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操為何要建72座陵墓?

[複製鏈接]

2409

主題

9365

帖子

400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40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2000 發表於 2006-12-3 16: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曹操在喪葬上有別於歷代帝王,他對自己的身後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當時,曹操雖未稱帝,但權力與地位不比帝王低,為什麼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體力行呢? 據說,曹操一生提倡節儉,他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他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下詔「自裁」。宮廷中的各種用過的布料,破了再補,補了再用,不可換新的。有個時期,天下鬧災荒,財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員們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據傳,曹操早年曾干過盜墓的勾當。他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后屍骨縱橫、什物狼藉的場面,為防止自己死後出現這種慘狀,他一再要求「薄葬」。

為了防止盜墓,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採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當然也和他生性多疑有關。生前,他因多疑,錯殺了許多人;死後,他的多疑也不例外。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各個城門抬出。

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

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但誰也沒發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傳說,軍閥混戰年代,東印度公司的一個古董商人為了尋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幾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類的東西外,一無所獲。

1988年《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謎揭開》說,「聞名中外的河北省磁縣古墓群最近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在民間傳說中被認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這片古墓,現已查明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確切數字也不是72,而是134。」關於疑冢的說法便被確證不是準確的了。

但是,關於曹操屍骨到底埋於何處,仍然是個謎。據詩曰:「銅雀宮觀委灰塵,魏之園陵漳水濱。即令西湟猶堪思,況復當年歌無人。」由此推斷,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據《彰德府志》載,魏武帝曹操陵在銅雀台正南5公里的靈芝村。據考察,這也屬假設。那它還有可能在哪呢? 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譙縣的「曹家孤堆」。

據《魏書·文帝紀》載:「甲午(公元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亳州志》載:「文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曹操死於該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於鄴城的話,那魏文帝曹丕為何不去鄴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為了紀念其父曹操?《魏書》還說:「丙申,親祠譙陵。」譙陵就是「曹氏孤堆」,位於城東20公裡外。這裡曾有曹操建的精舍,還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據記載:亳州有龐大的曹操親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親、子女等人之墓就在於此。由此推斷,曹操之墓也當在此。

但這種說法也缺乏可信的證據,遭到許多人的質疑。

面對「曹墓不知何處去」的感嘆,人們對曹操的奸詐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認識。曹操一生節儉,帶頭「薄葬」,是有積極意義的。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也使盜墓者無從下手,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舉吧。

關於曹操的陵寢的真實情況至今仍是個謎,還有待於新的考古發現。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喝高

301

主題

1916

帖子

81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10
沙發
菜鳥潛水員 發表於 2006-12-4 00:52 | 只看該作者
曹操確實是一代偉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9

主題

9365

帖子

400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4007
3
 樓主| be2000 發表於 2006-12-4 15:37 | 只看該作者
又是一個太小心的人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6: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