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直接從產地購油 新加坡市場受到衝擊

[複製鏈接]

318

主題

325

帖子

28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288 發表於 2007-1-5 2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決定亞洲燃料油市場的因素也許不再是中國進口商購買多少,而是他們從何處購買。

  西方及俄羅斯煉廠的燃料油產量遠遠高於本國的消耗量,因此進入亞洲市場的船貨可能將繼續增加。分析師據此認為,燃料油價格幾乎不可能大幅反彈。去年燃料油價格跌至較原油價格每桶貼水20美元的紀錄低位。

  市場將承受的壓力可能更甚於基本面因素所反映的情況。中國大型進口商準備更多地向中東和西方供應商直接購買燃料油以降低成本,這恐將造成新加坡市場處境困難,並導致價格出現嚴重錯位。

  一些交易商警告,全球貿易繁榮帶來航運油需求增加,可能並不足以彌補這種失衡。政府數據顯示,全球最大燃料港——新加坡的燃料油需求自2002年以來年增長率在8%上下。

  「在中國越來越指望不上的情況下,問題仍然是將來是否有足夠的需求來支撐市場增長。」亞洲的一位燃料油交易商表示。

  「我預期裂解價差將因此走弱,價格貼水保持在兩位數,最低時可能降至遠低於每桶負20美元的水準。」

  由於歐洲高硫燃料油供應過多和亞洲存儲能力翻倍,2006年從歐洲流入東亞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套利船貨增加了40%以上,每月平均達240-250萬噸。

  去年6-9月,近月燃料油較迪拜原油裂解價差持續低於每桶負13.80美元的前期歷史低位,並在9月4日觸及了每桶負20美元的最低紀錄。

中國尋求替代能源

  市場走勢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全球燃料油頭號進口國中國。去年中國燃料油進口增長12%達到每月232萬噸左右,但受到國內煉廠減產因素的抵消,表觀需求僅增長3%。

  需求也隨著電力緊缺狀況的改善而下降,燃煤發電廠能夠確保更多供應。今年5月中國在廣東建成首個液化天然氣終端后,部分用戶轉而使用天然氣。不過分析師說,未來幾年不大可能出現大規模能源替代的情況。

  Purvin & Gertz的資深顧問Victor Shum表示:「同去年一樣,今年中國的進口量會溫和成長,公共事業和工業用戶在2007年都沒有任何轉移至替代能源的重大計劃。」

  但在中國的能源戰略中,進口或許只擺在次要地位。

  交易商表示,中國進口商直接從產地,例如中東和西方,購買油品的數量將日益增加,從而削弱新加坡市場的指標地位,並令裂解價差保持在達兩位數貼水(discounts)的水平。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去年都開始採取這樣的措施,透過在進口原油時附帶裝載燃料油,及降低中間人的參與度,在高油價環境下最大程度的壓縮成本。

  中國石油預計將重複去年的交易,即每月從委內瑞拉購買至少一船載重量在26-28萬噸巨型油輪(VLCC)的燃料油。

  繼亞洲最大的煉廠中國石化旗下交易部門聯合石化未能續演在沙烏地阿拉伯2006年競標中的成功后,市場也揣測其可能尋求更多的直接供貨。

  駐新加坡的一中國貿易商透露,一中國大公司正同一歐洲煉廠洽談合約事宜。

從中國移向亞洲油市場

  「我們有可能面對這樣一種情形,即中國需求實際上仍強勁,但裂解價差等價格指標則令市場看似很疲弱,同8月和9月的情況如出一轍。」駐新加坡一西方貿易商說道。

  「新加坡市場顯然面臨直接進口的衝擊。因此有很多市場人士已經將眼光從中國市場移開,將著眼點放在了亞洲燃料油市場。」(路透社)

0

主題

159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4
沙發
wsf-0315 發表於 2007-1-9 23:04 | 只看該作者
誰出錢,誰說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1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