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產古箏更風流

[複製鏈接]

26

主題

34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sdr 發表於 2006-12-8 1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是搞電聲專業的。業餘、如命地愛好音樂。近日偶受湖北邦傑藝術發展公司之邀,為他們咨詢民族樂器製作中、共鳴腔結構設計的相關問題。說老實話、這個邀請令我大吃一驚。國內民族樂器製作界商海迷茫、艱難度日、後繼泛人、難思進取的現狀,我早有耳聞。現在有一家企業要如此認真做事、而且是從結構聲學這一較高層次入手,不禁使我油然而生幾分敬意。當然,也難免幾分疑惑。
  走進位於武昌小東門的廠區,我是疑慮盡去,大吃一驚又至。原來這是–家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即開始專業製作民族樂器的老廠。七十年代,他們有幸承擔了號稱世界奇迹的、湖北隨州擂鼓墩古編鐘全部出土樂器﹝不含編鐘﹞的複製工作。近年來,他們製作的仿古樂器,曾在2004年文化部春節晚會作為壓軸節目亮象;他們仿製的古瑟,成功的解決了古樂器演奏問題。正由湖北省博物館送往歐州巡演。九十年代開始,他們集多年生產民族樂器的豐富經驗和對中國古樂器的深刻解讀,專業研製古箏,建樹頗多!
  走進企業的產品陳列室,我確實有眼前為之一亮的感覺。傳統古箏呆板木納、千年不變的形像,在這裡蕩然無存!當然,這一切改革都是嚴格限定在『國標』之內。為和廣大愛好者分享,我在這裡不妨詳細介紹幾種;首先看「天潤牌」古箏最具特色的新面孔。后岳山由傳統的s型木支撐改為由一顆顆晶瑩透亮的珍珠獨立支撐。不僅造型獨秀,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多弦聯奏相互影響和琴弦移位弊端。再看幾類獨具匠心的造型:「蕉葉箏」造型取材於傳統蕉葉古琴。不僅造型靚麗,更側重琴體共鳴箱之結構。箏箏琴聲起時,恰如風曳雨打蕉葉。琴在樂中舞,人在韻中行。「仕女箏」琴體豐滿園潤、厚重典雅。奧妙之處更在於、琴尾園弧採用整塊硬木成型,而此處恰為琴體共鳴箱之應力焦點。堅固厚重的結構有效遏制了共鳴箱有害諧波,使音質更顯清純。「唐裝箏」給古箏穿上『唐裝』讓中華韻味更濃。更重要的是、古箏首先是樂器,整體結構的合諧共振是決定音質的關鍵。而傳統古箏琴體上鑲玉貼貝的裝飾方法,實在少了一點科學......。
  儘管「天潤」造型讓人為之振奮。但古箏首先是樂器,追求音質才是製作永恆的追求!聽過各款「天潤」試奏之後,我最強烈的感受是『個性化』。「天潤」人告訴我;追求音質分兩個層次。首先是必須保證原汁原味,音準、音色,清、准、亮、厚、實。更進一步,就要滿足不同演奏者、不同曲目、不同環境等的個性化需求。才能人琴合一。才是追求音質的最高境界!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我從這裡看到了中國民族樂器製作發展的一些希望。實在遺憾的是,我沒有能力為各位樂友發圖片、播錄音。相信各位對「天潤」古箏,定會「觀方感其美,聽更悟其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1: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