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反貪倒扁運動的意涵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7-1-4 2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蔡逸儒
聯合早報

    元旦初始,新年的第一篇文章總要來點正面的,下一篇再談台灣的文革亂象。

  2006年已成歷史,陳水扁家族貪污醜聞名列美國《時代》全球排名第五,而「紅衫軍」的崛起與反貪倒扁抗爭活動也在台灣十大新聞之列。回顧過去一年,台灣政治的惡性發展固然讓人痛惡,但反貪倒扁行動在台灣民主發展過程中還是具有現實的社會、教育、政治意義,對整個華人社會恐怕還是有比較、研究、示範的作用,其歷史的意涵和相關影響不容低估,未來必然會載諸史冊,歷史將會給予公平、合理的正面評價。

  

紅衫軍激發民眾參與的熱情

    

  紅衫軍起源於2006年8月,當時廣大民眾對陳水扁及其親信貪腐惡行已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有鑒於此,登高一呼,在短短一周之內即號召超過百萬民眾,出錢出力,參與此一社會運動。各路精英及廣大群眾相繼參與活動,學界、社運、政治及民間意見領袖先後參加,引來各國媒體廣泛報道,咸認這是台灣民主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對未來的政治發展及華人社會的民主走向可能都有影響。

  此一活動幾經轉折,由最初的倒扁,進而強調反貪腐、要清廉的普世價值。去年9月間,先有「靜坐示威」及「台北圍城」之舉,然後在全台各地進行「遍地開花」的示範活動,接著又有10月的「天下圍攻」行動,歷次活動都成功的號召數十萬民眾和平參與。11月中旬以後,由於時空、政治、司法環境的變化,紅衫軍採取拉長戰線、保存實力、徐圖再起的戰略轉變,由站前廣場抗爭轉為靠近總統府的室內活動,此即「兵臨城下」之謂也。

  對於紅衫軍的抗爭活動,各國學界、媒體和評論家多由不同角度切入,有謂活動主題鮮明,但仍可擴大參與;有謂戰略目標明確,但戰術作為或有檢討空間;也有人認為「綠頭藍身」,目標不同,難以成事;更有人指出決策猶疑,未能善用民氣,把握機會為一大失策等等。各種批評不一而足,但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紅衫軍的活動激發了民眾參與的熱情,數以十萬、百萬計的台灣民眾,不分族群,不論黨派,無關顏色,紛紛走上街頭,和平提出理性訴求,堅持要陳水扁道歉、認錯、下台。這是台灣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談到抗爭,除了狹義的體制內法律訴究之外,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所賦予的集會、結社、言論自由權利,人民有權透過合法申請,舉行示威,對政府施政的良窳表達意見。這種大型群眾運動能夠始於理性,終於和平,除了主其事者對非暴力的堅持之外,也確實反映出台灣民主發展理性的一面。

其實,國際上對於公民社會的是否存在、成型是有一定的客觀衡量標準。台灣民眾在抗爭的激情活動中,能夠保持成熟而且理性的行為,避免了其他發展中國家常常出現的暴力流血衝突,這反映出台灣公民社會的基本政治價值。此為各界對活動給予極大肯定的主要原因。
  

作為中國現代化的鏡子

    

  另外,紅衫軍抗爭活動之所以能夠在短期內贏得多數民眾的支持,最重要原因是,政治人物為了政黨利益而刻意扭曲道德、是非、對錯標準,造成民怨高漲。由於主其事者對公理正義的追求,因而獲得民眾的認同,這對台灣社會的凈化,對教育後代子孫,對喚醒民眾,警惕政府都有正面的作用。這次抗爭雖未成功,部分論者以為民心受創,但是如果未來再有政府官員投機倒把、貪污腐敗的惡行劣跡,我們不排除民眾或會勇於再度出面抗爭。

  還有就是,如所周知,在華人社會,香港人民擁有自由,但缺民主;新加坡仍采控制型民主,強調有序發展,未來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中國大陸則仍在極權與威權之間擺盪、游移,對民主發展、政治改革仍有很多課要補。相對於這些國家與地區,台灣的民主發展顯然有其相對的優越性。

  不可諱言的是,華人世界由於共同的語言、宗教、生活、價值觀念,使得彼此之間具有高度的同質特性,但台灣經過多年的民主發展,在大中國的社群中已然發展出特有的政治文化。即或台灣的民主發展仍然有其制度性的缺陷,但台灣確實走在相關國家和地區之前。

  筆者同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如果說台灣政治發展的成就可以作為各界學習的榜樣,台灣的缺點同樣也可以成為各界避免的教材。此由中國大陸對紅衫軍抗爭活動愛恨交織、不知如何報道可以得到證實。如果大幅報道,難免讓中國人民聯想,不知彼等何時也能享有同樣的監督、制衡、批判權利;如果全然不予報道又與事實不合,而且徒然顯示中國當局對媒體的控制及其不民主的行徑,反而更凸顯兩岸制度及民主發展的反差。

  談到這裡,其實又讓筆者想起自己一貫的主張,台獨不是台灣最佳或唯一的選擇,台灣不但可以,而且應該扮演中國現代化的一面鏡子,這才是正途。

·作者是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愛江山,更愛美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