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會出現「代溝」這種現象? 無名

[複製鏈接]

13

主題

13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msusa1 發表於 2006-12-13 1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什麼會出現「代溝」這種現象?     無名

代溝因年齡的差異,而導致文化、想法不同,引致雙方難以溝通或者有隔膜;而有代溝的通常是父母與子女。所以只要父母或子女,甚至雙方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對方的思想、文化,以及關心、體諒和接納對方,代溝就一定能夠打破,最緊要系你有□心去打破代溝.

而在現實中,父母通常是主動去打破代溝的一方,因為子女的年齡還小,通常不太懂得主動關心父母;當然,凡事也會有例外。


「代溝」是指代與代之間在行為、態度、觀念上所表現的差距。形成代溝、親子衝突的原因,不外乎:

1.親子之間價值觀念的差異:別忘了,父子兩代起碼相差了20年,生活環境與經驗、行為方式,本來就不太一樣。

2.父母對孩子「過度干預」:如前所言,此期孩子心裡尋求獨立,愛追求流行,重朋友過於父母等,而父母總看不慣孩子的行徑,就加以干涉。有時父母的關切,不見得符合孩子的心愿,親子間無法契合,摩擦就產生了。

3.親子間溝通的態度、方式不良:我們發現父母所謂的溝通,常是「只說不聽」、「我說你聽」,過於權威,要求子女完全地順從;而子女不服之下,表現的態度就是傲慢、不尊重、拒絕,彼此間以逃避、指責、情緒化方式來溝通;非但無法了解彼此的用心與想法,反而更增加彼此間的誤會與成見,代溝就更大了。


改善方法


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康、平安、幸福、快樂地成長;而青春期的子女,看似叛逆,其內心情感卻是向著父母的。所以如何去架設一座橋來聯絡親子雙方,就格外重要。


以下分別針對父母、孩子,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議,親子若能一起面對它,一起去學習這課題,縮小代溝是可以做到的。

一、就父母方面來說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三21)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詩一二七3)
「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群的景況;留心料理你的牛群。」(箴廿七23)

1.兒女是神託付我們的產業,我們本有責任養育教導他們,使他們走當行的道。然而,每個階段的孩子有其發展變化,所以教養方法非一成不變的。要做一個成功的父母,除了有愛,更要具備方法,因此,必須學習和孩子一同成長,才能迎上時代。


2.利用威權方式,要孩子乖乖聽話,並不適用青少年,因為這隻會促使孩子關起和你溝通的大門。有些青少年會這樣說:「這件事,我爸媽一定不會答應的,不用事先問他們啦!我先做再說,反正都會被罵。」根據坊間調查,目前只有接近 10%的青少年會將父母列為是可信賴、傾訴的對象。為何比例如此之低?孩子的答案通常是:「幹嘛要說?說了他們也不懂,也幫不上忙,還會討罵。」或是:「他們都只會說『你要』、『你應該』、『不準』……這種命令式的話,根本沒有讓我們有『說什麼』的機會。」所以父母嚴峻的態度及易發怒的個性,將使孩子歪曲我們的
關懷及本意,甚至使孩子把心事隱藏起來,或悶不吭聲地對父母陽奉陰違。若是如此,豈不更糟?

因此,不妨每天製造一些和孩子獨處的時間,例如:孩子讀書時,送上一杯牛奶,關懷地說「早點休息,不要太累了!」;或當個「好聽眾」,聽聽孩子為紓解壓力的抱怨,孩子都會很感動的。「雙向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學會「傾聽」,聽聽孩子的心聲,你才可觀察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多點寬容,少些責備,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文化、世界,孩子會更樂意和你分享。

3.青少年渴望自立,為人父母者若始終不忍放手,不願承認孩子已開始長大、是個有能力的獨特個體,還處處替他們作主張、出主意、過度的保護,甚至硬要塑造孩子為我們喜歡的樣子。到最後,父母愛心的關懷,往往成了孩子眼中的束縛。縱使孩子目前順從父母的意見,但他們 36978;早要獨立自主,成為真正的大人。所以適時地給予他機會磨練吧!

回想孩子小時候學習新事物的經驗,舉凡學步、穿鞋、騎單車……,一開始父母總是一步步攜手教導,接著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練習,熟能生巧,漸漸他就學會許多行為能力。但有些家長往往等不及孩子慢慢學,因此不是直接動手替孩子完成,便是疾言厲色地糾正、指導,如此一來,孩子就失去學習的機會或意願。青少年階段亦是如此,讓學習管理自己,例如:自行安排時間、支配零用錢、整潔習慣等,他會設法尋求解決的辦法並承擔可能的後果,他有思想,他需要的是「從旁輔導」的父母,而不是「指示一切」的領導者。

4.另外,父母要詳細知道、留心料理孩子的景況。因為兒女是父母的羊、好牧人,要詳細知道、留心料理羊群。更重要的,當為子女的信仰代禱,心中真有神、真有道理的孩子,必較能知道如何和父母相處。

二、就子女方面來說

「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西三20)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六1~3)
「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箴廿三22)
「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箴廿三25)
「……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來十二7~9)

1.你若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就做讓父母安心的事,期望別人當我們是大人,就要用成熟的方法、態度來解決問題。和父母想法、意見不合時,不是采不理性的叛逆、抗拒,而是用道理去說服他們,這才叫長大。好比交朋友一事,父母基於你若結交壞朋友會被帶壞的心理,而加以干涉。所以若有機會,就邀朋友回家,讓父母親認識他們;或平時聊天中,談談各同學的情況,父母亦能從中了解。

2.適時、適當表達你的想法:良好的溝通,「態度」很重要。父母通常不能接受子女「不以為然」或「批評」的態度(若父母如此對你,你也不能接受吧?)所以,謙恭、尊敬、委婉溫和是相當重要的。「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言十五1)。和善地表達出你真正的想法,別在情緒不佳時表達,因為情緒的字眼很傷人,而且也遮蓋了原本的意思,徒增不必要的誤解。

例如:回到家才看不到十分鐘的電視,媽媽就由廚房用高分貝生氣的語氣,說你電視看太久,不準再看,回房間看書去。相信此時的你,一定不高興。若你也高分貝回應媽媽,或不加理睬,仍看電視,一場親子之爭又避免不了。因此好好和媽媽溝通,「澄清事實」,告知你只看了十分鐘;「表達想法」,讓媽媽了解你也希望自己的功課進步,只是每天從 23416;校回來覺得疲累,看看電視可以使你放鬆,希望父母能讓你有多少休息時間。「表達感受」,使父母知道你了解他們如此要求是為你好,只是他們不能體會你的心情,你很難過。透過表達,父母才能明了我們的想法感受,問題才能獲得改善。

3.請其他長輩協助:若真無法和父母溝通時,可間接請對父母有影響力者幫忙。

4.當你要求父母多了解你時,不知你是否曾嘗試去認識、體會父母的思想、作為、用意與愛心?還是你只一味地抱怨、藐視!不論炎炎夏日,還是颼颼北風,每日正午,校園大門總擠滿一堆送便當給兒女的家長,常見學生拿了便當,掉頭就走;有些家長,因事晚到,孩子不僅不了解原因,甚至擺副臭臉、怪罪父母。父母兒女有滿滿的愛,不辭辛苦,但為人兒女者,你吃著便當,能吃出多少父母的愛呢?抑或覺得一切天經地義?生活中,你若肯去體會,聽聽父母的心聲,有一顆體諒的心,你們的距離會更加接近。

5.多禱告,為自己的信仰,也為父母代禱。求神幫助,讓我們做一個順服的人,一個能得神和人喜悅的青年,相信父母也會受你影響。親子間多關懷,多溝通,將心比心,代溝是可以「用心」「用愛」化解的!

   
泉源網
www.springofwater.net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沙發
MapleTree 發表於 2006-12-14 01:44 | 只看該作者
很有現實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chico 發表於 2006-12-14 02:00 | 只看該作者
看到這個帖子,不能不從心裡敬佩我們的古聖先賢的教育方法。要是父慈子孝那裡會有代溝哇。
「孝」字創造的真有智慧。 「老」和「子」寓意深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3: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