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打破幾十年傳統BBC偷做廣告 開始與政府叫板(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6-11-28 1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社

  BBC幾十年來的編輯原則規定,不允許在節目中出現廣告。成為英國傳媒中中立形象的旗幟。現在BBC在官方網站和電視頻道偷偷做廣告,引起了各方的質疑。另外,BBC試圖提高電視頻道收視費的申請遭到財政大臣拒絕,BBC以推遲或撤消總部向曼徹斯特搬遷向政府叫板。



英國廣播公司員工舉行大規模罷工

BBC是英國廣播業「中立」形象的旗幟,其在自己的官方網站和電視頻道上播放廣告的做法引起了各方的質疑

英國廣播公司(BBC)是英國政府資助但卻一直標榜獨立運作的媒體,在10月底,該公司透露將在自己的官方網站和電視頻道上播放廣告,這對標榜「獨立」、「公正」的BBC公司幾十年來不刊登廣告的做法是一大挑戰。

因為長久以來,BBC是英國廣播業「中立」形象的旗幟。不要說美國等新聞媒體向這個「國營」廣播公司登載廣告的做法表示不解,就連英國同行、甚至BBC公司自己的員工對這個「新舉措」都感到不解。

BBC偷著做廣告

雖然BBC自己原本的編輯原則規定,不允許在節目中出現廣告,但是已經有媒體指出,BBC在偷偷地做廣告。

英國《泰晤士報》就曾在報道中說,「那些公司可以花4萬英鎊(約合7.6萬美元)在BBC的節目中偷偷地展示自己的廣告,而這樣做顯然是違反《公司法》的」。

據說,有50家公司已經通過一些廣告經紀公司簽約在BBC上刊登廣告。這些廣告通常是把公司的產品在BBC的網站和電視頻道上展示。

有英國記者扮作某酒精飲料公司的推銷商與BBC聯繫,結果發現BBC很樂意為該公司產品的促銷效力,條件是只要公司給BBC記者提供免費的住宿和旅遊;BBC的一個節目道具負責人還答應在節目的酒吧場景中給這家公司的飲料放一些鏡頭。而這樣做無疑違反了限制酒精飲料廣告的規定。

而問題好像還不止這些。據說,有些廣告甚至影響到了節目的內容,有報道說在某個節目中,廣告經紀公司甚至勸說BBC使用了一款遊戲機。

想攢「私房錢」?

BBC資金來源渠道之一就是得到政府許可向客戶收取收視費。政府規定,只要家裡有電視就必須交納收視費用,而這個費用中的一部分就歸BBC所有。這樣,BBC節目內容不受政府的影響顯然不大可能。

有新聞業內分析人士說,BBC公司「做廣告」的新動作顯然有「攢私房錢」,增加獨立性的意圖。

事實上,BBC也有「不聽政府的話」的傳統,BBC的前任總裁馬克·湯普森就是因為不聽「管教」播發了與布萊爾政府立場相左的新聞后被炒魷魚的。

為了錢和政府叫板

在刊登廣告引發的爭議還沒有平息之際,11月3日又傳出消息說,BBC總裁試圖提高電視頻道收視費的申請遭到財政大臣的拒絕。

有報道說,BBC要求在7年時間內允許該公司向用戶收取的收視費的增長幅度應為通貨膨脹係數+1.8%。

而財政大臣和首相府堅決反對這個收視費增長幅度,認為收視費的增長不應該高於通貨膨脹率。

為此,財政大臣布郎同意BBC總裁當面陳述理由。而分析人士認為,BBC總裁很可能以BBC的數字化進程作為提價的理由。

另外,BBC也可能以推遲或撤消BBC總部向曼徹斯特搬遷計劃作為威脅,因為英國工黨政府希望BBC等大公司向倫敦以外的城市搬遷藉此帶動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中國的老話總有它的道理。BBC一面吃政府的授權收視費,現在又想在節目中塞廣告,拿廣告公司的錢,而要想做到賺錢與公正兩不誤,難!

延伸閱讀:不靠廣告BBC怎麼賺錢

BBC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公共廣播網,不允許經營任何廣告。但是,她依靠屬下的商業分公司BBC Worldwide,採用收取節目租金的方式籌集資金。法國人或許可以從中獲得啟發……

30多年來,像法國的政府一樣,法國的影視政策受到了「反覆無常」、「輕率冒失」、「落後倒退」等諸如此類的指責。法律一個接一個地出台,每一位官員都和前任對著干,以圖留下自己的「政績」。惟一延續 續下來的,只有公共廣播網的資金籌措問題。是不是應該用廣告和租金來解決呢?2000年6月28日通過的現行的影視法採取了一些做法,允許法國2台和法國3台播放嚴格限量的廣告。在今後的兩年內,該廣播網每小時可以插4分鐘的廣告。

在英國,影視方面的環境和法國很相似,他們擁有差不多同樣數目的廣播網,一個發育不全的有線網和一些衛星節目,但卻不存在這些爭論。在公共廣播網中,BBC1台和BBC2台是完全禁播廣告的。像法國一樣,財政法定死了它每年的預算,每年大約20億英鎊。但他們還可以從節目租金中獲得收入,而不是僅靠國家撥款。

更讓人奇怪的是,BBC推出真正的商業服務已有66年的歷史了。自從1994年從事商業服務的部門更名為BBC Worldwide后,它不但是BBC眾多節目的製作人或合作出品人,還負責所有產品權益的商品化工作。最近開始在法國電視2台播出的「12歲」少兒節目,在Canal+播出的「Teletabbies」是它們對外輸出的節目中最知名的兩個。另外他們還有面對影視和體育發燒友的AbFab等。該機構公布的1999年的收入是5.14億英鎊,利潤額是3100萬英鎊。

BBC Worldwide的策略既野心勃勃又簡單。擔任總經理的馬克·揚說:「我們的目標是充分挖掘權益。但我們並不只是簡單地銷售節目,我們還做一些商品化和許可證之類的業務。1999年,該機構已成為第一個在英國出售兒童媒體衍生產品的單位。」除了合作生產和銷售節目外,他們還擁有門戶網站beeb.com以及其它衍生產品的權利,如影視作品、書、雜誌和絨毛玩具等,還有電視周刊以及關於無線廣播的《廣播時代》等,後者是該商業機構在20世紀20年代的一項創造。在1995年初,BBC正式分兩 個機構經營其系列節目和國際節目發布的機構:BBC Worldwide和BBC Prime。BBC Prime是BBC的優秀節目的集錦,1999 年開始贏利。而在法國,公共服務的系列節目,像音樂、歷史、 節慶和地方採風等,還在向賺錢的方向努力。1999年,BBC Worldwide總共在BBC的節目上投入了7900萬英鎊。「我們在紀錄片和影視片上的投入占廣播網產品預算的30%~40%」馬克·揚說。如果BBC Worldwide沒有了,BBC每年的節目將減少100個小時。

表面看來,BBC Worldwide對母公司的投入似乎是有限的。到2006年,他們的投入約佔BBC產品預算的10%。公司的總經理打算在商品化方面加大活動力度。然而,法國人還在討論這個或那個節目是否和公共服務的形象相悖時,BBC Worldwide卻沒有被這些社會學的爭論擋住前進步伐。他們的回應是:「我們既生產給人看的節目,也生產供銷售的節目。質量好的節目不一定就是賣得好的節目。」

但是,BBC Worldwide並不認為自己是可以被效仿的模式。馬克·揚指出:「法國和德國絕不會想把公共基金投入到商業機構中去,他們不敢在資金回報沒保證的情況下從事這項活動。」在法國現在仍然只有私營廣播網在通過衍生產品服務和銷售在發展壯大。像M6廣播公司每年收入的10%就來自這項收入。而法國的公共廣播網卻還在重重清規戒律的束縛中。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95

主題

471

帖子

19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2
沙發
chunbi 發表於 2006-11-28 11:35 | 只看該作者
肯定又是向中國中央電視臺學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6: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