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年輕人啟示中國:誰才是最好的文化結合體?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06-11-28 0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發文稱,和中國人相比,印度的年輕人由於語言和文化的優勢,在西方主流社會往往能更輕易地獲得發展空間。在他們身上,現代文明的積極向上顯然取代了印度文化中的閑散隨意。
「即使在技術領域,在國外的中國人,很多因為語言問題,只能甘居人下,充當埋頭苦幹的角色,而印度人則有能力兼顧技術和職場時興的presentation(工作彙報)。」文章說。

也許不少人對印度國民的印象只是那些皮膚黝黑的印度客工。但文章表示,如果你接觸過印度年輕的精英,你會驚訝地發覺他們可能比起其它國家的人才更出色。文章以身邊畢業於印度頂尖商學院的年輕人為例:私底下,他們愛逛小印度、愛把辛辣的食物推薦給大家吃,而在職場上,他們熱情、雄辯、充滿責任感、衝勁十足。由於受過良好的英文教育,其思想很容易和西方接軌,不少人都進入了著名的國際大公司,擔任重要職位 

文章說,古中國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是延續至今的文化瑰寶,而在21世紀的今天,印度和中國成為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引起了全球矚目,大家於是常常拿印度人和中國人做比較,也把印度和中國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作為研究的對象。

這兩種文化為什麼能過跨越幾千年歲月的洗禮,不斷沉澱、更新又保有其生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不過文章認為,在西方文明和現代工商科技無孔不入的今天,這兩種古文明如何能與現代結合,建立起跨越時空的橋樑,才是更重要的使命。「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都無可避免地帶上了自己文化的DNA。觀念、判斷、行為處事決定了自己的道路和命運。在我周圍的這些年輕印度精英身上,我看到了兩方面很好的結合體。」

相反,文章指出,在歷史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國人,有著努力進取的精神,有犧牲小我、服從集體的態度,但也有急功近利、注重表面功夫的缺陷。更令人擔心的是,在經濟階層急劇裂變、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當今中國,年輕一代道德淪喪,價值體系崩潰。

「中國,能在短時間建立無數座中西技術結合的橋樑,但是,架設心中無形的橋樑或許會比印度人花的時間更長。」文章說。

文章運用對比的方式來透析「不可小覷」的印度文化軟力量:印度神話故事(包括佛教)中神(佛)經常以老弱窮困者形象出現於人們面前,去考驗他們的良心,這或許也造就了印度人注重精神追求,而淡薄世俗名利的人生態度。而在中國,面對在不平等條件下一夜暴富的群體,民間的不滿和怨恨顯而易見;年輕一代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和物質的誘惑,道德往往顯得微弱無力。

「不緊不慢」的印度文化在科技發展上可能被解讀為「不急功近利」。在印度生活了半個世紀的譚中教授說:「不要看班加羅爾、海得拉巴、孟買那些矮小的房屋,裡面卻有世界水平最高的軟體操作,最後就是高價賣給中國的。而在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那些雄偉的高樓大廈,卻是很難有那樣的尖端產品。」

文章指出,「中印大同」的理想能否實現,取決於政治、經濟、社會變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中印文化比較之間透露出的信息,卻值得中國人以及全球華人思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6: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