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製造"進了哪些商店 高檔商場依然難見蹤影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7-1-3 1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製造仍以中低檔為主

  聖誕節剛過,新年就接踵而至。每年的這時候,幾乎成了「中國製造」在海外的「大展銷」,禮品、裝飾品大約有90%來自中國。對很多外國人來說,中國是他們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供應國,對此他們已經習以為常。然而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他們仍然感受到了「中國製造」不小的變化。

  如紐約第五大道、巴黎春天、法國老佛爺等大商場里的奢侈品店仍是中國商品的禁區,500美元一根的領帶,1萬多美元一個的提包,都是英國、法國和義大利貨的天下,連美國製造都很少。但是老佛爺商場里的一位銷售小姐指著一個非常精美的繡花晚宴手袋對記者說:「其實這個就是中國製造的,純手工,是法國的商家在中國定製的,但是在中國你肯定買不到。」據說,這樣的商品在老佛爺里還有不少,或原料、或配件,多多少少都和中國有點關係。

  在過去的一年,中國產品在國外依然主要集中在中低檔次。中檔的如沃爾瑪、家樂福和許多購物中心的日常生活用品,沃爾瑪幾乎80%的商品都從中國採購。低檔的如99美分廉價店、購物街、露天市場等,大多數商品都是「中國製造」。總的來說,這些商品物美價廉,質量並不差。

  但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國製造」仍然口碑不佳。記者在東南亞採訪時,看到很多國家都有許多「中國城」,以價格低廉著稱,從食品到百貨、藥材乃至五金工具,應有盡有,大多建在當地的低收入區。和當地的中國人聊起來,他們卻並不引以為傲,反而說:大多是假冒偽劣產品,損壞了中國的形象。

  中高端產品逐漸露頭

  家用電器可以說是在海外的中國商品中最高端的產品了。在過去一年中,海爾、TCL、聯想等中國品牌逐漸進入海外的大型賣場,為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熟悉,但是接受度還不高。

  美國最大的家用電器連鎖店百思買商場里的商品,基本上還是日本和美國產品的天下,聯想和海爾雖然已經進入該連鎖店,但還很少,縮在角落裡,少有人光顧。中國家電產品在東南亞市場也並不被看好。在越南,TCL開了一家電視工廠,產品主要銷往農村。在泰國,大型商場基本看不到中國品牌的家電。雖然聯想近期開始開拓泰國市場,但目前廣告或產品還很少,知名度也還不高。

  總的來說,在過去一年中,中國中高端產品在海外的知名度在不斷提高,但是數量很少,還沒法和歐美日韓品牌相提並論。最關鍵的一點是,外國人關於「中國製造」等於「低檔貨」的觀念沒有多少改變。對此,記者的感觸很深。一次,記者為參加世界著名時裝品牌古奇的招待酒會,特意打上一條國產的真絲領巾。可一位朋友卻提醒我說,因為記者的領巾上印著典型的中國圖案,會被人家懷疑是便宜貨,所以最好換一條圖案更為「國際化」的。記者反問道,難道質地有什麼不同嗎?那個朋友說,其實中國貨的質量也非常好,但差就差在沒有被人們認可的品牌。同樣由中國製造的服裝,是否被貼上國際著名品牌,價格可能會相差幾十倍。

  數量佔優,價值不大

  正是在這種觀念下,儘管在國外,看似「中國製造」無所不在,但是總價值卻並不大。瑞典斯安銀行的經濟總監埃克隆德給記者列舉了兩個數字:一是據歐洲商業聯合會預測,歐盟25國在今年進口的中國聖誕商品價值為8億歐元;二是統計顯示,僅瑞典人在今年聖誕採購上的花銷就將近50億歐元。這也就是說,歐洲人為買中國貨所支出的比例仍是一個「小頭」。埃克隆德舉例子說,中國的產品好像小麥,人們不可或缺,並且多得足夠佔領人們的眼球;而一些發達國家的產品就好比手機,被藏在了口袋裡。可論起價來,可能要一屋子的小麥才能換一部高級的手機。所以,目前中國經濟大國的「大」,更明顯地還體現在產品數量上的「大」,而中國經濟總量上的「大」,也只是被「貨海戰術」體現出來而已。這也是中國在應對歐盟頻頻發起的反傾銷時,總是吃虧的原因。

118

主題

1732

帖子

48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9
沙發
周公子 發表於 2007-1-4 02:34 | 只看該作者
文章似是而非,半真半假啊。
無處不在的中國貨證明了中國有能力生產質量高的貨品,經過28年的積累,開始走向品牌戰略,而歐美的名牌貨,都是數百年數十年的積累,且必須要有一部份在中國生產以降低成本。
再過一個28年看看,可能那時中國貨無處不在,中國品牌無處不在。
海爾成立於1984年,TCL成立於1981年,聯想成立於1984年,都才20年出頭,以後的路子長著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2
3
snipertong 發表於 2007-1-15 14:16 | 只看該作者
是啊,我們還需要時間,看看近日的日本電氣巨頭,東芝/松下/sony/三sanyo/Hitachi,應該二十年後,海爾海信康佳不應該比他們差。再看看近日的Honda/toyota/Nissan,他們就是二十年後的奇瑞/吉利/比亞迪/中華。中國的企業背靠著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應該有大作為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