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06年中國重大案件警示錄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DT001 發表於 2006-12-25 13: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網 邱興華、顧雛軍、張恩照……2006年,他們迥異的人生有了「交會」--都出現在法庭的被告人席上;宿州眼球事件、齊二葯事件、上海社保基金案……不同的案件折射同樣的真理--權力和利益需要制度的制約。中國的法治正在走向成熟健全,2006年的重大案件是對人們的警示。

  邱興華案:社會心理扭曲必須引起重視

  7月14日,陝西漢陰縣農民邱興華將漢陰縣鐵瓦殿內工作人員和香客等十人殺死,並在潛逃途中搶劫湖北省隨州市農民魏義凱一家,致其一家三口一人死亡兩人重傷。10月19日,陝西省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邱興華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邱興華提起上訴。12月8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安康市鐵路運輸法庭二審開庭,法庭並沒有當庭宣判。

  無獨有偶,吉林省通化市一名屠夫石悅軍連殺12人、傷5人,在2006年同樣顯得駭人聽聞。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依法嚴厲打擊嚴重暴力犯罪。不過,人們還需要深思的是:普通百姓為什麼狂殺數人?案犯的心理緣何扭曲?一些社會底層人員的心理健康是否被忽視了?

  顧雛軍案、張海案:「資本玩家」的好日子到頭了

  11月7日,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長顧雛軍等9名被告人涉嫌虛報註冊資本罪、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挪用資金罪、職務侵占罪一案。佛山市檢察院指控,顧雛軍收購科龍電器時虛報註冊資本;入主科龍后,連續3年用假賬誇大科龍電器業績;挪用公司大筆資金註冊新公司和歸還貸款。

  幾乎就在顧雛軍受審的同時,原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張海涉嫌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一案在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作為新《證券法》實施以來首次開審的上市公司大案,顧雛軍案、張海案預示著「資本玩家」以違規違法手段攫取暴利的日子就此結束,企業併購必須加強監督規範。

  張恩照案:行長落馬警示國有銀行加快改革

  11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張恩照有期徒刑15年。法院經審理查明,2000年至2004年期間,被告人張恩照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款物共計人民幣400餘萬元。

  近十年是國有商業銀行轉型的關鍵階段,國家開始賦予各商業銀行運用信貸資金的充分權力,而與此相適應的監管體制和銀行內部治理機制卻未完全到位,這導致金融大案頻發,總行行長級的銀行高管接連落馬。國有商業銀行業的改革任重道遠。

  上海社保基金案:社保「高壓線」碰不得

  10月20日,上海福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接到有關司法機關的通知,張榮坤董事長已被依法逮捕。」在此期間,已有部分上海社保基金案涉案人員被司法機關逮捕。

  近年來,國內一些地方頻發社保基金違規使用案件,上海社保基金案尤為典型,這反映出我國社保基金統籌層次較低、社保基金分散、監管難度大的現狀。11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的安全網和穩定器,社會保險基金必須切實管好用好,社會保險基金是「高壓線」,任何人都不得侵佔挪用。 

  宿州「眼球事件」案:非法行醫怎會走進正規大醫院

  11月29日,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未取得醫生資格的眭國榮、眭國良違規與宿州市立醫院合作進行手術是非法行醫行為,這直接導致了9人眼球被摘除、1人玻璃體被切除。法院判處眭國榮有期徒刑6年,處罰金30萬元;眭國良有期徒刑5年,處罰金20萬元。

  宿州「眼球事件」是一出赤裸裸的金錢交易:醫院為牟利向公司提供患者,公司則組織人員進行手術。人們無法想像,在正規醫院的手術室內,居然是一家公司在組織手術。雖然衛生部門就此開展專項治理和督查活動,但是患者的痛苦永遠無法平復。 

  孟懷虎敲詐案:記者輿論監督權豈能濫用

  11月30日,杭州市上城區法院認定被告人中華工商時報原浙江記者站站長孟懷虎以發表批評報道曝光相要挾,以收取顧問費、廣告費或者委託調解費用等形式,敲詐勒索人民幣63萬元,法院一審以敲詐勒索罪判處孟懷虎有期徒刑7年。

  孟懷虎利用記者身份帶來的「公信力」和「話語權」栽贓嫁禍、敲詐勒索,使新聞輿論的信譽受到嚴重打擊,這是新聞職業道德的淪喪。孟懷虎案表明,監督者首先必須接受監督。 

  「齊二葯」假藥案:值得反思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

   因涉嫌銷售偽劣產品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虛報註冊資本罪,「齊二葯」假藥案涉案嫌疑人之一王桂平9月6日被江蘇省泰興市警方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警方查明,2005年1月及9月,王桂平先後兩次將一噸二甘醇假冒藥用丙二醇銷售給齊齊哈爾第二製藥廠,而齊二葯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導致數人死亡。

  假藥販子固然可恨,不過人們還要問一聲:層層的政府監管環節為什麼就沒有管住假藥的流通?為什麼非要患者「以身試藥」付出代價之後才能發現問題?怎樣才能實現食品藥品的有效監管?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