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6-12-8 0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宗教里都講信,信是什麼?

清朝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里有一段話說得很好。供宗教徒們參考。


此經(佛說阿彌陀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願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行則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后,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釋迦如來決無誑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

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為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凈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凈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

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凈莊嚴,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

如此信已,則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而自心穢,理應厭離。極樂即自心所感之凈,而自心凈,理應欣求。厭穢須舍至究竟,方無可舍。欣凈須取至究竟,方無可取。故《妙宗》云: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設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不舍,即是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若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無非法界。

凈空法師的解釋:


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后,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這幾句話意義很深。現前一念之心即是真心,並不是肉團心。亦非能思維能想像的緣影妄心。從時間上講,心中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非緣影心。從橫的方面說,沒有邊際,沒有界限,不是緣影的妄心,妄心有三世,有是非人我界限。真心沒有這些,也等於說,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就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現在一天到晚隨著世間社會大眾之緣,而真心無絲毫改變。此節在楞嚴經十番顯見中分析最詳。佛舉出一樁事情即見性,見性是真心,超越三際十方。在凡夫位,終日隨緣,亦無改變。當時波斯匿王聽了很歡喜,知道身有生滅,而在生滅身中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性才是自己。不生不滅是真我,生滅的是假我。十方虛空無量無邊的星球國土,乃是由自己一念真心中所變現出來的。世間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研究探索,太空的星球從那裡來?生物如何演變出來?現在還找不到根據。科學進步,有些事實可以證明與佛經中所說吻合,而其根源,科學家的探討還沒有辦法達到,因科學之研究始終沒有離開分別執著,他們是由意識心中變現出來。意識心的功能很大,能緣虛空法界而緣不到真心。換言之,虛空法界的根源他們沒有辦法緣到。科學的理論用動,而佛法用靜。動靜是一個,動到極處就是靜,靜到極處就是動。如曉得動靜是一個就大徹大悟。佛法用定,科學用動,二法皆對。但科學家必須憑藉科技才有所邁進。佛法不需要外界幫忙,只憑內心的定功即能看到事實真相,這種境界乃是『入佛知見』。

西方世界以及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皆為自性所變現,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唯心凈土,自性彌陀。我要往生自己變現的凈土,還有什麼障礙嗎?理論如此,事實上我們的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不能達到一念。如果一念回心,決定往生。我們知道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自心本具極樂。所以念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是回歸到自性,從一切妄想雜念中回到一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前面『南無』二字是『歸依』,亦即一念回心的意思,要回歸到自性。在其他宗派非常難,禪宗講明心見性,要把見思煩惱斷盡,還得破幾品無明,才能回歸自性。凈宗就方便,只念一句佛號,人人能修能證。

第二個信他。『他』就是釋迦佛與阿彌陀佛,希望他們幫助輔導我們,自己能力不夠,需要佛菩薩加被。凈土三經句句真實,依經修學,決定成就。彌陀四十八願,願願皆是成就眾生。阿彌陀經原文內說十方佛,華人喜簡,所以羅什大師把十方佛並為六方佛。六方佛皆出廣長舌相,讚歎此法門,為釋迦佛作證,證其真實,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這幾句話,分量很重。隨順釋迦佛,隨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隨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的勸誡,死心蹋地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隨順諸佛的教誨。如問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典,那一部經典最真實,答案是阿彌陀經,直捷了當教我們當生成佛的法門。大乘經比小乘經真實,一乘經又比大乘經真實,彌陀經是真實中之真實。

『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為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凈土。』佛在法華經上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不過種一個因而已,「不管有心無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將來生西方的種子。」明白此種事實,即知如何度眾生,無論有意無意,使人念一聲阿彌陀佛,他就得度了,遲早都要往生凈土。『一心不亂』的標準很高,有些人擔憂,恐怕不能在這一生往生。夏蓮居老居士將羅什與玄奘兩位大師所譯之阿彌陀經會集成一本。玄奘所譯的阿彌陀經並沒有一心不亂字樣,只有『一心繫念』。我們聽到一心繫念,似乎覺得可以辦到。無量壽經講的『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似乎也能作到。但羅什的譯文並未翻錯,因玄奘對羅什的本子很佩服,沒有任何批評,而且他的大弟子最得意的門生窺基大師,唯識宗開山祖師作一部阿彌陀經註解,若照現代人的習慣窺基一定用老師玄奘的譯本,而窺基用羅什的譯本,可見師徒對羅什本子均表贊同。一般行者講念佛『工夫成片』就是無量壽經中之『一向專念』。念到工夫成片,到臨終阿彌陀佛來接時,先有佛光照到行者,業障立時消滅,工夫自然加倍,達到了一心不亂。若是已經念到事一心,經佛光一照,即能達到理一心。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一心不亂,不必顧慮,只要老實念,一定成就。

『信果者、深信凈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果報就是往生,一定要把往生凈土作為唯一希求的目標。在現前這個社會,生活環境一切隨緣,今生本來是酬業而來,唯有一心求生凈土。西方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上善人』非普通人,指等覺菩薩,西方等覺菩薩不計其數,皆由念佛三昧得生。『三昧』譯為正受,正常的享受,又譯為禪定。念佛人心中只有阿彌陀佛,無其他雜念,心中快樂,無煩惱憂慮牽掛,功夫即能成片。果能老實念下去,三昧工夫自然不斷的提升,必有成就。因果如影隨形,絕無虛棄。

信事者、西方極樂國在十萬億佛土外,確實有,非庄生寓言。我們有善心、有噁心,有真心、有妄心,有清凈心、有染污心。這個娑婆世界是我們貪嗔痴慢心變現出來的。西方世界是我們一念清凈心變現出來的。凈土穢土統統是自性變現的,都不是外來的。凈土是佛的清凈心變現出來的,也是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人變現出來的。佛的心與眾生心是一不是二。

『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特別注意一念心,一念是真心,二念就是妄心。真心無內外,楞嚴經一開始就說七處征心,真心找不到,妄心也找不到。妄心有分別執著,所以有界限。分別執著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實際上亦無真正的界限。

西方有依正主伴。主、阿彌陀佛。伴、佛的學生,主伴是師生。皆是自己一念真心變現出來的。全事即理,整個現象就是理體。全妄即真,妄是相,真是性,真是能變,妄是所變。如作夢,能變夢境的是心,所變的是夢境。所以說全夢即心,全心即夢。『全修即性,全他即自』,均是事實真相。凈宗所修的即執持名號,念一句阿彌陀佛原來是『稱性起修,全修即性』。多少人不曉得,也不了解,在修學中是最高的法門。但如何修才能全修即性呢?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能如是則與性相應,與事實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全他即自包括依正主伴。以上所舉諸端是華嚴所說的理事無礙。『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如同一室之中有一千盞燈,光光相照,不相妨礙,乃是事事無礙。華嚴說四無礙,本經亦講四無礙,可見本經是小本華嚴。

如今地球污染嚴重,科學家說,如不改善,五十年後此地球即不適合人類居住。佛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今天眾生的思想、見解、精神的污染比環境污染更嚴重更可怕,如何凈化人心為當務之急。用『老實念佛』方法對治之當有成效。一方面弘揚佛法,使人了解六道輪迴,因果報應以及人生是苦等基本理論,令其棄惡向善。另一方面,勸人念佛,使其心地清凈,妄想減少,上敬下和,奉公守法。果能上下同心協力,認真去做,亦未嘗不能挽回世運於萬一。

『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而自心穢,理應厭離,極樂即自心所感之凈,而自心凈,理應欣求。』前面曾說過,虛空法界皆是我們自性所變之物。現前這個世界,十方諸佛剎土以及西方凈土也無例外,都是自性變現的。我們的真心是很單純的,所現的是常寂光凈土。心性迷了以後,迷有深淺之別,遂現九法界。西方有四土,除常寂光土外,每土均有三輩九品,全是帶業往生。實報莊嚴土華藏會上的等覺菩薩都帶了一品生相無明,也是帶業往生。其他諸佛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分的很清,每階層彼此都有隔閡,唯獨西方四土三輩九品沒有障礙,所以古德說一生一切生。大菩薩生到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同時他也能見到凡聖同居土往生的大眾。西方如此殊勝,能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求願往生之心自然生起。信願是往生之關鍵,世人聽了凈宗法門,心亦嚮往而仍不能立志發願求生,實因不自覺悟。真正覺悟的人要知道:第一、人生是苦。佛在大小乘經中已詳細開示,天人樂多苦少,人道幾十年壽命,苦多樂少。從造因上觀察,身口意三業造作,大多數人都是惡多善少,來生果報一定更苦。第二、人生是空。人生如夢如幻,幾十年光景,無論貧富貴賤,到了斷氣時才知道是一場空已非聰明人。晚上睡覺,眼一閉,睡著了,與死有何分別。那件東西是你的?連身體都不是,何況身外之物。果然覺悟,能開智慧得大自在,得失之念減輕,損人利己之事自不會作。第三、人生無常。滄海桑田,人有生老病死,地球時時都在變化,物質環境如此。世人似乎並未覺察,在感受上近乎麻木不仁。第四、人生無我。所有一切罪業皆由我執而生,如真知我身是四大假合,則煩惱至少可以減少一半。

佛經說四大,用地、水、火、風為代表,四大是物質。金剛經講世界是一合相,乃由基本物質所組合。它有四種現象:第一是物質,雖小而有體積。第二它有溫度,帶陽電,稱火大。第三它有濕度,帶陰電,稱水大。第四是動的,非靜止的,稱風大。四大是指基本物質之性質。任何東西均由基本物質組合,聚則成形,散則消滅。例如這隻粉筆由粉末聚合而成,把它碾碎,它就沒有了,只是粉末聚散而已,聚時未生,散時未滅,實為不生不滅,任何物質均如此。人身體之外還有精神,精神就是心經所說五蘊中之受、想、行、識,屬於心理作用,心理念頭生滅無常。身是四大假合,心是受想行識,這是身心真相,佛經中稱之為『人無我』。換言之、人身為四大、五蘊之假合,無長久之我體,故曰人無我。佛又說『法無我』,法指一切法中本無有我,應知所謂我者即主宰之義,亦存在之義。眾生不覺,於一切法中妄生分別之見,況一切法性本來空寂。金剛經云: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苦、空、無常、無我,在現生活中要時時體悟其意思與感受,對於厭棄這個娑婆世界有很大的幫助。西方凈土沒有這種現象,第一它沒有苦,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第二不空,真有而且永恆,十方世界剎土是八識的相分,相分就是物質,所以它是苦空無常無我。西方不同,是心性的相分,是無漏的,是真常的。

『厭穢須舍至究竟,方無可舍,欣凈須取至究竟,方無可取。』要舍須捨得乾淨,如認為舍是什麼事情都不作,專心念佛,就把舍的意義完全弄擰了。凡事皆作,而且作得比別人更積極更圓滿。積功累德,心裡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佛號外,所有執著牽掛憂慮皆無,這才算舍至究竟。求取西方極樂世界之心必須極為強烈,只有一個西方世界,只有一尊阿彌陀佛。此古德所謂有凈土。妙宗鈔所說『取捨若極與不取不舍亦非易轍』。妙宗鈔是智者大師作的,觀無量壽經疏也是智者大師作的,鈔是四明尊者作的,註解智者大師的疏。智者大師臨終念佛往生。他修觀想念佛,修十六觀經往生者。四種念佛皆詳載於觀經,以持名最簡單容易,穩當快速。

禪宗主張不著相,如不取也不舍,也是著相,著了不取不舍的空相。我們今天說不著相辦不到,真能作到對任何人一律平等對待才行,若是還有妄想分別執著以及批評議論,就不能說不著相。蓮池大師說:執事、如念佛念念相續,可以帶業往生。執理、偏於理論,捨去事修,並未明心見性,還是要搞六道輪迴。明心見性,談何容易。若執理廢事,理亦不圓。因理事是一,不是二。全事即理,取捨無非法界,此乃真是隨順諸佛真實教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8: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