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評《基督教與佛教比較(龔天民)》(德源)

[複製鏈接]

9

主題

17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惘塵 發表於 2006-12-23 08: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評龔天民牧師的"基督教與佛教比較"
德源

我是佛教的一位初學者. 但拜讀了龔天民牧師的"基督教與佛教比較",卻有很多意見不吐
不快.

一、基督教有上帝;佛教拜多神,或無神。
基督教有上帝是沒錯。 但上帝是否是一切的創造者呢? 看來上帝對於他所創造的天使,
人, 蛇心中的邪惡也表現很多的無奈。 有很多時候,上帝也很後悔他的創造。 甚至,因
為這樣的後悔而把世人毀滅掉。創造者不是應該對他的創造物有絕對的控制力量嗎? 而
龔牧師所說的 「這位宇宙間獨一的真神上帝──耶和華,不但是真理,太初的道,自有
永有,而且是最高權能、智慧、仁愛、聖潔、公義、有位格的獨一真神,這才是人類所
應當敬拜的 」到底是不是那樣的? 如果從舊約中所說的, 上帝也不是那樣的仁愛、智慧
。 他會後悔、會發怒、會妒嫉、甚至會指示一個民族去殺害另一民族,而且要連嬰兒也
不放過(舊約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如:撒母耳記上15.1-3)。這跟一個凡夫沒兩樣。佛
教徒皈依的是佛、法、僧。 佛教徒不皈依其他的神是因為佛教認為這世間只有九種人。
就是一種凡夫和八種的聖人(就是四道和四果)。 如果一個天神還有貪、嗔、痴、那他
也只是一個凡夫。 佛教祖師把佛像劈開燒火也是一种放下對佛像的執著。因為見法如見
佛,佛像並不是那麼的重要。 基督教不也是反對人拜偶像嗎?這又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
? 關於這句 「可憐,卻不知道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有多樣的軟弱、低能 」, 我覺
得這真的是對於基督教徒心理的一個很好的寫照。他們覺得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到自
己都不能分辨善惡,他們認為只有上帝才可分辨善惡。佛陀在《中部第61經》里就給了
很好的一個分辨善惡的方法。他對RAHULA尊者指出:當應用身、口、意去做一件事時,
應該好好的觀察看這會不會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傷害, 如果會造成傷害那就是惡….應該停
止…, 如果不會造成傷害而反而是有幫助的那就是善….應該繼續…就是這樣的簡單。或
許是因為基督教的善惡還包含了上帝的喜好因素才會變得這樣的複雜。因為沒有人可以
了解上帝他在想什麼。好像古時候的帝王身旁的臣子那樣不知到底是做對了還是錯。「
禽獸也可成佛」這句更是莫名其妙得很。我從來沒有看那一經典里有說到「禽獸也可成
佛」,或許龔牧師應指出這是出自那一經典。

二、基督教看世界是上帝所創造,有計劃,有目的的;佛教看世界是因緣和合,四大皆
空,無計劃、無目的的。
「基督教看世界是上帝所創造,有計劃,有目的的」這到底是不是真的?還是在自己騙
自己?從舊約中看來,上帝也不是很有計劃要創造世界。我覺得這更像是上帝一時悶得
無聊的傑作,過後又發現這傑作好像不大受他的控制而發慌,再搞一些大洪水什麼的來
糾正。可是又好像不怎麼有效。佛教看世界是因緣和合,四大皆空,這才是一個正見。
佛陀預先要我們看清這物質,精神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它總有一天會消失。這樣,
在我們寄情欣賞山水花鳥,音樂美術之餘才不會因為「無常」自然法則而產生的變化而
痛苦。用表面上的美好來欺騙自己不叫樂觀,只有看清事實而能在困境中掌握自己的才
叫樂觀。所以佛陀說過:凡夫有兩種痛苦--內心的痛苦和身體的痛苦,而聖人只有身
體的痛苦。這是因為聖人明白身體的痛苦也是一種的因緣和合而不執著。我相信很多人
都會同意內心可以比身體痛上許多倍。很多人可以因為不了解「無常」的道理而為一個
人的逝世而痛苦上很多年甚至幾十年。而且內心的痛苦可以因為我們想越多而越增加。

三、基督教看人生是樂觀的;佛教看人生是痛苦煩惱的。
「佛教看人生是痛苦煩惱的「這一句可以說是對了一半。佛陀說四聖諦--苦、集、滅
、道。佛陀也說這世間有苦,也有離苦之道,他才說苦。這裡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
說明何謂四聖諦。當一個人背負著一個裝滿了鍍金的石頭的包袱一路走來,他一直有一
個誤解說這包袱里裝滿了黃金。沿途上,他又看到了同樣的包袱也滿懷歡喜的把它們拾
起。當他越拾越多時,他肩膀上的負擔也越來越重也越辛苦。可是,他又不了解問題出
在那裡。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一位智者。智者告訴他肩膀上的包袱只是一堆的石頭而
不是黃金(苦),而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負擔是因為他對於這些包袱的不舍(集-愛執
),如果他放下全部的包袱他就會很輕鬆(滅),而智者更進一步說明了如何看清這包
袱里的鍍金石頭的實相和如何放下這些包袱(八正道-從正見開始)。我相信龔牧師不
會不了解佛教中有關苦的真正道理吧?而我反而對於龔牧師的所謂」基督教則不然,無
論音樂、美術、科學,皆應努力研究。家庭、社會、世界,皆要努力服務。以為愈能做
得多,愈能榮耀上帝「持有不同的見解。當我第一次看到這一句話時,我就覺得有點不
對勁。我就找來聖經做了一些的了解。以下是從馬太福音中的一些句子。
Mat 10:34 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
兵。
Mat 10:35 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
Mat 10:36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
Mat 10:37 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

Mat 10:38 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Mat 19:23 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
Mat 19:24 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Mat 19:29 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有古卷添妻子),
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
從這些句子看來,耶蘇也是在叫人捨棄這世間的一切。因為只有舍(這世間),才能得(靈
修上的進展) 。可是牧師們卻可以娶妻生子來分散對耶穌的愛。這真教人搞不懂。難怪
龔牧師會有以上的見解。
佛陀並不是說這世間只有苦。佛陀在《相應部22.28經》里談到這世間並非只有苦,如果
這世間只有苦,眾生就不會執著而一直要來出生(貪愛那樂的部分)。可是,世間也有
苦;所以眾生才想要離開。佛陀也教導了如何獲得禪定的樂。這種的樂是比世間的樂高
超了很多倍。佛陀也說:只有得到禪定的樂的人才會真正脫離欲愛的渴望。就是因為基
督教的牧師們不了解和不擁有這種的樂,才需要娶妻生子來滿足欲愛。

四、基督教看人與禽獸有分別;佛教看眾生平等。
佛教是看眾生平等。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切生物在面臨死亡時的痛苦與不舍,我們就會
覺得一切生物也有求生的意念而不會覺得我們有更大的權力去結束它們的生命。而且一
切生物都有著一種對自我的執著,這可看得出一切生物並不是如基督教所說的只不過有
魂(Psyche)那麼簡單。佛教徒是不會像舊約(利未記)中那樣的宰殺牛羊來祭拜某一
位神的。佛陀也沒有教導他的弟子們要過份注重禽獸,而忽略愛人之特殊。我真的很好
奇龔牧師從那裡得到這樣的見解。

五、基督教勸人信耶穌,出發點是赦罪得救;佛教勸人信佛修行,出發點是離苦得樂
不錯,佛教是要幫人離苦得樂。因為,這才是人們最迫切的問題。如果一個人一直活在
對於過去的執著而痛苦時,對於他來講如何離苦得樂才是最重要的。那還管的了什麼原
罪不原罪的。況且,為了一粒果子的原罪也真的有點莫名其妙。

六、基督教有救恩;佛教講因果。
佛陀是一個很實際的導師,他不會給一些虛妄的希望。他明白當一個人真正的了解和放
下才會真正的快樂。這裡有一個例子:有一次,一位喪子的母親來求佛陀醫治她那死去
的兒子,佛陀叫她去向任何一個從沒有親人去世的家庭去討一些芥子才能醫治她的兒子
。當然,要找一個完全沒有親人去世的家庭根本是不可能的。這位喪子的母親在尋找的
過程中漸漸明白而放下對兒子的執著和悲傷。但在聖經里,同樣有一個人向耶蘇求助希
望他能醫治死去的親人。耶蘇大顯神通的令那人起死回生,而基督教徒們也大聲的讚歎
耶蘇的神通。但想深一層,耶蘇的救治解決了問題了嗎?那人最終還是要死,而且那人
第二次的死亡可能給他的親人帶來更大的痛苦。因為,他的親人在他第二次死亡時也許
會抱著一個更大的希望他還可以再次起死回生。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痛苦也越大。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佛陀和耶蘇智慧的高低。救恩到底是真是假還是有些疑
問,所以自救還是最實際。

七、基督教的究竟是永生;佛教的歸宿是涅盤。
這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無常」的規律在運轉。每一個東西都在「成--滅「。所
以,要在這世間」永生「還真的有點疑問。佛陀沒有真正說明涅盤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境
界。這好比一隻青蛙要向一隻蝌蚪解釋陸地上的一切,那樣的困難。對於一隻蝌蚪來講
--水是一切,要它明白沒有水的世界是如何的難以想像。佛陀雖然沒有說明涅盤是如
何,但他已指明了道路(八正道)如何達到這個境界。就算沒有達到終點,這八正道也
可以幫我們了解事實的真相而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痛苦。
據我了解,龔牧師用了三年的時間在日本佛教大學進修了佛學。但從「基督教與佛教比
較「的這篇文章看來,龔牧師好像都沒有呈現出真正的佛法。如果這是一個對佛教一知
半解的人寫出來的文章,那還說得過去。但,很難想像這是三年的研究結果。另一可能
是龔牧師故意在醜化佛教。在這裡,希望龔牧師在寫關於佛教的文章時能夠真正遵守耶
蘇的教誨。
Mat 5:37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
作是從惡里出來的。)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沙發
kickbird 發表於 2006-12-24 00:24 | 只看該作者
轉貼的文章我都讀了,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3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6-12-28 23:3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惘塵 於 2006-12-23 08:17 發表
評龔天民牧師的"基督教與佛教比較"
德源

據我了解,龔牧師用了三年的時間在日本佛教大學進修了佛學。但從「基督教與佛教比
較「的這篇文章看來,龔牧師好像都沒有呈現出真正的佛法。如果這是一個對佛教一知
半解的人寫出來的文章,那還說得過去。但,很難想像這是三年的研究結果。另一可能
是龔牧師故意在醜化佛教。在這裡,希望龔牧師在寫關於佛教的文章時能夠真正遵守耶
蘇的教誨。
Mat 5:37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
作是從惡里出來的。)



龔牧師假如僅僅是把聖經好好學學, 也不至於寫出如此水平的文章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