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河北青龍縣農村婦女三年內發生自殺1014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12-13 08: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12月12日16:39   公益時報 

據不完全統計,河北青龍滿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青龍縣)急救中心自年初至今,因該縣農村婦女自殺引起呼救的人數已達到134人,但對於醫務人員來說,這早已不是新聞,且相比以前人數還是有所下降;另一個消息是,日前,全國婦聯已在十三個省設立監測點,將要對中國農村婦女自殺狀況進行摸底式調查——




隆冬即將來臨的青龍縣,寒風凜冽。作為青龍縣原婦聯主席,許鳳琴儘管已經離開工作崗位,但她還是閑不下來,最讓她牽掛的就是婦女自殺率偏高的青龍農村,甚至曾有村莊在短時間內出現25例婦女自殺身亡的事件。


而今,她每月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到縣急救中心統計自殺人數,並作出分析統計上報給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對於青龍縣的高自殺率,曾到過該縣的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的項目官員許容也深有同感,「我們以前在青龍考察項目時,看到僅縣醫院一家平均每天就送去一名喝農藥的輕生者,有時一天竟高達4名,急救車的笛聲聽得讓人揪心。」


事實上,早在兩年以前,面對嚴重的生命危機現狀,許鳳琴聯合兩名熱心婦女工作的好友,一名是婦科醫生,一名是老婦聯幹部,於2004年7月15日成立「青龍滿族自治縣農家女健康促進會」,組織了10餘名志願者,在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的支持下,利用公益機構的資助,在當地開展了「生命危機干預項目」,並選擇東蒿村、三十六磙子村作為試點。


2006年12月7日,記者趕赴青龍縣對項目實施兩年以來的執行狀況展開調查,而許鳳琴的第一句話則是,「儘管項目地兩個村一例死亡也沒有出現,其他村莊也略有下降,但問題依然嚴峻,年初至今死亡呼救僅縣急救中心就接近200人了!」


有分析人士認為,農村婦女自殺的嚴峻現狀,在國內絕非青龍縣獨有。


一個殘破家庭的凄涼樣本


「前幾天,我去上墳,給海霞也燒了些紙錢,告訴她別惦記家裡,都挺好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了。」12月8日上午,在青龍縣三十六磙子村,許鳳琴對靠在輪椅上的侄子孫江寶(海霞的丈夫)說話的同時,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焦慮與不安。


顯然,在村中孫江寶家的房子很矮小,相比於鄰居來說,算是比較差的,但許鳳琴清楚,村裡人也承認,這一切原本不該如此。


當日,江寶的母親正要燉肉,原因是家中養的豬突然得病死了,可是,他們並沒有選擇將病豬肉扔掉,而是要吃下去,這多少讓人感覺有些凄涼,而並非嘲弄她們的無知。


「本來想留你們一塊吃飯,可又怕你們不吃這個肉。」江寶年邁的母親無奈地說,凄冷的風中,她鬢角的白髮飄起,臉上的皺紋刻下歲月的痕迹,「唉!讓我這白髮人去給黑髮人上墳燒紙,算什麼事!」說著,眼角的淚似要滾落。


江寶面對記者,依然堅強地笑了笑,「孩子都10歲了,上小學四年級。」其他什麼也說不出口。


孫江寶,今年34歲,7年前,妻子因家庭糾紛而自殺身亡,留下3歲的孩子和一個殘缺的家。


往事不堪回首,當時他正在北京打工,據說一個月能掙到2000-3000塊錢,相對於農村來說,這是一筆可觀的收入。由於新婚不久,夫妻長期兩地分居,妻子海霞提出也要到北京打工,不巧的是,遭遇到家人的一致反對。


「真知道會這樣,當初就帶她到北京了。」江寶很後悔,可是一切已經無法挽回了,妻子憤而喝下農藥,人還沒有送到醫院就已經不行了,留下了孩子和一個殘缺的家庭。


海霞去世后,娘家人強烈要求厚葬,萬般無奈之下,儘管忍受著喪妻的悲痛,江寶和家人還是欠下巨債,送海霞穿金戴銀的「風風光光」上路了。


安葬完妻子,不堪生活的重負與舉債臨頭,江寶決定到附近的金礦打工,儘管危險性過高,但卻可以儘快還債,貼補家用。


破屋偏遭連陰雨,江寶在的礦上出事了,一次事故使得他再也站不起來,腰椎砸傷下肢癱瘓,終日只能在床上仰面長嘆,看著年邁的父親還要出門打工、做苦力,他不止一次曾想過讓生命終止,但回頭想想這個家,想想孩子,在項目組的幫助下,活了下來。


一個原本完美、人人羨慕的家庭就這樣毀了,卻因為一件非常小的糾紛,而當海霞喝下農藥的一剎那,她也後悔了,但一切已經遲了。「不知道是前輩子做了甚麼孽!」江寶的母親嘆息。


事實上,儘管這個家庭毀於7年前,但時至今日,青龍農村的這種悲劇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變,一切一如既往,頻繁發生,一天平均一例的自殺事件並不少見。


三年內全縣曾自殺1014例


青龍滿族自治縣座落在河北北部的深山區,總面積3510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396個行政村,總人口50.4萬,其中農業人口35.9萬,佔71.2%。


「現在,青龍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儘管經濟總量有所上升,但大都是礦業興起,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富裕起來,大部分人依然很貧困。」青龍縣委的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分析說。


此前,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曾對青龍縣3年內的自殺現象作過一次調查分析,發現問題較為嚴重,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共發生自殺1014例,死亡476人,死亡率達46.9%,其中女性佔71%。


調查發現,走上輕生之路的人群中,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在自殺案例中,農民佔96%以上,大部分是小學文化;青壯年居多,年齡集中在30-50歲左右,這一群體絕大部分已結婚生子,經濟負擔較重,思想壓力大;女性多於男性;情感問題較多,夫妻生氣或家庭不和;自殺方式以服農藥居多,該地區農村家家農婦會做豆腐,喝滷水自殺的高於其他地方。


此外,項目組分析了自殺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一因青龍屬山區,農民居住多為山溝小岔,距醫院較遠,交通不便,使輕生者不能得到及時救治;二因輕生者多服劇毒農藥,來不及搶救;三因地方經濟不發達,就近醫療站、鄉村醫院條件差,只能進行一般的洗胃治療,不具備綜合搶救能力,易延誤時間。


「如果你在縣急救中心呆著,不出兩天,絕對有新的自殺案例出現,尤其是在七八月份,一天能有好幾例。」許鳳琴對記者說,儘管她已經開展了近3年的干預項目,但在青龍農村,婦女自殺依然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需要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據記者調查,儘管許鳳琴的組織「青龍滿族自治縣農家女健康促進會」取得縣婦聯作為主管單位、在民政局正式註冊,她本人也按照年度向地方各有關部門彙報工作情況,但並沒有得到當地政府的經費支持,而該縣也並未將此事列入過工作範疇。


「我們不像當官的,一分錢工資沒有,就是自己想做點事,幫助姐妹們走出誤區。」項目地點之一東蒿村的李桂民組長認為,許鳳琴帶給他們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人生的意義。

青龍項目的成功與尷尬

「我第一次去北京參與項目時,還沒有離開工作崗位,當時雖然不在婦聯工作,但還是縣工商局的黨委書記。」面對尷尬的現狀,許鳳琴對記者講述了她在青龍開展自殺干預項目的過程。


事實上,在2002年9月,當時的許鳳琴並沒有退休,也沒有辭職,但由於在單位發生一點意外,便以到北京伺候重病家屬的理由,到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打工,正值農家女執行干預自殺項目起步之初,她已是中心下屬學校的常務副校長了。


剛好,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在學校舉辦農家女心理健康培訓班,當時想到,婆家叔伯妯娌王久生曾經3次自殺,而且沒有人來關注她,家族都在歧視她,當時就請示秘書長謝麗華,很快便申請到一個指標。


隨後,許鳳琴決定,從身邊的叔伯妯娌做起,很快,王久生到北京參加培訓,回去后,像變一個人,兢兢業業地餵豬餵雞,也不像以前那樣混日子,開始安心的過日子,在村裡還宣傳農家女培訓班內容。


之後,許鳳琴辭職從北京回家,決心致力於地方項目的開展。她到村中與人閑談時,竟然發現一個70多戶的小村莊就先後自殺過9個人,當時就寫了一份調查報告,並開始謀划(促進會)章程,因為植根於農村,並且做了20年婦聯工作,她很快就把在農家女學校學習的理念(NGO)結合實際,擬定了章程並申請成立組織,且很快得到批准。


2004年,許鳳琴帶領全縣22 名農村婦女參加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在京舉辦的心理健康培訓班,其中有婦女骨幹,大部分是自殺未遂者及自殺者親友,培訓的很成功。


東蒿村的張曉雲從北京學習后再也不想死了,她辦起了廢品收購站,組織了200來名農村婦女到周邊各縣收廢品。兩個孩子也願意跟媽媽談心了,項目官員許容入村的時候,母女倆還特意約在一起找許老師談心,兩個孩子也成了許老師的朋友,她們說:「是北京農家女,是許容阿姨幫媽媽改變了,我們感到從來沒有過的幸福。」


當日,記者再次見到張曉雲時,她說,「不提往事了,咱們現在村裡生活也是一流的了。」


東蒿村輕生者李素香,夫妻倆下崗后回鄉,無房無地,無任何生活來源,也無人問津低保問題。在促進會幫助下,向鄉縣級政府及民政部門逐級反映、跑辦,終於在8月份解決了李素香夫妻的低保問題,現在錢已兌現,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用領到的錢做服裝生意,第一天就收入200元,現在她再也不想自殺了,她感到生活充滿陽光。


同時,在縣醫院急診室的幫助下,從2004年開始,許鳳琴就開始統計自殺搶救數據調查,剖析了馬圈子鎮三十六磙子村、土門子鄉東蒿村婦女自殺及未遂者的原因分析,東蒿村在過去的5年裡,曾經有25人有過自殺行為。項目為試點村配備了彩電、音響、DVD機等設備,幫兩個村成立了秧歌隊、建立活動室。


東蒿村因為沒有村部,小組長李桂民騰出自家的新房做活動室,她家的門前空地就是姐妹們扭秧歌的場地。


「現在最困難的是經費,儘管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經費的限制,使得項目根本無法做大,我很擔心。」許鳳琴說。


項目的上游組織


事實上,自1996年開始關注中國農村婦女自殺狀況以來,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秘書長謝麗華、原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吳青等社會人士,從不同層面對該問題進行分析。


時至今日,相對比較成功的項目實施,一個最新的消息是,全國婦聯已經選擇國內十三個省,對於農村婦女的自殺狀況進行摸底調查,這個消息,讓這家非政府組織的項目官員們多少感覺到一陣興奮,因為他們知道,單純依靠他們的力量,解決嚴峻的農村婦女自殺現狀,是力不從心的。


「在河北青龍、海興、正定和新樂,上個月的自殺統計總數據是404人次。」2006年12月4日,北京昌平的農家女技能培訓學校的項目培訓進行中,謝麗華一語打破會場平靜。


當日,來自河北正定、新樂兩個縣的37名農民按照既定時間,參加為期3天培訓的開始,題目則是「男性參與干預自殺項目」,此前,另外兩個縣青龍和海興的代表則剛剛結束離去,而能夠參加培訓的,大都是項目組選定的「骨幹人員」。


「我們是在培訓女性的基礎上,增設了男性項目。」謝麗華說。


「早在5年前,統計數據就表明全國一年有近28萬人死於自殺,按照國際慣例,自殺未遂應該是死亡人數的20倍,且未遂代表自殺實際人數,也就是說,國內應該幾百萬人走輕生之路。」講課結束之後,謝麗華對記者說,「通過調查,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我們才向公益機構申請了培訓項目,現在已經開展了3年,比較順利,效果也顯著,起碼在項目開展之後,項目村沒有再出現過自殺現象。」


實施上,項目組在2004年只是選擇了青龍、海興、正定等3個項目點,而新樂則是今年新近加入的,當日,新樂的一位婦聯副主席也趕來聽課,且對於培訓表現了極大的興趣。


「其實,實施項目的另一方面,來源於我自身,我姥姥死於自殺,但是她死亡的原因依然是咱們現在還沒有打破的一些觀念。自1996年就已經開始關注這個事情了,不過,做大是近幾年的事。」謝麗華說,農村婦女的生命缺少尊重,很少有機會學習和體驗生命的意義,因為農村的貧窮和發展中,婦女承當了更多的義務和代價,由此她們的心理承接著更大的壓力,這樣極易導致踏上輕生之路。


阻止輕生之路的試解


「我小時候在重慶生活時,母親冰心不止一次告誡我,要呵護生命,記得曾經抓過一隻小鳥,天黑時,母親突然問我,『天一黑,你首先想誰?』我聽到后,馬上便把小鳥放生了,讓她去尋找自己的母親。」原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著名社會人士吳青女士在12月5日的項目培訓課上講述著。


這場「珍愛生命」的課程曾經讓參加過項目培訓的學員們牢牢記住,青龍東蒿村的李桂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把整堂課的內容很生動地講述出來,她說,「人活著就得有點意義。」事實上,她剛剛經歷了喪子之痛。


另一層面,謝麗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根據國內官方公布數據,艾滋病感染者我國有13萬多,死亡還不到1萬人,相比於因自殺身亡,這個數字太小了,自殺更應該引起重視。」


據介紹,在美國的每個州都有一條幹預自殺的熱線,志願者24小時值守,除接聽電話外,均在第一時間對試圖自殺者做安撫工作,生命危機的干預已經進入一個良性軌道。


「我覺得我們過去更注重農村婦女的經濟發展,更注重她們的發家致富。但是實際上,我們在農村搞的調查,就是農村婦女的幸福與不幸福,有的時候是和她的經濟,就是和她的財富關係不大,而是和她的家庭心理健康、和她家裡的人際關係更密切,所以我覺得我們搞心理健康,就是為了提高農村婦女的生活質量,提高她們的綜合素質。」謝麗華說。


事實上,作為一家專業心理機構,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流行病學研究主任費立鵬早已提出,死亡預防干預措施,必須由國家、地區和當地3個方面同時進行,在國家方面,需要一個由政府倡導的全國性的自殺監測和干預系統來支持對自殺的研究、告知政府領導者和公眾有關自殺的重要性和頒布相關政策以減少導致自殺的各種因素;在地區方面,需要集中力量以改變公眾對自殺的態度,對那些自殺高危人群加強社會和心理支持並減少獲得劇毒農藥的途徑;在當地,婦聯、初級衛生保健人員以及其他地方幹部,需要學會如何識別自殺高危人群,保證高危人群獲得他們所需要的社會支持,培訓公眾認識自殺的先兆和如何處理畸形自殺行為,對實施自殺未遂或成功者的家庭成員提供社會和心理支持。


「實現目標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的路還很長。」臨別之際,許鳳琴對記者說。
----------------------
不知道這個縣的縣長,一年要自殺幾回?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0

主題

447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95
沙發
minrengliu 發表於 2006-12-13 09:47 | 只看該作者
實在活不下去了,悲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