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高鐵站台設為台軍重鎮 九十分鐘可調兵數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6 16: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1月05日 世界新聞報
  本報特約撰稿人 穀雨 李士奇

  -車站貫穿軍營駐地 -九十分鐘調兵數萬

  台灣高鐵耗時6年,砸進去了5857億元新台幣。它的開通,號稱將打造出台灣「一日生活圈」,但其安全性至今沒有保障。另外,這條鐵路還暗藏著軍事用途。

  台灣高鐵採用日本新幹線技術

  台灣高速鐵路1月5日開始試運營,據稱高鐵的開通,將給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長久的影響。但是鑒於高鐵在調試檢測階段狀況頻出,甚至發生巡道車出軌事件,安全性能堪虞。島內輿論認為,台灣當局領導人為了拼政績,硬著頭皮讓高鐵倉促通車,簡直是拿老百姓的性命開玩笑。

  從台北到高雄90分鐘 打造台灣「一日生活圈」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台灣當局開始規劃興建台灣南北高速鐵路。高鐵從台北到高雄,全長345公里,設計最高時速315公里,並於2000年開始動工興建。如今它的開通將給台灣經濟社會帶來巨大影響。

  一是引起島內運輸格局的大變革。原先乘火車從台北到高雄最快需要四個半小時,如今乘坐高鐵,只需90分鐘。高鐵開通后,客運運輸行業間生死存亡戰開打。台灣交通管理部門預測,高鐵正式營運后,台灣西部走廊飛機航線將減少42%左右。

  二是高鐵將改變台灣未來地理風貌與政經社會的發展軌跡。高鐵的開通,有可能打造出台灣「一日生活圈」。台灣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教授姜渝生認為,「出差假」就是台灣能否成為一日生活圈的判斷標準。姜渝生說,回想三四十年前,出差往返台灣南北,老闆得給三天假,因為來回的交通就得花上兩天。鐵路電氣化、高速公路開通后,南北交通時間縮減了兩、三個小時,但若重要會議在上午,還是得前一天出發。飛機雖然快,卻有變數太多與價格太高的問題。高鐵快速、準時、幾乎無變數,出差辦公只需一天搞定,可省下一筆住旅館的費用。

  三是高鐵將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從台北到高雄,高鐵沿途經過十四個縣市。除了台北和高雄之外,高鐵其他各站都選在未開發的土地上,其目的是把這些地區變成新興的城鎮,給台灣的西部走廊戴上一串「城鎮珍珠項鏈」。台灣「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所長黃台生說,高鐵開通,將使得台灣西部「鄉下」慢慢消失。

  每日可調兵30萬 4站點為台軍重鎮

  台灣高鐵的建成,不僅有其重要的經濟價值,而且還有相當的軍事意義。

  火力和機動是構成軍隊作戰能力的兩大要素。台軍實施「精實案」后(即部隊精簡化、實戰化),一直試圖增強其戰略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為此,台灣軍方想了不少招數,以快速調動分別駐紮在台北、台中和台南地區的三個主要戰略部隊——6、10、8軍團。如今,高鐵的通車,可以說又為台軍實施南北方向的機動作戰,增加了一條戰略交通線。

  在高鐵開通前,台軍的南北機動作戰主要依靠兩種方式:一是通過總里程408公里的西線縱貫鐵路(即台鐵),二是通過南北高速公路網。但這兩種方式目前都存在一些問題,台鐵可以運送包括坦克、戰車在內的輜重,但運送速度較慢。而南北高速公路雖然理論上通車速度較快,但在戰時卻極易出現交通堵塞的情況。因此,高鐵300公里以上的時速和每日30萬人的運量,可以保證在90分鐘內將數萬名軍事人員快速送達北、中、南戰略目標。同時,貫穿台灣南北的高鐵還可以有效整合現有的台鐵、高速公路甚至捷運(即地鐵)等傳統交通方式,使台軍在機動過程中有多種選擇,增加了部隊的戰場生存能力。

  另一方面,從高鐵站點的設置上,也能一窺其軍事價值。目前高鐵第一階段開通的8個站點包括台北、板橋、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左營(高雄站),其中就有新竹、台中、嘉義和左營四站,是上述6、10、8軍團的主力部隊駐地。而在高鐵的站點公開介紹中,都明確標註了其軍事用途,例如台中站就註明,「站區西部為成功嶺,做軍事使用」。

  財團賺錢全民買單 測試列車曾經出軌

  從上述的方方面面看來,高鐵似乎將在台灣未來的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事實上,高鐵本身還存在著一連串問題。

  一是高鐵能否順利經營下去。從台北到高雄的標準車廂票價約為新台幣1490元,商務車廂為2440元。要知道對普通百姓來說,這個價錢不是一個小數目。高鐵工程投資巨大,總計5857億元新台幣(4元新台幣相當於1元人民幣),其中台當局籌資1057億元新台幣,高鐵公司負責籌措4800億元新台幣。

  在興建過程中,高鐵公司的資金籌措卻十分不順,組建公司的幾家大財團在得到相應的承包工程后,即不願再投資,原來合作的外商投資也遲遲不到位。融資也遇到困難,銀行不願提供貸款,12次融資案中,11次都告失敗。高鐵公司迫不得已,只好通過發行特別股等方式追加投資,由此引發一系列的官商勾結弊案與爭議。島內輿論將高鐵比喻為「銷金窟」,是「全民投入的大錢坑」。島內媒體指出,如果高鐵屆時無法經營下去而由台當局收回,未來台當局須付出3259億元新台幣的代價,平均每個民眾將付出近1.5萬元,從而演變成為「財團賺錢,全民埋單」。

  二是安全問題。高鐵原計劃是在2005年10月通車,但到通車試驗階段狀況頻出。僅去年年底一個月,高鐵前後發生五次事故:12月5日左營基地發生闖紅燈及擠岔出軌;12月8日發生列車脫離行控中心控制,導致全線緊急停車;12月17日又在台中站發生架空線有異音,導致全線停擺事件。

  按道理說,諸多安全問題未完全解決前不能倉促通車,但政客們為了拿出所謂政績,不顧民眾的安全,徑自宣布高鐵試營運。眼睛盯著2008年選舉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希望這個全球最大BOT(興建、營運、移轉)工程,擦亮自己的政治招牌。陳水扁則說:「我比誰都高興,因為這是從2000年標出去動工的案子,真正興建時間都在我當『總統』的六年內。」

  對此,國民黨黨團書記長蔡錦隆表示,高鐵時速300公里,要是發生事故,必然是十分重大的事故。國民黨「立委」徐少萍說,蘇貞昌看到對手謝長廷現在受到綠營支持,於是急著要表現,才會匆促同意高鐵通車,希望能夠有政績。

  新聞鏈接:台鐵路之父是劉銘傳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1600公里,海上交通十分方便。早在1871年,台灣就已有2條海上定期到大陸的航線,但島內的交通主要還是靠公路與鐵路來完成。

  台公路系統在汽車出現之前,並未大量興建。清朝時期,公路數量不多。日本統治的50年期間,台灣公路總長增加2.5倍。光復之後到1986年的41年之間,汽車數量已增加了1141倍,公路建設增加了2793公里。歷時7年、於1978年10月完工的中山高速公路是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

  翻開台灣的鐵路建設史,可以發現大致經過了這樣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清末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期間,開啟了台灣鐵路建設歷史。1887年,劉銘傳奉准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開始籌建鐵路,1891年10月20日,台北到基隆28.6公里長的鐵路竣工,成為台灣鐵路的開端。兩年後,台北到新竹全長78.1公里的鐵路完工。鐵路的開通,奠定了台灣近代化的基礎,大大促進了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

  第二階段是日本統治台灣期間。為了掠奪台灣的寶貴資源,殖民者在島內修築了多條鐵路,有些支線甚至修到了田間地頭。

  第三階段是,台灣光復以後到現在,這期間,台灣的鐵路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南迴鐵路投入運營,這標誌著台灣環島鐵路系統正式建成。與此同時,台灣的火車也從蒸汽火車、柴油車,逐步演變為現代化的電氣化火車。(本報特約撰稿人 孟甲 舒均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9: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