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郭沫若的B面人生

[複製鏈接]

78

主題

409

帖子

1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快馬清秋 發表於 2006-10-10 2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20世紀文化領域中,郭沫若是一位很有影響的曠世奇才,他對甲骨文和金文的考釋,為人類文化研究打開了一條通道,同時,也折射出了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學術素養。郭沫若的影響更主要的還是他活躍於文化界和中國政界,因此,倍受世人青睞,在他的頭上給他加上了一系列充滿光環的桂冠,什麼「文學家、詩人、戲劇家、考古學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學者」等。這些讚譽表現了人們對中國現代文化中這位才子的愛戴。
  然而,郭沫若就是郭沫若,他從不掩飾自己的人生態度,他把個人的追求不卑不亢地展示給世人,他敢愛、敢恨、敢說、敢做。他精於吏道,熱衷仕途,無論是國民黨時期,還是*時期,他都懂得保全自己,使自己平安生存。人們對他的人生態度避而不談,多半是由於他的文學才華和他在政壇的地位所致。
  只有鋒芒畢露的魯迅先生,在1932年8月,寫的一篇文章《上海文藝之一瞥》中,罵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魯迅先生的話,不少人在心底里贊同。由於郭沫若個人才華的影響,自魯迅以後,還是沒有人敢惹這位風雲人物。
  郭沫若生不逢時,所處的時代都是動亂不安,從文人的自身素質來說,他因為缺乏鬥士的膽略,懦弱性較突出,所以,對他在仕途的發展很不利。他先前跟過蔣介石,從中聯合李宗仁反蔣未成,後跟隨*,也歷盡艱險地走完了一生。
  綜觀郭沫若的一生,可以這樣總結他:「曠世奇才,亂世政客」。解讀他的B 面人生,對於全面認識郭沫若不僅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而且還能讓人們客觀地看到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思想的郭沫若。
  一、 少年沫若生活在人生的邊緣
  身懷奇才的人,大多是一些邊緣人,有人說希特勒是性變態者,紅豆有戀童癖,張國榮是同性戀,中央音樂學院某位有影響的音樂家也是同性戀者。這類人他們的思維有獨到之處,往往令人匪夷所思。少年郭沫若也如此,他在樂山讀小學時,深深地愛上了一位同班男生,他曾在自傳中坦言,他倆「一見傾心」,並且形影不離,常利用晚自習、星期天結伴外出悄悄「幽會」,雖在同窗下讀書,也禁不住鴻雁往來,情意綿綿,郭沫若稱這是「比戀愛更嚴肅」的同性戀。(見《郭沫若全集》《我的少年》)升入樂山中學以後,郭沫若又迷上了一位相貌佚麗的汪姓少年,說他們甚至嘗到了「真正的初戀」的滋味,他們常常在傍晚或深夜,遠離有人的街道和同學的視線,躲到偏遠的城郊,兩人緊緊相偎在一起,感覺無限愜意。一天,郭沫若喝醉了酒,神思恍惚中,覺得有人在吻他,並有一股甜甜的汁液流入他焦渴的喉管。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汪哥」正將咀嚼過的甘蔗汁緩緩送入他口中,郭沫若真是喜出望外。後來回憶起這段經力,還情不自禁地寫了一首《蔗紅詞》的詩歌,表達衷情:
  紅甘蔗,蔗甘紅,
  水萬重兮山萬重。
  憶昔醉朦朧,
  旅邸凄涼一枕空。
  卿來端的似飛鴻,
  乳我蔗汁口之中,
  生意始融融。
  那夕起頭從,
  才將命脈兩相通。
  難忘枕畔語從容,
  從今愛我比前濃。
  紅甘蔗,蔗甘紅,
  水萬重兮山萬重。
  這首初戀情詩表達了郭沫若和同性「汪哥」的涓涓情意。體現了少年郭沫若細膩的、女性化的內心世界那種綿綿情感,若不道明作者,讀者定會以為是一位少女的內心告白。
  之所以稱郭沫若為「雙性戀」者,他不僅對美貌的男性感興趣,而且對美女也是一見鍾情,他先後與張瓊華、佐藤富子、於立群結為夫婦,又移情安林,傾心於立群的妹妹於立枕,其中充滿了說不完、道不盡的情愛綿綿,而仰慕郭沫若的女性,大多是被他的才華所誘。
  二 郭沫若與魯迅先生
  「五*8226;四」時期,由於郭沫若和魯迅先生在文學上的主張和政治態度的不同,他們之間發生了一場針鋒相對的鬥爭。1928年8月,郭沫若暗地裡用化名「杜荃」在《創造月刊》上發表了《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一文,給魯迅先生戴了三頂帽子:「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二重性的反革命人物」、「一個不得志的法西斯蒂」。
  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化革命主將,偉大的魯迅先生逝世了,愛好民主的人民處於萬分悲痛之中,上海出現了萬人空巷的悼念活動,包括那些曾經和郭沫若一起反魯迅的創造社的成員,也被魯迅崇高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紛紛舉行哀悼。面對全國人民沉痛哀悼魯迅先生的歷史洪流,郭沫若再也不敢等閑視之,立即轉向,沖在了哀悼人群的最前面,先後寫了兩篇文章悼念魯迅先生。一篇是《民族的傑作》,一篇是《墜落了的巨星》。11月3日,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東京日華學會舉行悼念活動,郭沫若也匆匆趕到現場,題寫了一副對聯:
  方懸四月疊墜雙星東亞西歐同隕淚
  欽誦二心憾無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郭沫若在悼念會上悲痛慽慽,他說:「中國之偉大人物,過去人都說是孔子,但孔子不及魯迅。」並且還一個勁地呼喊:「大哉魯迅!魯迅之前未有魯迅,魯迅之後無數魯迅。」(《郭沫若年譜》(上)《留日學生悼念魯迅》)隨後郭沫若又寫了二十多篇文章對魯迅大加褒揚。
  郭沫若的努力終於贏得了豐厚的回報,他使自己的形象從魯迅的對立面很順利地轉到了人民一邊,輕巧地就使人民友善地接納了自己。郭沫若真不愧是曠世奇才,他的聰明在這裡體現了出來,他善於把握時機和動向,在這之前他還一個勁地盯著魯迅指桑罵槐,瞬間就改變了態度,一個凡夫俗子是很難做到的。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更是難於啟齒的,但郭沫若卻做成了。

78

主題

409

帖子

1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1
沙發
 樓主| 快馬清秋 發表於 2006-10-10 21:58 | 只看該作者
三 郭沫若與蔣介石

  1927年3月,蔣介石委任郭沫若為「總司令行營政治部主任」,每月津貼三百元大洋,這在當時是頗豐厚的。郭沫若跟隨蔣介石自南昌赴九江、安慶巡察。此間,郭沫若深信: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格言,他萌發了取蔣而代之的念頭,他暗中尋找反蔣力量,希望有人和他攜手反蔣。他鼓勵李宗仁,李宗仁拒絕了。後來,郭沫若寫下了《且看今日蔣介石》,聲討、曆數蔣介石的罪行。10年以後,蔣介石已經成了氣候,郭沫若在政治風雲中也八面玲瓏,通過一些黨政要人的舉薦,便於1937年9月23日應蔣介石之召去了南京。他先去八路軍辦事處拜訪葉建英,后又拜訪陳立夫、邵力子、李濟深等人。次日,蔣介石在陳佈雷的陪同下,召見了郭沫若。郭沫若覺得蔣介石身穿灰色袍子,格外和藹。事後,郭沫若寫了《蔣委員長會見記》,在報上發表。那時,郭沫若在世人眼中是「蔣委員長器重的人」。1939年7月,郭沫若的父親去世,蔣介石親自發了唁電,送彩幛,並親筆題了「德育孔昭」四個大字,還送了一副輓聯:

  耄壽喜能躋,憂時何意成千古;

  中原終克定,告廟毋忘慰九泉。

  蔣介石作為一黨之首,也不乏寬宥。

  四 郭沫若官場得意 詩作失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郭沫若先後擔任了政務院副總理、文教委員會主任、全國文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委員等十一項職務。

  由於熱衷紅塵,奔波仕途,郭沫若寫詩的熱情,藝術才華也就音消韻隕了。他的詩變成了「宮廷樂府調」,步步緊跟政治,大吹大擂,多數成了應景之作,謝冕在《20世紀中國新詩:1949——1978》一文中評論郭沫若「為了加強政治意思,他不惜以大量的標語口號入詩,著名的《百花齊放》可以說是以簡單的外形而裝填流行的政治概念的標本」。後來人們說:作為著名詩人,如果郭沫若放棄仕途,看輕紅塵,也許中國文壇有很多優秀作品誕生,也許中國新文學奪取諾貝爾文學獎的距離越來越近。但中國文人看中權欲,郭沫若在權欲的誘惑下,完全違背了自己的良心,他把標語口號拿出來作為詩歌發表,取悅政治。1950年夏天,*同志提出了「百花齊放」,郭沫若聞風而動,他以各種各樣的花為題,寫下了一系列的短詩來歌頌政治,這些詩歌固然質量低劣,如他用《雞冠花》比喻總路線一日千里的形勢:

  因此,我們特別地把頸項伸長,

  因此,我們特別放開了喉嗓,

  「鼓足幹勁,力爭上遊,乘風破浪!」

  誰還沒有聽見嗎?聾得太不象樣!

  由於,他的詩完全違背了詩歌創作的規律,所以,這些詩作意境平庸,語言粗糙,形式呆板不及打油詩詼諧,不及順口溜形象、生動。讀者出於追星慕名,權且當詩歌拜讀。

  郭沫若忽略了對人民負責的基本精神,愚弄了成千上萬的忠實讀者。

  五 郭沫若與大躍進

  1958年,我黨「左傾」思潮惡性膨脹,「假大空」是當時的特色,*同志為當時的大好形式喜不勝喜,號召上層領導到基層去看一看,郭沫若便到了河北張家口地區的懷來縣花園鄉、涿鹿縣等地,和農民生活了半個多月,但他並不是像彭德懷、周小舟等人那樣客觀地、真實地面對大躍進。相反,郭沫若給虛假的東西來了個錦上添花,他說:「在工農業生產大躍進的今天,地方上的建設熱情,真是熱火朝天,正在排山倒海……到處都是新鮮事物,到處都是詩,到處都是畫,詩畫的氣韻生動,意思超拔,真是令人深深感動。這是個大熔爐,任何人到這裡都不能不被融化。空氣是蓬蓬勃勃的,熱熱轟轟烈烈的,決沒有一絲一忽的『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見《郭沫若全集》第十七卷)「各盡所能配所需,將成老生之常談。人間天國烏托邦,真是家常便飯……跨上火箭往前趕。」(見郭沫若《長春集》)這段時間,「據不完全統計,當年短短几個月,他寫詩232首,平均不到一天一首」(見《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9日)可以說詩人跨上火箭往前趕,其詩內容的浮誇超過了「畝產三萬斤」,實在不能恭維。下面選錄郭老幾首詩共讀者「飽眼福」。

  早稻產量三萬六,中稻產量四萬三,

  紅薯產量不是每畝即將超過一百萬斤,

  鋼鐵產量也在見風長,誰說不是?

  再過幾年就可以達到一萬萬噸!

  (見《郭沫若全集》第三卷)

  到處都是新李杜,

  到處都是新屈原。

  荷馬但丁不稀罕,

  莎士比亞幾萬千。

  李冰蔡倫接聯翩,

  建築聖人賽魯班。

  哥白尼同達爾文,

  牛頓居里肩並肩。

  吸血蟲病成古典,

  惡性腫瘤已游山。

  人人都是多面手,

  人口十億還有尖。

  人多糧多棉紗多,

  化學工業滿山川。

  化學食品和纖維,

  要吃要穿用不完。

  (見《郭沫若全集》第三卷)

  在中國文壇,當時,郭沫若是很有影響的人物,他的這些口號詩,對大躍進的浮誇虛假作風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乃至於我們中央有位領導十分憂慮:糧食多了,裝在哪兒呢?就在郭老大聲歌唱「大躍進萬歲」的同時,彭德懷、張聞天、黃克城、周小舟等正義的愛國之士,正在受到停職反省,受到一系列的迫害。很多地區的農民餓得吃草根樹皮,有的地區整村的人餓死了。這樣的社會現實,作為嗅覺靈敏的詩人郭沫若是應該有所耳聞的。但是,為了個人的目標和追求,他也顧不了這麼多,只好昧著良心把這頌歌唱到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

主題

409

帖子

1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1
3
 樓主| 快馬清秋 發表於 2006-10-10 21:59 | 只看該作者
六 郭沫若與電影《武訓傳》、小說《紅樓夢》

  1950年8月,郭沫若為《武訓畫傳》題寫書名,並題詞:「……武訓的出現是一個奇迹。他以貧苦出身,知道教育的重要,靠著乞討,斂金興學,捨己為人很是難得。」後來,電影《武訓傳》上映后,《光明日報》《新民報》《進步報》《大公報》等發表了40多篇文章,讚揚武訓是中國歷史上勞動人民「文化翻身的一面旗幟」該影片還評為51年最佳影片。*看了該篇以後,很反感,馬上以《人民日報》社論的形式《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指出:不應當向人民歌頌武訓的「醜惡行為」,一些*人「他們學得了社會發展史,歷史唯物論,但是一遇到具體的歷史事件,具體的歷史人物(如像武訓),具體的反歷史的思想(如像電影《武訓傳》及其它關於武訓的著作),就喪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則竟至向這種反動思想投降。」*的批判火藥味十足,郭沫若以他高度的智慧和對政治敏銳的洞察力,馬上寫了《聯繫著武訓批判的自我檢討》深刻認識了自己稱頌武訓的錯誤,並且登在了1959年6月7日的《人民日報》,接著《人民日報》連續刊登了《武訓歷史調查記》,將武訓定位為大地主,大債主,大流氓。有關《武訓傳》的作者、導演孫瑜入獄,主演趙丹、黃宗英,也一併受到株連。郭沫若顧不得尊重歷史了,全部放棄了真理,決定「重新再檢討一次,並表示承擔領導上的責任」,他的所作所為留給了某些領導「良好的印象」,8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讀〈武訓調查記〉》,稱讚《調查記》「在澄清文化界和教育界的思想混亂上是有很大的貢獻的。」郭沫若對武訓前後態度的變化判若兩人,這兩張面孔的表演也是他真實人格的體現,如果沒有相當大的膽量和藐視民眾的心理素質,是很難做到的。由於他出色地緊跟了形勢,緊跟了領導,完成了他保全自己的乖戾個性。1954年10月,*又對《紅樓夢》提出了批判,指責《文藝報》「同資產階級作家在唯心論方面講統一戰線,甘心作資產階級的俘虜」,郭老在12月召開的全國文聯主席團和中國作協主席團擴大聯席會議上,率先承認錯誤,他說:「自己被推選為文聯主席……《文藝報》所犯的錯誤是我們大家的錯誤,也是我的錯誤。」《紅樓夢》這部曠世名著,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引起了學者專家的注意,對《紅樓夢》的討論,這本身就是學術界探討的一個範疇,作為學者郭沫若應該有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可他完全違背了學術界的遊戲規則,一味追求權勢取向的價值,緊步*的後塵,推波助瀾,把事情搞得令人望而生畏。*同志當時的主觀主義的錯誤,不但沒有人站出來反對,反而出現了像郭老這樣的人物的響應,這無疑給*當時的個人行為增添了信心,使得他離人民越來越遠。

  七 為朋友兩肋插刀 還是給朋友兩刀

  郭沫若的氣度比較小,在他的心理容不下任何對他不利的東西,不管你是善意的批評,還是為了追求學術上的真理。他都遵循「違我者亡」的態度,來對待周邊的人和事。1930年,年輕文人沈從文,正值血氣方剛,初生牛犢不怕虎,寫了《論郭沫若》一文,對比他年長10歲的成名人物郭沫若作了毫不客氣的評價,指出了郭沫若的「創作是失敗了」,寫小說不是他的長處,而且「空話」太多,直言郭沫若的小說「並不比目下許多年輕人小說更完全更好」「在文字上我們得不到什麼東西」。指出郭沫若的文章只合適於檄文、宣言、通電。1931年,沈從文又發表了《論中國創作小說》在談到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的小說時,說:「但三人中郭沫若創作方面是無多大成就的」「但創作小說,三人中卻為最壞的一個。」「郭沫若用英雄誇大樣子,有時使人發笑。」沈從文直截了當的批評,郭沫若對此耿耿於懷。1948年,大陸戰場上勝負將分,躊躇滿志的郭沫若在香港等待勝利,高舉著左翼旗子,懷著重整山河的信心,在《大眾文藝叢刊》發表了一錘定音式的檄文《斥反動文藝》,以紅黃藍白黑的顏色對一批著名作家進行定性,指出「我們今天打擊的主要對象是藍色的、黑色的、桃紅色的作家」。沈從文被他定為桃紅色作家,並且說「要毫不容情地舉行大反攻」。92歲的周有光回憶說「郭沫若批沈從文是不公平的。這是一種政治貶低。郭沫若為了政治意圖一邊倒,揣摩上面的意圖,他當時批評許多人都是錯誤的。」 (2005年第23期《文學故事報》)

  1955年,胡風又被打成了反革命。胡風抗戰時期和郭沫若、*是親密戰友,他們從武漢到重慶都是親密合作,並肩戰鬥。他們同為中華全國抗戰協會的成員。5月13日,《人民日報》公布了「胡風反革命集團」的第一批材料,6月10日,又連續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材料,並且,*還為加了「按語」。作為郭沫若和*是應該最了解胡風同志的,畢竟在一個戰壕里戰鬥了多年,是不是反革命,他們心裡最有數。可是,不等胡風的「反革命材料」公布完,郭沫若便於5月25日組織召開了全國文聯主席團和作協主席團聯席擴大會議,他首先提出了開除胡風的會籍,撤消他在文藝界的一切職務,郭沫若在會上說:「今天對怙惡不悛、明知故犯的反革命分子必須加以鎮壓,而且壓得比解放初期更加嚴厲。在這樣的認識上,我們完全贊成好些機構和朋友的建議:撤消胡風所擔任的一切職務,把他作為反革命分子來依法處理。」(《請求依法處理胡風》《人民日報》1955年5月26日)郭沫若就這樣憤怒地聲討著,把朋友、同志、戰友眼睜睜地「親自」送進了大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

主題

409

帖子

1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1
4
 樓主| 快馬清秋 發表於 2006-10-10 22:01 | 只看該作者
八 郭沫若與「整風反右」

  1956年,黨中央提出了繁榮社會主義學術文化的「雙百方針」,首先,為之激動不已的又是郭老,他忍不住寫了《「百家爭鳴」萬歲!》等一系列文章,郭沫若最早的觀點也能和廣大知識分子的觀點一致,為學術界自由環境的來臨而歡欣鼓舞,他說:「百家爭鳴的意義不外乎是自由討論或者廣泛競賽。」(《郭沫若文選》第18頁)正當全國人民沉浸在「知無不言」「大鳴大放」的良好世態之時,一場鋪天蓋地的「反右派」的運動如暴風驟雨席捲全國,從機關院校到農村工廠,一時間揪出了很多右派和反革命分子。1957年5月27日,郭沫若一反常態,在回答《光明日報》記者問「言者有罪還是無罪」時,他說:「無罪者的言者無罪,有罪者的言者還是有罪的。」就像「強盜的兒子一定是強盜」一樣的邏輯,後來,批判「右派分子」郭沫若很踴躍,他幾次參加會議,積極地寫文章批判文藝界知識分子極端民主化,自由化的傾向,他在《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看齊》一文中公開表態:「據我看法,文藝界的現實,實在不是民主不夠,而是集中不夠,不是自由太少,而是紀律太少,不是個性不能發展而是社會自由主義文化建設中發展個性的統一意志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

  郭老當時和廣大革命幹將一樣,對「右派」毫不留情,猛烈打擊。當時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把20世紀30年代「兩個口號」的爭論責任強加在馮雪峰頭上時,郭沫若居然還站出來作偽證,他在作協黨委擴大會議上說:「完全是馮雪峰在作怪」,「是馮雪峰要分裂文藝戰線」。

  郭沫若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政治也玩於股掌之間。如果他少讀一點書,少些知識分子的優柔寡斷和懦弱性,也許他會成為中國政壇上的一位了不起的領袖人物。

  十 「文革」中的郭沫若

  新中國成立后,*人內部的政治鬥爭從沒有停止過。文化大革命是高潮,很多跟隨*主席出生**的忠臣都被折磨致死了。郭沫若看得最清楚,他為自己設計了一套明哲保身的最佳方案,他的詩作幾乎全是步步緊跟毛主席的「歌德派」先後寫了《水調歌頭*8226;上海百萬大**——慶祝文化大革命》《水調歌頭*8226;讀毛主席的第一張大字報》1966年6月5日,在紀念*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閉幕會上郭沫若以《做一輩子毛主席的好學生》為題講了話,表明自己的立場。當一眼看到江青也在場時,馬上又以《獻給江青同志,也獻給各位同志和同學》朗誦了一首詩:

  親愛的江青同志,

  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你善於活學活用戰無不勝的*思想,

  你奮不顧身地在文藝戰線上陷陣衝鋒,

  使中國舞台上充滿了工農兵英雄形象,

  我們要使世界舞台上也充滿工農兵的形象!

  這種肉麻地討好,完全喪失了一個詩人的身份和職業道德。完全使自己演變成了宮廷里的弄臣,陪著主人逗樂。

  1976年5月,適逢「文化大革命」十周年,剛復刊不久的《詩刊》出紀念號,郭沫若在6月號《詩刊》發表了一首《水調歌頭*8226;慶祝文化大革命十周年》其中有兩句:「文革捲風雲,打倒劉和林,走資派鄧小平……」10月6日, 「四人幫」倒台,郭沫若奮筆疾書,又寫了一首《水調歌頭*8226;粉碎「四人幫」》: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后,鐵帚掃而光,篡黨奪權者,一枕夢黃粱。

  十 一 啟示錄

  早期的郭沫若可稱得上文化巨人,才華橫溢。但他沒有尋到人生真正的坐標,因此他的人生藍圖構畫得並不完美。客觀地解讀郭老,對我們今天的知識分子應該有深刻的啟示。當今,部分知識分子剛有了一小點成就,便降低人格,昧著良心,說假話做假事,扁著頭往政壇里鑽,不言而喻,因為那裡有「腐敗」在吸引著他們。願這部分知識分子能從郭老的身上明白點什麼。

  王小波在《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一文中說,中國的知識分子所從事的工作是:「1、創造精神財富;2、不讓別人創造精神財富。」而且「后一樣向來比較出色」。但願這種說法不是僅針對郭沫若一人而言。郭沫若曾被人封為繼魯迅之後的又一面旗幟,他本人也極其看重這個稱號,千方百計要扛穩它。但他沒有把這面旗幟扛起來,主要是他扛著這面旗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不知道該怎樣走。在中國歷史上,搞個人崇拜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封建社會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人,不是神,他有人的缺點和弱點,林彪把*封為神是有他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作為正直的知識分子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應該堅持真理、堅持正義。可惜的是郭老沒有能夠堅持,而是加入了製造現代迷信的行列,誤導人們更深地陷入個人崇拜和盲從的泥溝。郭沫若在評論*詩詞和書法時說:「主席並無心成為詩家或詞家,但他的詩詞都成了詩詞的頂峰。例如這首《清平樂》的墨跡而論,『黃粱』寫作『黃梁』,無心中把『粱』字簡化了。龍岩多寫了一個『龍』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沒有句點。這就是隨意揮灑的證據。然而這幅字寫得多麼生動、多麼瀟灑、多麼磊落。每一個字和整個篇幅都充滿著豪放不羈的氣韻。在這裡給我們從事文學藝術的人,乃至從事任何工作的人,一個深刻的啟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個第一』原則,極其靈活地、極其具體地呈現在了我們眼前。」(《紅旗躍過汀江》)(以上轉引自丁東先生的《盲從還是阿諛》)。郭老是飽學之士,對*出現了錯別字,書法中出現了筆誤看得明明白白。但他不僅不指出,還要在評論中編出一套說辭,硬把*這些失誤說成是優點,並且發揮到「四個第一」的政治高度,好比看到別人長了一塊瘡疤,硬要誇耀成艷若桃花,美如乳酪。有人想以盲從來開脫郭老,顯然是徒勞的。盲從是水平問題,阿諛奉承則是道德問題了。無論何時,阿諛都是不可取的。大多數中國人即使在走進盲從的誤區時,對阿諛奉承也是鄙視的。

  高爾基在《不合時宜的思想》中表明無論政權掌握在誰的手裡,他都將採取批判的態度。所以高爾基是偉大的。知識分子應該有自己獨立的認識,應該與權力保持距離。二十世紀俄羅斯知識分子索爾仁尼琴,他的存在方式和歷史命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索爾仁尼琴提出了「別相信、別害怕、別原諒」和「不撒謊地生活」的信條,並在創作和生活中貫徹了這一信條,他因此受到了迫害,被關進集中營,被流放,直至被驅逐。他到了美國,又批評起唯利是圖的美國社會和美國式的價值觀來,甚至稱美國為「惡的帝國」,引得美國當局對他大為不滿。好在美國是民主社會,有他說話的空間,正因為像索爾仁尼琴這類人毫不留情地批評,才使得美國社會在輿論的監督下,迅猛進步,帶給了美國人民一個陽光明媚的藍天。在度過二十多年的流亡生活后,索爾仁尼琴回到了俄羅斯,他又把批評的矛頭指向了以葉利欽為代表的俄羅斯新一代當權派,並拒絕領取葉利欽頒給他的聖安德烈勳章。他就是以這樣一種對人民、對祖國高度負責的態度,來顯示自己作為一個思想家、文學家的強大的存在,以此,來展示一個知識分子的人生價值、人格魅力。

  縱觀我們當今的知識分子,很多人深知郭沫若的處世哲學是鋪就陽光大道的橋樑,他們早已把郭老前輩的「人格魅力」,演繹的淋漓盡致。這不知是人民的悲哀,還是民族的不幸!中國人民迫切人民需要像索爾仁尼琴這樣的知識分子,人民從心底里欽佩這種給人民某福利的知識分子!在今天,人們期盼道德回歸,期盼民族復興,期盼民主與法制的健全,願知識分子不再集體失語,不再思想陽痿!(啟示錄部分文字根據網上資料整理)

  後輩以此文告慰,願郭老九泉有知,今天的文人畢竟沒有過去那麼多顧慮,但是仍然活得很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212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45
5
likp 發表於 2006-10-13 12:36 | 只看該作者

真是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780

帖子

20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8
6
damao(501) 發表於 2006-10-13 22:01 | 只看該作者
無恥文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3
7
raycao 發表於 2006-10-13 23:01 | 只看該作者
陰暗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26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26
8
youyou 發表於 2006-10-19 22:46 | 只看該作者
郭沫若最大的考古成就是考證出杜甫是因為吃了變質的牛肉而食物中毒死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47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95
9
minrengliu 發表於 2006-10-31 10:01 | 只看該作者
郭沫若最大的考古成就是考證出杜甫是因為吃了變質的牛肉而食物中毒死亡!?呵呵
好像不是,是撐死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10
Hanxin 發表於 2006-10-31 12:0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damao(501) 於 2006-10-13 22:01 發表
無恥文人!

粉碎四人幫,
翻身得解放。
擁護華主席,
擁護黨中央!
這是中共第2代領導人,
華國鋒掌權時,
大文人郭的「兒歌」佳作!

與其分析他的B面人生,
還不如分析是什麼環境,
讓文人彎下了腰?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582

帖子

12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7
11
浙江玉環 發表於 2006-11-1 16:20 | 只看該作者
對於郭沫若;蔣介石表現真大度!
對於毛潤之;郭沫若表現真肉麻!
蔣介石主政;蔣通緝毛
蔣介石主政;毛通緝蔣(戰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12
Hanxin 發表於 2006-11-4 12:3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浙江玉環 於 2006-11-1 16:20 發表
對於郭沫若;蔣介石表現真大度!
對於毛潤之;郭沫若表現真肉麻!
蔣介石主政;蔣通緝毛
蔣介石主政;毛通緝蔣(戰犯)
連他的老婆都知道自己只不過是他放出來咬人的一條狗!

何止郭?
大管家周也未嘗不是!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37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8
13
密電碼 發表於 2006-11-6 22:08 | 只看該作者
真要做人,累啊!換你能怎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9

主題

3785

帖子

1085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085
14
徽塵 發表於 2006-11-7 10:01 | 只看該作者
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96

帖子

22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22
15
葉落秋船 發表於 2006-11-10 06:21 | 只看該作者

文人的無奈

像郭沫若這樣得人,只能夠這樣委曲求全才能夠保住他的小命,因為他深深得知到在當時的環境下,只有聽黨的話才能夠過得好,否則就是的第二個屈原,當然歷史的評價絕對不會讓他和屈原相提並論,簡直就是侮辱了屈原!在國民黨統治時代,郭沫若同志還是敢說話的,解放后,寫的一些文章和一些狗屁不通肉麻的詩詞,噁心死了一部分人!估計毛澤東就是讓他給噁心死的。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16
Hanxin 發表於 2006-11-10 11:4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密電碼 於 2006-11-6 22:08 發表
真要做人,累啊!換你能怎樣?


再那個人妖顛倒的時代,換成誰也要完。
國家主席劉少奇死的時候,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能使用!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97

帖子

4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0
17
不復還 發表於 2006-11-16 14:22 | 只看該作者
與其分析他的B面人生,
還不如分析是什麼環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6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9
18
kuchan 發表於 2006-11-24 12:41 | 只看該作者
降低人格,昧著良心,說假話做假事,扁著頭往政壇里鑽,不言而喻,因為那裡有「腐敗」在吸引著他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2575

帖子

88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4
19
trump 發表於 2006-12-4 0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5

帖子

3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9
20
xzw18 發表於 2006-12-6 07:17 | 只看該作者
匪夷所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