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界高度注意 中國魚雷試射七連敗

[複製鏈接]

475

主題

550

帖子

54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吞舟魚 發表於 2006-11-28 1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外界高度注意 中國魚雷試射七連敗


2006-11-27

      台灣蘋果曰報綜合外電報導,向來以歌功頌德為主的中國《解放軍報》,昨天罕見地披露,戍守台灣海峽南端海域的解放軍南海艦隊第四試驗區,最近在試射新型國產魚雷時,竟7次試射失敗。依文中描述,該型魚雷可能是射程達15公里的Y4G型魚雷,或是擁有30公里射程的Y6型魚雷。  

      由於《華盛頓時報》不久前才披露,中國海軍一艘「宋」級潛艦,於10月28曰在曰本沖繩近海,秘密跟蹤美國「小鷹」號航母,直到「小鷹號」進入其魚雷射程時,才被美方發現,因此這項南海艦隊試射魚雷頻頻引來外界高度注意。

      由於該型試射失敗的魚雷,被列為海軍的「優秀魚雷」,演習失利后,第四試驗區黨委立即檢討才發現,魚雷本身合格,問題出在演習環境。魚雷之所以監定合格,是在沒有任何資訊干擾的環境下通過檢測的,但一到類似實戰海面試射,隨即出現差錯。

      報導說,廣東省湛江的第四試驗區司令員宋錫東表示,應即刻按照現代國際標準建設水下靶場,講求與實戰環境一致。報導還披露,每次魚雷試射失敗后,常有問題到底是在魚雷還是人工標靶的爭論。

      據報導透露,中國海軍目前以輸入俄制魚雷為主,而最新自主研發的魚雷主要有二:射程15公里、線導和尾流自導並用的Y4G型;以及採用線導、主被動聲導方式的Y6型魚雷。但是否為此次出狀況的魚雷,並未得到確認。
失去了信仰,你們是群迷途羔羊;有了信仰,你們又會迷失在「死胡同」里。 一切宗教信仰都是人類思維的固化劑,把人們引向不同的「死胡同」。 吞舟之魚,不游細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沙發
phtsl 發表於 2006-11-28 13:15 | 只看該作者
都是外星人搗的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3
laodai 發表於 2006-11-28 15:44 | 只看該作者
看看原報道怎麼說?
海軍某試驗區瞄著未來戰場提高新裝備效能


    新聞背景

    未來信息化戰場,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當軍事家們把目光投向茫茫海戰場時,蔚藍色海面下那一艘艘神秘的潛艇,隱蔽攻擊的魚雷、巧妙布設的水雷,仍然是現代海軍的主戰裝備。

    就像任何武器裝備都要不斷升級換代一樣,水下兵器,也處在不斷試驗與改進中。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近似實戰的靶場來檢驗裝備效能。海軍某試驗區,就是這樣一個擔負著海軍水下兵器的鑒定、定型和科研試驗任務的特殊的「水下靶場」。

    走近這支部隊,你會知道:我們的新裝備是怎樣誕生的,為裝備現代化而奮鬥的官兵有怎樣的風采,走科技強軍之路需要怎樣的觀念和大膽的探索……




    試裝「打靶」,本身就是裝備科研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4
laodai 發表於 2006-11-28 15:45 | 只看該作者
看看原報道怎麼說?
海軍某試驗區瞄著未來戰場提高新裝備效能


    新聞背景

    未來信息化戰場,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當軍事家們把目光投向茫茫海戰場時,蔚藍色海面下那一艘艘神秘的潛艇,隱蔽攻擊的魚雷、巧妙布設的水雷,仍然是現代海軍的主戰裝備。

    就像任何武器裝備都要不斷升級換代一樣,水下兵器,也處在不斷試驗與改進中。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近似實戰的靶場來檢驗裝備效能。海軍某試驗區,就是這樣一個擔負著海軍水下兵器的鑒定、定型和科研試驗任務的特殊的「水下靶場」。

    走近這支部隊,你會知道:我們的新裝備是怎樣誕生的,為裝備現代化而奮鬥的官兵有怎樣的風采,走科技強軍之路需要怎樣的觀念和大膽的探索……




    試裝「打靶」,本身就是裝備科研

    ——他們努力構建「三位一體」的科研體系

    有人說,試驗區的任務就是水下「打靶」。但打這個靶,可不簡單。

    某新型魚雷攻擊試驗,過去的「模擬靶標」已不能勝任。用真實的潛艇最好,但又不可能這樣用;讓潛艇在水中拖靶,「聰明過度」的魚雷幾次差點撞上潛艇。怎麼辦?靶場官兵展開攻關,研製出一種帶聲源裝置的智能化拖靶。只要水面機動船拖曳,就可真實模擬複雜的水下目標。死目標變「活」了,它不僅提高了對魚雷作戰性能檢驗的真實度,還通過聲源無線傳播,把魚雷攻擊的數據「盡收囊中」。裝備研製部門的專家感慨地說:「我們研製新魚雷靠科學;你們設計靶標,照樣有高科技含量啊!」

    試驗區不僅是保障打靶,很多科研數據也要靠他們獲取。某新型水雷定型試驗時,水雷放出去后卻沒有按照既定目標運行,與其相關的「黑匣子」檢測記錄一片空白。而在同一介面的靶場檢測儀里,各種數據記錄得一清二楚。靶場科學分析得出結論:水雷的「大腦」——電子系統設計有缺陷。於是,水雷被靶場「打」回去「回爐」。一年後,性能優良的智能化水雷終於鑒定合格了。

    談到這些,試驗區司令員宋錫東常給部隊官兵講一個理:「鑒定試裝,不是簡單地說『行不行』。試驗部隊不光要當射手、當判官,更要當好新武器裝備科技創新的參加者。」

    試驗區採取了一系列與研製單位和參試部隊密切交流合作的措施,努力建立研製、試驗、使用「三位一體」的新裝備大科研格局。某型空投魚雷,其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準。但是,總有一個缺憾:某小部件,容易掛住降落傘。一旦降落傘被掛,水雷直接入水,就摔碎了。針對此不足,試驗區和科研部門、工業部門聯合攻關,解決了這一難題。

    近年來,他們完成科技成果鑒定120餘項,83項科研成果獲得全軍科技進步獎。

    高素質部隊,才能試出高效能裝備

    ——他們努力當好新裝備的「第一任水兵」

    科研試驗部隊,是新武器裝備的鑒定者,也是最先操作使用新裝備的人。

    一次,進行水下某新型聲納拖曳試驗。性能優越的新裝備經常「耳聾」。怎麼回事?專家一看,當即指出:是試驗船對該聲納「不能高速拖曳」的性能不太了解,進行試驗時沒有控制好速度導致的。原來,問題出在裝備使用者身上。

    這尷尬的一幕警醒了試驗區官兵。政委常亥夆說:「新武器裝備試驗,首先『試』的是人。試驗部隊,要爭當新裝備合格的『第一任水兵』,讓新型水中兵器越打越聰明。好裝備如試不出真效果,誤科研、誤戰機。」

    近年來,試驗區黨委採取了一系列提高人的素質的措施,促進裝備試驗。這個試驗區,主要由試驗研究所和試驗保障分隊組成。對研究所,他們定期選送科技幹部到國內相關科研單位學習深造,目前已有300多名科技幹部「學成」歸來。同時,他們提出「博士碩士先當戰士,專家權威先當水兵」的要求,讓科技幹部最先在第一線體驗裝備需求,實現育人、科研和裝備試驗的協調發展。

    某新型水雷的潛艇試驗在南海實施。試驗區高工張召奎、金曙鈞一連兩個多月擠在狹窄的魚雷發射艙工作,精確收集每一組數據。後來,海軍軍訓部根據這組寶貴的技術參數,形成作戰使用手冊,為新裝備使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對試驗保障分隊,試驗區黨委提出「鍛造專家型士兵,打造科研型部隊」的目標。試驗船一出海,官兵爭扮「小專家」角色。

    一次新型魚雷試驗中,回收指令發出后沒有反應,茫茫大海找不到被試設備的蹤影。大家商量,想到租民船用網拖、潛水探摸等辦法,無奈範圍太寬難以實施。在軍事民主會上,富有海上航行經驗的某試驗船官兵,活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湖心樁拴馬」的科技原理,出了妙招:用長100多米、直徑5厘米的鋼纜,一頭固定在母船上,另一頭用小船拖著圍繞某一水域作圓周運動,不到半個小時就找到了目標。

    在這個試驗區,每年科技論文評獎,還有不少一線官兵獲獎呢。

    靶場「模擬」,要仿未來戰場之「真」

    ——他們努力把裝備試驗室變成「戰場試驗室」

    在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中,試驗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面對信息化挑戰,未來的「水下靶場」怎樣建?試驗區黨委分析了一個「『優秀魚雷』演習失利」的典型事例:在海軍某部一次戰術演練中,某型魚雷發射七次全部失敗。而該型魚雷在定型鑒定中都是合格的「優秀魚雷」!原因在哪裡?一查,問題出在試驗鑒定環境上。新裝備鑒定,是在沒有任何信息干擾的「嬌貴環境」下鑒定「合格」的。一到近似實戰的環境,當然不靈了。

    由此,試驗區黨委確定了「按照未來戰場環境建設靶場」的發展思路。司令員宋錫東在黨委會上說:「按照現代國際行業標準建設水下靶場,講求『模擬』。這個『模擬』,就是仿未來戰場之真。未來信息化戰爭怎樣打,新武器裝備就要在什麼環境下試驗鑒定。」

    瞄著戰場,他們努力建設信息化靶場。

    以前魚雷試驗,打入海中「兩眼一摸黑」,不知其性能發揮到底如何。一次,某型魚雷發射后出現問題,工業部門說是靶的原因,靶場說是雷的因素,由於沒有實時的數據,難以判定責任。最後,一位總設計師苦笑著幽默道:「都是海水惹的禍。」如今,靶場通過一系列高科技攻關,研製了水下兵器彈道實時監測系統,魚雷水下運行軌跡變成可視的數字形象,可實時掌控,科學判讀。

    瞄著戰場,他們努力建設高水平對抗的靶場。

    幾年前試驗某型魚雷,由於沒有加入信息對抗要素,武器顯得特別「嬌氣」。官兵們形象地笑言:「敲一聲鑼就能把魚雷嚇走。」近年,靶場深化「戰場對抗」理念,研發的靶標開始具備干擾能力,逼得新裝備在研製過程中充分考慮複雜環境。試驗中,試驗區堅決從實戰環境出發,做有戰場背景的「全系統聯合試驗」。他們建成某型裝備的水聲對抗實驗室,在電子屏幕上模擬海上各種水聲模擬對抗,進行系統評估。今年8月,該實驗室被國家定為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 ... /content_657489.htm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1191

帖子

28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2
5
gogomilk 發表於 2006-11-28 16: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