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成品油批發市場開放 民營油企春天來臨?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6-12-13 08: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各種或明或暗的管制束縛住了民企的手腳,而經過數年的停頓,民營油企已無昔時之勇。中石油、中石化基本上形成了南北而治、分享壟斷利潤的格局。短期之內,國有公司的壟斷還是難以撼動

  每每遇到與石油有關的事,記者總忍不住拿起電話打給趙友山,聽聽這位「民營油企第一代言人」的看法。

  在距離12月11日全面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的前四天,商務部發布了《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新辦法中,最終取消了對加油站數目的要求,油庫容積和註冊資金則由4000立方米和1000萬元人民幣分別提高到1萬立方米和3000萬元人民幣。

  哈爾濱市龍慶石化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友山的直接反應就是,「比較合理。」1萬立方米的油庫容積和3000萬元的註冊資金的門檻,也沒讓趙友山打顫,他反而心平氣和,似乎很能理解國家的初衷,「穩定規範成品油批發市場秩序。」

  在成品油批發市場對外資開放的前夕,僅僅就加油站數量門檻這樣一個細節性的改變,對於諸多像趙友山等為民企奮爭權益孜孜不倦者來說,是多年辛勞的安慰。

  好夢驚醒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活躍在石油市場上的趙友山,在1998年以前過著舒坦的日子,這也是記者採訪過的民企石油老闆們共同的心聲。

  好夢驚醒在1998年3月,國務院宣布重組石油工業,變分業經營為混業經營,組建兩大全業務的石油集團(中石油和中石化),中國石油市場進入兩大國有寡頭壟斷的時代。第二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當時經貿委等八部門的38號文指出,兩大集團之外,不允許獨立的成品油批發企業存在。

  其後的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又轉發了國家經貿委等五部門《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成品油市場秩序的意見》,該意見重申成品油由中石油、中石化集中批發,並進一步規定各地區新建的加油站,統一由中石油集團、中石化集團全資或控股建設。

  從2004年開始,掌控油源的兩大石油集團開始讓民營油企「斷糧」,一大批民營加油站倒閉和出讓,一大批民營批髮油企退市和轉行。

  可以說,1999年的「38號文件」,是民企石油永遠的痛。從那時開始,諸多的趙友山們從各地往返於北京。

  奮爭的結局

  2005年初,撐不下去的民營油企已經妄圖以聯合的方式抗衡兩大石油集團。恰在此時,國務院於2005年2月頒布《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允許非公經濟進入壟斷行業,為石油批發市場的開放定下了基調。

  然而,當年的6月,商務部頒布《徵求意見稿》,對成品油批發企業制定的條件更為苛刻。規定成品油批發企業,必須「在中國境內從事兩年以上成品油零售經營業務,並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絕大部分民營企業都不符合這一資質,民企的呼聲是一浪高過一浪。而後,商務部又在徵求意見稿中,將設立成品油批發企業應有的加油站數量要求降低至10座。

  今年6月13日,黑龍江、河北、新疆三地石油商會聯合7家民營油氣公司上書商務部,呼籲撤消「獲得成品油批發資質的企業必須具備10座加油站」這一門檻。在趙友山最後一次上書後,他就猜測到了政府妥協后的結果:會取消10家加油站的限制,保持油庫容積和註冊資金分別是1萬立方米和3000萬元的門檻,標準將批發和零售分開。

  歷經層層博弈,新辦法中,「必須具備10座加油站」限制取消,最擔心的加油站門檻問題解決了,這是民企最大的欣慰,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會長、長聯石油董事長龔家龍如釋重負,「這意味著中國的民營油企終於可以不用在依附於兩大巨頭而存活,可以自己尋找油源、自己分銷。」

  宏圖大展?

  商務部發言人崇泉說,新辦法實施后,將打破國家統一配置原油資源和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集中批發成品油的格局。中國石油市場將會由此出發,逐步形成國有大型石油公司、跨國石油公司和社會經營單位共同參與競爭的格局。

  目前,民企已進入我國成品油分銷領域的各個環節,商務部數據,截至11月底,我國社會批發企業佔國內成品油批發企業總數的33.4%,社會加油站佔國內加油站總數的56.3%。

  崇泉說:「民營企業只要抓住機遇,合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發展,就會進一步獲得發展的機會。」

  僅「取消加油站數量限制」一條,是不是就意味著民企在油氣領域大展宏圖的開始?在民企欣慰之餘,3000萬元的註冊資本、油價倒掛和油源等問題,是他們不得不認真思考的問題。

  對於即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新辦法,有關專家也是評說不一:一方認為適當的門檻對市場穩定有好處;另一方則表示,儘管門檻降低,民營油企還可能面臨油價倒掛及配額等諸多問題。

  對於辦法最終取消了對加油站數目的要求,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並不認為它意味著批發市場的門檻降低。「這個標準降低了,其他的標準依然存在,有的甚至提高了,如庫存、油源和註冊資金標準等相應提高了。」但董認為新辦法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確保放開後市場不會出現蜂擁而上的局面」。

  進入中國油氣市場,不管是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頭等大事就是「油源」。成品油批發放開,並不等於進口放開。光大證券分析師裴孝峰認為:「從短期來看,成品油進口權即外貿權放開是不現實的。」

  各種或明或暗的管制束縛住了民企的手腳,而經過數年的停頓與萎縮,民營油企已無昔時之勇。中石油、中石化等國內主要油品供應商,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經營,基本上形成了南北而治、分享壟斷利潤的格局。所以,在短期之內,以中石化、中石油為代表的國有公司的壟斷還是難以撼動。

  「市場開放不等於完全市場化」,所以,就有人毫不諱言地指出,「以新規打破油企壟斷還只是幻覺」。

  「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隨著成品油批發市場的開放,民營企業將有望成為一隻活躍的力量。」崇泉說。那麼,民企是否能跨越新的門檻,與國企、外企共同活躍在中國油氣市場上呢?

  趙友山沒有正面回答記者的問題,「對民營油企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趙友山認為,在加油站數量上沒有設限,這就是民企發展的機會,現在沒有批發資質,等達到政府的要求了,還可以向商務部遞交申請。「現在企業可以自由發揮,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記者也注意到,在新辦法的第45條,還給原有成品油經營企業預留了整改期:批發和倉儲企業可以在辦法實施之日起18個月內進行整改,零售企業在6個月內進行整改。

  但是,民企真的能自由發揮嗎?在石油商會在一份名為《中國石油產業投資基金(籌)》的報告中,有一段話表明了民營油企所處的困境:「當我們建起煉廠了,我們發現:沒有油源保證;什麼是油源保證?國內勘采僧多粥少,於是,我們走出去;但是,我們不能申請油品配額,於是:我們申請進口資格;當我們擁有進口資格、可以申請配額了,但仍然滿足不了需求;我們只有一條路:與國際石油業公司合作,進入上游,獲取合作份額,這是最穩妥的保證!」

  民企藉助或依附外企發力?在趙友山那裡,現在還沒有答案。(遲明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7: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