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為何提出『一國兩制』試驗區構想」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6-12-5 1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為何提出『一國兩制』試驗區構想」

             ——專訪台灣地區金門縣縣長李炷烽



   「『一國兩制』試驗區的構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認為它對金門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11月13日,台灣地區金門縣縣長李炷烽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電話採訪時作上述表示。

   這也是他本月6日在「縣議會」提出金門做為「一國兩制」試驗區的構想之後,首次面對媒體。

   「 對『一國兩制』試驗區構想抱有希望」

   11月6日,台灣地區金門縣縣長李炷烽在「縣議會」提出金門做為「一國兩制」試驗區的構想,希望成為公共議題,讓金門跳脫藍綠對抗,甚至提供台灣地區未來出路的新思考。

   生於1959年的李炷烽,是土生土長的金門縣人,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在擔任金門縣縣長職務之前,他曾任小學校長、「國大代表」、「立法委員」、新黨黨團總召集人, 還擔任金馬地區兩岸交流協會榮譽事理長等職務。

   他所提出的構想,是「建立一種可以解開目前台灣地區法規制度對金門發展的束縛,以特區、特有法令來建構特有的制度,取兩岸制度之長,將金門列為『特殊的行政區』,以利金門發展,為兩岸開啟另一種互動選項,謀求兩岸雙贏。」 李炷烽對《中國經濟周刊》解釋說。

   此外,李炷烽在其長達9頁的《二十一世紀新台灣的出路,金門作為『一國兩制』試驗區之芻議》(以下簡稱《芻議》)提出:金門為「一國兩制」試驗區之歷史回顧、金門實施「一國兩制」的可能與實踐、「一國兩制」試驗區的定義、利弊分析等7項內容。

   他向《中國經濟周刊》描述,報告在台灣地區「立法院」引起強烈反響。報告出台後,在海外的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們,紛紛致函給他,對此事均持正面評價。

   同時,他告訴記者,希望收到大陸方面的反饋,並將關注大陸媒體對此的評論,他希望這些評論將成為下次召開「縣議會」對該問題討論的材料之一。

   11月15日,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在回答媒體有關將金門設立為「一國兩制」試驗區構想的提問時表示,「大陸歡迎台灣的有關黨派、團體和有關人士與我們就發展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交換意見。」

   李炷烽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一國兩制」試驗區的構想對於台灣地區的民眾來說並不陌生,金門一直都是台灣地區的「政治實驗區。」

   他認為這個實驗已進行了前兩個階段:第一個是從1956年開始,到1992年結束,金門實行的是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體制」;第二個階段是指2001—2004年的「小三通」。

   李炷烽告訴記者,6日所提出的《芻議》能夠將金門帶入一個全新的「政治實驗階段」,從經濟、民生、發展角度出發,逐步實現金門「一國兩制」試驗區的構想。

   李炷烽對金門縣所做的「一國兩制」試驗區寄託了很多希望,包括(與大陸之間)人才與物資利用管道,將可大開方便之門;(金門地區在)法令制度上的特殊需求可以被滿足;在世貿組織架構下(與大陸之間)的合作關係可獲得提升;自由港經濟活動的加速成長可以預期;兩岸的緊張關係將可有效緩和;未來和平統一后的法律衝突問題,可獲得試驗性的解決等。

   李炷烽在電話中坦言,目前最大的阻力在於金門過去的軍事管理使得百姓的思想一時難以轉變,「金門現在在制度上已經解放了,但是過去那個無形的牢籠還牽制著金門很多人的心,就像鳥在籠子里關久了,即使打開籠門,它也不敢飛出來。」

   「所以,金門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一國兩制』試驗區可讓鄉親當成公共議題討論。」李炷烽表示。

   專家:「單從『試驗性』看,對兩岸關係有借鑒意義」

   李炷烽還在《芻議》中提出,要成立金門「特別行政區」推動委員會,積極爭取兩岸相關機構授權;設立兩岸法律衝突專題研究計劃,規劃未來「特區」法制藍圖,及修建金廈大橋、建設料羅深水港等。

   正如他本人所預言,對「一國兩制」試驗區的構想是見仁見智,專家對此的評論褒貶不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認為,「鑒於台灣目前形勢的複雜性,對該問題最好不要主觀地評論。我個人認為,台灣地區地方領導者提出一些建議,就是為了地方的發展,藉助與大陸密切聯繫的優勢,從人才、經濟等方面獲得更多的利益。」

   中國社科院台灣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如果光從『試驗性』來看,這是一種創舉,對制度性建設,對兩岸關係有借鑒意義。同時,這樣的思路也會對台灣民眾產生一種啟示作用,會讓更多的人對兩岸關係有新的評價或構想,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國兩制』以前在島內是具有高度爭議性的話題,這樣的構想能否得到台灣當局認可,尚有待觀察。」

   「但我認為,大陸現在無論是對金門、馬祖,還是對整個台灣地區,條件都已相當優厚。」沈驥如進一步分析說:「近年來,大陸方面所採取的對台政策,一直都很溫和,也符合台灣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從兩岸的貿易發展情況就可以看出。」

   據商務部統計,2005年,兩岸間接貿易額達912.3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出口165.5億美元,大陸自台進口746.8億美元,大陸逆差581.3億美元。

   「如果光從兩岸貿易的統計數字看,逆差確實存在,但我們從大陸對台政策的深刻背景去分析,就會發現,大陸方面所採取的是惠及台灣民眾的政策,更多的是兩岸經濟的相互補充、共同發展。兩岸貿易是互惠互利的。」 王建民認為,大陸對台政策,確實惠及了台灣普通民眾,「我們不能只算經濟利益上的小賬,還要算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大賬。」

  《中國經濟周刊》 2006-11-20 第四十五期

[ 本帖最後由 laodai 於 2006-12-5 19:58 編輯 ]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0

主題

176

帖子

3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7
沙發
jjhu 發表於 2006-12-5 20:36 | 只看該作者
好帖, 和則兩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3: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