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Web 3.0——瞎炒作還是新時代的種子?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06-12-7 18: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Web 3.0是什麼?有什麼價值?在革誰的命?這些問題很難回答,答案五花八門的。Web 3.0現在太小了,就像地里剛長出來的小苗,誰知道它是雜草還是樹苗。
搜狐IT消息,但決不可以掉以輕心,也許它沒多久就會展現出雜草本性而被拔掉了,但也不排除成為下一代網際網路趨勢的可能。

2005年的聖誕節對於微軟來說有一些不一樣,比爾·蓋茨在其高管會上,講述了下一步的網際網路戰略。這戰略主要圍繞一個新的概念展開--- -Web 3.0。不過在引領潮流方面,這一次微軟似乎並沒有走在前面。因為就在當月月初----2005年12月2日下午1:30分,公用信息平台服務商紅門資訊召開發布會提出了Web 3.0概念。「Web 2.0的概念是國外先提出來的,但是Web 3.0在國內外差不多是同步了。」做網際網路導航服務的二六五網路CTO林興陸說。

在很多人對Web 2.0還搞不清楚的時候,Web 3.0又出現了。迄今為止,用百度搜索Web 3.0,能找到76100個相關網頁,而用Google搜索,則能找到1210000個。有意思的是,雖然這個概念引起了如此廣泛的關注,但對於Web 3.0究竟是什麼,現在卻還處於眾說紛紜狀態。但同時,我們也從中看到了大家對此的濃厚興趣。

「Web 3.0可能是一種更有效的商業模式來承載贏利模式……」有人在博客上這樣寫道。這種說法讓一些人嗤之以鼻。「2005年,Web 2.0的總盤子才1.65億。」易觀國際資深分析師黃涌濤說。

「現在Web 2.0遇到了一些問題,很多人解決不了,就希望有個更大的概念能轉移視線,於是Web 3.0的概念就產生了。」也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這樣對記者說。

當然,持肯定態度的人也不少。「網際網路的方向是從網際互聯向網上互動前進的。

只要符合這一趨勢的技術,都大有前途,更不要說Web技術這樣的核心動力了。」信索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煜說:「Web 3.0現在是一顆種子,怎麼能說種子是不合理的?」

Web 3.0到底是什麼?也許概念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給廣大的網民帶來什麼,它能給廣大陷入盈利困境的網際網路企業帶來什麼。

什麼是Web 3.0

Web3.0究竟是什麼?人工智慧的新方式?Web OS?一百個人似乎有一百種說法。

「Web 3.0的網路環境中建造的系統能夠對於像『我正在尋找暖和的度假場地,預算是3000美元,另加一個11歲的孩子』的簡單提問得出合理和完整的回復,甚至於會給出最優度假方案。」這是紐約時報記者John Markoff的一篇報道中對於Web 3.0的描述:「計算機可以獨立思考而不是單純地執行命令。比如,個性化的金融投資組合;智能系統為家庭勾勒退休養老規劃;為高中畢業生提供教育諮詢像選擇最適合的大學。這些項目努力的目標就是充分利用日益強大的計算機創造Web 3.0。」

而紅門資訊則把Web 3.0的定義概括為以下3方面:首先,網站內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網站相關信息進行交互,能通過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時對多家網站的信息進行整合使用;其次,用戶在網際網路上擁有自己的數據,並能在不同網站上使用;另外,完全基於Web,用瀏覽器即可以實現複雜的系統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還有人認為,Web 3.0等同於網路操作系統Web OS:「這是一種基於瀏覽器的虛擬的操作系統,用戶通過瀏覽器可以在這個Web OS上進行應用程序的操作,而這個應用程序是網路的應用程序。」

二六五網路CTO林興陸也有堅定的看法:「Web 3.0 有3個特點: 第一,Web 3.0 的 API(應用程序編程介面) 是全球範圍的,也就是 XML Web Services;第二,Web 3.0 的速度達到 10G,所有的應用都不用擔心速度; 第三,Web 3.0 是一個技術框架或操作系統。」

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不過最好理解的形容也許是李煜的描述:「網際網路的發展是從網際互聯到網上互動。Web 3.0就是在Web 2.0的基礎上對於網上互動的進一步引伸。」

這些描述有共同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區別。對於同一個名詞有這麼多的解釋,這看起來有點糟糕。不過對此很多人態度樂觀:「即使開始的時候各人出發點不同,對Web 3.0做的概念也不同,但未來概念會合併。」

眾說紛紜的幾個焦點

Web 3.0究竟是不是概念炒作?一些人認為,現在Web 2.0遇到了一些問題,很多人解決不了,就希望有個更大的概念能轉移掉視線,於是Web 3.0的概念就產生了。但又有人產生疑問:如果是這樣,炒作的動機是什麼?

在Web 3.0面前,中庸之道似乎有點行不通,大家的觀點總是壁壘分明的分成兩個流派。雖然,對於這個概念更多的人不以為然。阿里巴巴總裁馬雲(馬雲新聞,馬雲說吧)曾經對眾多企業老總說:「Web 3.0是什麼東西?對大家有幫助的東西才是好的,管他是幾點零。」

在IT領域,理論似乎總是先行於應用。「東西都是沒出來前就要策劃好的。做Web 1.0 的時候要想未來Web 2.0 應該如何,做Web 2.0 的時候,更前衛的人應該在設計Web 3.0或者5.0。」林興陸說。

在這些設計者勾畫的烏托邦里,Web 3.0會有哪些革命性的變化?對於讓Web 2.0一直頭痛不已的盈利問題,Web 3.0能解決嗎?

是不是概念炒作?

奇客(Geek:自由思想和離經叛道的計算機嬉皮士)Ross Mayfield說:世上沒有Web 3.0這回事。如果說Web 2.0是網路泡沫的代名詞的話,那麼Web 3.0將是一場營銷炒作的災難。

黃涌濤:我基本認可炒作的說法。我相信Web 2.0代表了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但是Web 2.0現在遇到了一些問題,很多創業者為了讓自己的項目受到投資商的吸引,會加上一些標籤,Web 3.0應該算是其中一個。

大部分中國網民知道新浪,有多少人知道豆瓣呢?北京中老年人什麼時候才能知道豆瓣?

大家都知道標籤的重要性,但是有多少網民會使用標籤?有幾個人寫博客的時候使用標籤?Web 2.0還沒完全融入網民的使用習慣,更不要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李煜:我完全不認可炒作的說法。動機是什麼?Web技術是專業領域內的專業問題,炒作它幹嘛?如果希望引起一些人的注意,那麼引起注意之後呢?這個話題牽扯到了另一個問題:Web 3.0是企業行為,還是產業行為?如果提出Web 3.0概念的是制定上流產業標準的企業,推出這個概念也許另有目的,如果是學院派,則可能只是對行業未來發展做了一個前瞻性分析。

林興陸:我也不同意炒作的說法。現在似乎有無數的人和企業在同時發表對Web 3.0五花八門的見解和定義。除了微軟和紅門外,也有人支持Google和雅虎,認為他們才是最先提出這個概念的人。但也許這些說法都不見得對,我們公司從去年中旬就開始研究基於Web 3.0的應用了。你認為自己很聰明,全球和你一樣的聰明人有2萬個。你想到了 Web 3.0,自然還有2萬人也想到了 Web 3.0。

要革誰的命?

黃涌濤:、從Web 1.0到Web 2.0的變化是一個體系,在三個基本維度上實現了革命性的創新。第一是人的變化,網際網路是互動性的,但是以前人和人的交流少,現在交流拓寬了,你可以上我的博客留言,可以通過SNS建立網路關係。第二是終端變化,原來是C/S(伺服器/客戶端)的架構,未來的方向是分散式計算,每一台計算機不僅僅是接受信息的終端,也是信息發布的終端。第三是內容,Web 1.0時代是只讀的網際網路,現在正逐步變的可寫,而且更重視大眾的意見。但是從Web 2.0 到Web 3.0會有什麼變化?

我從這三個維度上都沒看出來。

李煜:Web 3.0和Web 2.0的區別很明顯,Web技術的出現絕對是符合大趨勢的。網際互聯讓大家都有機會接觸到海量信息,突破了很多物理的限制,讓人的智慧可以網際互動起來。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被媒體所控制的。互動形成之後,大眾把話語權拿到了手裡。比如博客是一個自媒體,任何一個消費者都可以自己訂話題,有什麼意見當時就可以互動起來。我覺得Web 3.0未來有可能變成單點對多點的互動模式,Web 2.0使博客主和博客之間的互動變得簡單,但還是沒做到讓人和人之間對等的溝通變得更加順暢。而且Web 3.0可能在智能鏈接上做更多的創新。

能突破盈利瓶頸嗎?

黃涌濤:正是因為Web 2.0不掙錢,對於Web 3.0投資者才更應該小心。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易觀國際做了大量的搜索研究,目前搜索市場的格局還是穩定在通用搜索為主,為Web 2.0的垂直搜索為輔的基礎上。很多VC投資垂直搜索的時候很猶豫,感覺錢不一定能收回來。很多基於搜索的創新都非常好,但是最終決定的是用戶,如果用戶不接受,那麼盈利永遠是一個問題。

李煜:盈利的問題不重要。在中國,整個網際網路領域嚴格意義上來講,盈利也是從2000年才開始的。一開始大家都做內容和免費服務,郵箱、論壇都免費,解決不了怎麼收錢和怎麼掙錢的問題,後來通過簡訊解決了。又出現了一些賺錢的產品,比如網路遊戲。但是最初大家還以為要全靠電子商務。技術工程師們雖然沒有經濟頭腦,但是普及之後總會有賺錢方法的。現在,博客是很典型的Web 2.0的技術應用,但沒有商業化,

所以大家認為它不成功。但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

採訪的時候發生了蠻有意思的狀況。我剛提出Web 3.0,就有人遏制不住內心的好奇:「現在媒體又在炒作概念啦?你們打算製造Web 3.0?」這樣的人不止一個,令人不免內心凄苦:提出概念的不是你們這些企業嗎,怎麼變成了媒體?

不過這個反應意味著兩件事:首先,大家都知道Web 3.0;其次,很多人認為這個概念是瞎掰,因為Web 2.0還沒做好呢。

後者很影響了一下我的調查熱情:若真是瞎掰我豈不是白費功夫?所幸支持這一概念的人也不少。而且信索經理李煜的一個描述堅定了我的信心。 「沒錯!Web 2.0的確沒做好呢,但是,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爬得不好就得出結論,說他以後走路很難看,也掙不到錢,這似乎沒什麼因果關係。愛迪生小時候笨乎乎的,但長大之後他是愛迪生。」現在對於Web 3.0的確眾說紛紜,誰也不知道它未來會怎麼樣,但它已經成為一個現象。也許未來會成為趨勢,也許很長一段時間內毫無起色,但我想,我們有責任記錄下這個現象,和爭論的過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9: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