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茅於軾
我主張對日本軍國主義要持批判態度,但是我不贊成抵制日貨.進而提出更一般的原則,就是政治遠離市場,保證市場能夠不偏不倚地按照自己的規則運作.拿錢就能夠買到東西, 不會碰到因為不喜歡我們而拒絕交易,尤其是像石油,糧食等關係重大的商品,政治必須遠離市場,保障市場的安全。
我們對於市場的重要性往往認識不足,對於天天要依靠的買賣,視若無睹.以為市場交換的作業可以隨便變更,用別的規則來替代.這是很危險的想法.抵制日貨如果這是個人的選擇,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變成國家的政策,這就非常危險.因為把市場的基本規則破壞了。
我們都很擔心中國的石油安全.這份擔心不是沒有根據的.我國的石油消費中有40%依靠進口.萬一進口中斷後果不堪設想,不出半個月汽車就會開不動,飛機就得停飛.而石油這種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競爭是很不充分的,因為並不是隨便哪個國家都能夠出口石油的,它跟糧食不同.糧食到處都能生產,競爭很充分.特別是多數石油輸出國國內政治不穩定,容易發生動亂,很可能會影響石油生產.這正是為什麼美國那麼關心中東局勢,常年派航空母艦在中東的緣故.中東的秩序穩定不僅僅是美國的利益所在,也是一切石油進口國的利益所在.其中包括中國,日本,和歐洲許多國家.所以維護中東的秩序是世界各國的共同任務,是世界和平的必要條件.萬一石油市場被破壞,各國獲得石油的最可能的辦法就是打仗.到那時候我們才會明白市場規則的不容動搖。
各國政府都在關心石油市場的可靠性.但是採用的方法未必正確.採用交朋友的辦法是一條歧路.且不說做買賣要分敵友,把敵人排斥在外,誰也不會甘心被排斥的地位,這本身就是走向不穩定的道路,更何況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交朋友未必是可靠的.正真可靠的是市場本身.石油進口國固然須臾離不開石油,石油出口國也一樣.他們的市場供應和政府支出全要靠石油出口.他們的糧食靠用賣石油的錢從國外進口,政府官員的工資靠賣石油的錢來支付.如果石油出口中斷,馬上天下大亂.所以建立在供需雙方互相需要基礎上的市場是很可靠的.問題恰恰出在政治介入市場,搞得市場不穩定.所以說要政治遠離市場。
有人說這個主意太理想主義,事實上政治和市場是分不開的.的確,政治常常介入市場,二者不大可分.問題在於怎樣介入.是分離市場,還是保護市場.全世界的政治家都應該明白,介入市場的目的是保護市場,而不是交朋友,樹敵人,破壞市場.要把市場規則視為至高無上,誰也不容破壞它.政治家不是無事可做,而是任務繁重.為什麼把市場規則看得這麼高?因為舍此之外別無他法.世界資源在市場上分配,用不著打仗.有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爭奪資源的戰爭一去不復返了.試看中國,美國,日本等等都在爭奪有限的世界石油資源,但是因為有了市場,誰出的價高就賣給誰,這就是市場規則.有了市場規則根本不可能打起仗來.相反,石油市場促進了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優化了資源配置的效率,避免了浪費.市場功莫大焉。
這裡講的是石油市場,其實所有的市場都一樣.最近國內對外資併購國企的爭議很大.除了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性質不同不在此討論外,光講企業併購,如果沒有政治因素摻雜進來,外資併購和內資併購都能夠提高企業的贏利能力,對企業是有好處的.以我之見,市場是永存的,政治天天都在變.過去的五十年中,世界政治經歷了冷戰結束,社會主義陣營解體,反恐戰爭升級,亞洲經濟崛起等大的變化,但是市場不但沒變,而且更滲透到各個角落,覆蓋得更廣了.再往前看,這個趨勢不大會改變.希望我們的政治家和老百姓都能思考市場和政治的關係,正確地對待它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