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

[複製鏈接]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7-1-2 0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科技報

  編者按
  2006年過去了,地球繞著太陽轉了一圈,從終點又回到起點。與此類似,在
這個藍色星球上,關於人類社會的許多故事都像一幕幕戲劇一樣,循環往複地不
停上演著。花開花落,月缺月圓。如果說,人類所經歷的大多數景象都是一個循
環往複的過程的話,那麼,還有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讓人真切地感覺到歷史的列車
在往前開。

  如果有一個最合適的答案,那麼這個答案恐怕就是科學。科學總是把人類智
慧的認知範圍一點點地拓展開來,從未知到已知。這種軌跡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
有看出循環的跡象。似乎惟有在求真務實的道路上,人類不會倒退。

  但虛假的東西在循環著。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騙局已經評選了兩屆,駁斥聲和
讚揚聲一樣都表明了它的巨大影響力,但我們至今看不到停止下來的理由,因為
我們發現,虛假的東西從來沒有絕跡。

  作為一家媒體,我們消滅不了任何東西。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虛假指出來,
讓它們和真實一起亮亮相。假做真時真亦假,因為我們熱愛真實,所以願意不惜
任何代價來捍衛它。

  正因如此,儘管每一屆的騙局評選都給我們留下了來自反駁者的傷痕。但傷
口是會痊癒的,心中之愛卻永不改變,我們依然存在,所以推出2006中國十大科
技騙局。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1
  念力醫學包治百病

  ■文/本報記者 唐逸

  事件回放

  2006年5月14日,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中播出了「念力醫學」講座。作
為「太極五行自我康復工程創始人」、「抗癌高人」、「念力醫學創始人」,講
座人何斌輝提出了「只要通過念力來進行治療,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癒」的概念,
整堂講座圍繞過去少為人知的念力。講座一經播出,引起了公眾的嘩然。本報記
者經多方努力獲得了何斌輝秘書沙先生的聯繫方式。

  隨後,記者暗訪,以親人患胃癌手術3年後腫瘤複發為由向沙先生求助,希
望能請何斌輝通過他的「念力醫學」來為親人緩解疼痛,治癒複發的腫瘤。沙先
生表示,要想通過「念力醫學」來治病,只要花3000元買一個MP3就可以了。在
這個MP3里,有何斌輝關於「念力醫學」的全部精髓,根據MP3的引導詞,每天堅
持10個小時以上的練習,就能提高免疫力,最後癌症康復,徹底根治。記者一再
要求面見何斌輝大師,沙先生表示,見何斌輝本人不可能,如果確定買,他可以
安排通過念力治好了的乳腺癌晚期的重症病人,何斌輝大師在京的高足蘇女士和
記者見面。

  在試聽MP3以及和蘇某的交談中,她給記者出示了數張她和沙先生以及何斌
輝的合影。當記者表示,如果蘇某能出示她的康復報告,會更有說服力,對方顧
左右而言它;而後,記者表示再考慮時,蘇女士告辭而去。 (詳見本報2006年5
月31日《念力醫學能否治百病》一文)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只要通過念力,也就是自己的意念,就能治好所有的疾病,包
括晚期癌症等目前醫學界還無能為力的疾病。

  記者調查:記者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幾個疑點,首先,所謂大師何斌輝
從沒有學過醫學,他曾經是廣東省南方歌舞團的一個燈光師;其次,他的頭銜也
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證實,這些機構不是不存在,就是查無此人;再者,不問病
因、病情,直接聽MP3治病的方式也遭受了醫學界眾多專家的質疑:北京腫瘤研
究所的張珊文教授表示,每個患者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致病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絕不能一刀切。他覺得,念力這種治療方式對癔病是有效的。而武警總醫院的紀
小龍教授則認為,科學的前提是可重複性,他認為,沒有行醫資格的何斌輝不具
備傳授醫學的資格。而著名的科技打假人方舟子則明確指出,江湖醫生用來糊弄
人的慣用說法就是治不好就怪你心不誠,而不是他的方法不行,碰巧治好了就是
他醫術高明。

  結局回訪

  本報關於念力醫學的報道見報后,何斌輝在2006年7月向廣州市海珠區人民
法院提起了訴訟。他在起訴書中稱:《北京科技報》侵權,要求本報在相同的版
面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且賠償其精神損失費200000元。廣州市海珠區人民
法院在2006年9月28日作出判決:駁回原告何斌輝的全部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
100元由原告何斌輝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天內,向
法院遞交上訴狀,上訴於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逾期不交的,按自動撤回。上訴
期過後,何斌輝再沒有對本報提起訴訟。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2
  河北奇人蒙眼辨物

  ■文/本報記者 劉慧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17日,河北《燕趙都市報》刊登記者趙永兵的報道,「靈壽農民
培訓孩子絕活,聲稱敢於叫板司馬南」。報道稱:河北有個名叫馬承傑的農民,
培訓自己的兒子和兩個侄女掌握了蒙眼辨物的特殊本領,而且他表示自己的絕活
絕非偽科學,因此他叫板要挑戰反偽鬥士司馬南,以證明自己並非靠障眼法行騙
的江湖術士。

  為了弄清事實真相,本報記者專赴河北,對此「奇人奇事」進行了調查採訪。
在石家莊某民辦大學的招待所,記者見到了馬承傑和他的兩個侄女。

  馬承傑讓兩個孩子現場給記者表演了蒙眼摸牌、蒙眼讀報和蒙眼猜牌。記者
現場調查證實,無論是蒙眼摸牌、讀報還是猜牌,如果馬承傑「全程包辦」,比
如由他放置牌的位置,或者給孩子蒙眼等,表演往往就能成功,而一旦記者在中
間「摻和」,兩個孩子就什麼也猜不出來,讀不出來了。

  結束石家莊的採訪之後,記者採訪了著名的魔術大師秦鳴曉、魔術研究家傅
起鳳以及受到挑戰的司馬南。秦鳴曉對馬承傑所謂的特異功能一點也不感到奇怪,
他說蒙眼辨物實際上就是魔術中的「心靈感應術」表演,最早起源於印度。傅起
鳳也表示,號稱所謂有特異功能的,其實都是技巧和魔術,根本沒有神人超人。

  而已經多年不問「江湖事」的司馬南也通過本報公開回應馬承傑的挑戰,要
將科普反偽進行到底。司馬南在本報刊登《司馬南致河北農民馬承傑的公開信》,
邀請馬承傑來北京當面表演,在科學家主持,嚴肅科學實驗前提下,使自己開發
的「超能力」得到科學的確證。(詳見本報2006年4月19日《司馬南重出江湖應
戰蒙眼辨物奇人》一文)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對於自己所擁有的「絕技」,馬承傑聲稱自己是在10年前,在
白鹿泉療養院偶遇一位東北胡姓高人,授予他蒙眼辨物絕技,此後又經過自己10
余年潛心摸索,終有所成。

  馬承傑的理論是,每個孩子都有超能潛質,7歲到14歲的孩子只要經過培訓,
基本上都能具備蒙眼辨物、花色、圖形,以及在屏蔽狀態下識字的超常功能。他
所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第一直覺,如此訓練之後,孩子即便被蒙住眼,當撲克牌
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只要集中精力,腦袋裡就會出現撲克牌的形象。

  記者調查:在現場調查中,記者發現,被蒙住眼睛的孩子只有當撲克牌正面
對著自己的時候才能猜中牌的花色和數字,而且如果不讓孩子戴上馬承傑自備的
眼罩,而是讓他們的頭套上記者的深色外套,或者不讓馬承傑發出可能帶有提示
信息的聲音,則特異功能也立馬消失。記者懷疑孩子在表演中通過某些方法偷看
了撲克牌。而之後對魔術師的採訪,也證實了記者的懷疑。傅起鳳介紹,猜牌的
方法有千百種,關鍵在於道具和技巧。其中技巧包括消息傳遞、蒙眼技巧,以及
控制撲克牌排序等等。

  結局回訪

  在本報對馬承傑蒙眼辨物的騙局進行揭露之後,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欄
目也對此事進行了調查採訪,並製作了一期名為《人造奇童》的專題節目。該節
目的編導於雲波說,在去河北調查採訪之前,他已經與北京同仁醫院的眼科專家、
司馬南以及魔術界的專家等進行過多次溝通,所有的答覆都是明確的,「這種所
謂的神奇本領,無非是藉助某些魔術的手法來矇騙群眾的一種江湖把戲而已」。
作為媒體工作者,於雲波能做的就是真實記錄行騙手段,以及通過專家來現場破
解。只是這次的行騙事件讓他感到最棘手的就是,某些人竟然把原本天真的孩子
當做行騙的工具。

  當馬承傑蒙眼辨物的特異功能在節目中再一次「失靈」后,面對記者的問題:
「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你所說的蒙眼看物不過是藉助魔術手法的一種江湖騙局
而已,你會怎麼想?」馬承傑卻還是一臉的無辜:「我覺得不是,我也說不清楚,
這種本領的特殊之處我始終還是不明白。」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3
  丘小慶《自然》雜誌
  論文公布新發現

  ■文/本報記者 唐逸

  事件回放

  2003年12月,丘小慶在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種作為新型
靶向性、特異性抗生素的殺菌工程多肽》的論文。丘小慶聲稱發現了一種新型的
抗菌素多肽PH-SA,它比目前最強效的抗生素都要厲害,並且具有「殺敵不殺我」
的特殊功效。

  該論文發表前,丘小慶的所在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
公司已簽署了一份協議,將此技術轉讓給了後者。而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在
隨後的日子裡試圖將丘小慶論文中提到的「新型抗菌素(PH-SA)蛋白」在現實
中還原,但始終沒有成功。

  2005年12月18日,曾經和丘小慶一起工作的新泰克工作人員寄給《自然·生
物技術》雜誌主編一封信,直指丘小慶的論文涉嫌造假,並要求撤銷共同署名。
2006年1月11日,本報率先對此事進行了報道。(詳見本報2006年1月11日《中國
學者《自然》論文被指造假》一文)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在整個事件過程中,丘小慶始終聲稱他發現的抗菌素多肽
PH-SA是存在的。科學是可以通過實驗來還原的。對於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對他
造假的指責,丘小慶認為那是一場商業糾紛的一部分。華西醫院一位廖姓負責人
也聲稱,新泰克公司完全是出於商業目的,想把丘小慶搞垮。

  記者調查:受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委託的西藏華西藥業公司對PH-SA的
真實性採取了全面的印證實驗,結論卻是:其殺菌功能並非所謂的抗菌多肽
(PH-SA),而是製備過程中摻入的高濃度鏈黴素殘留量所致。當鏈黴素殘留去
除后,PH-SA無任何抗菌活性。

  此後,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國的合作夥伴PROPHET公司又在四川抗
生素研究所出具的一份正式的PH-SA藥效報告中,發現實驗報告結論與丘在該論
文中所表述的完全相悖。

  「PH-SA主要藥效學實驗」的直接參與者,四川省抗菌素生物研究所的張淑
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論文摘要中的結論性內容與實驗報告確實有點不一
致。論文摘要顯示,PH-SA的殺菌效力專一,對無關菌種無殺滅作用。而她的實
驗報告顯示,雖然PH-SA對指定細菌有著強大殺滅效力,對其他無關菌種也有一
定殺滅效力,證明了PH-SA並不具有「導彈式」的定向殺菌功能,更是證明了起
殺菌作用的是殘留在PH-SA中的鏈黴素所致的結論。

  結局回訪

  在2006年的最後一周里,記者多次聯繫丘小慶和他的助手張傑,但他們的電
話均無人接聽,而記者在他們的留言電話中留言,二人也均未回話。在其後,記
者採訪了事件的另一方———新泰克公司的老總程世平先生。他表示,他們的合
同是和華西醫院簽定的,買專利花了200萬,雖然還有100萬未付,但建實驗室,
買實驗設備,雇傭人員開展工作,已累計花費了一千多萬了,這些投資都打了水
漂。

  目前,他們已經向成都仲裁委員會申請裁決,要求判定專利轉讓協議無效,
由於華西醫院的律師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了財產保全,而財產保全的最長期限是一
年,因此,目前,所有的問題都還處於擱置狀態。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4
  排毒基能排身體毒素

  ■文/本報記者 孫燕燕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23日,中央電視台《生活》播出《生活315:排毒基真能排毒嗎》
的節目中報道,一種名叫「排毒基強離子排毒儀」的產品正在市場上熱銷。該儀
器像一個普通電動腳盆,使用時往注滿水的盆中放入雙腳,加一些精鹽,啟動儀
器,過了一段時間,盆中開始出現綠色、棕色的絮狀物質,據說就是從腳底排出
的體內毒素。

  據稱,其作用原理是,通過離子能量泵分解的超強離子,從腳迅速進入人體
血液循環系統,憑藉其帶負電荷的特性,強力通過細胞單離子通道,吸出長期在
臟腑帶有正電荷的葯毒離子,再經血液循環系統,由足底毛細血管和毛孔排出體
內。

  但是《生活》欄目記者發現,即使不放入雙腳,往水裡注入精鹽后讓儀器空
轉,過一段時間同樣會出現黃色的絮狀物質。向專家請教后得知,這其實是個只
要用高中化學知識就能戳穿的騙局,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電解實驗。精鹽溶於水后
形成了電解質溶液,在通電的情況下,在兩個電極上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且經
過調查發現,廣告中提到的多位科研工作者和學術機構與事實不符。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河南省鄭州市排毒基體驗中心工作人員聲稱:排毒基能幫助慢
性病人走向康復,徹底杜絕併發症。體內葯毒體外排,盆中黑色的、發亮的一些
東西,就是體內的一些焦油,深綠色的絮狀物質是膽囊、心血管、胃腸道、消化
系統及免疫系統的一些毒素。

  排毒基的宣傳冊則稱,該產品由美國奧姆尼康集團生化實驗室研製。美國華
盛頓醫學院院士,美國紐約醫院病理研究室主任,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醫學院
客座教授DR. Basba(巴士巴博士)和芝加哥大學醫學博士,1986年就在專業領域
享有盛名的DR . LEIGH CONNEALY(萊恩科妮娜博士)是主要研發人員。

  記者調查:「排毒基」中的工作原理是精鹽溶於水后形成了電解質溶液,在
通電的情況下,在兩個電極上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先是形成了深綠色的絮狀物質,
那是氫氧化亞鐵。氫氧化亞鐵遇到空氣中的氧氣,會轉化成棕色的氫氧化鐵。

  美國華盛頓醫學院沒有Basba的醫生,他也沒有醫生註冊登記。Connealy只
是一個普通的加州醫生,1986年才獲得行醫執照,是芝加哥醫學院畢業的,不是
芝加哥大學。在奧姆尼康公司的網站上,也沒有排毒基的任何相關信息。

  結局回訪

  經媒體曝光后,鄭州當地工商部門已經對 「排毒基」的經銷點進行查封。
一名「排毒基」的經銷商告訴記者,目前他的專賣店已關門,上一級經銷商拒絕
退貨,他的產品已經全部「砸」在自己手上。目前「排毒基」產品的全國總代理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小關北里45號世紀嘉園———北京輝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電
話已經顯示為空號。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5
  學習魔法石提高智商

  ■文/本報記者 陳凡  實習記者 馮雪  記者 馬佳

  事件回放

  2006年4月,熱心讀者尹先生致電本報,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展銷會上展出了
一款名為「學習魔法石」的產品,該產品的宣傳資料顯示,「學習魔法石」可以
提高智商和記憶力。

  「學習魔法石」由神農(湖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推出。據這家公司介紹,
他們是加拿大神農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設立的第一家獨資公司。

  2006年4月8日,記者在該產品的北京銷售中心現場體驗了「學習魔法石」,
除了灼痛感並無其他感覺。當記者試圖通過技術總監找到一位實驗參與者,技術
總監卻以忘記了的理由拒絕了採訪。(詳見本報2006年4月19日《神奇學習魔法
石是否存在?》一文)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學習魔法石」 的宣傳資料顯示,「學習魔法石」經過納米
技術將二氧化硅合成,通過對穴位的刺激,可以提高人的智商和記憶力,緩解人
腦的疲勞,現在主要是針對學生和腦力勞動者。

  該公司技術總監介紹,該魔法石採用的是一種新技術,由加拿大的神農國際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擁有的專家研製成功,該項技術已於2005年年末引入中國。
並稱,魔法石帶在定神穴上,根據中醫針灸原理,能通過激活特定穴位皮膚的
VR1基因受體,產生分子連鎖反應,改善大腦內部微循環,使大腦組織血流量增
加,改善腦組織的營養物質及氧氣的供應量。通過對這個穴位的刺激,激發大腦
細胞活性,並且調動全身能量潛力匯注於大腦部分,從而達到提高智力和記憶力
的作用,在學習時使用最有效果。

  記者調查:記者試圖聯繫加拿大神農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專家,卻
未找到該公司下屬科學院的網站和任何資料。湖南神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
的銷售部門的一位女士稱,「學習魔法石」不在加拿大生產,生產基地在湖南,
他們只是引進了加拿大的技術。

  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一位專家指出,在傳統的中醫針灸領域,沒有
「定神穴」這個穴位。306醫院磁共振室一位專家稱,人腦工作、學習最主要的
就是氧分和糖分,能夠改善腦部氧氣供應量是好的,但不一定能夠提高人的智力
和記憶力。

  結局回訪

  2006年12月18日,記者再次以消費者身份聯絡曾銷售「魔法石」的神農(湖
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部門。記者得知,該產品仍然在售賣,銷售人員仍然
在以之前完全一樣的原理矇騙消費者。

 
正常生活的意思, 是指除了一個人的勇氣,品格,和能力之外,不需要依靠出賣自己的人格尊嚴,來達到人生的目的,尤其是不必依靠權力。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沙發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7-1-2 00:06 | 只看該作者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6
  「金能量」是基因高科技

  ■文/本報記者 吳洣麓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29日,《天府早報》發表了題為《揭開金能量謎團》的報道。該
報記者和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郭驍才聯動出擊,掀開「金能量」
的「神奇」面紗。

  「金能量」在他們的宣傳資料上聲稱,「金能量,我國第一個健康開關產
品」,並稱該產品中所含的核酶(全能量)對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有治療
多項中老年疾病有治療功效。

  此外,宣傳資料上還寫著「熱烈慶祝健康中國萬里行來成都」,稱只要成為
「健康中國萬里行健康百歲工程」成都工作部的會員,就會獲贈這種價值45元的
金能量,而成為會員后可免費或優惠參加健康體檢等。

  「金能量」被披露后的當天,成都工商局對其設在該市的兩處辦公地點進行
了查處。同一天,被指刊登專版文章為其宣傳的西安《健康導報》成都站負責人
找到《天府早報》,稱有冒用「導報」之嫌。

  30日,兩名自稱《健康導報》和《醫學導報》的記者來到《天府早報》,表
示受託進行協商。同一天,《健康導報》西安總社經營部負責人潘雲龍否認了報
社曾做過「金能量」保健品的任何報道。

  31日,西安《健康導報》撤銷了該報成都站記者劉某的一切職務,並表示
「金能量」保健品侵犯報社名譽權,他們將立即起訴對方。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金能量」在其宣傳資料明確提出,該產品是中國華能集團與
清華大學聯合研製開發的基因高科技產品。

  記者調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中國華能集團北京總部一工作人員明確提出,
華能集團主要是進行水電開發方面的項目,根本沒有參與到任何醫藥方面的業務,
而參與「金能量」的研製更是無從談起了。

  對於「金能量」資料中提到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的曾耀輝教
授為主的專家組」,該校生物系辦公室潘主任表示,生命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前年
已經撤銷了。

  已退休8年的曾耀輝教授對此解釋說,1997年時,他所在的清華大學專家組
把蚯蚓綜合利用方面的技術轉讓給了山東華能葯業。當時還沒有核酶,現在的
「金能量」核酶產品,是該葯業集團後期的研製。轉讓技術后,自己沒有參與過
「金能量」核酶的研製,也不知情。郭驍才所在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小
RNA藥物實驗室處於國際最前沿,然而他不知道「核酶」已經「超前」用於保健
品生產,這讓他感覺不可思議。

  不法銷售商打著「健康中國萬里行,健康百歲工程」的旗號推銷「金能量」,
然而「健康中國萬里行」沒有經過工商部門登記,沒有經銷產品的權利,該活動
為其產品大做虛假廣告宣傳,其行為已違法。

  結局回訪

  儘管「金能量」在成都、廣州、合肥等地,均被當地工商等相關部門進行了
查處,但其虛假宣傳並沒有因此停止。據12月13日新華社電,上海老年消費者陳
女士反映,自己服用「金能量龍心口服液」后暈倒,並被送醫院急診。

  12月27日,記者上網搜索到某個刊登 「關注金能量,關注華能葯業系列專
題報道」的網站,該報道除了顯示「《大眾日報》記者」,並沒有出現其他署名。
但《大眾日報》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報社從未做過「金能量」保健品的專
題報道。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7
  保暖內衣能減肥潤膚

  ■文/本報記者 吳洣麓

  事件回放

  據《北京娛樂信報》報道,某電視台一到凌晨就反覆播放這樣一則廣告,稱
該內衣可以滋潤皮膚,使乾燥的皮膚變得細膩、光滑,內衣里含有膠原蛋白。而
另一家電視台播放的內衣廣告則說,自己的內衣可以塑身減肥。除此之外,在部
分商場,記者也注意到,部分品牌還打出了「發熱牌」,稱內衣採用了特殊技術,
具有自動發熱升溫的功效。

  而另一某品牌這樣宣傳自己:「該內衣中的護膚棉是由角鯊烷、膠原質絲蛋
白、稀酸單甘油酯三種天然成分構成的純天然纖維」,「是可以穿的護膚品,……
即使洗滌50次,仍有滋潤的效果……」

  該報記者走訪了北京的幾個商場發現,部分保暖內衣品牌沒有標明保暖率,
同時也沒有導購提及保暖率。而在北京王府井某商場的一款保暖內衣的吊牌上,
標明其成分是「莫代爾」,究其材料,導購也說不出其中的所以然。

  保暖內衣從出現就開始炒作各種「卡」的概念,儘管根據《針織保暖內衣行
業標準》的行業標準,各種「卡」早已不能隨便叫了,可是在調查的過程中仍然
發現,各種奇怪的面料名稱還是層出不窮。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某生產具有燃脂功能的保暖內衣廠商稱,我們的內衣確實有燃
脂的功效,這是經過實驗得出的。穿上即有塑身效果,長時間穿著能夠去除腰部
多餘脂肪並減少腿圍,並有效隆胸提臀。

  記者調查:朝陽醫院內分泌專家李經主任表示,一件保暖內衣就能夠減肥、
燃脂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減肥產品,無論是藥物還是器械,都要在檢測合格、有
效后,發布給業內人士,如醫生等。而這些所謂的減肥、燃脂內衣是沒有經過相
關程序認證的。

  北京安貞醫院的張醫生稱,膠原蛋白確實能夠使皮膚保持彈性,但是保暖內
衣中含有膠原蛋白即可滋潤皮膚的說法不可信。皮膚的好壞和飲食、作息、遺傳
等內因關係較大,保暖內衣起不到改變內因的作用,能滋潤皮膚更是沒有道理。

  業內人士透露,這樣的廣告宣傳就是概念炒作。皮膚是不可能吸收保暖內衣
中含有的養分的,如果膠原蛋白這麼容易吸收,只要洗一水,保暖內衣上這些所
謂的「有效物質」就都被洗掉了。而出於衛生考慮,消費者購買所有衣物后,都
應先下一次水,這樣皮膚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膠原蛋白。

  結局回訪

  記者發現,儘管專家揭開了保暖內衣能減肥潤膚的騙局,但是一些宣稱具有
減肥、塑身、抗菌等功能的保暖內衣仍然在各大商場銷售。此外,無論是廉價品
還是高檔貨,幾乎所有的內衣都冠以「保暖」的頭銜,而且新材料也層出不窮,
暖卡羊絨、萊卡、熱力卡、魔卡、莫代爾、竹碳纖維等千奇百怪的布料名字讓消
費者感到一頭霧水,但就是這些聞所未聞的新名詞成為商家競爭的法寶。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8
  「漢芯一號」中國造?

  ■文/本報實習記者 馮雪

  事件回放

  2006年1月17日,一舉報人在網上指責中國首款自主知識產權高端DSP晶元—
——「漢芯一號」發明人陳進弄虛作假,將從美國進口來的晶元加上了漢芯字樣
的標誌,騙取國家上億元無償撥款。舉報信立刻引起了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
政府的重視,成立的專家調查小組於1月28日開始著手調查工作。歷經三個半月
的調查,終於揭開了「漢芯一號」的造假內幕。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2002年8月,陳進從美國買來10片MOTO-freescale的56800晶元,
找來幾個民工將晶元表面的MOTO等字樣全部用砂紙磨掉,然後找浦東的一家公司
將表面光滑的晶元打上「漢芯一號」字樣,並加上漢芯的LOGO。虛假的DSP晶元
磨好后,陳進通過種種關係,通過專家鑒定。在宣傳資料上,陳進稱「兩年跨越
二十年,漢芯DSP將取代美國TI公司的高端DSP」。

  記者調查:上海交大關於「漢芯」系列晶元涉嫌造假的調查結論與處理意見
的通報中指出,陳進負責的漢芯團隊所研製的「漢芯一號」,是一款208隻管腳
封裝的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晶元,由於其結構簡單,不能單獨實現指紋識別和
MP3播放等複雜演示功能。為了在上海市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能夠達到所需的宣
傳效果,陳進等預先安排在「漢芯一號」演示系統中使用了印有「漢芯」標識、
具有144隻管腳的晶元,而不是提供鑒定的208隻管腳的「漢芯一號」晶元。調查
表明,當時漢芯公司並沒有研製出任何144隻管腳的晶元,存在造假欺騙行為。

  「漢芯二號」是受某公司委託定製的DSP軟核,漢芯公司完成了設計實現,
但核心技術不為其所有;「漢芯三號」是對「漢芯二號」的簡單擴充,技術上與
「漢芯二號」來源相同,由於缺乏必要的外圍介面,不能獨立實現複雜的應用。
晶元實際情況與漢芯公司宣稱的「已經達到國際高端的DSP設計水平」的說法不
符,誇大了事實。「漢芯四號」是一款使用了其他公司中央處理器的單核系統芯
片(SoC),不包含漢芯DSP核,與漢芯公司向有關部委提交的項目文件中關於
「漢芯四號」是雙核晶元的陳述不符,存在誇大欺騙行為。

  結局回訪

  專家調查小組歷經三個半月的調查,5月中旬,上海交大發布通告,決定按
照學校有關規定和程序,撤銷陳進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職務,撤銷陳進
的教授職務任職資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科技部決定終止陳進負責的科研項
目的執行,追繳相關經費,取消陳進以後承擔國家科技計劃課題資格。教育部決
定撤銷陳進「長江學者」稱號,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資格,追繳相應撥款。
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終止陳進負責的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執行,追繳相關經費。
與此同時,中國科協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工作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按照相關
規定撤銷陳進第三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記者連線了科技部及上
海交大的相關部門,但是對方均拒絕再談此事讓記者到網站上看公告。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9
  打著解放軍牌子的「老軍醫」

  ■文/本報記者  孫燕燕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15日本報刊出《網上流行老中醫》一文,指出各大門戶網站都在
登載一家號稱專治牛皮癬、魚鱗病、白癜風的「全國最大的皮膚病研究機構」—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生物基因研究院」的廣告。

  網站上介紹該院是「全軍惟一一所集科研、臨床研究為一體的從事基因測繪、
生物生命研究的超大型最權威醫療機構」。並稱「紀哲鋒:62歲,研究所所長,
主任醫師,政協委員,世界中醫藥研究員。」還附了一張紀所長戎裝照。

  該網站推銷兩種葯,號稱是該研究所的獨家秘方:「本系列藥品為純中藥制
劑,不含任何激素,無任何副作用,但與普通的純中藥是不一樣的。區別之處在
於製作過程中滲入了基因療法,即通過磁譜因子製作將中藥內的有些微粒成分改
變了,安全性比普通的純中藥更高,此法屬世界首創。」

  但經記者多方核實,網站疑點眾多,只是打著「老中醫」的名號在進行欺騙。
(詳見本報3月15日《網上流行老中醫》一文)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生物基因研究院」的網站上聲稱:
該院是「全國最大的皮膚病研究機構」。

  記者調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並不從事生物醫學研究,沒有生物醫
學方面的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倒是從事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但是也沒有一
個叫「生物基因研究院」的研究所。搜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生物基因
研究院」,出來的全都是類似的廣告網頁。

  該研究所的網站上,懸掛的前國家主席題詞是改編自國家領導人給301醫院
的題詞筆跡:「建設第一流的解放軍總醫院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甚至美術
設計也是一樣的:黃字綠底,背景是中國地圖。

  該網站推銷的兩種葯,一種是專治牛皮癬、魚鱗病的「丹神十八味歐曲丸」,
一種是專治白癜風的「樸素白癜風丸」。但是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的
基礎資料庫均查不到這兩種葯。再用該研究所網站上公布的該葯批准文號國葯准
字Z20027808和Z22024001查詢,查到正式的藥名分別叫「十八味歐曲丸」和「白
癜風丸」,生產單位是中蒙製藥有限公司和長春經開藥業有限公司。

  結局回訪

  2006年5月26日,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16家涉嫌違法醫療機構
名單。北京市葯監局表示,目前已從報紙、雜誌、網路上發現多家涉嫌非法行醫
售葯的醫療機構,均打著「中國」、「中華」和「人民解放軍」的旗號,卻從未
經過相關機構的審批。

  總後、衛生、葯監部門表示,從未批准過這些以中國解放軍為名號的研究院、
研究中心,也從未批准過任何軍隊醫療單位在網路上宣傳醫療療效或賣葯。除公
布的16家涉嫌違法醫療機構外,10家宣傳神奇療效的醫療網站也已移送通信管理
部門核查。

  幾天前,記者在回訪中發現,通過網際網路依然可以找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
事科學院生物基因研究院」等已經曝光涉嫌違法醫療機構的網站,並且沒有對網
站內容進行任何修改。記者撥打網站上顯示的電話,顯示為空號或不能接通。

  而目前仍然使用類似手法行騙的醫療機構網上依然很多,記者粗略地搜索了
一下,竟有52家之多。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10
  「香港國際皇家
  社會科學院」出售爵位

  ■文/本報記者 吳洣麓

  事件回放

  在本報將「中國管理科學院涉嫌3萬元兜售院士」列為「2005十大科技騙局」
之後,「兜售」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2月,有知情人向本報披露,一
家名為「香港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的機構正在以2萬元兜售「爵位」。(詳見3
月2日本報《兜售院士風波未了2萬元買貴族爵位騙局曝光》一文)

  向本報曝料的蔣地厚先生只是一名宜昌市武家崗區武臨街道辦事處的社區醫
生。他在接到「香港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邀請參評「院士」的函件時,並沒有
狂喜,在受寵若驚后,更大的疑慮在心頭升起了。他求助於本報,希望能了解一
個真實的「香港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

  記者在「香港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網站的「專家學者」欄目里發現,多達
數頁的簡介照片中,幾乎人人都戴著「博士帽」,其中不乏大學教授、醫生、企
業家,而更多的是鄉鎮乃至村一級的幹部。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2006年2月23日,為了解內幕,記者進行了暗訪。「香港國際
皇家社會科學院」北京的辦事委託機構———北京陸港英才文化交流中心主管張
偉稱:「只要中級職稱以上,有突出業績的人或某一方面的專家、學者就可以申
請。我們要審核一下申報人的資料,然後發到香港,由香港方面組織專家,給出
評審結果。」

  在「香港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的邀請函上,記者看到簡介上介紹:「香港
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成立於20世紀初,是經英國政府特別批准的社會性研究機
構,與英國、美國及歐盟共同體等國家的科研機構有著密切的聯繫和往來……

  記者調查:2006年2月23日,記者向香港教育統籌署進行了查詢。香港教育
統籌署的答覆很明確:「香港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根本沒在那裡註冊或臨時注
冊,香港教育統籌署對「香港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一無所知。

  同一天,記者聯繫了英國大使館。英國大使館新聞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
們不知道「香港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和香港皇室文化研究會,更沒有與其有過
接觸。這位工作人員介紹,「終身貴族爵位」的授予必定由英國女王本人或女王
委託的其他王室成員授勛,決不會授權給社會性的其他機構來操作。

  經調查發現,「香港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的承辦單位是一家名為北京陸港
英才文化交流中心的公司。

  結局回訪

  「香港國際皇家社會科學院」兜售院士的消息經本報披露之後,文章被轉載
1200餘篇。該院是否還在繼續兜售院士呢?記者再次撥通了該院的北京辦事委託
機構北京陸港英才文化交流中心,但至截稿之日,一直無人接聽,而且該院的網
站至今也打不開。

(XYS20070101)

◇◇新語絲(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正常生活的意思, 是指除了一個人的勇氣,品格,和能力之外,不需要依靠出賣自己的人格尊嚴,來達到人生的目的,尤其是不必依靠權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7: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