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之音 中國社保改革大勢所趨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5-21 14: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目前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領導人反覆強調所謂的「民生問題」,努力表現出一種關心老百姓生活的姿態。然而,觀察人士指出,多年來,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隨著貧富差距的擴大,很多下層民眾最基本的權益都得不到保障。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各地的抗議示威活動不斷發生,令中國領導人擔心民生問題惡化將導致中國的社會矛盾更加嚴重。專家指出,社保制度不普及,也給中國的經濟模式轉型造成障礙。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全國人大十屆五次會議上做報告時特別提出要關注民生問題,強調要抑制房價,關心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此外,還要在全國完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中國政府今年提出的預算規劃要求把教育經費增加42%,醫療衛生支出提高87%,社會保障支出增加14%,農村地區的支出提高15%。溫家寶還表示,為農民提供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計劃在今年年底以前將擴展到全國的大部分地區。

  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也談到醫療保健問題。他說,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年裡22次降低1600多種藥品的價格,但是,對一般老百姓來說,藥品價格仍然過高。

  馬凱表示,需要推行全面的醫療保健改革。馬凱說:「如果不解決醫院的以葯養醫的機制,不解決藥品價格、新葯審核的註冊制度等等,這一系列制度要不改革的話,問題解決不了,群眾得到的實惠還是有限。」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只為各級官員和城市中的某些國營企業職工提供包括醫療和養老在內的各種社會保障,而佔全國人口80%的農民和其他民眾在生老病死方面從來沒有得到過政府的任何保障。

  但是,隨著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下降,國營企業職工大批下崗,就連從前拿著所謂「鐵飯碗」的很多人也失去了原有的保障。最近幾年來,全國各地民怨沸騰,中國政府不得不在養老制度和醫療保險等方面著手進行改革。

  美國西東大學管理系主任尹尊聲教授專門研究過中國的社保制度。他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表示,中國推行社保改革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他說:「原來基本上是政府和企業包干,主要是企業對企業職工的全面的保險:退休金的發放,醫療保險一直保到死,還有企業辦學校,教育方面的資助。這種做法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後來就行不通了,特別是很多國有企業沒有能力來支付這些費用,基本上就垮掉了。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真空,當時社會上出現很大問題,才逐漸認識到,如果社會保障體系不到位的話,改革進行不下去,所以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尹尊聲教授指出,經過多年的改革,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目前處於多元化狀態。

  他說: 「一個就是國家出錢,政府通過稅收得來的錢來保證城市中的一些公務員,他們的保險基本上是屬於政府來負擔的。現在企業也在做。以企業作為主辦單位或是社會團體作為主辦單位,或是個人主辦的各種各樣的保險形式和補充保險的形式也都在出現。所以,在結構上,原來是單一的、政府或者國營企業保險現在變成多元化的保險。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可是,從全國來看,絕大多數中國人在養老和醫療方面仍然沒有任何保障可言。尹尊聲教授說,截止到 2004年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的城鎮人口中有兩億人擁有養老保險,其中有1.6億是在職職工,另外4千萬是退休職工;相對養老保險來說,中國享受醫療保險的人數少得多。在農村地區,參加社保的只有五、六千萬人。

  觀察人士指出,在世界其他國家,社會保障往往是對貧窮人口而言,政府並不對高級官員和富裕人口提供補助。然而,在中國,情況恰恰相反:達官顯貴享受政府的大量補貼,從醫療到住房各方面都得到政府的保障,而貧困人口則要自己掏腰包看病和養老,很多人甚至由於拿不出醫療費而被醫院拒之門外。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杜珍博士對中國的醫療保健制度進行過長期的研究。杜珍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說:「自從1980年代初期以來,醫療保健領域基本上在轉變,政府對醫療衛生的投資相對下降,越來越多的醫院通過向病患收費來獲取收入。」

  杜珍博士說,中國政府似乎要建立一種集體醫療保健制度,但是,能享受醫療保險的人在中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非常小。在農村大約有10%到15%的人能享受醫療保險,在城鎮地區,覆蓋率不到40%。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高書生指出,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目前都對社保制度不滿,其中包括企業退休人員、下崗分流人員、農民工、企業和財政部門。

  高書生說,企業退休職工不滿意,是因為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領取的養老金差距過大;下崗分流人員不滿意,是因為他們必須自己交納社會保險費;農民工不滿意,尤其是廣東及江浙一帶的農民工「退保」現象嚴重,是因為社保不能轉移;企業不滿意,是因為要為職工參加社保交納大筆費用,這使成本上升,盈利空間變小;而財政部門不滿意,是因為每年要拿出大筆資金對社保進行補貼。

  觀察人士指出,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迄今為止總的來看仍然是一個為官不為民的制度,也是對中國領導人侈談「民生問題」的一個巨大的諷刺。(作者 若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7: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