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無意複製大國崛起掠奪模式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06-12-10 1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中央電視台播出了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並引發了國內外華人傳媒的熱議。 此間環球時報發表文章說,從這部紀錄片中,不難看出,昔日的大國崛起充滿了壓迫和剝削,甚至是充滿侵略和掠奪的殖民強權。從15世紀到今天,這些國家輪番演繹出的大國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強權掠奪史。有人認為,大國崛起的第一桶金往往離不開對外的瘋狂掠奪。那麼掠奪的崛起模式也是今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必經之路嗎?這一連串問題都值得我們思索。

  據中評社關於大國崛起這個命題,早在古代中國就有了邏輯上的詮釋,孟子所謂「以仁假力者霸,霸必有大國」。(《孟子•公孫丑上》)我理解,這裡的「霸」,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霸權主義」,而是有影響力的國家;所謂的「仁」,則是國家制度以及合理的內外政策,而「力」就是一個國家的現實國力。也就是說,實力並不是決定大國崛起的唯一要素,順應時代潮流的制度和對內、對外政策也同樣重要。

  實踐也證明,法西斯式的掠奪並不是成為大國的必經之路,促進大國崛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二戰中的侵略者日本和德國在戰後變得一貧如洗,這就說明,他們那樣的「強國」手段成本過於高昂了。就如同做生意一樣,孤注一擲換取的卻是血本無歸。而此後日本和德國都是不同程度地遵循了「以仁假力者霸」這個治國理念,合理的經濟政策讓二者再次回歸世界強國之林。我不敢說孟子的大國理念現在已經波及全球,至少在保羅•甘乃迪的《大國的興衰》里可以看出外國學者對這一觀點的認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推動了人們形成了以經濟力量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觀念。日本和德國的快速發展,從反面證實了一點,通向大國的路有很多條,並非只有掠奪一種方式,經濟的繁榮、科技教育的進步同樣可以成就大國的崛起。而現行的國際體制和國際環境決定了,15世紀開始的那種以對外探險為開端、進而劃分地盤並進行掠奪的崛起方式已經為時代不容。

  中國會選擇什麼樣的崛起道路?這是世界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從中國自身的情況看,幾千年來中國民族習慣於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而沒有掠奪他國財富的文化傳統和貪婪品格。如今中國實現了經濟的繁榮,這並不是依靠對其他國家進行掠奪而淘來第一桶金,相反,中國今天的成績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一步一步取得的。中國提出的「和平發展」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也包含著中華文明、科技水準、教育方式等多方面內容。

  當然,僅有經濟的強勢、開明的政治以及和平的理性,依然不能確保實現大國崛起之夢。在北宋時期,經濟昌盛,文化繁榮,政治環境開明,但最終依然走向了沒落。去年5月22日,美國《紐約時報》在評論版中罕見地出現了中文標題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雲煙」。這雖是作者對美國現行政策提出的警告,也無疑給了我們一個警醒:大國崛起之路,必須要保持軟硬兩種實力的綜合平衡,不能有一點偏頗的意味。

  當今世界,人類正在告別原始方式的血腥掠奪,所帶來的卻是一年所積累的財富相當於古代幾個世紀的總和,這充分論證了「和平發展」是順乎時代潮流的先進思想。在現代社會裡,列強當年的掠奪模式具有不可複製性,而中國也無意走那條老路。中國的崛起不僅意味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意味著中國正走出一條全新的崛起之路。

0

主題

1495

帖子

30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6
沙發
worldland 發表於 2006-12-11 10:11 | 只看該作者
同意以上意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