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淺議金庸小說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效果(一)

[複製鏈接]

31

主題

55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蘆笛 ( )


拙作《哀哉,金庸大俠》貼出后,老跛和老2作了高水平批判,引起了我的深思,其中涉及到的問題,連我自己也沒想清楚,因寫此文就教於有志於嚴肅討論的讀者。先說我自己覺得有把握的金作的藝術價值問題,再談我越想越糊塗的作品的所謂「社會效果」。 ( )


一、金庸小說的藝術價值 ( )


在這個問題上似乎有兩種極端論調,一種以《》的某些論者以及林思云為代表,這些同志認為金庸小說真是什麼文學傑作,曾經鬧出去為金庸申請諾貝爾獎的國際笑話來。這其間林思雲尤為可笑,高行健獲獎后,他和我公開論戰,暴露了本人徹底缺乏文學修養,可能連一本西洋小說都沒看過,連最起碼的文學常識都沒有,就敢大無畏地實行「外行領導內行」,令人啼笑皆非。 ( )

另一種論調則認為金庸沒什麼了不起,不過是個寫通俗文學的低級文人而已,為他小題大作太不值得,老肚子和沙人網友似乎就持這種態度,雖然在國人中不算大多數。 ( )

本人當然只是個文學票友,不過自問文學修養還是比較全面的,古今中外多所涉獵,唯一看不懂的東西乃是大陸作家殘雪的玩意,覺得那種小說與我法的「轉」也無多大區別。不過蘆娘子的文學鑒賞力不錯,人家既然肯定,我當然只有隨聲附和表忠心。此外漢城王網友也作過點指點,等我帶著問題去活學活用,或許終於能明白那玩意高明在何處也未可知。 ( )

在我這票友看來,金庸小說的藝術價值當在兩極之間。他當然算不得偉大的文學家,但也不能算平庸的文學家。他寫的當然是通俗文學,不過他好歹到達了通俗文學的最高峰。使得本來不能登堂入室的下九流玩意入侵了高知們的書房,其文風影響了整整幾代人,無論從哪方面看,他都當之無愧是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文學家之一。 ( )

所以那天我才跟然然小丫頭說,是否讀過金庸,從作者的文風中一眼就能看出來。例如易大旗、陳奎德等人絕對看過而且熟悉金庸的作品,老鄭(義)則不然,很可能沒看過,就是看過也不感興趣。我作此判斷,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否提到或引用過金著中那些大眾耳熟能詳的角色,而是根據他們的文風。就連老蘆寫文章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庸的影響,可見那流毒之深之廣。在中國歷史上如此影響全民文風的似乎只有三人:魯迅、毛澤東和金庸。因此,對金庸作品的全面中肯的評價,似乎是知識分子們不能迴避的一個重大問題。 ( )

這裡必須強調指出的是,金庸本人的藝術成就和他為人的人品如何完全是兩回事。我歷來強調,必須把作品和作者本人人格分開,實行「油水分流」的二元論。可惜在這上頭搞「合二而一」從來是中國傳統。所以至今我沒看過蔡京的字、秦檜的詩文、嚴嵩的文章,連蘆娘子都不如──她還看過阮大鋮的《燕子箋》。《哀哉》文主要是批判作為政治家的金庸的言行,與他本人的藝術成就毫不相干。 ( )

從藝術價值來說,我認為,金庸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大致相當於法國的大仲馬。網友們總該看過他的《三個火槍手》以及《基度山伯爵》(原譯《基度山恩仇記》)吧?這其實是我剽竊家兄蘆簫的評論,是他首先說出「金庸是中國的大仲馬」來的,而我深為贊同。 ( )

金庸與大仲馬特別相似之處,乃是兩人都是說故事的高手,能虛構出驚險萬狀的情節來,讓你一拿起來就無法放下,非得熬夜讀完,把層出不窮的懸念一一打破,看個水落石出才戀戀不捨地放下書。這種效果還不只發生在「初夜」,隔久了重讀也照樣有此奇效。在這上頭,金庸和大仲馬毫無區別,可能還更勝一籌。 ( )

兩人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基本情節根本經不起推敲。我已經在舊作中指出過金庸根本不懂物理學鬧出來的笑話,那什麼「四兩撥千斤」、「將對方的力道反轉過去,悉數加在對方身上」就是最常見的科盲笑話。不僅如此,他有時連生活常識都沒有,這才會把積雪當成流體,允許血刀老祖在雪下如同游泳一般任意遊動。邏輯上的破綻更是慘不忍睹,例如周芷若盜竊了倚天劍、屠龍刀內藏的秘笈之後,製造冤案,賴趙敏為禍首,而金毛獅王謝遜明明知道那是周乾的,在張無忌神功復原后就完全可以公布真相,卻要一口咬死是韃子公主小妖女乾的事,還格外義憤填膺,直到後來才把真相說出來。這裡面的破綻,根本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就連市井文盲也能看得出來,而金大俠就是有本事毫不猶豫地把那作品推出來。 ( )

大仲馬也有這個問題。四人幫垮台後,黨刊曾經批判過《基度山伯爵》,原因非常可笑──江阿姨據說很喜歡那電影。有篇文章倒是招招正中死穴,指出愛德蒙(或愛德華,記不得了)在監牢里挖地道,肯定要挖出大量的土來,這刨鬆了的土一定佔有幾倍的地道的體積,根本就無法隱藏,然而這秘密工作也就竟然未被發現;又如小愛去冒充隔壁的死人,躲在裝屍體的袋子里,被人家紮好袋口,從懸崖上扔進大海,居然也就不會震昏過去,更有本事在水裡打開袋子鑽出來。更玄的是作者怕他摔在岸邊砸死了,竟然讓那倆獄卒互相提醒千萬要把屍體扔進大海去!不過,和金庸比起來,大仲馬畢竟還不是那麼破綻百出,編造出來的神話可信度比金作高到無法比擬。 ( )

除了科學上、常識上和邏輯上的破綻外,金作的一大顯眼毛病是常常忘記前文已經交代過的細節。這點我已經在舊作中指出並舉了大量例子。如果前一類錯誤可以原諒,這類毛病則不可寬恕了,但願金大俠在修改舊作中把這些破綻統統彌補過來。 ( )

統而觀之,以曲折緊張離奇扣人心弦的情節取勝乃是金庸最大的特點,就是這特點賦予了他的小說以極大的娛樂性與極高的可賣性,這與好萊塢為代表的世界淺薄文化的大潮倒相當合拍。自從中產階級取代了貴族階級作為社會中堅后,全世界文化都呈現了從高雅細膩走向淺薄通俗的大趨勢,好萊塢的驚險片就是其代表。現代人和19世紀的貴族們不同,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細細審視內心,探索人性奧秘,需要的聳牆粽湃壤貝碳せ鴇?募詞畢?啞罰??廡┤巳〈?蹦甑墓笞澹??砹訟執 ??閻髁ΑK?裕?鷯剮∷檔某曬Γ?坪醴?鮮瀾縹拿鞣⒄溝拇笄魘啤?( )

金庸小說的成功的另一秘訣,是它符合中國傳奇演義奠定的傳統。我曾在舊作中指出,中國古典小說和西方經典小說不一樣,更強調的是引人入勝的緊張情節而忽略了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這和它起源於「說話人藝術」分不開──從一開始,中國小說就是迎合市民消費心理的定向明確的通俗文學,自然要與針對貴族和專業人士的西方小說有雅俗之分。而金庸很自然地繼承了這一趨勢,當然要在中產階級勃興之時獨領風騷。 ( )

金庸小說的第二大優點,乃是塑造人物特別栩栩如生,而這也是直接繼承中國經典小說特別是《水滸傳》的優秀傳統,因而特別符合中國讀者的欣賞習慣。它和經典小說的共同之處,乃是塑造的形像特別生動,但也特別簡單極端:好人就是好到毫無瑕疵的大俠諸如蕭峰、郭靖等人,壞人就是壞到匪夷所思、十惡不赦的歐陽鋒一類。這類簡單角色使國人看起來特別過癮,江阿姨的樣板戲其實也是秉承同一傳統。 ( )

和先賢不同,受過西方文學藝術熏陶的金庸的視野當然要開闊得多,所以他也盡量試圖突破那stereotype,可惜他做到的只是捏造出左冷禪、岳不群那種偽君子來,本質上仍然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只不過是裝成好人罷了,具有的並非複雜到難以簡單判斷黑白的人性,而是善於巧妙偽裝的邪惡。這和西方經典小說塑造的那些複雜人物形像完全是兩回事。 ( )

金庸塑造的另一類生動人物,類似我兒時看的馬戲中出來插科打諢的小丑(For your reference,請看卓別林主演的《馬戲團》),大眾都知道生活中毫無這種小丑的原型,但一樣能被逗得前仰後合。金庸在許多作品中都塑造了這種虛假人物,諸如桃谷六仙、趙錢孫、譚公、譚婆等。他們出場並不是由情節自然發展的邏輯決定的必然結果,而是完全出自作者故意搞笑娛樂讀者的主觀需要,因而也就毫無生命力。 ( )

金庸塑造的第四類人物乃是變態分子,同樣也絕對不會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除了金蛇郎君那種復仇變態狂外,最常見的就是愛情變態分子,正面者諸如儀琳小師父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情聖,負面者則是逼迫金蛇郎君愛她的五毒教老情人和《神鵰俠侶》上那李什麼(大腦斷路,一時想不起名字來了,即唱「問世間,情是何物」 的同志)。介乎正反之間的類型則是周伯通的老情人瑛姑。這些人也完全是為了讀者消費需要刻意製造出來的,各有各的用處:正面變態分子(亦即情聖如儀琳輩)騙取了懷春MM們的無數眼淚;反面教員使人驚心動魄,增加了作品的張力,而瑛姑之類的瘋子則使大眾為周伯通的狼狽開懷一笑。 ( )

總而言之,金庸確實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然而弔詭的是,他們之所以生動,正因為是一堆簡單角色,在這點上它深符由《水滸傳》開創的悠久傳統審美習慣。更弔詭的是,正如我在《從金庸小說談到國人的內心世界》一文中指出的,由於許多國人內心世界驚人的蒼白和簡單,金庸塑造的簡單人物類型本來只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但在現實生活中竟然能找到基本符合的例子,例如因細故對狼協懷恨在心的Novell立志搞垮《》並使得老狼破產,竟然幾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於復仇活動,像煞了《倚天屠龍記》上的成昆;當初在《新海洲》三天兩頭下詔書、發布必殺令的「獨立檢查官」,像煞了坐在墳頭上的慕容復;「高手」黃葉和「大漢子」的夾纏不清與桃谷六仙有一拼;而大言炎炎欺世盜名的須彌山主則與裘千丈難分軒輊……當然,網路世界是一個極度誇張了的哈哈鏡世界,或許不是客觀的取樣處吧。 ( )

除了這些優點,金大俠的文學作品似乎就再也找不到優點了。文學是人學,最重要的是對人類內心世界的深入開拓,對人性的深入探索,然而金大俠在這方面乏善足陳。如上所述,他塑造的人物形像毫無真實性,基本都是一群極度誇張的漫畫像。他唯一突破傳統的乃是指出了「正邪之際原難分明」,而且所謂邪派有時比正派人物還要善良得多,說明江湖上正邪兩大派對立之無稽,尤其是塑造了滅絕師太那種大義凜然到可憎的「清流」人物,這從傳統文學觀來看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突破。 ( )

但不幸的是,這只是他試圖用小說「載」的「道」(虧他還好意思說他不同意「文以載道」的傳統主張,其實他的蚱蜢舟載的道比誰都沉),並沒有通過成功的藝術手段表現出來。上面已經說過了,他的「惡清流」其實是偽裝了的壞人,而「好邪派」其實是被誤會的好人(如明教群雄)。他從未塑造過西方小說中常見的那種正邪交錯在同一人身上的複雜形像。相反,他的「正邪分際難明」的立意,其實是遊離在作品之外、靠作者本人強行灌輸給讀者的生硬理念。 ( )

總而言之,金庸當之無愧是現代中國最成功的通俗小說作家,無論從金錢還是藝術的角度來說都如此,但他恐怕不能排入中國現代文學家中排入前十名,其藝術造詣似乎連賈平凹都不如。 ( )

當然,因為作品符合中國傳統審美觀,他大概可以作為唯一能進入中國文學史的通俗文學家。如《水滸傳》至今膾炙人口一般,金著或許也能在未來中國人中代代流傳。但他不可能如同法國的大仲馬那樣進入世界文學史。這原因已經說過了,鬼子們不懂什麼12經絡,奇經八脈,根本就無法理解「六脈神劍」那些鬼話。 ( )

金庸本人雖然貌似謙虛,但其實很自負,看他對《南方周末》記者的談話便不難洞見這點,據他本人說,他反對「文以載道」的傳統文學觀,和倪匡那超級下等寫匠一樣(呸呸!雲兒的文學趣味),認為好的作品首先要「好看」,特彆強調文學作品的娛樂性。 ( )

我也反對「文以載道」,但如上文所述以及下文將要講到的,金庸根本就沒能避免這種作法而是大載而特載。這且不論。我也承認金庸小說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富於娛樂性的文化商品,讀金著甚至比看施瓦辛格駕垂直起降飛機去營救他被綁架的女兒的驚險片還過癮。但好看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美的,論姿色,《花花公子》、《Penthouse》上隨便挑一個性感肉彈出來都要強過蒙娜麗莎萬倍,然而似乎沒有哪個名模的照片給掛進了盧孚宮。 ( )

金庸的作品確實很好看,但遺憾的是往往並不夠美,而這在我看來則是他塑造的角色遠離了現實生活,而其內心世界又沒能得到深入開拓的結果。用純文學的眼光來看,他只是二流作家中最拔尖的人物罷了。他當然強過巴金何止百倍,但遺憾的是,那隻不過是因為巴金那些一錢不值的政治宣傳品被時代潮流陰錯陽差地帶到了不該去的高處而已,並不是因為金庸本人的藝術成就如何如何了不D。 ( )

【累了,要去補覺,從明天起請假辦事去。如果今天沒心思寫完本文,則餘下的部分等我回來再補足】
( )


論壇



返回論壇
 
誰說金庸的正面人物都是毫無瑕疵的大俠,韋小寶呢? -- 曉風殘月 - (0 字) 2006-10-10 16:41:40 (43 reads)
更像Walter Scott的作品. -- 唐好色 - (139 字) 2006-10-10 12:48:49 (69 reads)
所言極是。老蘆似乎忽略了金某人寫作的基本前提。 -- 過來看看蘆文 - (229 字) 2006-10-10 10:36:26 (138 reads)
這個所言極是,是給廣東農民。 -- 過來看看蘆文 - (0 字) 2006-10-10 10:38:05 (48 reads)
老蘆真是站著說話腰不痛。 -- 廣東農民 - (57 字) 2006-10-10 9:43:34 (115 reads)
希臘古典文學,入了世界文學史.評金庸,應該采此標準。 -- dawang - (872 字) 2006-10-9 21:53:04 (124 reads)
東方不敗或許算一個人性比較複雜的角色 -- sunlei777 - (321 字) 2006-10-9 14:37:26 (166 reads)
電影東方不敗還差不多, -- 沙人 - (0 字) 2006-10-9 18:34:57 (53 reads)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11 03:03 | 只看該作者
在中國歷史上如此影響全民文風的似乎只有三人:魯迅、毛澤東和金庸。

我孤陋寡聞呀, 這話第一次聽說, 覺得沒有多少道理.  

金庸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大致相當於法國的大仲馬。

俺看過他們兩人的書, 覺得沒有什麼可比性.

喜歡金庸的小說,不過也就是作為消遣的讀物, 從這層意義上說還是屬於開卷有益的. 就文學價值, 並不覺得特別好,  也不覺得特別的不好.

[ 本帖最後由 Blue Ivy 於 2007-1-11 03:05 編輯 ]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74

帖子

3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9
3
nanoflower 發表於 2007-1-11 09:18 | 只看該作者
把金庸捧的也太高了,就一寫小說的,還是通俗文學的最高峰了?那以後的小說怎麼發展?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7: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