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研究顯示廣州市80%犯罪主體是外來人員

[複製鏈接]

1074

主題

2690

帖子

173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7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rsdent 發表於 2006-12-18 1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市民薛應詳給時報的信中建議對外來人員入穗設門檻。薛冰 攝







多個工廠在招聘外來工。外來工幾乎包攬了廣州人不願去乾的最臟、最繁重的勞動。朱元斌 攝






廣州社科院科研處處長彭澎。




廣州擬抬高外來人員進入門檻引爭議 市民建議對外來人員包容應有底線

專題策劃 吳斌 專題撰文 時報記者 祝勇 薛冰 王道斌

近日,廣州市建委及城管部門在對市政協委員提案的答覆中指出,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個別行業上研究抬高進入廣州生活人員的門檻,以減少低素質外來人員。一石激起千層浪,需不需要提高入穗門檻成了市民的熱議話題。有關數據顯示,入穗外來人員在給城市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給本地的治安、就業、教育等各方面帶來一定的壓力。有市民建議,廣州應學習深圳、上海,在包容的同時也要有準入底線,才能增加城市的安全感。


治安影響 8成犯罪主體是外來人員

影響:廣州治安管理難度增加,市民安全感下降

數據:廣州每年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有近80%是外來人員,其中近90%以上在落網前居住在出租屋

近日,一位「老廣」給時報寫來一封信,建議廣州不應該再「不設防」地包容。他在信中說:「我覺得,對外來人口要設立一定的門檻,不能太放鬆,深圳、上海、北京,不是都有限定嗎?廣州是一個包容的城市,但也要講科學的包容。應該設立一個準入底線,如果什麼人都來,廣州就會很亂。」

記者昨日在採訪中了解到,對於外來人口問題,眾多廣州市民表示最大的苦惱就在治安問題上。有市民如是說,雖然不能說廣州治安問題突出全怪外來人員,但這些年來外來人員急劇增加的確給廣州的治安管理增加壓力。

近日,廣州市社科院10多位學者歷時半年開展的相關研究顯示,近年來,廣州市每年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有近80%是外來人員,其中近90%以上的人在落網前居住在出租屋。

據介紹,課題組專家從廣州市公安局等單位收集了廣州10年來的治安數據,系統地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廣州犯罪主體為外來人員,犯罪形式多為「兩搶一盜」,隨著廣州經濟的快速增長,犯罪發案率也隨之提高。

相關數據顯示,最近三年,全市每年的刑事立案數都在10萬件以上,治安案件受理數每年更達15萬件左右。廣州犯罪主體為外來人員,犯罪形式多為「兩搶一盜」,占刑事立案61.7%。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外來人口的犯罪佔比由1979年的3.5%上升到2002年的85%。

就業影響 在穗外來人員超過500萬

影響:本地人就業壓力增大,6萬老廣處於失業狀態

數據:今年流動人員入穗總量增加27.83萬人,增幅達23.08%

據今年上半年發布的廣州社會和經濟白皮書顯示,在穗登記外來人員現有364.4萬人。有關人員分析,加上尚未登記在冊的,目前廣州外來人員至少在500萬以上。

而根據勞動保障部門相關調查,這一人群中,處於登記勞動狀況的有148.37萬多人,其中本省籍有35.13萬人,外省籍有113.24萬人。也就是說,至少有200多萬在廣州的外來人員沒有登記自己的勞動狀況,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可能處於「無業遊盪」狀況,他們的謀生手段不一定合法,成為潛在的不穩定因素。

廣州針對外來人員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勞動就業,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流動人員入穗總量增幅較大,達到23.08%,增加人數有27.83萬人。


除此之外,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每年還都是吸納全國大學畢業生的主要區域。僅廣州地區,去年通過正式的招聘途徑進入廣州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就達7.14萬(包括4.89萬名廣州高校生源在內),外地生比例約佔到了總人數的31.52%。

在如此洶湧的外來人員求職大軍中,廣州700多萬本地居民中,目前有近6萬人處於失業狀態。

教育影響 外來人口出生量超過本地

影響:教育、醫療、就業等城市成本壓力增加

數據:去年外來人口出生量首次超過廣州市常住戶籍人口,今年流動人口分娩量為全市總分娩量的50%,已跟戶籍人口完全持平

根據廣州市人口計生部門2005年的統計顯示,去年外來人口出生量持續大幅增加,並於當年首次超過了廣州市常住戶籍人口的出生量。2005年,外來人口出生73920人,比前年同期增加20578人,增長幅度達到38.58%,增長量和增長幅度均達到新高。

來自衛生部門的統計數據表明,今年我市流動人口分娩量為全市總分娩量的50%,已跟戶籍人口完全持平。此外,外來人口流入不僅在總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家庭式流入比例上升,對外來人口的計生管理已成為當前人口計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按照正常情況,在廣州的外來人口總量絕對是低於常住戶籍人口的,戶籍人口出生量應該高於外來流動人口,但現在的情況卻是相反,人口絕對數小的外來流動人口,出生量卻超過了戶籍人口出生量。從長遠來看,人口從經濟相對落後地區流向經濟較為發達地區,這是不可阻擋的潮流。作為經濟相對發達的廣州。這也就意味著,流動人口出生量在將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保持著較高的增勢,而且,很快出現外來流動人口絕對數量高於戶籍人口量。這種改變,必將對廣州市的城市人口結構,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品供給,比如說醫療、教育等方面,帶來嚴重影響。

他山之石

北京 政協委員建議實行「准入制」

記者採訪獲悉,同樣是經濟發達的大都市,北京,上海、深圳在外來人口管理上,均設有一定的門檻,一定的准入機制。2005年有政協委員建議對進京人口實行准入制度,委員指出,目前北京市的居住人口已超過各種資源的人口承載極限,嚴重製約了北京的發展,建議摸清北京市實際需要的人才類別,用准入制度進行合理的引入,規範人口流動。

上海 部分工種拒用外來工

同樣是南方大都市的上海則在用工工種上對外來人員做出明確限制。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根據該市勞動力供需狀況,不定時公布本市禁止使用外來人員的工種(崗位)。目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各類工勤人員、社會公益性的保潔、保綠、保養、保安人員、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各類商店營業員;機場、車站、碼頭清潔工均受到用工限制。上海規定,以上工種(崗位)如因特殊情況確需使用外來人員的,必須由區、縣勞動部門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批准同意。


深圳 抬高入戶門檻緩解治安壓力

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的流動人口占人口總量的80%以上,在我國國內各大城市中,深圳市暫住人口規模最大、密度最高、流動最頻繁。這些問題引發了勞資糾紛、子女上學、就醫、就業、社保等一系列社會矛盾,尤為突出的便是治安壓力較為沉重。

為緩解上述問題,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深圳市人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解決深圳人口問題。有關部門制訂文件,在戶籍遷入上鼓勵「12類」限「1類」:鼓勵技術技能入戶、投資納稅入戶;「嚴控」政策性入戶等渠道。

提高暫住人口子女教育「門檻」。增加暫住人口子女入學,其父母須加入深圳「社保」體系的新規定,個體工商戶及自謀職業的人員子女入學也須入「社保」;加強民辦學校管理,控制非戶籍中小學生總規模過快增長。

專家稱提高行業門檻會增加城市成本,而城市的發展也需多層次人才

「提高門檻不如提高城市管理」

老廣州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並非客觀。廣州的治安問題主要由外來人員造成,但同時外來人員對廣州的貢獻也體現在多方面。

專家認為,廣州的多年發展證明,廣州的城市特色決定了不能一味學習上海、深圳的模式,如果廣州改變過去的包容心,提高部分行業門檻來限制低素質外來人口的進入,同樣會增加城市成本;但如果繼續包容「不設防」,則會增加治安壓力。兩害權衡取其輕,還是應該像現在這樣開放包容,同時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事實證明,通過在加強管理方面的不斷重視,廣州近幾年的治安也越來越好,說明管理成效正逐漸得到體現。

無須設限三大原因

治安狀況好轉 外地治安員是主力

治安問題的滿意度出現四年以來的首次上升

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公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達到4年以來的最高,滿意度比去年上升3.3個百分點,不滿意度下降9.9個百分點。治安問題的滿意度出現四年以來的首次上升。

此外,2003年廢除收容遣送制度之後,廣州的治安情況並沒有趨於惡化,反而一年比一年好。說明治安狀況的好壞跟流浪人員、跟收容遣送制度沒有必然聯繫。

與廣州犯罪嫌疑人八成是外來人員相對應的是,儘管目前廣州大多數犯罪主體是外來人員,但大部分的受害者也是外來人員。比如發生在廣州很多老鄉騙老鄉案件,受害者都是外地人;還有一些路人遭遇打劫行騙,也以外地人居多。同時,目前廣州街頭協助維護治安力量的治安員,絕大多數也是外來人員,他們對維持廣州治安作了不可忽視的貢獻,有的甚至流血受傷。

多個行業缺人 本地人卻不願就業

外來工幾乎包攬了廣州人不願去乾的最臟、最繁重的勞動

根據人事、勞動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市的各大支柱型產業內,都並未出現人才飽和的情況。能夠數得上的人才缺口,就包括數控人才30萬,職業技能人才13.8萬,外貿人才30萬,會展業人才 10萬,其中高級人才8000人,廣州汽車類人才缺口逾萬。 這麼龐大的需求,僅靠廣州本市的自然增長人口和失業人員,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是很難彌補的。

在廣州,外來工幾乎包攬了廣州人不願去乾的最臟、最繁重的勞動,拿很少的工資。除了高素質人群,在廣州從事低層工作如送餐送水、清潔、家政等人員,也以外來人員居多。外來人員的薪金可以比較低,並且不需要買社保,各類企業為節約成本願意聘用,加上不少廣州本地人多有租房、基金或者做點小生意等各類謀生手段,就是困難家庭也能得到政府相對較好的福利保障,大多不願從事這些髒亂差的工種。另外,廣州的計程車司機大多來自湖南、江西,甚至形成了自己的派系。而在一些中小型企業加工廠里,外來工更是佔了絕對主流。

記者日前在開發區科學城的創新基地、國際企業孵化器等幾個園區,裡面工作的不是「海歸」就是「博士」、「碩士」,「白話」並不是裡面的通用語言。

外地精英增多 寫字樓里佔大多數

他們原本是外地戶籍,因為引進或買房而將戶口遷入廣州

如今廣州學校、企業等各單位及新建小區,基本上以外地人為主,外來精英漸成社會主流。這個「外地人」,主要指原本是外地戶籍,因為引進或買房而將戶口遷入廣州的人員。

記者從廣州某示範性高中了解到,該校近兩年不斷加大高學歷教師招聘,而招聘教師以外地人為主,該校現有200多名教職工,其中半數以上都是外地人。今年新招進15名教師,其中廣州本地人只有2人,其他13人均是外地人。其實,該校針對廣州本地教師的招聘條件也稍微寬鬆,比如本地教師只需本科文憑,而外地人要研究生文憑,但前來應聘的本地人人並不多。一方面是外地優秀人才願意來廣州發展,另一方面也是不少廣州本地年輕人不願意做老師這些收入不算很高、又相對辛苦的職業。本地高素質的年輕人選擇做生意或出國留學的更多。

同樣,廣州天河區不少寫字樓,白領也以外地人居多。記者在體育中心東門某大廈了解到,該大廈30樓共有5家公司60多名員工上班,包括服裝、軟體、廣告等各行業,其中半數以上白領是外地人。比如其中一家軟體公司,有15名員工,其中11人是外地人,來自湖南、江西等地。

「城市需各層次人才,不可能設門檻」

專家認為廣州「應該繼續開放包容,同時加強管理」

廣州市社科院科研處處長彭澎認為,廣州的多年發展證明,廣州的城市特色決定了,不能一味學習上海、深圳的模式,如果廣州改變過去的包容心,提高門檻來限制低素質外來人口的進入,這樣會增加城市成本;但如果繼續包容「不設防」,則會增加治安壓力。兩害權衡取其輕,還是應該像現在這樣開放包容,同時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

建議一 勞動力密集企業轉移外地

彭澎分析說,隨著廣州提升城市競爭力,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可以逐漸轉移到內地其他城市去,雖然這會帶來GDP的降低,但這些素質相對較低的勞動力來廣州就業生活,帶來的入學、社保、醫療等各方面壓力,需要廣州花費更高的城市成本去做,得不償失。所以,從這個方向可以去努力做一些改變。城市中有各個層次的人才,不可能設置一個門檻,只引進需要的高端人才。

建議二 暫住證增加服務增值功能

近年來廣州市社科院專家已提出過多項建議,比如建立治安預警體系、社會聯動機制等一系列對策。

專家建議,廣州要建立完備的城市治安預警體系。另外,要重點加強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管理,變以往單純的管理為服務加管理。大力推行暫住證,主要對策是降低IC卡暫住證辦證費用,開通投訴電話,從根本上減輕外來流動人口負擔。簡化辦證程序,方便流動人員辦證;還要增加暫住證的服務和增值功能,切實使得暫住證成為流動人口的「身份證」。要實現流動人員沒有辦理IC卡暫住證的,不能在廣州租住房屋,也不能被廣州的企業招工錄用。

在出租屋管理方面,建議專門修建外來工公寓,讓外來務工人員住進舒適、安全、價廉的外來工公寓,一來方便管理,二來也能為廣大外來工提供一個良好的租住環境。



廣州開放包容有淵源 2000多年前就對外通商

與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相比,廣州向來以包容著稱,記者採訪發現,廣州的包容和自由精神的形成,其實有其深厚的歷史政治文化淵源。中山大學一些史學專家告訴記者,2000多年來,廣州一直是中國華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廣州就是熱帶珍貴特產的集散地。著名的商品有珍珠、犀角、玳瑁、象牙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工商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明清兩朝,廣州附近的佛山鎮是全國聞名的銅鐵冶鍊中心,製造的鋼鐵器具,遠銷嶺北和海外。

作為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廣州從漢代時已經和海外一些國家有了貿易往來。梁朝時,每年來到廣州的各國商船有10多批。唐代,廣州成為世界著名的港口,對外貿易範圍擴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區域諸國。為了加強對外貿易的管理,在這裡設置了中國最早的外貿機構和海關「市舶使」,總管對外貿易。另外還有「蕃坊」,供外國商人居住。外國到廣州的船,帆飄如雲;從五代到北宋,廣州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和通商口岸,貿易額佔全國98%以上。而這種堪稱之最一直延續到今天,每年一屆的廣州交會,廣州十三行的興衰均見證著廣州作為經濟貿易前沿城市,作為中國通商貿易的口岸必須具備這樣一種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
自由自在,享受生活每一天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6-12-18 11:54 | 只看該作者
一派胡言!

難道設了高門檻,就能保證外來人員的高素質了?

那些高官們,哪一個開始的時候素質不高、不是黨的得力人才呢?
那些貪污犯,有幾個一開始就是低素質的呢?
多數外來人員的素質比那些個貪官,高得多了。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主題

2718

帖子

79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98
3
tangyuan 發表於 2006-12-18 1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