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精英本位"足以讓社會公平蒙羞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6-12-16 1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少地方政府已然把經濟發展重中之重的地位、GDP的增長以及政績的取得,當成了以犧牲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從而扶持強勢產業和精英階層的借口,由此導致了社會公平性在經濟利益驅動下的淪陷。而因之蒙羞的,還有社會的制度文明
近日,北京市朝陽區宣傳部部長王少峰表示,朝陽區將為中央電視台等單位的電視人、媒體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務。比如在住房問題上,由政府出面協調有關開發企業,採用團購形式低價購房,對央視骨幹人員提供較為便宜的住房等。對此,有人大代表稱,這只是一種資源整合方式,整合之後的公共資源仍然對公眾開放,為某些企業服務和為公眾服務之間並不存在矛盾。(《新京報》12月14日)

其實,「太陽底下無新事」,這種由政府出面介入市場,從而為「精英階層」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的舉措,早在去年朝陽區就曾先行實踐過,即政府官員在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推介會上承諾為「海歸」創辦的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企業,提供從子女入學到貸款優惠等一系列「優厚政策」。可是,這樣的政策很容易導致公眾強烈的不滿和質疑,因為這些政策中有著濃厚的「精英本位」的傾向。

當不少低收入者還在為獲取一套夢寐以求的經濟適用房的「簽號」而徹夜排隊時,當起早貪黑的城市打工者還在為子女入學而行愁坐嘆時,那些被地方政府認定的「精英階層」卻可以輕鬆享受到由「政策優惠」所帶來的「低價團購房」「子女優先入學」等一系列「優越待遇」。如果說這不是對社會最基本的公平正義明目張膽的漠視,就是地方政府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惟利是圖」的必然之舉。

不難體味的是,「精英階層」以及他們所依託的強勢產業,無論何時何地都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不論對於當地的GDP增長速度而言,還是對於地方政府的發展政績而言,這些產業和「精英階層」的落地生根,無疑都是最好的催化劑,這也就難怪不少地方政府在面對社會精英和強勢產業時,總是極盡「政策優惠」以及「大力扶持」之能事,甚至不惜以犧牲最基本的社會公平為代價。

但這種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強烈的「精英本位」,實在是對社會最基本公平正義的「褻瀆」。應該說,在任何一個社會裡,子女就學、家庭購房甚至個人發展平台,某種意義上都是一種稀缺資源,尤其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大城市裡更是如此。從這一點上看,地方政府制定的這些針對個別企業或人群的優惠政策,雖然從整體上整合了社會資源,將這塊蛋糕做大做好了,但在蛋糕的分配上不僅先入為主地製造了不公平,甚至進一步加大了社會競爭中的兩極分化,導致了在社會資源分配上可怕的「馬太效應」。

固然,任何社會,總是在鼓勵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對人的差異性的尊重所致。但關鍵問題是,政府不僅要做到在公平的基礎上鼓勵競爭,而且應當對競爭所導致的「一次分配」差別過大的現實,負有通過社會保障制度、公共政策以及各種方式來彌合這種「自然差距」的責任。進而言之,政府在市場競爭中,除了要充當中立的裁判者外,更要充當公平的「二次分配」的主導者。

遺憾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已然把經濟發展重中之重的地位、GDP的增長以及政績的取得,當成了以犧牲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甚至剝奪他們合法資源,從而扶持強勢產業和精英階層的借口,由此導致了社會公平性在經濟利益驅動下的進一步淪陷。而在某種意義上講,公平性的淪陷,也意味著我們每一個人精神家園的淪陷,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社會文明的淪陷。而當經濟發展中本應有的「以人為本」,不幸從理論上的「以所有人為本」淪為「以精英為本」時,蒙羞的恐怕不僅僅是社會的公平性,更有社會的制度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