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觀世音菩薩的故事

[複製鏈接]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7-1-14 1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民間不管信佛與否,總會在客廳設個佛龕,供一幅觀世音菩薩像或祖先牌位,從小便對牆上那三個字──紫竹林和竹林下那尊盤腿端坐,慈眉善目的菩薩感到好奇,及長從書上知道,佛龕上供的就是觀世音菩薩,而為什麼要稱觀世音菩薩,要供觀世音菩薩呢?


  菩薩因何名觀世音


  學佛后我在幾部經中找到了答案,例如:在《悲華經》中,寶藏如來說:「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


  在《楞嚴經》中也有段經文:「恆沙劫前,有佛住世,名觀世音。由我所得,圓通根本,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當時觀世音如來,在大會中,為我授記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無礙,如聲逾垣,如月印水,有感必應,故觀世音之名遍聞十方世界。


  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也說:觀世音菩薩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


  從這裡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久遠劫來,雖已成佛道,復不離寂光,垂形九界,隨類現形,尋聲救苦,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發大願,千處祈求千處現,與娑婆眾生特別有緣,佛在世時,他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常隨菩薩之一,因此中國幾乎家家都供奉,一方面見賢思齊,學習菩薩慈悲精神,再方面也求家小平安。他的道場,現在可以考察的,在印度和中國各有一處。


  浙江普陀山之緣由


  據說在後粱時,有位日僧名叫慧鍔,到五台山朝聖,見一尊觀音大士聖像極為清凈莊嚴,動念想請回日本供養,又怕該寺當家不肯,就偷偷地將這尊聖像請走了。


  慧鍔得到這尊聖像后,立即買舟東渡,準備回國。當這條船駛進浙江定海舟山群島新邏礁的海域時,海面忽然湧現無數鐵蓮花,擋住航道,使船無法前進。在普陀山四周打轉,經過了三日三夜,慧鍔見此奇異,當即跪在聖像前面懺悔說:大士!我國極少見到如此莊嚴之聖像,故想請回供養。如果因我不與而取,或我國眾生無緣供養,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養聖像。慧鍔懺悔完后,船疾速駛往潮音洞,安然停下。


  慧鍔下船后,在潮音洞附近,找到一戶漁民的茅舍,向舍主張翁說明來意。張翁歡喜異常地說:「菩薩願意住在這荒山孤島,說明與我們太有緣了。就請師父和菩薩一併住在這裡。我把房子讓出來築庵供奉菩薩,將全山民眾招集起來參拜菩薩。」慧鍔也就不回日本,在此築庵安住。民眾稱此庵為「不肯去觀音院」,慧鍔就成為普陀山第一代開山袓師。從此普陀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便成了家喻戶曉的大菩薩了。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藏王松贊干布,想在布達拉山頂建一王宮,他親眼看到天空現出「嗡嘛呢叭彌吽」六字真言,放出五色燦爛的彩虹,現出觀世音菩薩,馬頭金剛等聖像。並從觀世音菩薩像上放出光明,照射在六字真言上。光束交互輝映,蔚為奇觀。松贊干布即從尼泊爾請來匠人,依照自然出現佛像的風姿,雕刻出身所依──佛菩薩像,語所依──六字真言來。松贊干布在布達拉山建造出華麗的王宮,將妃眷安置到這裡。又將神變大將軍安在宮裡,西藏各部落主,聞知松贊王能遣發神變大軍,都攝於他的雄威,心悅誠服的表示歸順。這些傳說,表示西藏地區對觀音菩薩的廣泛信仰。


  其實,那裡有虔誠的觀世音菩薩信仰,那裡就有觀音菩薩大悲救世的精神,那裡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大悲是觀世音菩薩的特德


  大悲行解脫法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到觀世音菩薩時,童子問觀音應如何學菩薩行?觀世音菩薩對他說:菩薩應學的法門無量無邊。但在這無量無邊的法門中,我是修學大悲行解脫法門。


  大悲是觀世音菩薩的特德,因此觀世音菩薩又被稱為大悲觀世音。據《根本說-有毗奈耶雜事》卷二說:世尊於一切時,觀察眾生,無不聞見,無不知者,恆起大悲,饒益一切。晝夜六時,常以佛眼觀諸世間,於善根處,誰增誰減?誰遭苦厄?誰向惡趣?誰能受化?作何方便,拔擠令出,以大悲心觀世間眾生,是佛的不共功德。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大悲救苦,與佛的功德平等,時時刻刻以拔除眾生的痛苦為己任。


  而如何才能生起平等心呢?師父們常開示說:人與人乃至和一切眾生之間,如一巨網,互相依存。如能視世上男子為父,當世上女子為母,則易生同體大悲之心,想想世上一切無不是彼有則此有,彼生則此生,彼無則此無,彼滅則此滅。人世間,士農工商師長軍警缺一不可。不但如此,人與動植物也是如此,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沒有動物世界對人類的貢獻,人類的生存也是困難的。從根本上來說,一切有情,都是業障深重的苦惱眾生,無始以來與自己都有過親密的關係。能常常這樣想,平等心大悲心,就會自然生起。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在《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自陳證悟的歷程時說:回憶在恆沙劫以前,有佛出世名觀世音。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我秉承教示,由耳根的聞性,下手起修。初於聞中,循性逆流,迴光返照,不但不聞所聞的聲塵,能聞的聞性,也復寂然。能所二相一齊消失。如是定力日深,能聞的根,與所聞的聲塵,同時俱滅,湛然無邊的境相現前。繼續用功修持,不但所覺的湛然境空,能照空境的智亦空。空覺極圓,不但智境寂滅,能空的空也滅。生滅滅已,不生不滅的真心,自然顯現,放大光明,於一剎那,忽然超越世出世間,不受空有等觀念的系縛。寂照含虛空,十方圓明,一時俱足二種特殊功德──上契十方諸佛本覺妙心,與佛同體,同一慈力,無緣大慈,普度眾生。下合十方六道,一切眾生心性,能與眾生同憂患,共悲仰。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亦稱「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而《楞嚴經》說的三十二應及十四無畏,與《法華經》說的不同。《法華經》說是從菩薩的大悲心流露出來的,而《楞嚴經》則說是從金剛大定顯現出來的。所以能成就三十二應化身,隨機赴感,任意游諸國土,普度群迷,同登彼岸。


  《楞嚴經》描述十四無畏時,每一條都與金剛三昧相契合,並著重這三昧不可思議功能所起的德用。例如「設入大火,火不能燒」時,經中先分析觀世音菩薩,旋轉緣外塵的妄知妄見,返歸自性的真知真見。見覺屬火,即返妄歸真,內見覺之火已熄,世間外火,就不能為害。以此功能而起德用,加被眾生。故使諸眾生,若入大火之中,只要一心稱觀世音的名號,就不會被火燒傷。這樣從理到事,合乎情理分析,既肅清了神秘論的迷霧,又能使人們樹立對觀音的正確信仰。

  觀世音與凈土法門


  有說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也有的說觀世音菩薩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阿彌陀佛佛位的繼承人。又說觀世音菩薩現於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輔佐,西方三聖的一尊。


  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於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就知是觀世音菩薩或是大勢至菩薩。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對上品上生、上品下生的人,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分別執金剛台、紫金台、金蓮花,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投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台,隨從佛后,彈指問,往生彼國。


  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的人,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至行者前,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已信解,發菩提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說明上品者,由西方三聖,一齊去接引;中品下生以下的四種人,則由觀音和大勢兩位菩薩接引。由此可知,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觀世音菩薩協助阿彌陀佛的主要工作任務。


  凈土三經說持名,觀想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由西方三聖、或觀世音、大勢至接引往生。但在觀音的經中說:若人憶念觀音,臨命終時,自己往生極樂世界,無需接引。再如《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也說:於此世界若有人想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者,是人當來遠離生老病死無常之苦。猶如鵝王,隨風而去,速得往生極樂世界,面見無量壽如來,聽聞妙法。如是之人,永不受輪迴之苦,無貪嗔痴,無老病死,無餓飢苦,不受胎胞生身之苦。承法威力,蓮花化生,常居彼土。又若人誦持觀音陀羅尼法門;也可得生極樂世界,如《佛說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神咒經》說:持此咒者,現身復得四種果報──一者臨命終時,得見十方無量諸佛;二者永不墮地獄;三者不為一切禽獸所害;四者命終之後,生無量壽國。這都說明了觀音法門的歸趣,是導向凈土,使一切眾生永遠離苦惱,得安樂。


  綜觀以上所陳,觀世音菩薩實在與我們太有緣了,不但其慈悲喜舍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就是他度眾濟世導世之氣度也是我們的典範,而我們在敬佩觀音的精神,在學習觀音的慈悲之餘,也要有一股承擔,做一個人世間的觀世音,只有人人有此心,則娑婆便是凈土,此處便是觀音的大道場了。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沙發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14 14:41 | 只看該作者
觀音明明是男的,為什麼要將觀音弄成女的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66

帖子

5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59
3
過期的殺蟲劑 發表於 2007-1-14 14:47 | 只看該作者
日本人生來就是小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14 14:47 | 只看該作者
....他長的文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chico 發表於 2007-1-14 15:01 | 只看該作者
這張比較和題
[img]http://[/img]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14 15:06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6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14 15:0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aullian 於 2007-1-14 14:47 發表
....他長的文靜.


不對!俗稱觀音娘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7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14 15:0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過期的殺蟲劑 於 2007-1-14 14:47 發表
日本人生來就是小偷


不要這樣說嘛,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他們本是中國人的後裔,他們比我們繼承了更多的中國傳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8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7-1-14 15:5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青貝殼 於 2007-1-14 14:41 發表
觀音明明是男的,為什麼要將觀音弄成女的呢?



你從哪得知觀音是男的啊?  

她不是三公主嗎?  電視上是這麼演的, 故事書也是這樣的啊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9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14 16:09 | 只看該作者
觀音最初乃是南印度的一個男性神祗,於公元3至7世紀期間被佛教的大乘教派,尤其是中印度摩揭陀國的大乘教派所採用,和文殊菩薩一起,備受各地的崇拜。普通大眾視觀音菩薩為徹底的慈悲憐憫之心的化身,他在這方面甚至超過了佛祖釋迦牟尼。有關觀音的一個傳說雲,他出於對天下一切眾生的憐憫,故發重誓放棄成佛和達到最終寂滅,以便持續不斷的廣布佛教教義,直至最後一個生物得以覺悟,脫出輪迴之苦。觀音就這樣無限期滯留在世上,自己卻失去了最高佛果。不過他在普通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卻上升至無限高度。信徒凡遇急難之事,大多頻頌觀音名號,以其脫離災厄。「沙門」即是男性的佛教僧侶,可知印度的觀音是為男相,其職能主要是已大慈悲救苦救難,地位與作用大致類似於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中的眥濕奴。

  在中國西藏的佛教中,觀音也作男相,他被說成為藏族的創始者,是西藏的保護神,稱作「持蓮者」。這位慈悲之神控制著諸道輪迴,其形象通常為11個頭(分為三層)和8隻手,並如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中的主神之一混婆那樣佩戴鐲髏項鏈。

  在中原地區的佛教中,觀音菩薩的狀貌則迥然不同,無論是大悲觀音,千手觀音、白衣觀音還是過海觀音、送子觀音或紫竹觀音,都毫無例外地呈女相,稍後的漢文佛教典籍中也將觀音描繪成女身。據雲,妙庄王久無後嗣,50歲后僅得三女。但其小女兒妙善公主卻頗具善根,不愛宮廷的榮華富貴,一心嚮往山家修行,志在超度眾生。最後竟致斷然拒絕了父王要她結婚的命令。妙庄王在百計罔效的情況下便下令處死妙善公主。但是,行刑的劍砍到公主身上便斷裂為二,矛刺上去也變得粉碎。後來公主又被勒死,然而其靈魂一入地獄,地獄立即化作天堂。冥國之君閻羅為了保全地獄,只得將她送回人世。於是,妙善公主轉世在普陀山的一朵蓮花上,並在那裡生活了九年,治病、拯溺,救苦救難,妙庄往因其惡業而遭到惡報。他病得痛苦不堪,百葯無效。唯一的藥方是:別人自願獻出一手、一眼,合成藥膏。但是無人肯作這類犧牲,即使他的長、次二女亦然如此。於是,妙善公主遂發大慈大悲之心,捨身獻出一手一眼,治癒了父親的病疾。妙庄王為示感激之情,便令工匠塑造妙善公主之像,旌表其善跡。妙庄王的原話是令工匠塑造「全手全眼」之像,但卻被誤聽成「千手千眼」,從而塑成了千手千眼的觀音像,也就出現了後世「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稱呼。

  白衣觀音,又稱白衣大士、白處觀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時候,白衣觀音足邊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嬰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觀音」或「送子娘娘」。

  既然觀音在印度及我國藏傳佛教中是作男像,那為什麼在我國漢族及日本等東亞地區又尊觀音位女相呢?有人認為在8世紀前後,唐朝吳道子等畫家筆下的觀音像垂珠帶釧,顯出女相,也有人認為中國人深具愛心迫切需要一位慈善、憐愛萬眾的女相觀音,才逐步創造了女性觀音的博愛形象;也有人認為唐朝初期,傳入大唐的聖母瑪利亞的形象影響了中國人,而視觀音為女神,為「東方的瑪利亞」。

[ 本帖最後由 青貝殼 於 2007-1-14 16:1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10
kickbird 發表於 2007-1-14 16: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baby 的帖子

觀音菩薩無所謂男女,變化萬千,有時變個癩頭和尚,有時變個美女勾引孫行者。那年春節晚會弄了個千手千眼,迷倒一大片哪!
Oh!baby!雖然你只有兩隻眼,可是我喜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11
kickbird 發表於 2007-1-14 16: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chico 的帖子

能告訴我幼兒園阿姨身後那鳥是哪來的嗎?我只是感興趣,不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
chico 發表於 2007-1-15 04: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kickbird 的帖子

那鳥是你放出去的,怎麼忘了?我真希望你能踢它一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3
chico 發表於 2007-1-15 04: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 青貝殼 的帖子

觀音菩薩的民間傳說很多。足見他的大慈大悲深入人心。所以有家家觀音,戶戶彌陀的說法。
觀音菩薩是代表佛門的一個修行法門,慈悲。塑畫的形象只是教具而已。讓看到觀音的形象的人,就想到對眾生要生慈悲心,這是塑畫形象的真實意義。
觀音菩薩沒有具體形象。你能對眾生慈悲一分鐘,在這一分鐘里你就是觀音菩薩。你能一生對眾生慈悲,你這一生就是觀音菩薩。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14
kickbird 發表於 2007-1-16 0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 chico 的帖子

我只放過屁,還放過鳥嗎?忽略了,謝謝提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5
chico 發表於 2007-1-16 01:40 | 只看該作者
如影隨身。
屁,好東西。沒人喜歡它,誰也離不了它。還是個妙東西,沒它,夏啟通怎麼能當狀元!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16
kickbird 發表於 2007-1-23 12:07 | 只看該作者
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拜一拜心裡充滿平安喜樂,舒暢極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23 12:37 | 只看該作者

踢鳥心懷惡念。。。菩薩不保佑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18
kickbird 發表於 2007-1-23 12: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7 paullian 的帖子

那我保佑菩薩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23 13:04 | 只看該作者
給大家猜個迷。
佛要收位弟子。眾比丘為佛找來3個人選
第一個是個殺人大盜。他對佛說,我以放下屠刀,願意立地成佛。
第二個是個十世善人,他對佛說,我曾種下十世善緣,望佛接引。
第三個是個瘋子,他指著佛的鼻子痛罵,畜生畜生。。
問。。佛會收誰為弟子。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0
chico 發表於 2007-1-23 14:06 | 只看該作者
[/im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5: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