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印度阿三、高麗棒子的由來及其它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6-12-22 09: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先來解答「印度阿三」這個對印度人很不禮貌的渾號典故好了!

話說七、八十年前,上海還是個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國人,更是佔了絕大多數!為了維護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國人找了很多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徒來當保安pol.ice(當時的名詞叫做巡捕)。

這些印度佬的皮膚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頭頂上都纏著紅巾。所以上海人一開始都叫這些印度pol.ice為「紅頭黑炭」。

不過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pol.ice)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詳見成龍的pol.ice系列電影,不是都叫pol.ice為阿SIR或是警SIR嗎?)。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於是印度pol.ice就被叫成了「紅頭阿三」了。

後來又過了幾個月,上海人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印度人都是纏著紅巾的錫克教徒,印度還有很多不纏紅頭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於是這個不禮貌的渾號就一直沿用至今、幾乎華人地區的每一個人都還是習慣叫印度人為「印度阿三」。

另外還有一種可信度頗高、已經被列入俚語辭典大百科的說法!就是當時上海租界的民眾經常要與這些印度pol.ice溝通,不過中國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調,所以當時上海的「警民溝通」可說是雞同鴨講、非常地不順暢!

不過上海人居然從這種雞同鴨講式的溝通上,又找到了新的樂子。因為他們發現印度pol.ice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眾的時候,總是會面紅耳赤、吞吞吐吐,喜歡結結巴巴地反覆講著:「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pol.ice的經典結巴名句:「I Say」、用上海話來發音,又變成了「阿三」。

就是因為以上這兩種有點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與「印度阿三」之間,從此就被硬生生地畫上了等號。想起來,印度人也真的蠻冤枉的!平白無故就多了「印度阿三」這個渾號!

與「印度阿三」非常相似的典故還有「高麗棒子」,通常只要台灣的球隊對上了韓國隊,大家總是會用「高麗棒子」來代表韓國人、而且口氣都非常地輕蔑與敵視。

不過「高麗棒子」的典故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存在!其實當時「高麗棒子」並不是一句帶有不屑之意的輕蔑用語,而是一句讚美韓國人非常勇敢的形容詞。

話說一千四百多年前,隋煬帝領軍兩百萬入侵高句麗(就是現在的韓國),不過隋軍儘管軍容壯盛、但是最後卻搞得全軍覆沒、非常難堪!主要的原因就是高句麗人非常勇敢、極盡所能地頑強抵抗。就連婦女也拿著洗衣服用的搗衣棒(古名叫做「梆子」)不怕死地與隋軍拚命。自此之後,大家都叫韓國人為「高麗梆子」、一千多年來、念著念著就念成了「高麗棒子」。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就是一百年前日軍佔領東北、成立偽滿州國的時候,低層的pol.ice多半是韓國人(說是朝鮮人、高麗人其實也都通啦!)、而且這些韓國pol.ice喜歡欺負漢人、動不動就拿警棍往漢人的腦袋瓜K。於是漢人就很賭爛這些韓國pol.ice喜歡用棒子K人的行徑,從此就管這些韓國pol.ice叫「高麗棒子」。

無奇有偶的是:「高麗棒子」跟「印度阿三」的例子十分類似,原本都只是取笑該國籍pol.ice的輕蔑渾號,但是最後卻擴大成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共同渾號。這可是當初幫這些pol.ice取外號的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如果你覺得韓國人、印度人很慘、很無辜!因為「高麗棒子」跟「印度阿三」都是既不體面、又不友善的渾號。那你就更應該同情荷蘭人,荷蘭人才是全世界「渾號界」的頭號苦主呢!

既然有頭號苦主的存在,那一定有頭號加害者的存在!沒錯!您的邏輯推理完全正確!自古以來,全世界最喜歡給其它國家、其它民族取渾號的國家莫過於英國了。

為什麼英國人閑著沒事、就喜歡給別人取一些難聽無比的渾號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英國人喜歡打仗、而且不管交戰的對手是誰?不管這場戰役到底結果是英軍大勝、還是英軍慘敗,只要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人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戰後重建、而是趕快幫敵人取一個渾號、來嘲笑一番。

所以當英國人與土耳其大打出手之後,從此土耳其(Turk)在英文裡面的意義就叫做殘暴的人。當英國與西班牙大幹一場之後,從此西班牙人在英文裡頭就化身為「吹牛皮的人(Spanish athlete)。當英國人與俄國人幹完架之後、俄國人從此就與「野蠻人」劃上了等號。但是最慘的還是荷蘭人,因為荷蘭人與英國人在三百多年前爭奪大西洋霸權的時候,曾經打了長達二十六年、歷經三次慘烈大決戰的戰爭。

這場英荷大戰,其實雙方互有勝負、兩敗俱傷!英荷兩軍都沒有人敢說自己贏得這場戰爭!(否則就是西班牙人了!典故在前幾行!請自行移動Mouse)。不過當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人就開始卯足全力來醜化荷蘭人。所以英文裡面的荷蘭(Dutch)幾乎都是不好的字眼。

我們日常生活最常用的「荷蘭渾號式英文」,末過於Go Dutch(各自買單付款),這是一個暗諷荷蘭人非常吝嗇的常用英文片語。不過現在很多人為了不想讓荷蘭人太傷心,所以已經用share cost來代替Go Dutch這個帶有偏見的英文成語。

另外「荷蘭式的勇氣(Dutch courage)」就是代表要趁著酒意、才會假裝神勇的行為,也就是膽小如鼠之意。「荷蘭式防禦(Dutch defence)則是虛張聲勢之意。「荷蘭大叔(Dutch uncle)」就是那種喜歡訓話、沒事就愛干譙的人。「打倒荷蘭人(Beat the Dutch)」就是英文裡頭「了不起!夠*」之意。

等一下~我還沒道盡荷蘭人的悲哀呢!後頭還有更狠的!

您知道「荷蘭式老婆(Dutch wife)」是什麼意思嗎?原本只是單純的竹枕頭之意,後來居然變成「人盡可夫的X婦」!英國人真是太狠了!

「荷式尖頂女帽(Dutch cap)」是啥呢?原本也只是形容一頂單純的荷蘭風格女帽而已,不過後來英國人卻又為這個片語增加了一個嶄新意義「女性避孕套」!快暈過去了吧?

不過最狠最狠的「荷蘭渾號式英文」莫過於這一句:「如果我*8231;*8231;*8231;,我就他媽的是荷蘭人(I'm a Dutchman, if ...)」,這句英文文法是代表什麼呢?就是說:「如果我...,我就不是人!」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覺得英國人真的是瘋了!三百年前英國與荷蘭之間的陳年舊事居然可以一直積怨到現在!英國人可真是夠受了!

所以無論是印度阿三、高麗棒子、或者是令人看到怵目驚心的「荷蘭渾號式英文」!都是帶有濃厚偏見的一種辭彙。如果您能不用這種辭彙,我看還是盡量不用比較好!因為隨著國際化的腳步,你不知道何時在路上會遇上一個印度人、韓國人或是荷蘭人,如果你還是把印度阿三、高麗棒子、Beat the Dutch掛在嘴上,我想你被海扁一頓的機率還真的不小呢!
震驚的70碼。

0

主題

80

帖子

1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7
沙發
jimsu 發表於 2006-12-24 14:11 |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2: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