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群眾為什麼愛跟溫總理講心裡話

[複製鏈接]

943

主題

1808

帖子

117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4

積分
1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nln 發表於 2006-12-11 15: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11月11日 00:00:57  來源:新華網  



    羅宗華   作者文集
    
    記不清溫總理有多少次在考察途中隨機走到群眾中間,和群眾拉家常。他的親民作風,讓群眾有一種見到親人的感覺,「心裡話」會情不自禁地往外倒。「拖欠農民工工資」、「桃子賣不出去」、「地里莊稼歉收」,這些困擾百姓的問題,群眾會毫不保留地說給總理聽。


2006年4月21號下午,在重慶考察工作的溫家寶總理專程到廣廈重慶第一建築公司的農民工生活區,看望了這裡的農民工。圖源:新華網

    有多少幹部能像溫總理那樣拿著竹筷子端起粗瓷飯碗和農民一起吃餃子過大年;自己打著雨傘察看災情;頂著烈日蹲在地頭查看墒情;親自掀開糧缸蓋子查看村民的儲糧情況;手舞鐮刀幫農民收割稻子。溫總理每到一處,都沒忘記看看人民,特別是農民。從解決農民買糧難,到徹底免除農業稅;從關心農村教育事業,到實施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從過問拖欠農民工工資,到出台國務院一系列解決農民工實際困難的政策。溫總理有一個夢:「我有一個夢,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溫總理的夢想如此具體,是因為他心裡只有人民。

    這就不難理解群眾為什麼愛給總理講「心裡話」,是因為溫總理有這樣的座右銘:「天下最大事,莫非萬民之憂樂。行事要思萬民之憂樂,立身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我要用行動來實踐它!」記得溫總理在就任總理的記者招待會上,曾充滿深情地吟頌了林則徐的一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溫總理始終言行一致,身體力行,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條,嘔心瀝血地為人民利益辛勤地工作著、默默地奉獻著。

    群眾愛給總理講「心裡話」,是因為總理痛心於「還沒能夠把人民最關心的醫療、上學、住房、安全等各方面問題解決得更好」。總理的痛心,流露出的是對人民的真摯情感。人民之痛,感應了總理之痛。看病貴、上學難、房價高,這些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正在考驗百姓的承受底線。從總理的痛心中,我們看到了中央政府直面問題、進而一定要解決民生問題的決心。

    群眾愛給總理講「心裡話」,是因為總理有這樣的自信:「中國的總理懂得一個道理,就是知難不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永不退縮,不言失敗。」總理清醒地認識到「思所以危則安,思所以亂則治,思所以亡則存」的深刻道理。號召全國人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他相信我們一定會克服前進中的一切困難,因為「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就在於它的剛健自強,百折不撓,艱苦奮鬥」。

    群眾愛給總理講「心裡話」,更是因為總理是一位進廠區、下煤礦、訪街道、走稻田、說就業,與普通市民促膝交談平易近人的平民意識。不擺架子,不走過場。無論走到哪裡,看到什麼,都能夠站在群眾的視角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在那些點點滴滴的細節中,一個樸實、可親的平民總理早已走進了我們百姓的心坎里。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經典細節可以折射出人的靈魂。溫總理的赤子之心是舉世公認的。總理曾經引用過鄭板橋的這樣一句古詩「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表露自己身肩重任的心境。不難看出,即使是人民群眾的一絲苦楚,也都時刻牽掛著總理的心:「移民安置補償是否落實,住房是否有所改善,看病有沒有保障,孩子上學是否還要交錢?化肥價格高嗎,直補是否到位?」如此細心的詢問,無不體現出溫總理的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理念。

    天地之間有桿稱,老百姓就是那定盤的星。面對溫總理的平民作風,我相信許多有責任感的官員是應該有所感悟的。只要我們各級幹部都能像溫總理那樣,在工作中特別是面對群眾的工作,多一些人性化、親情化和個性化,多突出以人為本,多關心人、尊重人,我想,群眾也會給你講「心裡話」的!

943

主題

1808

帖子

117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4

積分
1174
沙發
 樓主| lnln 發表於 2006-12-11 15:30 | 只看該作者
溫總理臨時停車何時喚醒地方官員  
2006年11月03日 10:16:55  來源:新華網  




    羅宗華   作者文集

   溫總理到基層視察時,總愛臨時停車,這成了一些地方官員安排接待時的「心病」。這些地方官員總想讓總理看能顯示他們政績的地方,但總理卻常常臨時停車,隨機走到人民群眾中間噓寒問暖,替群眾現場排憂解難。因此,當總理來到群眾中間時,群眾都非常熱忱地向總理問好,把總理當成自己家裡人,什麼掏心窩的話都向總理擺。而每每這個時候,總理的臉上總是露出開心的微笑。

   但我們也看到,現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辦公樓越來越豪華,領導的坐騎越來越高檔,一些官員在下基層、到現場時,從機關到機關,從會議室到餐廳,從餐廳到娛樂廳,鶯歌燕舞,燈紅酒綠。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動不動要講對等接待,要不然就會拂袖而去,他們心裡根本就沒有群眾,因為群眾不可能有副科、正科、副處、正處之類的級別。在他們眼裡,級別成了他們評判是非的標準,老百姓的事小,唯有「政績」和「烏紗帽」才是他們眼中的「大事」。他們在高於他們級別的人面前點頭哈腰、唯唯諾諾,在老百姓面前卻傲慢冷酷,根本不把人民群眾的事放在心上。甚至有的地方官年紀輕輕,下個雨也要別人替他們打傘、提包。但是,上級領導的家庭成員、七大姑八大姨他們卻了如指掌。在這樣的「公僕」面前,人民群眾即使有問題有困難也不願意向他們訴說。當然,關鍵還是他們打心眼裡根本就不想聽人民群眾的訴說。     

    溫總理下基層視察隨機停車走到群眾中間,傾聽工人農民的呼聲,為困難群體解決了很多問題。他的親民作風,如常微笑,「一片樹葉」的謙遜,有力地敲打著我們社會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讓人民看到了共產黨執政條件下的新型官民關係。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是溫總理常常告誡各級幹部的兩句話。要體察百姓的疾苦和困難,了解施政有何缺失,一定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希望我們的各級官員們多向總理學習,多多了解下情,多多傾聽老百姓的意見。在下基層檢查工作時,多一些臨時停車,少一些「既定的線路」,少看「花」,多看「刺」。只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這些,又何嘗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理解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