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姓氏親考---馮姓宗譜

[複製鏈接]

15

主題

96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追風者 發表於 2006-12-17 07: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是一個老研究員級館員對本家姓氏的研究成果。
                                  馮姓宗譜始略

一、馮姓流源
宋代人編纂的《百家姓》把馮姓列於第九位。馮氏是中國二十七大姓。窮流溯源,馮姓始於春秋。據《世本•氏姓篇》載:馮姓是「鄭大夫馮簡子之後」。馮簡子是春秋後期鄭簡公時人,史學說他「能斷大事」,當時子產為政,許多大事都同他商議。因鄭國建於今河南新鄭,故此支馮氏出自新鄭。
唐人林寶《源和姓纂》說馮姓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畢萬封魏,支孫食采於馮,遂氏焉」;同時又引用了《世本》的話。據《史記•魏世家》記載,畢公名高,為姬姓,被周武王封於畢(今陝西咸陽市東北),於是為畢姓。其後絕封,至春秋時,其後裔畢萬,為晉國大夫。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年),晉滅魏(今山西芮城東北),以魏封畢萬,后稱裔氏。又據《東觀記》「魏之別封曰華侯,華候孫長卿食采馮城,因以為氏」可知,畢萬裔孫有個叫長卿的,封邑為馮城(在今河南滎[音xing型]陽縣西),以邑為氏,就是馮氏。

[ 本帖最後由 追風者 於 2006-12-17 07:48 編輯 ]

15

主題

96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8
沙發
 樓主| 追風者 發表於 2006-12-17 07:43 | 只看該作者
戰國時有馮亭,任韓國上黨守,入趙,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黨潞縣(今山西路潞城東北),有的在趙(今河北境),子孫有許多為將相,如秦丞相馮去疾,御史大夫馮劫等都是馮亭的後裔。至西漢文帝時車騎都尉馮唐封地馮翊(今陝西韓城扶風安陵),其地舊附馮姓。後為避戰亂,一支改姓司馬或同姓的。其弟馮騫自上黨徙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此外,先秦時期,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三國以前,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縣等地及湖北公安者。河南馮氏則分佈於今內黃、寶豐、焦作、南陽、安陽及唐河湖陽等地,其中湖陽馮氏為當時著姓大族;東晉末,長安信都(今河北冀縣)馮氏又有徙居和龍(今遼寧朝陽)者。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潁(音ying影)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之後;出上黨(今山西長冶)者,西漢左將軍馮奉世之後;出長樂信都者,漢宜都侯馮參之後,出京兆(今陝西西安)者,燕王馮弘之後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馮弘之孫,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者,唐監察御史馮師志之後。唐玄宗時著名宦官高力士,本為高州(今廣東高州縣東北)人馮盎之曾孫,後為宦官高延福收養,改姓高,此為馮姓改為高姓者。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一支避亂南遷福建寧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的平遠、潮州、揭陽,后再遷至豐順、梅州等地。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馮氏有數支移居台灣,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96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8
3
 樓主| 追風者 發表於 2006-12-17 07:44 | 只看該作者
戰國時,有馮灌 ,為齊國孟嘗君田文門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債息。把不能還息的債券燒掉。替田文收買民心,西漢有馮奉世,上黨潞縣人,宣帝時曾率兵擊破莎車,後為左將軍,封關內侯。東漢有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東)人馮異,劉秀即位后被封為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京兆杜陵人馮衍,為辭賦家,巴郡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人馮緄,官至延尉。十六國時,長樂人馮跋,乘後燕內亂,推翻慕容熙的統治,據昌黎(今遼寧朝陽)建立地方政權,國號燕。史稱北燕,歷時27年,於公元436年為北魏所滅。北魏有馮太后,變為長樂信都人,文成帝皇后,曾臨執政25年。五代時,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人馮道,後唐、後晉時歷任宰相;契丹滅後晉,又附契丹任太傅;後漢時任太師;後周時又任太師、中書令,成為歷史上少有的歷事五姓的人物。南唐有廣陵(今江蘇楊州)人馮延已,忠主李王景    時官至宰相,是當時著名詞人。北宋有大臣馮京,仁宗師知開封俯,神宗時進參加知政事。元代有散曲家馮子振。明代有散曲家馮惟敏,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清代有詩人馮班,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馮雲山,清末有大敗法軍的名將馮子材。近現代有詞人馮煦。1917年任代理總統的北洋直系軍閥首領馮國璋。愛國將領馮玉祥,史學家馮承鈞,農學家棉花專家馮澤芳,詩人文學評論家馮雪峰。女小說家馮鏗。史學家馮友蘭、馮其庸、馮亦吾,詩書畫金石家石魯(馮亞珩•hang•航)。全才作家馮宗璞,航天專家馮鍾越等文韜武略,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96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8
4
 樓主| 追風者 發表於 2006-12-17 07:44 | 只看該作者
二、漢南馮姓譜系源流
漢南馮氏苗裔始祖馮簡子公,祖籍河南新鄭,歷史中的馮氏兒度門第顯赫,業光後嗣,支裔蕃衍,族支愈眾,星散各地。在北宋、南宋的歷史變異中,新鄭馮族一支移徙湖廣,這支馮裔在麻城,孝感承繼祖族詩禮傳家的風範、繁衍為一方大姓望族。追溯中國人口變遷的複雜歷史,最為突出的是金初天輔年間(1117-1123年)延至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歷金、元、明、清四朝六百多年,由官方組織強制性移民二十多次。僅明洪武年間就移民十次。共移民約八十萬戶。其外還有為避戰亂、災異、公職調遣移民不分批次流民更多了。在這繁雜的歷史演進中,世居湖廣孝感的馮氏望族,只能承傳懿德永存,光前裕後的門弟風範,響應「湖廣填四川」的召喚,於明洪武年,一支脈徙居重慶;一支脈移漢南十八里鋪馮家嘴、安然寺。一支移南鄭縣七里壩湖廣營。行前馮氏闔族聚宗廟重申馮氏族規約言。徙居長孫各領新編譜序班行。移居漢中馮家嘴安然寺的馮支始祖,稟承祖訓家風,耕讀傳家,支裔蕃衍。於清道光年間(1821-    )一脈由馮家嘴遷居南鄭縣靈泉山下的南華院、陳家營居住。近代這支馮裔子孫又遍布各省海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96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8
5
 樓主| 追風者 發表於 2006-12-17 07:45 | 只看該作者
三、馮氏宗嗣收譜約言二十五則
(一)        孝父母      (十一)敦友愛      (二十一)懲遊戲
(二)        尊長上      (十二)嚴內治      (二十二)禁淫慾
(三)        和宗族      (十三)習禮讓      (二十三)勿偏愛
(四)        睦鄉里      (十四)守廉節      (二十四)嚴謗誣
(五)        教子孫      (十五)嚴非為      (二十五)存宗信
(六)        安生理      (十六)戒爭鬥
(七)        崇節儉      (十七)別婚姻
(八)        完糧餉      (十八)辯異同
(九)        正名號      (十九)重親盟
(十)        勤祭掃      (二十)戒越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96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8
6
 樓主| 追風者 發表於 2006-12-17 07:46 | 只看該作者
四、新編班行譜序
天世全德義           忠樹煥文章
長春啟朝繼             永遠慶安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96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8
7
 樓主| 追風者 發表於 2006-12-17 07:53 | 只看該作者
此文是南鄭馮忠驊老先生十幾年的心血所作,請馮氏宗嗣收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8
Blue Ivy 發表於 2006-12-17 20:4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追風者 於 2006-12-17 07:46 發表
四、新編班行譜序
天世全德義           忠樹煥文章
長春啟朝繼             永遠慶安康


馮老先生是忠子輩的, 後人收藏此譜, 自當延續下去.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96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8
9
 樓主| 追風者 發表於 2006-12-18 19:23 | 只看該作者
Blue Ivy 版主說的對,馮老先生是忠字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0: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