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博爾頓被迫辭職:布希政府又墜一隻鷹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06-12-9 08: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布希政府「屋漏偏逢連陰雨」,12月4日又痛失一隻「鷹」。布希星期一下午親自宣布接受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的辭職,原因是他對博爾頓的任命得不到新被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的批准。
布希剛失去了為他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的拉姆斯菲爾德,現在又與在外交上為他衝鋒陷陣的博爾頓訣別,近乎「四面楚歌」般的形勢令人觸目驚心。博爾頓不是普通的大使,他的離去更是一個清晰的信號:民主黨控制國會後已經向布希政府打響了「第一槍」。

無論在國內,還是在世界上,現在都缺少對布希的足夠同情。在所剩的兩年任期中,布希將如何「撐下去」?

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最近成了布希的傷心地。美國東部時間12月4日下午3時,布希與博爾頓來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布接受博爾頓辭職的消息。近一個月前,他剛剛在此送別「老戰友」拉姆斯菲爾德。與上次他同時帶來了拉姆斯菲爾德的繼任者蓋茨不同,這次布希並沒有帶著博爾頓的繼任者。

布希先對博爾頓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期間的功勞足足說了兩大段話,然後開始嚴厲地攻擊起反對博爾頓留任的「一小撮參議員」。他沉下臉,提高了聲音說:「對於一小撮參議員用戰術極力阻止博爾頓大使的任命表決……在如此敏感和重要的時刻破壞了我們的外交工作……不僅損害了我們的國家利益,還使得有志為國家服務的傑出青年男女備感沮喪。」在宣讀完接受博爾頓辭職的聲明后,布希再次緊緊握住博爾頓的手深情地說:「你做了一個大使所能做的一切,我會想念你的。」

從拉氏辭職到博爾頓下台,布希政府在一個月內連續兩次被「釜底抽薪」。美國媒體將布希當初對拉氏辭職和現在對博爾頓辭職的態度進行對比后發現,布希宣布拉氏辭職的消息時,只是對拉氏表示感謝,沒有更多的評論;但此次對博爾頓辭職,布希表現得異常憤怒,直言他對某些人阻撓博爾頓留任「很不高興」,甚至還嚴厲指責共和黨內部的不團結。

按理說,拉姆斯菲爾德職位比博爾頓的職位更重要,為何布希對後者似乎更有「依戀」之情?分析人士認為,拉氏的辭職是當時布希在中期選舉后採取的「主動放棄」措施,而博爾頓的辭職是在布希想極力挽救而無能為力的情況下發生的,布希甚至沒來得及想好博爾頓的繼任者。這使布希感到了無奈,不僅讓布希看到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合作的無望,而且看到了共和黨內部也在分裂,這無異於傷到了布希班子的「筋骨」,難免令他「悲由心生」。

博爾頓是布希政府中著名的鷹派大將。他與布希家族有著極深的淵源,曾在老布希任總統時期擔任高官。在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選票糾紛中,律師出身的博爾頓為布希打贏選舉官司出力甚大,后被布希任命為副國務卿。博爾頓當上副國務卿后,積極鼓吹強硬外交路線,說話經常口無遮攔,《華爾街日報》甚至稱博爾頓為 「美國國務院最危險的人」。

他曾多次遊說有關國家把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趕下台;他曾對朝鮮領導人出言不遜,以至於朝鮮政府發言人表示,平壤「不會和博爾頓這樣的人渣和吸血蟲對話」;他還批評聯合國稱,要是聯合國不為美國利益服務,美國將不要聯合國,他甚至揚言:「如果紐約的聯合國大樓少了10層,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2005年3月,布希提名博爾頓出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按照正常程序,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的任命需要得到參議院2/3議員同意,但民主黨用阻礙戰術阻止博爾頓的任命過關。2005年8月,布希利用國會休會期間總統有權暫時直接任命重要職務的憲法規定,繞開參議院強行任命博爾頓為常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成為聯合國成立以來,美國第一個沒有得到參議院批准就上任的常駐聯合國代表,但他今年必須得到參議院同意才能留任。

布希當時的想法是,先讓博爾頓干一年,干出成績后,再讓參議院點頭認可。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美國中期選舉中,民主黨控制了國會。明知博爾頓的提名根本沒有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對博爾頓「情有獨鍾」的布希仍然於11月再次提出對博爾頓的任命。

布希這次確實作了極大努力想讓博爾頓留任。實際上,博爾頓在12月1日就給布希寫了請辭信,但白宮到4日才宣布接受他的辭職。據《紐約時報》報道,幾天來,副總統切尼等布希班子成員為博爾頓留任一事想盡了辦法,他們試圖遊說反對的議員,但沒有成功。

美國媒體認為,博爾頓今天的結局早在預料之中。如果說拉氏是伊拉克戰爭的犧牲品的話,那麼博爾頓則是兩黨之爭的犧牲品,他的下台是美國中期選舉的後續效應。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表示:「民主黨的行為大大削弱了布希總統任命合適人選的權力。

毫無疑問,博爾頓是完全稱職的。」美聯社評論認為,博爾頓的辭職表明,中期選舉后,儘管布希和共和黨大談兩黨合作,但實際上兩黨並沒有合作的誠意,即使此前兩黨還存在合作的可能性,那麼博爾頓的辭職為這種合作畫上了句號。

博爾頓辭職也成了聯合國當天的頭號新聞。不過,對他的辭職,聯合國內各方反應不太相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幽默地表示:「這下我們兩人一起畢業了。」他說:「博爾頓作為美國大使盡了職責,維護了美國的利益,同時他也儘可能與其他國家大使一起工作。」

坦尚尼亞常駐聯合國代表馬西加則認為,博爾頓在聯合國製造了一種「令人不安」的氣氛,他經常在安理會會議上喧賓奪主,有時還提出一些頑固的想法。博爾頓過分好鬥的風格引發了沒有必要的爭論,使富國和窮國之間有關人權、聯合國改革等的分歧加劇。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大使對記者表示,博爾頓是一個勤奮、盡職的人,他一直在積極推動維護美國的利益。「儘管在有些問題上我與他有分歧,我們還是能夠一道工作。」

也有分析認為,博爾頓到聯合國后,還是有所改變的,並沒有發生太離譜的事情。他雖然有時態度相當強硬,但還是能做出妥協,至少會有一些外交姿態。比如在安理會磋商關於朝鮮試射導彈的決議時,中國堅決反對引用授權動武的《聯合國憲章》第七章,他為了使決議草案得到通過,取消了有關內容。在通過決議那天,他還專門戴上有北京奧運標誌的領帶,向中國示好。

路透社以《威嚇與嫻熟的外交家》為題評論稱,博爾頓辭職使美國的聯合國外交鐘擺暫時停頓。博爾頓帶著布希交付的改革聯合國等重大使命而來,但他離開時美國外交卻充滿了全球性挑戰。

拉姆斯菲爾德和博爾頓這兩位布希政府中著名的「鷹派」人物先後辭職,使人們更加關注布希政府的鷹派政策是否會分崩離析。《紐約時報》認為,博爾頓的離去可能會帶來多米諾骨牌效應,布希今後恐怕將孤掌難鳴,在布希剩餘的兩年任期內,有關內政、人事、預算、情報等勢必面臨更艱巨的挑戰。

文章認為,布希選擇的博爾頓繼任人選將表明布希政府最後兩年任期的走向,一些外交政策的現實主義者正接替在意識形態上持保守態度人士的職務。

《華盛頓郵報》5日在頭版發表評論稱,布希在忍痛割捨博爾頓后形勢「惡化」,外交班子非常空虛。博爾頓是布希外交班子中的重要人物,他深度捲入處理伊朗、朝鮮及黎巴嫩危機的事務,他的辭職使布希外交團隊又破了個洞。而且這個外交班子還會繼續萎縮:自佐利克辭職后,國務卿賴斯一直沒有助手單打獨鬥,她的外交顧問澤利科日前也已宣布年底辭職。

《洛杉磯時報》5日發表文章稱,博爾頓的辭職可能發出了美國外交轉向的信號。博爾頓的辭職連同民主黨控制國會兩院及韓國人潘基文擔任聯合國新秘書長,這一系列事件代表著美國與聯合國自伊拉克戰爭以來僵硬的關係可能有一個嶄新的開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傅夢孜認為,最近一段時間,由於美國深陷伊拉克泥沼,政壇上的「鷹派」幹將走的走、閉嘴的閉嘴,就連曾被媒體譽為「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副總統」的切尼也不太吭聲了。

不過,傅夢孜認為,布希政府中的「鷹派」受挫並不等於美國新保守主義政策的改變。實際上,由於美國面臨著嚴峻的反恐形勢,保守主義理念仍在社會中佔上風,只不過變得溫和些了。

567

主題

5446

帖子

1816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蹲著吃飯的農民

Rank: 4

積分
1816
沙發
coolermaster 發表於 2006-12-9 20:49 | 只看該作者
應該說是小布少了一條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6: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