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國崛起》沒有特殊政治背景」

[複製鏈接]

17

主題

47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adaoM 發表於 2006-11-30 22: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特約撰稿 龍玉琴 沈亮
  
  沒有任何政治背景
  11月24日,《大國崛起》在CCTV播出了最後一集,目前正在重播。
  任學安的手機從播出開始,就要應付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
  作為12集紀錄片《大國崛起》的總編導,他必須面對媒體們的採訪,他參與的這部紀錄片已成為熱議對象,甚至是中國政治的一面鏡子。
  「來自知識界、經濟界、企業界的反饋都非常好,」任學安說,「一些地方官員通過各種渠道,想儘快購買影碟。」。
  這部片子記錄了「西方列強」的崛起過程,有人稱為「不帶意識形態」,片子描述了近代以來九個國家的發展進程,同時,任學安們也沒有忽視對中國本土的尊重。
  拍攝這部片子,調動了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在任學安列出的一長串感謝名單上,中央電視台領導、廣電總局、各國駐中國大使館、中國駐各國大使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均列其中。
  「他們調動的資源是最優秀的,」任的一個同行有些嫉妒,「畢竟是中央電視台的一個動作,而中央電視台又是國家級電視台,外界當然會很關注。」
  在有著靠官方媒體解讀政治信號的文化中,《大國崛起》通常會被認為有特殊的政治意義。
  11月27日下午的一個記者見面會中,幾家對政治感興趣的媒體記者同時出現,大家關心同一個問題:究竟是誰讓他們拍攝這部片子?
  「沒有任何特殊政治背景,」任學安斬釘截鐵地說,「這是我們最不希望別人誤讀的地方,央視作為全國主要文化傳播機構,應該以全球化視野關注各國發展脈絡。」
  時間的標尺拉回三年前,同樣是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組織了題為「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歷史考察」的集體學習。
  第二天早晨,任學安從收音機里聽到上述新聞,他在同名叢書《大國崛起》的後記中將其稱作「歷史的召喚」。
  「我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再去拍人家的花花草草、風光、車水馬龍、高樓大廈,我們希望人民了解別國歷史,懂得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性。」北京大學教授、紀錄片的學術指導錢乘旦說。
  「我覺得錢教授這個說法非常好,我們需要知道他們的歷史是怎麼走過來的。」任學安表示。
  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總監郭振璽認為,中國要走向世界,不僅需要GDP,還需要軟性力量,這要我們理性的思考,而「誤讀就有違我們的初衷。」
  
  反思歷史教育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在教科書中,他們是傳統的列強,在1900年,這些國家中的大部分都參與了對中國首都北京的掠奪。
  在過去三年裡,中國的國家電視台工作人員帶著審視的眼光,拍攝了他們成為強國的經歷,並把他們的經驗教訓介紹給自己的觀眾。
  「總的來講是用比較客觀的眼光看待他們的興衰成敗,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對我們都是寶貴財富。」西部某省一位地級市的市委副書記表示。
  這位地方官員更看重「播放的姿態」,「播出它的意義比片子本身的意義更重要,對公平、憲政、市場經濟等作出描述,並在央視播出,說明我們在正視這些東西。」
  事實上,《大國崛起》講述的都是普通知識,但由於播出平台特殊,它的很多方面還是引起外界注目。
  這部紀錄片用四集的篇幅描述了英國和美國的崛起,英美兩國是近代西方的領跑者。
  英國篇中記錄,「在莎翁的歷史劇當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麗莎白女王,當然知道這一點,(但)她並沒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
  紀錄片這樣形容女王:當莎翁劇作上映時,伊麗莎白女王就坐在舞台對面的包廂里看戲。
  紀錄片還描寫了英國著名的「大憲章」。
  1215年6月15日,約翰王與25位貴族代表艱難的談判,簽定了和平停戰宣言:《大憲章》。
  《大憲章》有兩條著名條款,一是國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剝奪他人的權利」;二是,如果法庭沒有判決,國王也不能逮捕和剝奪他人的財產。
  紀錄片說,「這兩個條款表明,臣民的權利是獨立的,不是國王恩賜的,所以國王也不能剝奪它。這種長期的重申和普及,卻積累起深厚的傳統力量,將契約和法制的基本精神,注入到英國人的思想根基。」
  美國篇中,華盛頓、林肯、富蘭克林·羅斯福等政治家在美國崛起中的作用以及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向壟斷資本開戰的情況都在片中有所體現。
  紀錄片還表現了歷史的另一面,例如西進運動,「毫無疑問是美國歷史上充滿開拓、勇氣與冒險精神的一頁,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正是它,塑造了通過自我奮鬥、實現個人夢想的美國精神。」
  任學安對此的解釋是,「西進運動有血腥的一面,但西進運動確實是塑造了美國精神,這些都是事實,歷史不可簡單化。」
  郭振璽認為,「沒有展現那些血腥,一是因為人們已經知道了,二是因為在新背景下,要有新的思維、新的判斷、新的分析。」
  「過去的教科書提到西進運動,把重點放在對印第安人的驅逐上,這沒有什麼不對,因為它符合歷史的事實,」錢乘旦說,「但西進運動還有另外一面,影響到美國後來的發展,是美國發展成大國的重要因素,這部片子把這些情況告訴了大家。」
  這位教授說,「最近一段時間,社會對歷史的重視不太夠,許多常識性的東西有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不應該的。中央提出建立學習型社會,我認為學習歷史知識也是一個方面。」
  (P1190041) 
空空兩隻手;茫茫一片天。
空手來,空手去,就當是一陣濁風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8 15: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