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革」這一標籤的來歷:《文藝座談會紀要》出籠始末 (三)

[複製鏈接]

27

主題

40

帖子

4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4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dsong 發表於 2006-12-26 1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紀要》被反覆修改

毛澤東欽點的陳伯達、張春橋果然不同凡響,兩人親自捉刀,將江青那些東扯西拉、零零碎碎的講話,進行深加工、大改造,並賦予它理論的深度和時代的生命力,由三千多字增加到五千五百多字,題目仍叫《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然後通過江青送給毛澤東。

毛澤東詳細看了修改稿,親自在上面作了十五處重大修改,並將題目改為《林彪同志委託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林彪同志委託」這六個至關重要的文字,頓時將《紀要》的份量加重了許多,其意義也不大一樣。而且這一改,將毛澤東和江青由主動變為被動,將林彪改為主動。這樣,不但使江青師出有名、掩人耳目;抬高了江青的身份,又可以逼得林彪走上前台。真可謂「一箭三雕」。

這時,在北京發生了「電話事件」,促使毛澤東決心加重《紀要》的政治份量,加快修改的步伐。

原來《二月提綱》下達后,張春橋等人感到壓力很大。三月上旬,張春橋派市委宣傳部部長楊永直去北京摸底。楊永直找到五人小組的許立群(中宣部副部長),提出了有關《二月提綱》的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學閥」指誰,要求回答。許立群將楊永直的問題向彭真彙報。

彭真回答如下:

楊永直:學閥有沒有具體對象,指的是誰?

彭真:學閥沒有具體指什麼人,是阿Q,誰頭上有疤就是誰。

楊永直:上海要批判一批壞電影,包括《女跳水隊員》,行不行?因為有大腿。

彭真:你去問張春橋,他們游過泳沒有?

楊永直:重要的學術批判文章要不要送中宣部審查?

彭真:過去上海發表姚文元的文章,連個招呼都不打,上海市委的黨性到哪裡去了?

彭真的答覆迅速傳回上海。張春橋說:「現在有把握了,這個電話說明中宣部和北京市委是反對姚文元文章的,《二月提綱》的矛頭是指向姚文元的,也就是指向毛主席的。」

江青將上述情況馬上報告給毛澤東,毛澤東震怒了。毛澤東在杭州與康生等人談話,嚴厲批評了彭真和中宣部,毛澤東說:「《提綱》不分是非,中宣部、彭真、北京市委包庇壞人,……中宣部要解散,北京市委要解散,五人小組要解散。」又說彭真是「包庇右派的大學閥,中宣部是閻王殿,要打倒閻王殿,解放小鬼。我歷來主張,凡中央機關做壞事,就要號召地方造反,向中央進攻;中央很可能出修正主義,這是最危險的……必須進行這場文化大革命。」

《紀要》顯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了。三月中旬,江青將毛澤東修改過的草稿拿回上海,再次組織修改。陳伯達、張春橋兩人又先後改了八稿,將字數增加到一萬多字,增加了吹捧江青和「樣板戲」的內容。

3月14、17日,江青將《紀要》分兩次送毛澤東修改,毛澤東先後改了三次。3月17日毛澤東批示:

「此件看了兩遍,覺得可以了。我又改了一點。請你們斟酌。此件建議用軍委名義,分送中央一些負責同志徵求意見,請他們指出錯誤,以便修改。當然首先要徵求軍委各同志的意見。」



五、《紀要》終於出籠了

有了毛澤東的「欽定」,《紀要》總算是大功告成了。剩下來便是如何通過組織手續,使之合法化,並將它發往全國。這部分的工作,主要靠林彪。這部分的工作主要有三項:

第一,林彪首肯;

第二,中央軍委通過;

第三,中共中央發往全國。

第一項工作,毛澤東、江青想請出解放軍這座尊神,而代表尊神的,就是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林彪。因此毛澤東才將《紀要》的標題改為《林彪同志委託……》,由於這個「委託」是毛澤東加上去的,事先並未徵求林彪的意見,所以《紀要》要能夠獲得通過,就必須補上這一點:林彪首肯。於是江青要陳亞丁為她起草一封信給林彪,信的全文如下:

林彪同志:

根據你的委託,我於二月二日至二十日,邀請劉志堅等四位同志就部隊文藝工作問題進行了座談。座談后,他們整理了個座談會紀要送給你和軍委其他領導同志,也送給我一份。我看了,覺得座談會紀要整理得不夠完整,不夠確切。因此,請春橋、亞丁兩位同志座談修改,然後,送主席審閱。主席很重視,對紀要親自作了修改,並指示請伯達同志參加,再作充實和修改。我於三月十日至十五日,請伯達、志堅、春橋、亞丁四位同志一起討論修改後,以送主席審閱,主席再次作了修改,並於十七日指示:「 此件看了兩遍,覺得可以了。我又改了一點。請你們斟酌。此件建議用軍委名義,分送中央一些負責同志徵求意見,請他們指出錯誤,以便修改。當然首先要徵求軍委各同志的意見。」十九日,王牌又請志堅、春橋、鍾忠、曼村、亞丁五位同志一起座談,大家一致同意這個紀要。現將座談紀要送上,請審批。

此致

敬禮!

江青

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九日

林彪這時正在上海,收到江青派人送來的信及附上的《紀要》大字排印本,知道是經過毛澤東親自修改、審定的,便毫不猶豫,立即「首肯」,看也不看,一字不改,按照毛澤東的意思,將《紀要》批轉給軍委常委們。林彪找來劉志堅和陳亞丁,要他倆起草了一封致賀龍等中央軍委常委們的信。林彪的信全文如下:

   常委諸同志:

   送去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請閱。這個紀要,經過參加座談會的同志們反覆研究,又經過主席三次親自審閱修改,是一個很好的文件,用毛澤東思想回答了社會主義時期文化革命的許多重大問題,不僅有極大的現實意義,而且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十六年來,文藝戰線上存在著尖銳的階級鬥爭,誰戰勝誰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文藝這個陣地,無產階級不去佔領資產階級就必然去佔領,鬥爭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在意識形態領域裡極為廣泛、深刻的社會主義革命,搞不好就會出修正主義。我們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堅定不移地把這一場革命進行到底。

紀要中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完全符合部隊文藝工作的實際情況,必須堅決貫徹執行,師部隊文藝工作在突出政治、促進人的革命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對紀要有何意見望告,以便報中央審批。

此致

敬禮!

林彪

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林彪的這封信,對《紀要》作出了高度評價。信中默認了「林彪同志委託江青同志召開」 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這一提法。信末說「以便報中央審批」,意味著《紀要》要作為中共中央文件印發。

由於有毛澤東的最高指示和林彪的次高指示,中央軍委於3月30日通過了《紀要》。

根據林彪的指示,劉志堅、陳亞丁為軍委起草了致中共中央、毛澤東的請示報告:

中央主席:

軍委常委同志一致同意《林彪同志委託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認為這是一個在文藝工作方面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的很系統很完善的文件,部隊必須堅決貫徹執行。現送上這一《紀要》和林彪、江青同志的兩封信,請審批。

軍委

一九六六年三月三十日

毛澤東選擇了一個有利的時機,那就是劉少奇攜夫人從3月26日-4月19日出訪巴基斯坦、阿富汗、緬甸三國。對方的主腦人物不在,事情當然容易辦多了。

當時毛澤東不在北京,鄧小平也不在北京,中央軍委的報告送到中央書記處常委書記彭真的手中。彭真閱后,感到異常的震驚,被這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震昏了頭腦。鑒於「主席三次親自修改」、「林彪同志委託」。來頭不小,只得按章辦事。

3月31日,彭真辦公室通知劉志堅為中央起草批語,以便以中共中央的名義批轉,紀要》。也就在這一天,康生向周恩來、彭真傳達了毛澤東在杭州的談話。4月1日,彭真將《紀要》及中共中央批語,直送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負責人。

經過如此繁複的形式、手續,繞了一個大圈子后,《紀要》又回到毛澤東的手中。就在4月1日當天,毛澤東便在杭州寫下批示「已閱」。4月10日,《紀要》作為中共中央文件,正式印發全黨。



這顆威力巨大的「原子彈」果然將北京的「獨立王國」摧毀了。

江青從《紀要》的出台中撈到了一筆豐厚的政治資本,自此,她成為一顆「政治新星『登上了政治舞台,從此,走向飛黃騰達。而林彪也由此加入到了「文化大革命」的行列。

1966年4月中旬,毛澤東在中南海的住所會見林彪、葉群,江青也在座,對《紀要》成果出籠表示祝賀。毛澤東說:「江青通知在政治上成熟、成長了,是你林帥的關心、培養。我要感謝你,我是贊成讓她闖闖的,不能老是呆在園子里。有人就不准她參與政治,二十年了。這個規定不對頭嘛!」林彪說:「是毛主席的教導。我也是在主席關懷、教導、幫助下成長的。江青是共產黨員,在主席身邊,是誰下了這個規定,我們要破。」毛澤東說:「已經給我們破了。」

9025

主題

5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6Rank: 6

積分
33461
沙發
格雷賽特 發表於 2006-12-26 14:10 | 只看該作者
欣賞了,經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