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央黨校調查:官員首次認為治安成最嚴重社會問題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6-12-18 1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廣大領導幹部作為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執行者,他們觀察國家社會形勢有著獨特的視覺。因此中央黨校「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近年來對黨政領導幹部學員進行了多次問卷調查,調查為人們觀察和把握我國社會形勢、社會問題及其社會發展趨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參考。本刊近幾年來對此課題一直進行跟蹤報道,引起了較好的社會反響。今年10月份,該課題組對中共中央黨校部分學員進行問卷(160份)調查,今日本刊獨家披露該課題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對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的總體分析

67.9%的人對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的總體評價為「比較好」
領導幹部對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的總體評價見上面示意圖。認為「非常好」和「比較好」合計佔73.3%,這一比例與2000年和2002年基本持平,但明顯高於2004年,低於2005年的79%。
「社會治安」今年首次成為最嚴重的社會問題
領導幹部對2006年我國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判斷情況,最嚴重問題的前三位依次是:「社會治安」(36.6%),「居民收入差距」(23.2%),「腐敗」(8.0%)。其他依次是:「社會風氣」(7.1%)、「失業」(6.3%)、「地區發展差距」(5.4%)、「看病難看病貴」(5.4%)、「農民負擔」(2.7%)、「教育不公平問題」(1.8%)。
從上述情況來看,領導幹部對2006年存在最嚴重的社會問題的關注焦點,集中在「社會治安」和「收入差距」等幾個問題上。尤其值得重視的是,「社會治安」今年首次成為最嚴重社會問題的首位,取代了多年來一直居首位的「收入差距」。
35.3%的被調查者認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是當前社會最不和諧的因素
從調查結果看,35.3%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社會最不和諧的因素及其表現是「收入分配差距過大」,高居各選項之首;21.2%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城鄉面貌反差太大」,居第二位。認為當前社會最不和諧的因素及其表現是「社會各階層關係不和諧」和「幹群關係不和諧」的,分別占被調查者總數的11.4%和11%,列第三、四位。另外,還有5.9%的被調查者認為是「貧困問題嚴重」。
68.8%的人對2006年改革的總體評價為「進展正常」
關於領導幹部對2006年我國改革進展的總體評價,除1.8%的人沒有回答外,68.8%的人認為「進展正常」,8.0%的人認為「進展太快」,21.4%的人認為「進展太慢」。
與前幾年的調查結果相比,認為「進展正常」的人所佔比例是近幾年來最高的;認為「進展太快」的人所佔比例,也是近幾年來最高的。相應的變化是,認為「進展太慢」和「沒有進展」的人所佔比例,則是近幾年來最低的。可見,領導幹部對2006年改革的進展情況總體上是肯定的。
二、對2007年改革若干問題的基本判斷
機構人事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仍然是領導幹部關注度最高的兩項改革
調查結果顯示,在領導幹部最關注的改革中,列第一位的是機構人事制度改革,34.8%的領導幹部把其視為自己最關注的改革;第二位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13.4%的領導幹部把其視為自己最關注的改革。與2004年不同的是,「住房」和「醫療」列第三位,分別有11.6%的領導幹部視其為自己最關注的改革,而2004年列第三位的國有企業改革,僅有1.8%的領導幹部視其為自己最關注的改革。勞動就業、教育科技和政治改革,也得到了8%以上領導幹部的高度關注。
可以說,收入分配改革和機構人事改革仍然是領導幹部關注度最高的兩項改革。這同往年的調查結果大致相同。值得重視的是,明年將召開黨的十七大,事實上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的換屆從今年就已經開始,因此,領導幹部對機構人事改革的關注度比往年有相當大的提高。
「保持社會穩定」高居今後一段時期順利推進改革的決定性因素的榜首
為了解在領導幹部心目中今後一段時期,改革的順利推進將取決於哪些重要因素,問卷要求被調查者選擇出3項決定性因素並依重要性排序。
在第一選擇中,「保持社會穩定」高居榜首,67.9%的領導幹部認為這是今後一段時期順利推進改革的第一位的決定性因素。綜合前幾年的調查數據,自1999年以來,選擇「保持社會穩定」為順利推進改革的第一位決定性因素的人所佔比例,穩定地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在第一選擇中,列前幾位的因素還有:「緩解一些突出的矛盾」(9.8%)、「強化宏觀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8.9%)、「改善經濟環境」(4.5%)、「保持改革開放政策的連續性」(2.7%)和「疏導民意」(2.7%)。(可參照下表)
「進一步轉換行政機構職能」和「加大反腐敗力度」是今後一段時期政治體制改革取得成效的決定性因素
關於今後一段時期政治體制改革取得成效的決定性因素,調查顯示第一選擇因素的排序依次是:「進一步轉換行政機構職能」(38.4%)、「加大反腐敗鬥爭力度」(17.0%)、「處理好黨政關係」(19.0%)、「改善決策機制「(6.3%)、「擴大黨內民主」(5.4%)、「提升人民代表大會的作用」(5.4%)、「嚴格推行幹部任期制」(4.5%)、「精簡黨的機構」(3.6%)、「強化輿論監督」(2.7%)、「進一步發揮民主黨派作用」(2.7%)。與2004年的調查結果相比,也出現了一些明顯變動。在領導幹部心目中,「進一步轉換行政機構職能」和「加大反腐敗鬥爭力度」兩個因素,對政治體制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作用比以往大大增加了。
關於順利推進改革的決定性因素調查統計表(%)
決定性因素 第一選擇 第二選擇 第三選擇 合計
1、保持社會穩定 67.9 8.0 6.3 82.2
2、強化宏觀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8.9 17.9 5.4 32.2
3、改善經濟環境 4.5 9.8 3.6 17.9
4、疏導民意 2.7 6.3 5.4 14.4
5、堅持 宏觀調控方針 0.9 6.3 1.8 9.0
6、維護中央行政權威 1.8 8.9 4.5 15.2
7、緩解一些突出的矛盾 9.8 25.0 28.6 63.4
8、頒布和嚴格執行相應的法律法規 0.9 8.9 19.6 29.4
9、保持改革開放政策的連續性 2.7 5.4 11.6 19.7
10、妥善處理國際關係 0.0 2.7 9.8 12.5
11、其他 0.0 0.9 3.6 4.5
三、根據調查,課題組提出的若干政策建議
要重點解決的社會問題是「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調查顯示,在全部列舉的社會問題中,相對明顯地區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近60%的被調查者認為這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重點解決的社會問題。在所列全部社會問題中,超過五成的人所選擇的社會問題,只有「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它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必須重點解決的頭號社會問題。
第二層次是超過40%的被調查者選擇的社會問題,共有兩個,分別是「腐敗問題」(45.6%)和「居民收入差距問題」(41.9%)。這幾個問題在2006年4月調查中也居前幾位,特別是「腐敗問題」同樣居第2位,但「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的排序出現了比較大的前移,從第5位上升到了第3位。在半年時間裡對同一群體的問卷調查結果出現這樣大的變動,可能同當前社會越來越關注收入分配問題的宏觀背景有關。
第三層次是超過30%的被調查者所選擇的社會問題,共有4個,依次是:「社會治安問題」(38.3%)、「失業問題」(36.6%)、「城鄉差距問題」(33.9%)和「城鎮社會保障問題」(32.1%)。在2006年4月調查中,只有9.8%的被調查者選擇了「社會治安問題」,且在限選三項合計結果的排序中相當靠後,這次位列第四,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城鄉差距問題」排序比較靠前,所佔比重又如此之高,這可能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有關,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領導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
第四層次是介於10%至30%的被調查者所選擇的社會問題,共有4個,依次是:「貧困問題」(26%)、「社會風氣問題」(24.2%)、「教育不公平問題」(23.3%)、「地區發展差距問題」(16.2%)。
兩次調查結果都說明,當前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必須重點解決的社會問題,主要是社會保障問題,尤其是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以及腐敗問題、居民收入差距問題(其中又特別是城鄉差距問題)等等。解決這些社會問題,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著力點和突破口。
今後應注意防範的兩大社會風險:「貧富懸殊」和「社會信任度下降」
在2006年4月的調查結果中,60.8%的被調查者認為「貧富懸殊」是應特別注意防範的風險,超過六成的被調查者選擇的風險只有這一個。57.3%的被調查者選擇「社會信任度下降」,認為這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應特別注意防範的主要風險,居第2位。這可能既與社會誠信方面出現的問題有關,又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有關。
在2006年10月的調查結果中,第一位的風險仍然是「貧富懸殊」(43.7%),第二位是「社會信任度下降」(42%),選擇這兩項的人所佔比例均超過了40%。「出現大的社會動蕩」(33%)位置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前移,上升為第3位。「金融危機」(11.6%)的排序則大大后移了,下降到第6位。「高失業率」(17%)和「社會保障基金入不敷出」(13.4%)分別居第4位和第5位。
因為限選項不同,我們不能簡單地用百分比來比較兩次調查的結果。但是,兩次調查的結果中,「貧富懸殊」和「社會信任度下降」都是位列第一和第二的風險。
要充分認識妥善解決「人民內部物質利益矛盾」的極端重要性
從問卷調查結果看,被調查者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面臨的突出矛盾的判斷,明顯地區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40%以上被調查者認為是突出矛盾的,共有兩個,即「人民內部物質利益矛盾」(51%)和「城鄉矛盾」(45.5%)。
二是20%以上被調查者認為是突出矛盾的,也有兩個,即「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27.6%)和「干群矛盾」(20.3%)。
三是20%以下但在15%以上被調查者認為是突出矛盾的,也是兩個,即「區域矛盾」(17.1%)和「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的矛盾」(16.4%)。
調查結果表明,「人民內部物質利益矛盾」是排在首位的突出矛盾。確實,在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中,人民內部矛盾是最重要的一種社會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善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尤其是人民內部物質利益矛盾。我們必須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徹落實「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高度,充分認識妥善處理人民內部利益矛盾的極端重要性。
(作者 青連斌 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
接受調查的領導幹部對2006年中國形勢的總體評價
67.9%「比較好」
20.5%「一般」
5.4%「不太好」
5.4%「非常好」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5

主題

784

帖子

16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
沙發
8989xians 發表於 2006-12-18 1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7: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