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北高市選舉前瞻(一):北市選戰形勢比人強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6-12-1 2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撰文 方德豪     


編者按:在台灣,當局計劃於12月9日舉行台北和高雄的市長和市議會改選。這一北一南的台灣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現時當地輿論普遍認為:是次選舉既是台灣總統陳水扁和在野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一次實力測試,也是民眾對各政黨的受支持程度的一次表態。亞洲時報在線刊出台灣北高市選舉前瞻系列,將探討台北及高雄選前形勢以及其有關影響,敬請讀者垂注。


在台灣的首府台北,這次選前形勢跟過去數次有一個明顯分別,就是所謂的「游離選票」大幅減少;換句話說,大部份選民似乎已決定了投票取向。


據四年前的選前民調結果,較多選民在選前非常接近的時間,仍持觀望態度。因為「游離選票」數量甚大,最後結果的變數也相對多。可是,在這次選舉前夕,大部份民調都有約八成受訪者自稱已決定了投票取向。這麼一來,在民調結果上顯示的「領先者」似乎就站於相對有利位置。而在台北市,這位被民調看好的「領先者」就是國民黨的候選人郝龍斌。


必須承認的是,郝龍斌的行政經驗較他的兩名對手要弱。郝龍斌只曾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環保署長,外界對其政績也有爭議;對他的兩名對手:以獨立身份參選的前台灣省主席宋楚瑜以及前高雄市長謝長廷來說,郝龍斌在民調的「領先」可能是一個「異數」。這背後的原因,其實頗值得深思。


近月以來,台灣總統陳水扁被指涉及多起弊案,而陳水扁妻子吳淑珍,也因為涉及弊案而遭起訴。在九月及十月,數以十萬計的台灣民眾響應了前民主黨主席施明德的倒扁運動,上街表達了要求陳水扁下台的訴求,但陳水扁一直拒絕下台,且罷免陳水扁的決案一定無法通過立法院一關。因此,許多選民都視這次選舉為向陳水扁及挺扁人士「還以顏色」的一個機會。


若然這次選舉民進黨失利,按照民進黨的傳統,一直大力挺扁的黨主席游錫堃將要辭職以示負責。另外,民進黨大敗,也會逼使要面向選民訴求的民意代表跟陳水扁劃清界線,而讓陳水扁失去黨內同志支持,正是倒扁人士的最大目標。


雖然近月台灣當局正調查其首長特別費的有關問題,但民調仍顯示有較多受訪者相信馬英九清白,且反貪腐運動的發起人施明德也表明相信馬英九清廉,因此馬英九光環雖已褪了一點色,但仍存在。


在台灣社會要求反腐的情緒高漲時,馬英九當年在台灣法務部長任內大力打擊黑金的經歷,原本正是最合時宜的政治資產。在政治上,郝龍斌被普遍視為是「另一個馬英九」,且他也得到馬英九力挺,在這樣的背景下,他也成為間接的受益者。


54歲的郝龍斌跟馬英九的背景有點類似,兩人都是外省族群,也被視為屬於國民黨的「太子黨」明星。馬英九父親馬鶴凌曾任曾任國民黨知識青年黨部書記長以及中央考紀會副主委兩項黨職;而郝龍斌則是國民黨大老、台灣軍事強人、前台灣行政院長郝伯村的兒子。跟馬英九不同的是,在李登輝當國民黨主席時期,郝龍斌一度出走國民黨加入新黨,近年李登輝已跟國民黨分道揚鑣後才回歸;而同樣被指跟李登輝理念不合的馬英九則沒有離開國民黨。


另外,又因為台灣經濟也居亞洲四小龍(四小龍是指台灣、香港、新加坡、南韓)之末,一些民眾就出現了懷緬前台灣總統蔣經國時期經濟起飛的情緒。馬英九蔣經國的英文翻譯,而郝龍斌也是蔣經國愛將之後。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馬英九和跟其背景相似的郝龍斌無疑都成為這種在部份選民中間出現的情緒之下的得益者。


必須指出,雖然郝龍斌好像處於甚有利位置,但他絕非穩操勝券。原因之一是,民進黨的選舉策略運用得宜。民進黨在選舉過程,一直集中打擊另一泛藍候選人宋楚瑜,在客觀效果上,民進黨愈是打宋,宋的聲勢也愈好,而這趨勢也反映在近日的民調上。若泛藍支持者出現分裂,民進黨漁翁得利的可能也較高。2000年,陳水扁也是在泛藍的連戰跟宋楚瑜相爭的情況下,以大約39%的較低得票率當選總統。


另外,若在選舉最後階段會出現戲劇性事件,像2004年選舉般最後翻盤的情況,也確實有可能出現。2004年3月19日選舉前一天,台灣出現「總統副總統遭槍擊」事件,結果在一些民調些微落後的陳水扁最終以微弱幅度擊敗對手當選。再加上民調結果,國民黨的領先幅度正收縮,郝龍斌的優勢也不是必能保持的。


總括來說,影響台北市長選舉的幾個關鍵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一,選民是否認同這次選舉是對反貪腐問題的表態。按道理,選舉市長和市議員應該集中討論市政議題;但別的地方的經驗說明:假若執政者無法解決事關重大的政治議題,選民最後仍會拿種種地方選舉作為一之對執政黨的信任公投。美國近期的中期選舉裏反映對布希的伊拉克政策的不受歡迎,以及香港的立法會選舉表明董建華不得人心,都屬這類例子。


二,民眾是否已厭倦了台灣的政治鬥爭,以及這種情緒在藍綠之間的哪一方面較強;


三,台灣政局會否在選前出現突發因素改變選民對現時形勢的看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1: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