大菩薩"、"十二圓覺菩薩"等;
           另一類屬"十聖位"的無名號的小菩薩,以供養菩薩的身份出現,常以組畫的形象畫在佛寺大殿的牆壁上,也有單獨的"等覺菩薩"像。
           
        菩薩的形像和佛一樣,講究「相好"、"服飾"、」、「手印"、"量度"等方面的配合。菩薩的形像一般都是慈祥柔麗,與佛像的莊嚴肅穆不同。菩薩的裝束,按佛經的說法,即可出家穿僧衣,也可在家著俗裝。在中國的佛像中,菩薩穿僧夜的較少,唐代以來,菩薩的裝束就基本定型了,一般面作文相,顯出慈祥柔麗的容貌。但因佛經中說菩薩是「善男子」出身,故有時又在菩薩柔麗的面龐上畫蝌蚪形的小髭。臉形圓民眉細彎,鳳目微張,櫻桃小口。高譬或垂鬟髻,戴寶冠。膚肌潤澤晶瑩。上身穿天衣袒胸,截頂飾、纓珞、臂釧。腰身纖細,羊腸錦裙貼體,兩足豐圓。這種體態裝束,與唐代婦女的裝束和當時的審美觀是高度二致的,反映出漢文化對佛教的浸染和改造。這種菩薩造型,一直延續到今天。
           
        菩薩的量度,一般是佛的身高的十分之九,天神為十分之入,高僧是十分之七,小鬼則是十分之六逐等下降。最簡明的標誌是佛不戴帽子,頭頂布滿小而彎曲的螺髻;菩薩常戴蓮花寶冠;而羅漢卻同剃髮的和尚差不多了。
           
        菩薩一般都是佛的脅侍,三位一組,稱為"一佛二菩薩"。如"華嚴三聖",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左脅侍女殊菩薩,右脅侍普賢菩薩;"東方三聖",居中藥師佛;左脅侍日光菩薩,右脅侍月光菩薩;"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左脅侍為觀音菩薩,右脅侍為大勢至菩薩。在佛的近側,還可見到作單腿跪姿或弓身立姿的兩個一組左右侍奉的菩薩,這類菩薩多無名號,統稱為"供養菩薩"。有時按其手勢,分為獻花菩薩、獻香菩薩、樂音菩薩和膜拜菩薩等。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