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佛教,關於基督教

[複製鏈接]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1-8 13: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天我想談一點關於基督教的話題,雖然我不能說自己非常了解基督教,我對基督教的了解僅僅是在幾年之前讀過一遍聖經而已。我甚至從沒有面對面的近距離接觸過一個活生生會呼吸的基督徒。所以我不能保證我所認識的基督教就是事實上的基督教,我只是試圖與從一個佛教徒的角度去闡述一下我所認為的佛教和基督教的區別以及我個人覺得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基督教以及一切傳統的非佛教宗教。希望耶穌基督不要因為我的某些觀點而生氣。
我遇到的人經常持有這樣的看法,當我和他們談起宗教,多數人都會認為基督教是較佛教更為現代的宗教,我想這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很多佛教徒經常把自己關在象牙塔里,他們並不熱心和群眾打成一片。所以一般群眾很難真正了解作為一個佛教徒主要幹什麼以及什麼樣的人才是佛教徒。不過這也有好處,假如你沒有達到一定的成就,過早的和群眾打成一片並非理想的選擇,因為你無法讓自己不墮落。
假如你出生在中國這樣的地方,你可能會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告知,佛教是迷信,這樣的觀點伴隨你長大,在它的影響下我想我們都缺乏對一個迷信的東西進行深入了解的興趣。所以對於多數人來說,他們就是這樣失去了深入了解佛教的機會。我們甚至很難在書店裡看到佛經,少數能看到的那幾本佛經也都使用古老晦澀的語言,讓我們很難在短時間的翻閱里產生把他買下來繼續閱讀的興趣。這個時候,基督教進入了中國,伴隨著基督教而來的還有美式的民主和麥當勞,當然還有艾滋病,這一切都讓我們對這個陌生的宗教產生強烈的興趣並且希望對它進行了解(雖然基督教並非改革開放之後才第一次來到中國,但在此之前,你幾乎找不到他的蹤跡)。
雖然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我並不覺的聖經提供了超越佛經的智慧,但是假如沒有一個好的老師告訴你佛經的智慧,你為聖經而陶醉也並不奇怪。這就是一部分知識分子選擇基督教的原因。他們並非是在佛教和基督教之間做過比較之後拋棄了佛陀,他們的成長背景讓他們幾乎沒有想過應該重新審視一下佛教。他們也因此錯過了佛陀。
從我的角度來說,佛教和基督教都提供了智慧,但他們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雖然兩者都鼓勵你扶著盲人老大娘過馬路的行為,但兩者也都有一些對方所沒有的東西,比如在基督教里你看不到耶穌基督討論空性。在佛教里你也看不到「不信佛就下地獄」的恐嚇。我這麼說不是說佛教和基督教應該進行互補,因為佛教徒認為佛陀提供了圓滿的真理,這個真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可以證偽,因此我不覺得把基督教的東西加入佛教會是個受歡迎的想法。
很多人認為基督教是較佛教更為現代的理由之一就是基督教強調平等,這個時候我會建議他們了解一下佛教關於平等的看法,我閱讀過聖經,我發現聖經裡面的平等只限於人與人之間。我看到聖經里說你應該愛你的鄰人或者愛你的仇人,卻從沒看見聖經里說你應該愛一條狗,或者象愛你的鄰居一樣愛一隻螞蟻。顯然耶穌基督不認為螞蟻也應該獲得尊重。相比之下,佛陀擁有更博大的胸懷,因為佛陀並不只是要求我們愛自己的鄰居。在佛教里,愛的範圍涵蓋一切眾生,從你的鄰居到你的房東,再到那隻爬過你鍵盤的蟑螂,他們都是你應該愛的對象。因此我不能同意基督教比佛教具有更多的平等意識的看法是正確的。
還有就是關於民主,基督教被認為是催生了現代民主制度,不過我想佛陀在更早的時候提到過民主,佛陀沒有說:假如你不信我的話,我就把你送到地獄打你的屁股。佛陀說的是:你們不應該因為我是佛就相信我的每一句話,在你們相信我的話之前,你應該仔細思考它的正確與否。佛陀沒有專制到不允許其他人說話的地步,也沒有試圖捂住人們的嘴。
被廣泛提到的還有自由,佛教經常在這方面被人誤解,因為佛教擁有眾多的戒律,佛教老師經常告訴你不許扯女同學小辮子,不許搶小朋友的糖,不許這個不許那個,這似乎昭示著佛教的不自由。如果只是從表面上看,基督教似乎給予教徒更多的自由,比如基督教沒有告訴你:不許吃肉。也沒有說:不許殺魚。也不試圖剔掉你的頭髮。
但是我們要知道佛教那麼多「不許」的原因,佛陀制定戒律不是想顯示自己的權威,只是出於關愛,假如你想安全抵達目的地,那麼你必需系好安全帶,繫上安全帶似乎限制了你的活動空間,讓你變的不自由,但是對於一個希望獲得終極自由的人來說,他在開始的時候必需放棄一些自由,放棄這些自由並不值得我們痛哭流涕,因為它們幾乎都是作惡的自由。基督教由於並不提供出世間的服務,所以相對來說要寬鬆的多。
佛教不認為擁有民主制度你就會變的自由,佛教認為這只是讓你獲得一些相對自由而已,他不是真正的徹底的自由。但這不表示我們不需要民主制度。
當然,作為一個佛教徒,我們沒有必要去反對基督教,假如一個人通過信仰基督教可以變的關愛別人,不去製造毒大米毒奶粉,也不去一夜情,那麼我們就應該隨喜他,至少他放棄了某些惡行。但是也有人因為信仰基督教就開始攻擊佛教,那麼我們佛教徒就獲得了一個忍辱的機會,我們依然應該感謝他。我們不應該認為佛教受到了傷害,因為真理不會因為有人說它不是真理而感到受傷。
據說基督教是目前國內發展最快的宗教,我想這其中有我們佛教的宣傳工作非常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眾生的因緣等因素,當然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成為悉達多的追隨者,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向基督教學習一下他們的精神,我聽說過很多基督教的義務宣傳員,他們並不畏懼在大庭廣眾之下暴露自己的信仰,並且非常希望其他人可以和他一起分享,雖然我不認為他們說的對,也不認為他們這種方式具有模仿的價值,但是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的真誠。相對之下,我們有的人甚至羞於承認自己是個佛教徒。我們有太多的顧慮,太多的希望和懼怕。
比如有的時候我會要求那些無法不吃肉的佛教徒至少在吃肉之前為你所吃的眾生念幾遍六道金剛咒,但是做到的人寥寥無幾,有的人只是在和我一起吃飯的時候,在我的虎視眈眈之下才會勉強念幾遍六道金剛咒,我注意到他們念的時候聲音非常小,並且時刻擔心被其他吃飯的人看成是瘋子。
當然,我們也不必悲觀,在過去,在那些自稱佛教徒的人群里你很難看到年輕人的身影,而在今天,我認識的學佛者多數是年輕人,而且擁有較高的知識層次。這是個可以鼓勵我們的好現象。

14

主題

64

帖子

2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1
沙發
coffeehut 發表於 2007-1-9 05:53 | 只看該作者
好的就頂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197

帖子

6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9
3
guanjinman 發表於 2007-1-9 06:02 | 只看該作者
基督徒 VS. 佛教徒http://www.livingwater4u.com/reader/b_jidutuvsfo/index.html

讀過鄧麗津姊妹《從空門到教堂》的見證,都會被她歸主的奇妙經歷,以及她尋求真理的曲折旅程所吸引。一位在佛教修行二十三年的法師,為什麼在聆聽耶穌基督的福音之後,竟歡然背起她的十字架跟隨主?這樣轉變背後的緣由是什麼?相信有心探求信仰究竟的讀者都希望知道。

??鄧姊妹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就「信」、「解行」、「證」「天國與佛國」、「心」、「關係」、「因果」、「人的價值」,及「談禪」九個主題,從《聖經》與佛經的教導中做一典性的比較及對話。作者過去是一位勤研佛經,潛修佛法的法師,現今她是一位切慕《聖經》,深識神恩的基督徒。由於她對佛教與基督教都有親身的體會與深度的了解,所以她對兩種信仰所作的比較,不但洞察人微,而且人木三分。

??本書不只勾勒佛經與聖經對以上主題的不同論述,更把兩方面的教導做深層生命的反省。它一方面可以幫助基督教的讀者認識佛教,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佛教的讀者了解基督教。它亦可成為基督徒與佛教徒做坦誠深層對話的媒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124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8
4
不痛不癢 發表於 2007-1-9 09: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guanjinman 的帖子

拜讀幾章,只見滿紙荒唐言,你們基督徒也不應該拿這種雞毛當令箭。阿彌陀佛!斷人法身慧命,惡莫大焉。

[ 本帖最後由 不痛不癢 於 2007-1-9 09:5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9 10:2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不痛不癢 於 2007-1-9 09:57 發表
拜讀幾章,只見滿紙荒唐言,你們基督徒也不應該拿這種雞毛當令箭。阿彌陀佛!斷人法身慧命,惡莫大焉。



大師不必管他.他們死後會下阿鼻地獄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124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8
6
不痛不癢 發表於 2007-1-9 1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paullian 的帖子

別誤會,我不是什麼師,連佛教徒都稱不上,只是看過一些佛經,聽過一些法師大德的開示。我很奇怪的事情是,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人像那位鄧姐妹那樣講解佛法,莫非古往今來所有學佛人的智慧都不如那位鄧姐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9 10:5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不痛不癢 於 2007-1-9 10:57 發表
別誤會,我不是什麼師,連佛教徒都稱不上,只是看過一些佛經,聽過一些法師大德的開示。我很奇怪的事情是,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人像那位鄧姐妹那樣講解佛法,莫非古往今來所有學佛人的智慧都不如那位鄧姐妹?


哪個鄧姐妹現在正拿著美國護照....住著高檔別墅..以歸信教徒的身份到處.騙吃.騙喝...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124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8
8
不痛不癢 發表於 2007-1-9 1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paullian 的帖子

明白了,謝謝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9 11:04 | 只看該作者
嘻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
10
CamABC 發表於 2007-1-9 12:18 | 只看該作者
非常同意樓主的看法,就是沒有樓主想的那麼明白。好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1
chico 發表於 2007-1-9 13:40 | 只看該作者
做一個佛弟子,我非常高興鄧姐妹信了基督教。佛門少了一個說法的邪師。這樣可以少誤導多少學佛的人呀!

看看他對三皈依的解釋:

一個正信的佛教徒,他的入門從皈依「三寶」開始。
皈依「三寶」;
????盡形壽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為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盡形壽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為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盡形壽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為統理大眾,和南聖眾。

這僅僅是表面的意思。

真正的三皈依是:皈依覺、正、凈。自性覺,自性正,自性凈。

初進佛門來求授三歸,就是請求善知識將佛教的修行綱領傳授給我們。知道自己修的是什麼。『三歸依』:歸是回頭的意思,依是依靠。佛家常說:『回頭是岸』。中國古人講:『回首如意』!你看中國作的『如意』,那個如意頭是回過來的。從前做大官、大富長者們手上常拿個如意,拿個如意是為什麼?是常常提醒自己,要回頭,知道回頭啊!所以如意拿在手上,是叫你看到它,就知道回頭,『回頭是岸』。從那裡回頭呢?三歸依第一是歸依佛,這是講的三寶、修行的三寶。第一是佛寶。佛是什麼意思呢?佛是覺悟的意思。佛陀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換句話說,是教我們從不覺,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要依覺悟。同學們仔細想想,我們今天發心學佛,我要來求受三歸依,你想想你有沒有覺悟?你要沒覺悟,你就不肯回頭,你就不肯來學佛。所以學佛,來求受三歸依,就是覺悟!你看街上那麼多人,你叫他,他為什麼不肯學佛?他為什麼不肯受三歸依?他還沒覺,他還迷惑顛倒。所以發心學佛,發心求受三歸依,就是覺悟的開始。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給我們講三歸依,他不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他不講這個三寶。我們推測他老人家的用意,大概是佛法傳到中國,年代太久了,怕一般人提到佛、法、僧,會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講到佛,就會想到泥塑木雕的佛像;說到僧,馬上想到出家人,這不是真正的歸依處。三歸依講的佛,是自性佛,就是你自性的覺悟,也就是本覺。馬鳴講的『本覺本有』,你要依你本有的本覺,這就對了。你不能依你的錯覺,不能依你的不覺。你從你的錯覺,從你的不覺,回過頭來,依你本有的本覺,這叫歸依佛。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歸依佛,並不說你歸依我釋迦牟尼佛,佛沒有這個說法。這非常重要的,歸依自性佛,就是回頭依靠自性覺,千萬不能搞錯了。搞錯了,你要依靠泥塑木雕的佛像,要依靠它,那俗話常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這是不可以的,這是大錯。歸依自性佛,實在就是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里說的『舍識用根』。
第二是歸依法。法是正知正見,就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都沒有錯誤,這叫法寶。這是自性本來具足的真實智慧。佛經常講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自性的法寶。我們在這個世間,對人、對事、對物,如果我們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佛教我們必需從一切錯誤回過頭來,依靠自性本有的智慧,這叫歸依法寶。三寶裡面,佛滅度之後,是以法寶為中心,以法寶為主。換一句話說,是以智慧的經典為主。
智慧畢竟不是短時期能夠恢復的,當我們智慧沒有開,這個時候怎麼辦?佛告訴我們,佛為我們所說的一切經論,就是佛對於宇宙人生的正知正見。暫時給我們做一個標準。所以我們自己智慧沒有開,我們就依照佛的經論,凡是我們所想的,把經典展開來對照對照,佛是這個想法,我也是這個想法,證明我的想法沒錯,我的見解是正確的,是正知正見。譬如說,佛教我們要孝養父母,要奉事師長,要慈心不殺,要修十善業。而我也是這個想法,這就證明我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假如我的想法跟佛所說的不一樣,那你千萬要記住,我們想法一定錯誤,絕對不是佛在經上的想法、看法錯誤。千萬不要以為佛是三千年前的人,他的思想那有我們現代進步!你這樣想,那就錯了。我們這些想法,實在是胡思亂想。不要認為科技這麼發達,而我們還要用這麼多的機械工具,才能把音聲記錄下來,把影像記錄下來。佛菩薩不用這個,過去世、未來世,他統統都知道,他不要用錄影機。他有能力把十方世界顯現在你面前,就像電視一樣,而且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他不需這些機械工具。那是什麼能力?是正知正見。性德功能能生萬法,可以做得到。我們今天發明這麼多機器,都是妄想發現的,比起佛菩薩無量的神通實在差得太遠了。所以我們要肯定、要承認,佛在經典上所講的是真的,是正確的。我們要把自己的成見捨棄,要依照佛所說的來修行。
不過說到這一點,我們又要注意到一樁事情,什麼事情呢?『經』有假的。假如我們遇到假的經典,被人騙了,這個上當就大了。尤其是近代,提倡民主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誰都可以寫書。不像從前。從前經典傳到中國來,是經過當時的專家學者監定,由國家統一頒布,證明這一本經書是真實的。歷代祖師對於經論的註解,也要經過當代高僧大德證明,他講的沒錯,確實符合佛的意思。這樣呈報給皇帝,皇帝批准,他這部書才可以流通、才可以印行。不像現在,現在沒人管制了。所以我們要查明看經、讀經,一定要讀真正的經典。
真正的經典跟假經如何辨別呢?辨別不難,可查大藏經。大藏經裡面所收的,決定是真的。在此時此地,我要勸同學們,要看中國古代的大藏經。為什麼呢?現在人編的大藏經,有些作品,沒有經過權威的審查,就收到大藏經裡面去。所以現代編的大藏經不及古代編的大藏經。所以你要讀大藏經,至少要讀清朝以前的版本,比較嚴謹可靠。清朝大藏經就是乾隆時代所編的,叫『龍藏』。現在台灣把它縮印成一百六十二冊,稱為『乾隆大藏經』,這是我們中國歷代編大藏經最後的一部。民國年間當然也編了很多,但是我剛才跟同學說了,沒有經過權威的審查,怕有人摻假在裡頭。在乾隆以前絕對沒有摻假的,因為經典的流通,是要經過皇帝批准的。皇帝根據當時的高僧大德的審議,所以非常嚴格。這樣我們才能夠辨別那個經是真的,那個是假的;那個註解值得看,那個註解可以不必看。這是一個選擇的標準,一定要虛心,對佛要相信,深信不疑,要能夠捨棄自己的成見,接受佛菩薩的教誨。
第三是歸依僧。僧不全是指出家人。僧是什麼意思呢?是清凈的意思,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我們現代人很可憐,不如古人。你看看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見解的染污,甚至於到生理的染污。我昨天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說過,不但我們今天身心受到嚴重的染污,我們地球的生態環境已經不平衡了,這是大地的染污。聽說天上臭氧層也破了幾塊,天也有染污,不得了呀!天、地、人統統都有嚴重的染污。佛教給我們從這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靠清凈心。今天環境污染是大家都已經意識到的,所以許多國家政府都提倡環保,保護一個清凈的環境。這個環保工作能夠有效嗎?很有問題。問題在那裡呢?還是佛跟我們講的,佛說『依報隨著正報轉』。假如我們的心理染污,不能夠凈化,我們環境的染污就沒有辦法達到清凈的標準。所以要想把環境的染污改善,必需先從凈化人心改起。這是三歸的第三個歸依處,是從染污回歸到清凈心。
僧寶不但含有清凈的意思,還有和合的意思。我們觀察世界今天國家與國家不和,宗教與宗教不和抔抔,眾生生活就非常痛苦。所以佛教給我們『六和敬』,六和敬是佛弟子必需要修學的課目。所以『僧』的意思是有『清凈和敬』之意。我們從不和不凈回過頭來,依六和敬,依清凈心。這就是初入佛門傳授給你學佛修行的綱領。這個綱領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不能夠改變,都不能離開的,所以它是學佛絕對的綱領,真實的綱領。
歸依佛,覺而不迷;歸依法,正而不邪;歸依僧,凈而不染。所以三歸依是覺、正、凈。以後人家要問你:『你學佛了,你修行,你修什麼?』我們能說得出來,我修『覺、正、凈』。你們學佛,學的什麼?我學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我修的是覺、正、凈;覺正凈達到圓滿的程度,無上正等正覺就得到了,這就是成佛。究竟圓滿的智慧要怎麼樣才能得到?要修覺正凈才能得到。這是我們學的、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麼人家要問:『你用什麼方法修?』方法就是佛家講的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門徑不是一定的,是可以活活潑潑,時常變換來使用。可是要記住,目標不能變換,就是覺、正、凈的目標不可以變換,方法手段可以常常變換。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9 13:4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8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7
12
wangou81 發表於 2007-1-9 14:51 | 只看該作者
說的的確很細緻,看得出都是真正的信徒。希望基督教那邊也能來幾個長段子,大家碰碰。這對論壇來說是好事,也讓更多的人學習知識。本人看了這一貼就大有斬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09

帖子

13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8
13
tangseng 發表於 2007-1-9 15:55 | 只看該作者

關於佛教和基督教的問題

大凡宗教,第一要旨就是「組織性」,其實這個和政黨也差不多,從這個角度講基督教「催生」(經過陳水扁污染過的辭彙實在是難堪,但是也沒有更好用的了)民主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這點上佛教比基督教要差太多,為什麼?這就是所謂的「后發優勢」:後來的宗教要想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自然要多花幾分功夫,基督教經過這麼多年和其它勢力的對抗早練就了一身抗擊打的本領,最突出的就是:組織性,輪子們的那幾招實在是差太遠了,而且在歐洲和中東那些多流派多宗教混居的地區,如果沒幾招籠絡人心恐怕還真是沒的混了:這個論壇上所有討論的話題基督徒們應該都已經在別處討論過七八十遍了,所以一個成熟的基督徒應該是這樣:對方詰問話音剛落,這邊的回應已經給出,不假思索地 (凡是沒有這個本事的建議去請教一下傳教的牧師)

我給一個例子:認識信教的人多了,自然被「邀請」入教,告之「不信」顯然不是可以被接受的答案:你為什麼不信呢?說啊?是無神論?建議您看一下駁進化論和某某博士寫的入教心靈旅程,信佛教?建議您看一下這篇觀音力士和耶穌基督的比較,通道教?看看老子與耶穌之關係考吧!信伊斯蘭?恩,這裡還有一篇真主上帝和神。。。。。。
(天,我差點想說:我信外星人教,但是我怕對方仍然處變不驚的拿出一本:地外文明和神創論,2000多年的論辯,不是吃素的呢,所以即便低劣如FLG要那麼快的滅亡也是不現實的,因為人類天生的愚昧和無知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者也不例外,可以說是人性最大的弱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307

帖子

7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76
14
user1 發表於 2007-1-9 22:28 | 只看該作者
東方宗教是宗旨是指導人去尋找智慧,無論是出世的智慧還是入世的智慧。但是西方一神教的宗旨是「信」,而獨立思考往往是與「信」違背的。

象那位鄧姐妹的例子,我是相信的。但是,我敢說,這世界上從信上帝的變成信佛的,絕對比從信佛的改信上帝的多得多。但是他們不如信上帝的會吹,同時他們的宗教精神也不允許他們象信上帝的那樣吹,否則他們也不會改信佛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124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8
15
不痛不癢 發表於 2007-1-10 1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4 user1 的帖子

這位鄧姐妹研究二十三年佛學,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她的心得:

「禪」與基督教的「靈修」 〗


  禪,說穿了,不過是人自我的見證:人人都可以有見證;人的自我觀照下的見證,充其量最高者也不過是釋迦牟尼佛--「華藏莊嚴世界」的幻象。《楞岩經》里教修「如來大定」,歷經「五十陰魔」,佛警戒禪修者對於每一次自證的境界要常有這樣的心態--「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做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因為「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昏,當處湛然」。所以禪修者有境界,最忌「著相」--《金剛經》有云:「若以色見我,若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禪家視自證的境界如夢如幻,才能一重一重步人更高的悟境,所以禪者,乃為解甚深又甚深密意。個中的神秘對人極具高度的吸引力,推想這可能是「禪」給人的最大魅力。

呵呵,欺師滅祖啊!基督教怎麼允許這種人入教的?

附《金剛經》原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本帖最後由 不痛不癢 於 2007-1-10 10:4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93

帖子

21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21
16
ZengChao 發表於 2007-1-10 17:36 | 只看該作者

佛教太深奧

對於佛教,我一直很敬畏。不是因為相信,而是因為她太博大精深了,感覺比基督教強多了。從信佛的改信上帝的,太不可思議了!!!佛教說普渡眾生,這點我最欣賞了。不管你信不信佛教,都一視同仁,這樣的信仰,值得尊敬的。我倒是希望我信佛教,可惜我晚了。 我覺得東方宗教是比較溫和的,所以儘管不信,還是對信徒尊敬有加,不說什麼不愉快的言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主題

1184

帖子

32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0
17
qew123 發表於 2007-1-10 22: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6 ZengChao 的帖子

緣何說:晚了。

難道不知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實這句話與聖經中的「因信稱義」是有點相似,說得是向善是很容易的事。佛教中還有一句,回頭是岸,對不對。都是很有哲理,不過,聖經中的「因信稱義」卻缺乏回味了,更容易讓人當做教條來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124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8
18
不痛不癢 發表於 2007-1-11 08: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7 qew123 的帖子

佛教也說信:「信為道源功德母,常長一切善根。」但必須信、願(願望)、行(修行)三者具足才能圓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主題

1184

帖子

32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0
19
qew123 發表於 2007-1-11 08: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8 不痛不癢 的帖子

殊途同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