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付小費怎麼成了美國社會最重要的潛規則?

[複製鏈接]

268

主題

966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意浮 發表於 2006-11-28 0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付小費怎麼成了美國社會最重要的潛規則?
作者: 郭宇寬


在外國旅行,特別是美國,最不習慣的就是處處要付小費。說是小費,數目對於我這樣的中國土鱉來說可不算小,住旅館,每天早上要在枕頭放一兩個美元,給打掃房間的大姐;吃飯要把餐費的10%-20%給服務員;甚至連坐計程車也要額外給小費,其實很多計程車司機自己都是老闆。我特別不能理解,幹嗎不直接把價格提高,算小費除了麻煩,而且讓人有額外付出的感覺,特別像我這樣平時儉省慣了的人,在中國自己嗓子冒煙了都捨不得買瓶礦泉水,到了美國一伸手就得給人付出幾美元,還叫「小費」,簡直讓我心頭淌血。

如果用吳思先生的分析方法,小費大概得算上美國社會最重要的「潛規則」,對於酒店的門童、餐館的服務員,老闆有意會付比較低的工資,小費成了他們主要的收入。我曾經非常困惑,主要依靠被服務對象事後的自覺,太脆弱了,假如有1/3的人不遵守,這個遊戲就玩不下去了,拿吃飯來說,假如你堅持不付小費,別人也拿你沒辦法,大不了下次換個館子,以免服務員在你比薩餅里吐口水。

請教了很多人這種規則何以能維繫下去,幾個美國人都說覺得付小費是很自然的事情,壓根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我聽說小費源於18世紀的英國倫敦。那時,當地酒店的餐桌上一般都擺著寫有「To Insure Prompt-ness」(保證及時服務)的碗。顧客坐下后,只要將少量的零錢放入碗中,就會得到優先服務,服務的殷勤程度也和小費多少成正比。這一典型的賄賂行為被漸漸發揚光大,而且規範化、制度化,從事先付款,到誠信為本的事後付款,甚至如果你不付得體的小費,會受到道義的譴責──有一次希拉里沒給服務員付小費就被媒體批評:那些服務員收入不高,你不付小費他們怎麼養家糊口呀?

各種服務環節要用鈔票來做潤滑劑,這種習慣其實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只是我們從來不用討好普通勞動者,我們需要賄賂的是更加強勢的人物。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找政府部門辦事,要給具體負責的人好處,否則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找醫生做手術要給醫生塞紅包,否則沒準把手術刀留在你肚子里;孩子上學要給老師付錢,放學以後就會給你的孩子開小灶;記者也不是省油燈,參加新聞發布會得拿一筆車馬費,否則不發稿。這些收入完全符合小費的定義,而且大家也覺得這種收入很合理,拿得臉都不紅,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收受賄賂?他們會跟你解釋中國官員、醫生、教師、記者也是人,工資都太低,跟外國沒法比,不找點外快怎麼糊口?

對比起來,你會發現中美兩個國家在小費問題上構成兩個極端的鮮明對比,在美國理直氣壯拿小費的人到了中國恰恰都不能拿小費,中國很多餐廳乃至按摩店都貼著告示,禁止服務員收取客人小費;而在中國可以拿小費的人,在美國恰恰是不允許拿小費的,美國的醫生或者記者如果收了紅包被別人知道,這輩子就別指望再干這行了。

如果要說貧富差距的話,中國比美國大得多,美國一個政府僱員一年拿5萬美元,一個餐館服務員也能拿3萬美元,計程車司機甚至賺得更多,而中國一個公務員拿5萬元人民幣,一個服務員只能拿大約1萬元人民幣。我見到愛荷華市的市長,他被規定不能接受超過2.99美元價值的禮物和款待,換句話說,別人請他喝杯咖啡都不行,難道這些人不需要養家糊口?

中國人似乎很難理解英語里一個詞「decent」,可以翻譯成「體面」,英語里把教師、醫生一類的職業稱作「decent job」──體面的職業,並不見得收入有多高,而在於這不僅僅是賺錢,而且是強調職業道德和榮譽感的工作,是不能用數米記薪的態度來工作的,有點像《論語》里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餐館服務員拿了小費分外殷勤是理所應當,一個「公僕」不拿好處不賣力則不僅損害社會公正而且有辱斯文。

但在中國一切都反過來了,體面常常被理解為穿著名牌西裝、喝紅酒、打高爾夫球的生活方式,連「高尚」都被用來形容豪華住宅了,越收紅包越體面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意猶未盡,浮想聯翩。

2

主題

309

帖子

13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8
沙發
tangseng 發表於 2006-12-1 04:21 | 只看該作者

一言以蔽之

貧富差距---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貧富差距
中國人窮啊,你覺得中國的教師,醫生能拿多少?能有多少福利和悠閑?
美國人富啊,你見過流浪漢給小費的嗎?去餐館都是圖個方便圖個心情,那麼在乎錢為什麼要去?自己在家做不就好了

什麼叫最重要的潛規則?這不是什麼潛規則,更不是最重要的,不過是一個習慣而已,不付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如果你對服務不滿意就可以不付,如果忘了帶零錢也可以不付)
美國的小費制度是建立在富裕和傳統習慣的基礎之上,在中國或者任何一個不那麼富裕的國家是行不通的,即便是歐洲也不是這麼做的,不是歐洲人不願意而是這個小費制度的確不那麼合理:為什麼需要付小費才能帶來最好的服務,如果大家都付小費那麼和大家都不付又有什麼區別????(歐洲的說法是小費已經包含在價格之中了,中國的情形也是如此,難道不是嗎?)只有在你收到exceptional的服務以後才需要付小費,這樣才合理(象中國那樣的完全不付也不好,當然在普通大眾沒有餘錢的時候是一個保證公平的辦法)

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不如想清楚再ran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50

帖子

4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43
3
firmfly 發表於 2006-12-1 08:10 | 只看該作者
不過也不奇怪,雖然餐館老闆給了工資,但是如何激發員工得積極性,就得靠小費。不然,員工干好乾賴一個樣,都是那麼多工資,誰還積極招呼客人?這不就是成了社會主義大鍋飯了嗎?

其實用不同工資激發員工積極性,本應改是老闆的責任,他有責任監視每一個員工的表現。但是人手顯然不夠做監視工作。所以只有用「市場」來調節,讓顧客來監視,並付出相應的獎勵。

合理不合理,反正就是一種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50

帖子

4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43
4
firmfly 發表於 2006-12-1 08:14 | 只看該作者
小氣的顧客大有人在,就是不付,你能怎麼樣?
比如去美國旅行的,就是一鎚子買賣,坐個計程車還給什麼小費?下次你還坐他車?

旅館打掃房間本來就是責任,還付什麼小費?你打掃的臟點乾淨點又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就是一種窮幫窮的文化,如果不打算生活在美國,就去他的吧,誰也不富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

主題

1500

帖子

34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4
5
angelo391969 發表於 2006-12-2 20:15 | 只看該作者
說的再多,也要入鄉隨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930

帖子

19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1
6
mulishness 發表於 2006-12-5 23:32 | 只看該作者
在美國, 我也收過小費, 也很快學會了給小費. 大家都給.

出國在外, 我們的行為就代表了中國, 哪能不給小費呢.

不過, 在溫哥華, 中國人的旅行社有強迫收小費, 不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基督天主神 發表於 2006-12-8 11:45 | 只看該作者

別把什麼都和中國聯在一起。

給不給是個人修養問題。與中國無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1 22: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