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十大嚴重社會問題排名

[複製鏈接]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06-12-26 12: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昨日公布《2007年社會藍皮書》指出,醫療、就業和貧富分化是中國最突出的三大社會問題。調查顯示,內地最高收入的20%人口與最低收入者的實際收入差距已達18倍左右。民眾對社會的總體評價只有70分,處於低水平。藍書皮主編李培林直言,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目前發展和改革成果惠及民眾的普遍性「小得多」。
今年3月至7月,社科院在全國28個省市訪問7000多戶居民。在調查的17個社會問題中,排在第一至第三位的社會問題依次為「看病難、看病貴」、「就業失業問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問題」,其餘如貪腐、養老和學費亦是民眾關心的事項。



貧富收入相差18倍


這是「看病難、看病貴」首次成為中國內地最大的社會問題。藍皮書指出,城鄉家庭人均年消費總支出中,醫療佔11.8%,遠高於教育、交通及衣著等支出。西部貧困家庭的醫療負擔最沉重,25%的西部農村家庭一年醫療支出超過全年收入。38.9%的內地居民對養老金來源感到憂慮。

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昨日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內地最高20%的人口與最低收入者,實際上收入差距已達18倍左右。今年農民收入的增長只有6%,遠低於城市,西部的差距又遠於東部。


社會政策得分最低


去年曾向中央政治局授課的李培林坦言:「在多數人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時候,部分群眾的生活水平沒有變化,還有百分之十幾的居民認為生活水平是下降的。和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目前的發展和改革,它的普惠性要小得多了。」他又提醒說,幹部和群眾之間最容易引發衝突,如何處理幹群關係應予高度重視。

另據合編藍皮書的零點諮詢研究集團董事長袁岳表示,民眾對2006年中國社會的總體評價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但和2004年相比則有下降,處於70分的低水平。在政府所有的施政項目中,社會政策的得分下降,經濟和外交政策的得分則較高。


十大嚴重社會問題排名
1.看病難看病貴
2.就業失業
3.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
4.貪污腐敗
5.養老保障
6.教育收費
7.樓價過高
8.社會治安
9.社會風氣
10.環境污染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沙發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06-12-26 12:50 | 只看該作者

民調顯示:近九成青年認為目前貧富分化嚴重

《中國青年報》昨日公布民調顯示,89.3%受訪青年認為目前中國貧富分化問題很嚴重,80.7%認為必須解決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逾半人指特殊利益集團是貧富差距擴大的首要原因。

特殊利益集團是禍首

調查由中國青年報聯同新浪網等機構在上周進行,訪問了1萬多人,其中20至30歲佔多數,學歷以大專和大學本科為主,月薪大多在1000至3000元人民幣。

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中國貧富差距主要表現在「弱勢群體和特殊利益集團之間」、「有權的和沒權的之間」以及「打工者和老闆之間」。另外,「沿海地區的人和中西部地區的人」、「城裡人和鄉下人」、「精英和大眾」等也被視為「存在貧富差距」。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最貧困的10%人口(約1.3億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處於絕對貧困狀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報告顯示,改革開放20多年來,反映居民收入分配狀?的堅尼係數,從0.29擴大到0.47,超過0.4的國際警戒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3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06-12-26 12:51 | 只看該作者

老百姓對中國社會評價處於低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天上午舉行200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暨《社會藍皮書》發布會,藍皮書的合作者零點諮詢研究集團董事長袁岳在發布會上說,今年老百姓對2006年的總體評價水平,和去年相比總體上持平,但把2005年、2006年的水平和2004年相比,有一個下降。也就是說對社會主觀的評價水平是處於一個低水平,相當於70分的水平。

這段時間,在社會建設,社會公共行政方面,政府也提出了較多的口號,為什麼水平會相對比較低?袁岳分析有下面三個原因:

第一,在這兩年社會和經濟平衡發展總的方針、方向之下,口號提得比較多。口號提得多,地方行政中有一個傾向,就是把這個口號變成了所謂看起來好象是個現實。比如說和諧社會,各個地方說起來是本地很和諧。本來是一個現實目標,但在各個地方的傳播中說成一個現實。

第二,在政府所有的施政事項當中,如果分為外交政策、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話,社會政策總體上水平最低,同時社會政策的得分趨勢是下降的,經濟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水平是高位的,而社會政策是下降的,實際上現在老百姓的總體滿意度較低,是和社會政策的不足有關。

第三,各個地方政府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但作為公共行政,公共性不足、服務性不足。雖然對水、電、氣市場對它不滿的程度很高,然後把水電氣具有一定的壟斷性的商業服務,比如說銀行,雖然銀行最近對外資開放,但仍然具有很強的以國有為主導的特點。它帶有國家商業性服務,再把國家主導商業,它低於競爭性的商業服務。這基本上是一個梯狀。但公共服務提出的口號最多,但實際的服務水平很低。這樣的反差導致民眾對這樣的評價會有這樣一個距離。

中新網12月25日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4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06-12-26 12:54 | 只看該作者

社科院社會藍皮書:和諧穩定是當前主要特徵

中國社科院發布2007年社會藍皮書顯示社會和諧穩定是當前主要特徵
中國當前社會狀態如何,明年又將是怎樣的走勢?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社會藍皮書——《200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就有關社會問題進行了解讀和預測。該藍皮書由中國社科院聯合有關研究機構、高校專家共同完成。
■城鄉居民對社會經濟形勢樂觀


調查結論:九成左右的城鄉居民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持樂觀態度。

數據支撐:(從2006年3月至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按照科學嚴謹的社會抽樣調查方法,在全國進行了一次「社會和諧穩定問題全國抽樣調查」。這個調查覆蓋了28個省區市城鄉的7140多個住戶,獲得有效問卷7061份。)調查中,對「當前中國社會發展出現的一些問題是暫時的」這一判斷,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人佔83.4%;對「黨和政府是有辦法管理好國家的」這一判斷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人佔91.6%;對「中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地位值得驕傲」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人佔88.9%;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狀況是很好的」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佔90.5%。
專家解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社會藍皮書主編李培林教授表示,中國經濟出現了超周期的高速增長,增長高峰持續了6至7年的時間。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所沒有過的。他說,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看法都比較一致,明年中國經濟仍會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城鄉居民
認為社會和諧穩定


調查結論:3/4左右的城鄉居民認為中國當前社會和諧穩定,社會基本和諧與穩定成為中國目前社會形勢的主要特徵。

數據支撐:「社會和諧穩定問題全國抽樣調查」顯示,74.9%的城鄉居民認為現階段中國社會是「非常和諧」或「比較和諧」,75.8%的人認為現階段中國社會「比較穩定」或「非常穩定」。
專家解讀:李培林指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人們對和諧穩定的肯定是高度相關的,生活越改善,人們越傾向於認為當今社會是和諧穩定的。所以,我們認為,不斷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矗2007年,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將全面展開,現在各地在擴大社會教育、醫療、社會分配、公共服務等方面落實了一系列措施,將會使全社會出現新的面貌。


■「社會保障」
民眾關注度最高


調查結論:2006年,「社會保障」取代「下崗就業」成為2006年城市居民關注的首要社會問題。

數據支撐:(分析的數據來自10月份針對全國5個城市、5個小城鎮及其周邊5個農村地區進行的入戶調查。由於城鄉地區社會保障體系存在二元結構和分步建設的特點,本次調查僅考察了城鎮居民所享受的社會保障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列舉的8類社會保障項目,32.5%的受訪城鎮居民享受了其中的1—2項,享受了3—5項者比例為24.8%;36.2%的城鎮居民表示對於這8類社會保障項目,自己目前一項都沒有享受到。各項社會保障項目在小城鎮地區的覆蓋率明顯低於在城市地區的覆蓋率。
專家解讀:李培林表示,就業緊張局面總體緩解,2006年全年城鎮登記失業率估計可能控制在4%左右,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35萬。目前低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進比較快,本來「十一五」規劃要求到2010年的時候,覆蓋率達到80%以上,但現在僅一年時間就已經超過了50%。我們在堅持社會保障適應經濟發展水平的同時,也要不斷地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有數據表明,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滿意度在2002年—2006年間一直在平穩增長,表明公眾對於政府在社會保障領域的工作成效還是肯定的。


■「看病難看病貴」
應引起足夠重視


調查結論:根據城鄉居民的看法,目前「看病難、看病貴」,「就業失業問題」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是最突出的三大社會問題。

數據支撐:根據調查結果,排在第一至第三位的社會問題依次為「看病難、看病貴」,「就業失業問題」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問題」。城鄉家庭人均年消費總支出中,醫療支出佔11.8%,教育支出佔10.6%(排除無教育支出戶后佔18.2%),遠高於交通通訊支出(7.4%)和衣著支出(6.3%)。
專家解讀:李培林分析說,當控制了住房變數,除了食品之後,醫療竟然成了在家庭消費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尤其是醫療費用的快速增加,使農村、城市居住家庭因病致貧的情況也非常突出。所以「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殷新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5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06-12-26 12:55 | 只看該作者

正視社會藍皮書求解突出命題

當前中國社會突出的問題有哪些?什麼是公眾最希望解決的切身利益問題?面對各方面的見仁見智,昨天出版的2007年社會藍皮書《200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給出了最新的社會抽樣調查結果:多數城鄉居民把醫療、就業和貧富分化列為最突出的三大社會問題。

相對於一些隨機性較強的小範圍民意測驗或個人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主導「社會和諧穩定問題全國抽樣調查」,顯然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參考性。這一調查列舉的17個主要社會問題,不僅反映了公眾的關注焦點,更與中央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相呼應。

細看這份被稱為中國社會「藍皮書」的調查,我們必須正視那些突出問題的嚴重性。「看病難、看病貴」,「就業失業問題」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分別被排在前三位。而在以往的調查中,就業失業、收入差距、貪污腐敗、社會保障,通常是排在前四位的突出社會問題。醫療首次被排在社會問題首位,說明這個問題當前在公眾中反應之強烈。

公眾的反應當然不是無根據的,有關消費支出數據給出了進一步的佐證。調查顯示,城鄉家庭人均年消費總支出中,食品佔比已降到37%,醫療支出則升至11.8%,不僅高於交通、通訊支出(佔7.4%)和衣著支出(佔6.3%),也高於教育支出(佔10.6%)。這充分反映出,近幾年城鄉居民醫療支出負擔上升過快,不少家庭因病負債、返貧的現象,絕非危言聳聽。

醫療支出竟成為食品之外最重要的家庭消費,佔比之高超過發達國家,也遠高於我國歷史消費水平。這是一個應當引起高度關注的危險信號,不僅表明我們的公眾衛生保健制度改革並不理想,更表明城鄉居民的主要生活壓力在增大,加上不少家庭絕對收入較低,住房問題也未解決,教育支出又佔比過高,因此許多居民預期消費不穩定,家庭儲蓄趨向依然相當高。

這種狀況決定了,全面刺激居民消費,通過拉動內需給中國經濟增長以新的動力,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此前一段時間,不少人批評中國過度依賴貿易和投資拉動經濟,為此還開出不少拉動內需的藥方,但至今有關措施收效均不明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看到居民家庭支出中醫療、住房和教育支出的過快增長,沒有切實為居民消費解除後顧之憂。

至於就業緊張問題,雖然從總體上有所緩解,但具體情況並不樂觀,而且這直接關係到居民收入,因此仍受到極高關注。今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可望控制在4%左右,總體上好於幾年前。不過相關調查表明,引起不少人關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其實有更多解決辦法,但隨著城市化水平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促進農民就業的問題則更加嚴重。

這非常直接地體現在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上,也使貧富分化成為廣受關注的突出社會問題。多年來,中國經濟年增速均在8%~10%左右,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基本上和當年GDP增長速度差不多,有時甚至更高,但農民的收入增幅就差得多。比如今年中國經濟增幅預計超過10%,但農民收入增長預計不過6%,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

中國社科院多年來的調查數據還表明,在居民生活整體上明顯改善的同時,一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明顯變化,甚至有相當部分居民認為生活水平在下降。這同樣應當引起高度關注。和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目前改革和發展對居民的普惠性在變小,收入最高的20%居民與最低收入者,收入差距已高達18倍左右,這種差距還在向縱深發展。

如何通過深化改革,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顯然是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必須著力解決的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分配製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從長期比較平均到收入差距拉開,不少居民對收入分配製度的公允性產生了疑慮。而從社會和諧角度看,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不是要簡單調整分配結果,拉平收入差距,而是要建立一個機會公平、權利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否則,即使重回結果平均化的年代,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公眾的不滿。

古今中外的經驗教訓都表明,居民生活水平改善,與人們對和諧穩定的期望和認同從來都是高度相關。越是生活改善的人,越傾向於推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改善越來越多居民的生活水平,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礎。要改善生活水平,就必須從影響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入手,讓和諧社會建設的思路和口號,落實為更多具體而得民心的行動。(第一財經日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2

主題

857

帖子

57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1
6
zhaoyuzhen1225 發表於 2006-12-26 14:52 | 只看該作者
問題嚴重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60

帖子

9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8
7
CDGLYZH 發表於 2006-12-26 15:03 | 只看該作者
ddddddddddddd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9

主題

3785

帖子

1085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085
8
徽塵 發表於 2006-12-26 17:10 | 只看該作者
問題嚴重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
9
20061215www 發表於 2006-12-26 17:16 | 只看該作者
調查的樣本太小了,28個省區不足7100有效回收的問卷
如果再大些範圍相信問題會更嚴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