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談科學精神的培養

[複製鏈接]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7-1-15 11: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教育新聞網

什麼是「科學」?——大多數中學生回答:「科學是指先進的生產力」、「科學是神秘深奧的學問」。什麼是「科學精神」?——「是天資」、「是勤奮」,學生的天真和五花八門的回答,說明他們對「科學」、「科學精神」的概念還很模糊,而且還存在一定的敬畏。這也表現出青少年科學精神教育的缺乏,以及科學精神在社會教育中的缺席。

為什麼要提倡對科學精神的培養?我國國民的科學素養究竟如何?《讀者》雜誌刊登中國科協公布的2003年我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的結果,結果顯示我國國民基本達到科學素養水平的比例為1.98%,而美國2001年一項相近的調查顯示公眾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達17%!      

科學素養包括那些方面?國際上的普遍定義為:科學精神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技能方法和科學觀念。針對科學素養的測試也是圍繞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的。但是,測試結果卻並不樂觀。說明國民的科學素養還不是很高。    

一、科學精神缺乏的原因      

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1、長期忽視科學教育      

從小學到大學,青少年有機會接觸到有關「天、地、生、數、理、化」等許多具體的科學知識,但很少有人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科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科學教育從屬於智育,並被分解為互不相干的各科教學。每一學科的教學大綱都具體規定了學生必須掌握乃至應考的不相干的各科教學。卻沒有一門課程告訴學生「科學究竟是什麼?」至於科學的價值意義,科學的目標指向、科學興趣、科學方法論、科學態度、科學行為模式等構成科學精神的基本要素,甚至許多教師都感到非常陌生。長期忽視科學教育的一個必然後果就是,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得不到早期開發與培養,科學知識的學習變成了一種應試的手段,奇妙的自然、繽紛的社會、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複雜的生命現象等,由認識的對象轉換為「背誦的對象」。孩子們從不再「好奇」、不再懷疑、不再叩問開始,一點點失落了本來應該給他們帶來無窮樂趣的科學精神。        

2、應試取向的教育壓抑了科學精神的發展      

科學精神追求獨立與創新、批判與懷疑,實質上是追求個體自身個性的張揚與自我實現,然而,當今應試取向的教育模式將升學作為惟一的價值取向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灌輸知識而忽視對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的激發,忽視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片面地強調答案的標準化與書本內容的教條化,使得學生錯誤地認為書本知識就是真理,就是權威,這極大地壓制了學生的懷疑和批判精神的發展。同時,應試取向的教育模式還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減少了學生接觸科普知識的機會,而科普教育又是全面提高國民科學素質的重要的途徑。     

二、學校教育中科學精神的培養     

完整意義上的科學教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傳授,二是科學精神的培養。如果說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傳授是科學教育的實體的話,那麼科學精神的培養則是科學教育的靈魂。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涉及多種因素,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的共同努力。      

1、轉變教育觀念      

(1)克服應試教育取向,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全面發展的教育觀要求教育能夠使學生在身心的各個方面得到綜合提高,這教育所追求的基本目標。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評價標準為應試傾向,違背了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導致學生只知道機械學習書本知識而缺乏懷疑、求實與創新精神。因此,學校教育應該從實質上加強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素質教育,注重青少年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      

(2)克服教師中心主義,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要克服傳統教育中嚴重製約學生探索與創新精神的教師中心主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尊重、理解和關心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潛能,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個性。   

(3)樹立民主化與個性化的教育觀      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要求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允許學生對學習涉及的方方面面提出質疑。傳統的教育思想支配的教育情境中,教師將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不加懷疑地接受,缺乏民主,而且,不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徵,缺乏針對學生個性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根據不同個性、不同水平的學生,以及學生的不同需求施教,並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觀點,應該是值得提倡的教育觀。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     

教學活動既是發展青少年智力素質的場所,也是培養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總的來說,在教學活動中培養科學精神應該考慮以下內容:

第一,多元化設置課程,增強教材中的科普知識的含量,將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結合起來;

第二,改變傳統的「教材中心,教師中心」,提倡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如討論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習等。將知識教學與培養思維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和發展智能並重,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化,克服答案的標準化,將「是什麼」、「為什麼」與「怎麼樣」相結合、結構問題與非結構問題相結合;

第三,提倡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特別是討論模式、探索模式和研討模式,注重教學中學生的積極參與,多為設置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通過積極討論、主動探索和相互研討來解決、驗證問題,以激發他們對科知識的濃厚興趣,培養其創新的科學精神。      

3、構建研究性學習模式,在實踐活動中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     

研究性學習擯棄了學生單純接受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構建了開放的學習環境,並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綜合應用知識的渠道,有助於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 本帖最後由 goodoctor 於 2007-1-14 19:41 編輯 ]
正常生活的意思, 是指除了一個人的勇氣,品格,和能力之外,不需要依靠出賣自己的人格尊嚴,來達到人生的目的,尤其是不必依靠權力。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沙發
常殺銀 發表於 2007-1-16 06:38 | 只看該作者
(1)克服應試教育取向,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2)克服教師中心主義,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     

(3)樹立民主化與個性化的教育觀  

——————————————————————————————————————————
應試教育不可能廢除--------廢除了很多以高考為生的單位和專家就要失業了,再說「教育專家」也不同意。
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 ------校長就要下課了,校規就要違反了,老師就沒地位了……
樹立民主化與個性化的教育觀 -------------樹立民主化與個性化?難道又來一次又一「學潮」。民主這東西,老師還沒掌握,怎麼教給學生

文章很好!不過事實與之相違背,不是一個計劃制定了就可以馬上實現的,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3
常殺銀 發表於 2007-1-16 06:40 | 只看該作者
說到個性化,中國教育的中心就是壓制個性化,怎麼可能又提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4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7-1-16 11:4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常殺銀 於 2007-1-15 14:40 發表
說到個性化,中國教育的中心就是壓制個性化,怎麼可能又提倡


正常生活的意思, 是指除了一個人的勇氣,品格,和能力之外,不需要依靠出賣自己的人格尊嚴,來達到人生的目的,尤其是不必依靠權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5: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