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0名中國人感動非洲 上千非洲人被她們救助(圖)

[複製鏈接]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6-12-10 16: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莉(中)和農工們在一起。

2006年12月7日晚,靳輝出席了「首屆中非友好貢獻獎」頒獎典禮。

38年前的一天,42歲的他帶著一支350人的技術隊伍,遠赴陌生的非洲,開始了坦贊鐵路的勘探工作。在那塊廣袤的土地上,他和5萬多名中國人員及10萬名坦贊工人一起,與叢林、荒漠和野獸搏鬥了8年,建成了當時被西方質疑「不可能完成的」坦贊鐵路。今天,滿頭銀髮的靳輝和另外9位中國人,接受了非洲各國駐華使節為他們頒發的「感動非洲的10個中國人」稱號證書及獎盃——

他們把寶貴時光貢獻給非洲(今日關注)

本報記者 宋 冰

■上千非洲人被她救助

李莉是14年前跟隨丈夫來到尚比亞中肯農場工作的。

在這以前,她一直平靜地在一家中國醫院從事護理和實驗室工作。

1993年,中國農墾公司把一個新農場——中肯農場交給李莉夫婦管理。十幾年前的中肯農場,只是一片待開墾的處女荒原。數千畝的土地上,沒有人跡,沒有水,沒有電,也沒有路。伴隨他們的是雜草、灌木林和一座孤零零的平房,還有200隻和他們一起分享這一切的小雞。

兩年之後,小雞們才有了自己的雞舍。那是李莉夫婦倆親手搭建的。就是這簡陋的雞舍和一群小雞,10年後變成了4000萬元人民幣的產業。

「李莉夫婦倆讓小雞下了金蛋。」大家後來都這麼說。

「十幾年來,每天起早貪黑的,就是挖井、修路、餵雞、清理雞舍。」在北京的實驗室里穿慣白大褂的李莉說:「半夜還要起來檢查雞舍,一天能睡5個小時就算奢侈了。」

畢竟是醫務工作者出身,加之辛勤和細心,10多年來,李莉的農場從未發生過疫病。

1994年中肯農場獲得了國家60萬美元的援外專項資金扶持,到1998年即返還本息72萬美元。「下金蛋」的農場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至2005年底,生產規模達到年出欄肉雞20萬隻、生豬800頭,年產牛奶50萬升。玉米和大豆產量也以千噸計。如今的中肯農場已經成為了當地最大的農場之一。

當年兩個人開墾的處女荒原,10多年來累計為當地百姓提供了7000多個就業崗位,為1.4萬多人提供了住所,給當地社會贊助近兩萬美元,支付當地貸款利息15萬美元。李莉夫婦還為400多名非洲兒童購買了課本和提供就讀交通工具。護士出身的李莉還時常為當地農民提供免費醫療護理服務和藥品,上千個當地非洲居民受到過她的救助。

這一切都讓李莉在當地得到了極大的尊敬。「她是天使。」許多非洲農民就是從李莉的身上認識了中國。

■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艱辛

當滿頭銀髮的靳輝從非洲貴賓手中接過榮譽證書的時候,台下許多熱烈為他鼓掌的國內同胞都想像不到,當年他經常會從大象的腳印里取水喝。

在30多年前的坦尚尼亞,靳輝和他的同伴住的是用泥塊和木棍搭成的臨時小屋。他們需要經常穿越無人地帶,警惕巨蟒的出沒,也需要提防從草叢中猛然衝出的野牛。

遠離親人、迥異的氣候、艱苦的生活環境,在非洲,他們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他們每個人的榮譽光環,都是由常人難以忍受的困苦組成的。

1969年8月的一天,靳輝的勘測小組開車進入了保護區,結果遭遇了犀牛。當他們小心翼翼地準備繞開這種危險的龐然大物時,犀牛像發了瘋似地朝他們追趕上來。

「我們的汽車開不快,眼瞅著犀牛越來越近。」靳老至今回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創下了用一年時間完成修建坦贊鐵路502公里的紀錄。為了坦贊鐵路,60多名中方人員在這塊土地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孫梅芳儘管不像李莉那樣去開墾處女地,但在摩洛哥,她同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摩洛哥是伊斯蘭國家。根據當地的風俗,一個丈夫可以娶4個妻子,而妻子又以生子為榮。」孫大夫說:「可想而知,婦產科在當地醫院會是多麼重要和繁忙。」

孫大夫所在的醫療隊里,只有她一名婦產科醫生。於是,兩年中,救助1149人次、394例婦產科大小手術,加上門診、急診、產房、手術及搶救,都得由她一個人承擔。在摩洛哥的日子裡,孫梅芳沒有過過一個休息日。不管是剛端上飯碗,還是通宵搶救病人剛剛歸來,一旦又有新的產婦,她又精神抖擻地出現在她們面前。

一次,在接診一位臨產的雙胞胎產婦的時候,孫大夫終於因勞累過度而心臟突發房顫,心率達140次以上。

「不能再進行手術了,給病人轉院。」周圍的人都勸她,但孫大夫毅然吃下藥物,以堅強的意志,及時搶救出一對龍鳳胎。

「這是危在旦夕的3條人命,我沒有選擇。」面對轉危為安的母子3人,她笑著癱軟在手術台前。

而隻身帶著中國研製的新型抗瘧疾藥品「科泰新」踏上肯亞土地的逯春明,以自己的身體,在當地實地嘗試這一新葯。10年的努力之後,「科泰新」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目前全球治療瘧疾唯一安全有效的新型藥品。如今,「科泰新」傳遍了30多個非洲國家。長期困擾非洲人民的瘧疾不再可怕。

足跡踏遍33個非洲國家的黃澤全數十年研究非洲問題,發表了1400多篇介紹非洲的文章。有關非洲的翻譯、編輯或著作達28部,總字數近1000萬,被中國學術界譽為「中國研究非洲第一人」。他的努力,為中非之間增進了解,進而相互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們愛非洲」

回顧起那段激動人心的日子,這一群已經不再年輕的英雄依然激情滿懷。

中國東方歌舞團的國家一級編導李雅媛從事中非文化交流40餘年。她曾多次執教非洲文藝工作,被中非友人譽為「中非文化大使」。1990年至1991年期間,已是43歲的她在塞內加爾染上了瘧疾,頭髮因此大把脫落,舌頭乾裂。但她仍用頑強的意志力與疾病抗爭。

「我無怨無悔。」如今年過6旬的李老師說:「我愛非洲,在這塊熾熱的土地上,我得到了心靈上的感悟。非洲舞蹈是人類文明社會的精神財富和資源,它帶給人們以震撼和美的享受。我有責任將它傳承下去,讓全世界認識了解非洲文化。」

「在我們幫助非洲朋友的時候,我們也得到了他們的很多幫助。」靳輝老人感慨地說:「這段友誼,中非人民是世世代代不會忘記的。」

「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援助始於1956年。」中國對外友協文交部副主任段北生介紹說:「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在自身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給予非洲各國人民以寶貴的支持和力所能及的援助。」

他說:「50年來,中國向非洲提供的各方面的援助有444億元人民幣,大約實施了900個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項目。近年來,中國又減免了非洲31個重債窮國的債務156筆,共計105億元人民幣;並忠實地履行了第二屆中非合作論壇上的承諾,為非洲培訓了1萬名各類人才。」

前不久閉幕的中非合作論壇上,中非宣布建立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中國承諾,到2009年,中國對非援助的規模將增加一倍,力爭到2010年使中非貿易達到1000億美元。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中非友誼做出新的貢獻。」中國對外友協會長陳昊蘇堅定地說。

「這個稱號,旨在獎勵長期致力於中非友好事業、成就突出、在中國與非洲均擁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中國人士。」望著這一個個把自己最寶貴的人生時光貢獻給非洲的中國人,非洲國家駐華使團團長埃萊·埃利·埃蒂先生說:「感謝中國,感謝所有援助過非洲的中國友人,非洲人民會永遠記住他們……」

16

主題

415

帖子

10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3
沙發
Bilin 發表於 2006-12-10 21: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95

帖子

30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6
3
worldland 發表於 2006-12-11 1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