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崛起 西方並不全信

[複製鏈接]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6-12-25 1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印度現有的國力和發展潛力難以給西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西方所討論的「印度崛起」話題有太多的非真實因素

    ●西方有些人鼓吹印度崛起的真正原因是:制衡中國、防止中印聯合以及彰顯「民主」的優越性

    ●對西方就中印這兩個東方大國的不同論調,保持清醒非常重要

  西方有人懷疑「印度崛起」

    前段時間,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導彈攔截試驗成功,「讓整個印度都為之自豪」。不過,如此重大的軍事技術進步,在西方並沒有引起軒然大波。相反,西方防務專家卻表示懷疑,例如權威軍事雜誌《簡氏防務周刊》副主編羅賓說:「如果他們有做這樣的一次試驗,那真是一種特殊的技術進步」,言語中不免有嘲諷口氣。

    其實,羅賓的回答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西方對印度的真實態度。近十年來,印度綜合國力的提升似乎讓許多人相信:印度將繼中國后再創造一個讓世界驚嘆的「亞洲奇迹」。不過,對於這些成就,西方國家更多的是持懷疑態度。

    在軍事領域,許多西方專家至今仍在懷疑印度是否真正獲取了熱核武器能力。英國阿爾頓曼斯頓武器中心的國防專家指出,收集到的地震數據表明,印度1998年5月的「熱核裝置」爆炸當量大大小於宣布的當量,很可能是一次不成功的試驗。對印度前幾周做出要在中國之前把宇航員送到月球的「豪言壯語」,有西方權威專家更以以前的航天事故提醒印度:「在研製出大功率運載火箭之前,請不要誇海口。」



印度「烈火」-2型彈道導彈 資料圖片

    在經濟領域,縱然瑞士的世界經濟學會最近列出了一個連印度人自己都不相信的各國經濟競爭力排名——印度領先中國11名,但印度幾乎沒有進展的基礎設施和對外資的嚴苛政策,仍然讓西方對未來的印度缺乏信心。香港滙豐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羅伯特·沃茲弗德指出,印度經濟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基礎設施不完善吸引不到外資,而沒有外資進入印度政府又沒有足夠多的稅收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所以,投資者對印度的投資熱情不會很高,印度經濟到底能否「持續地大放異彩」還值得商榷。

    在政治領域,西方也質疑印度擔當大國重任的能力。所以,印度不僅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競爭中並沒有得到西方太多的承諾,就是在非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推薦上,西方大國也更傾向於日本。總之,西方對印度的質疑是多方面的,「印度崛起」這一話題對西方而言,更多的是一種談資。

    「印度威脅論」聲音為何不大

    由於在西方統治下生活了兩百多年,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強烈,獨立伊始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有聲有色的大國」計劃。然而,長期緩慢的經濟增速並沒有使印度的面貌有多少改觀,世人心中的印度依然是落後和貧窮的代表,以至於印度問題成了一些經濟學課程的失敗案例。即使在實行經濟改革多年後的今天,凡是去過印度的人,印象很深的可能是貧民窟、擁擠的人群和破舊的建築。

    然而,為了向世界宣傳印度的進步,近幾屆印度政府另闢蹊徑,開展國家公關,讓印度在世界舞台上拋頭露面。這種政策短期內可能引起良好的國際影響,但隨著時間推移,西方只會覺得印度在作秀,懷疑其大國能力,而這種懷疑主要是基於兩個判斷:

    一方面,印度現有的國力和發展潛力難以給西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國際政治領域,印度的影響範圍還難以超出亞洲甚至南亞範圍。例如,無論是朝核,還是伊核問題,印度的聲音微乎其微,不足以和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媲美。在經濟領域,總量小和其增長前景不確定,使得印度遠離世界經濟強國的地位,對世界經濟的邊際貢獻更難與中俄相比。而且印度在掃除貧困方面的緩慢進展,使西方國家一直懷疑其「實際購買力」和「巨大的市場」。在軍事領域,少數高科技武器的生產能力和整體落後的國防工業水平難以將印軍打造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武裝力量。在軟實力上,印度也缺乏崛起大國的風範:印度的瑜珈、咖喱飯、飛餅、寶來塢儘管為世界許多國家的人民所熟悉,但卻難以對印度的國際形象提升起到根本作用。相反,正因為歷史太悠久,其沉重歷史的遺產比如種姓制度,使印度更難以煥發現代生機。

    另一方面,按照西方的國際政治理論,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真正崛起時,現有的大國將感受到競爭壓力,以至於盛行各種關於崛起國的「威脅論」。例如,百年前歐洲的「美國威脅論」,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美國流行的「日本威脅論」,以及現在流行於西方和日本的「中國威脅論」等。如果印度崛起真的讓西方感到了壓力,那麼現在流傳於西方的不僅會有「印度崛起」聲音,更有「印度威脅論」的自我警示。然而,現在的西方世界卻少有「印度威脅論」。這隻有一種可能,西方並沒有真正感受到印度崛起的勢頭。反過來,西方所討論的「印度崛起」話題有太多的非真實因素,在「印度崛起」的背後,可以窺出的是西方的真實目的。

  西方關心的是如何利用好這顆棋子

    對於西方,印度更多的是自己謀求亞洲利益的棋子,西方關心的是如何利用好這一棋子,維護自己利益,而不管這顆棋子的到底是什麼。綜合分析西方與印度這幾年雙邊關係發展變化的案例,可以知道,西方有些人鼓吹印度崛起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確保印度成為亞洲失衡的格局的平衡力量。西方擔心中國發展損害其亞洲的原有格局。而十多年來經濟持續低迷的日本、向亞洲回歸的東盟,很難成為被西方利用的砝碼。此時,印度被「重新發現」,「委以」擔當亞洲的戰略平衡手重任。所以,美國卡耐基基金會近期一份題為《印度作為新興全球大國:美國的行動日程》的報告中明確聲稱,鑒於印度的潛力,布希政府唯一選擇就是將印度培養成制衡中國的亞洲超級大國。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印度現在還沒崛起,需要西方「培養」;二是印度崛起的終點止於「制衡中國」,不能對西方構成「威脅」。

    其次,為防止中印可能的聯合,西方有意激起印度的驕傲心理,目的在於使印度相信:可以通過一己之力來實現民族復興,不必和中國聯合起來。為達到這一目的,對兩個同時在發展的東方大國,西方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即鼓吹中國威脅,讚揚印度崛起。

    再次,為彰顯「民主」制度的優越性,西方有必要「捧」印度一把。為使世界各國都接受這種制度,西方一方面通過支持反對派來推翻非「民主」的政權,另一方面又通過宣傳成功案例以增加這種制度的吸引力:20世紀90年代是阿根廷,21世紀初又輪到了印度。

    最後,為引導外資流入印度以減緩中國經濟的增速,西方有必要加大對印度的宣傳。很多西方國家相信外資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為了從源頭上減慢中國發展的步伐,只有儘可能地將外資的流向引到他國,所以,當世人都相信無論在硬體和軟體上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大大超過印度的時候,像世界經濟論壇和《財富》雜誌這些西方機構和雜誌卻將印度的競爭力排在中國前面。這種連印度人自己都不太相信的排名背後顯然隱藏著西方「扶印抑華」的目的。

    由此,對於中印兩個東方大國來說,面對近年來西方近乎狂轟濫炸似的「印度崛起」論調,保持清醒非常重要,既不必因為「威脅論」而放慢發展步伐,也不必因為「崛起論」而迷失方向。(作者是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學者 戴江濤)

    《環球時報》 ( 2006-12-22 第11版 )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31

主題

98

帖子

3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7
沙發
communist 發表於 2006-12-26 09:57 | 只看該作者

下流的西方.早就覺得不是味了,純粹是在中印間挑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751

帖子

65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52
3
DaHL 發表於 2006-12-26 10:58 | 只看該作者
現在阿三都不知道自己是在雲里還是霧裡了......不過到了地上就會知道了.  還有一件事當年薩達姆就為老美打過頭陣.

[ 本帖最後由 DaHL 於 2006-12-26 11:0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