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閑話馬丁.路德.金 (1)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7-1-15 2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聖誕節到元旦這段時間,美國人都玩兒瘋了,咱旅美同胞也借著機會就和著洋人過節,跟著狂吃狂玩兒。過了元旦,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接茬兒過按部就班的平庸生活。對好多上班族來說,下一個長周末要熬到五月份的美國清明節(Memorial Day)。

其實,今年一月十五日還有一個重要節日,就是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這個節日是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個全國性的節日。不過,有的單位放假,有的單位不放。您要是在政府機關或者有些大學工作,或許能撈著個假日,碰巧,您所在的工作單位這一天不放假,您可能都不會注意這個重要節日----馬丁.路德.金紀念日。

為什麼說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是個很重要的節日呢?從美國法定節日的名稱上來看,您就會發現它的重要性。在美國歷史上,只有華盛頓和馬丁.路德.金這兩個人的生日被列為全國性紀念日加以慶祝。華盛頓什麼人啊?那是美國開國總統!能把過生日的檔次和華盛頓扯平,足見馬丁.路德.金在美國的重大影響。

馬丁.路德.金是美國當代史上最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他的正式姓名是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但人們習慣稱他為馬丁.路德.金或「金博士」。1968年四月四日,正當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之際,金博士被刺身亡。

在金博士去世以後三十多年的時間裡,美國在法律制度上作出很多改進,使得美國的黑人和少數民族(包括旅美華人)的政治和社會生活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美國還有相當一批信奉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即使他們骨子裡再怎麼歧視有色人種,但在表面上也不敢有所表露,還不得不表現出自己「政治上正確」。所有這一切,都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爆發的民權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金博士就是那次民權運動的象徵。

細說起來,美國社會能夠自剜疔瘡,實現在體制內自我完善,金博士功莫大焉。這一點,有遠見的政治領袖心裡跟明鏡似的,把金博士抬出來,好好貢著,沒虧吃!現在, 越來越多的美國老百姓也逐漸認識並理解了金博士為美國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因此,每年在他的生日前後,美國各界都以各種方式對他表示紀念。

現在看來,美國朝野對馬丁.路德.金的貢獻還是給了個比較恰當的肯定。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馬丁.路德.金的影響並不僅僅局限於美國。

馬丁.路德.金被刺殺不久,毛主席在大洋彼岸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義發表了《支持美國黑人抗暴鬥爭的聲明》。作為一個正上小學的中國少年兒童,通過學習偉大領袖的聲明,我才頭一次聽說馬丁.路德.金這個名字,並且了解到「這場黑人的鬥爭風暴發生在美國國內,是美帝國主義當前整個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的一個突出表現。它給陷於內外交困的美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當時文化大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全國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老師同學們都一致認為,這下更好了,連美國黑人兄弟都折騰起來了,在帝國主義心臟地區這麼一鬧騰,世界革命露出了曙光,那離天亮還遠嗎?這形勢不僅僅是大好的問題,應該說是特好了。

您瞧,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對馬丁.路德.金的解讀會有天壤之別。毛主席當時呼籲:「世界各國的工人、農民、革命知識分子和一切願意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人們,行動起來,給予美國黑人的鬥爭以強大的聲援!全世界人民更緊密地團結起來,向著我們的共同敵人美帝國主義及其幫凶們發動持久的猛烈的進攻!」 後來,查了查這段歷史,發現當年世界各國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並沒有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對美帝國主義及其幫凶們也沒發起什麼持久的猛烈的進攻。只有國人隔著太平洋對美國黑人兄弟們給予了無私的聲援。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世界革命尚未成功,國人早已放棄努力。但是,馬丁.路德.金的名字卻早已深深印入我的腦海。上大學時,除了背誦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和肯尼迪的《就職演說》外,金博士的《我有一個夢想》是我最喜歡的段子。那時候,僅僅覺得這個演說聲情並茂氣貫長虹,對金博士本人並沒多少了解。

前些年我在美國南方教書的時候,見過金博士的大兒子,那是在學校舉辦的系列名人講座上。金博士的兒子長像酷似乃父,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中氣十足。看著貴賓席上的他,當時腦子裡一個勁兒閃現金博士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想》演說時的鏡頭。金博士雖然英年早逝,有這麼個兒子,也算是後繼有人了。

現在回過頭來琢磨金博士,才覺得這個人的確非同小可。這不僅僅因為他領導了美國的民權運動,更重要的是他所倡導的非暴力鬥爭方式對世界各國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我們這個充滿暴力的現代社會,甘地,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政治領袖人物運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向人們顯示了政治鬥爭的另外一種形式。這種非暴力鬥爭方式的優點是成本低,對社會危害小。

台灣的施明德在不久前的倒扁運動中便效法甘地,採取非暴力抗爭的方式倒扁,儘管未能達到目的,但仍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最近伊拉克政府選在宰牲節之際將惡貫滿盈的薩達姆處以絞刑,則顯示出當今世界的政治領袖們仍然無意開創政治鬥爭的新局面,只知道一味重複以暴易暴的政治鬥爭傳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0: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