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冷不丁同志能不能解釋一下「三位一體」的來由?

[複製鏈接]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12 17: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冷不丁同志能不能解釋一下「三位一體」的來由?以及聖經對三位一體的論述?

35

主題

531

帖子

2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5
沙發
sensen79 發表於 2007-1-12 19:15 | 只看該作者
代庖一下

三位一體主要是中世紀形成的對唯一神的理解.這個概念據說是經學家們根據對神的不同位格做出的表述.父-子-靈.他們認為在聖經對三位一體的論述是:創世紀里,"主的靈",亞伯拉汗遇到神(子)同行,以色列對神(父)的認知,以及其他

但是,很多教徒對經學提出的三位一體有不同的看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3
 樓主|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12 19:44 | 只看該作者
問題是:為什麼要提出「三位一體」的理論,想說明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531

帖子

2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5
4
sensen79 發表於 2007-1-12 19:50 | 只看該作者
您這個問題問的好,這個問題就跟問紅學家幹什麼研究紅樓夢一樣.大學里的人文學教授為什麼研究他們的課題一樣.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目的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主題

1364

帖子

75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3
5
冷不丁 發表於 2007-1-13 05:42 | 只看該作者
MapleTree網友前段時間寫過一個「三位一體」的帖子,你往前面翻翻,應該找得到。

我對「三位一體」的想法還沒成熟,不過我可以試著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chico 發表於 2007-1-13 08:18 | 只看該作者
維基百科

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沒有三位一體的觀念,因為他們不用本質和位格這類哲學字詞來討論上帝。第一世紀的基督徒的確敬拜基督和崇拜天父上帝,也是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受洗。隨後發展出來的三位一體教義,是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完全沒有的理論。

最先使用「三位一體」這個哲學用詞的,是拉丁教父特土良(公元125年-230年)。[4]他用「本體」(質,essence)來說明神性及神性所包括的一切。父、子、聖神同有一相同的本質,只是互相的關係不同。他用的是拉丁文Trinitas(英文Trinity),意為「三而一」。[5]後來,這詞一直被教會採用。

早期的基督教教父所支持的三位一體,與現在的傳統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教義是不同的。正如《基督教教義史》(伯克富著,趙中輝譯,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出版)指出:「雖是如此,特土良的三一觀仍是不太正確,因為他認為三位格中有等次之分。」特土良認為:「父是全部的本質,子是部份的本質,因為子乃是從父演展出來。」特土良並沒有完全脫齣子是低於父的觀點。[6]特土良之所以被認為是重要的教父,因為他乃是第一個開始討論本質與位格概念的人;後來在《尼西亞信經》制訂時,所用的概念竟與他早一百多年所說的相合。「三位一體」的用詞是從特土良開始的,但特土良並沒有發展出後來的三位平等的三位一體教義。

從公元2-5世紀,基督教的教父們根據《聖經》,再結合古希臘羅馬哲學(包括新柏拉圖學派和斯多葛學派的學說),建立出一套屬於基督教的教父哲學(即早期的神學)。[7]《教義史》指出:「在第二、第三世紀中,有人將古希臘哲學與福音的真理混合起來,形成了一派神學,即所謂亞歷山大派的神學。」(《教義史》 陸、亞歷山大的教父)這時期的著名教父有俄利根,他是用「永遠生出」來解說父與子關係的第一人。「俄利根說「道」(指聖子)有自己的位格,也與父同永,乃是由於父神永恆的旨意而生。」俄利根提出的「與父同永」,使三位一體教義有了一個神學基礎。雖然如此,俄利根仍認為「子是小於父的」。「俄利根不單是認為子在世時是次於聖父,就是在本質上看來也是次於聖父的。他有時又稱子為第二位神。」總括來說,早期護教士和教父(包括亞流)都是認為聖子(即子)與聖父(即天父)不是平等的,聖子在某一方面小於聖父。

教父亞他那修與亞流(及其支持者阿利烏派)有一個主要分歧,「亞他那修覺得,若以基督為受造者,即否認相信他而得救並與神聯合。」「會議中阿利烏派拒絕「永遠生出」的概念,而亞他那修卻堅稱此點。亞利烏派說,聖子是從無中被創造出來的,而亞他那修則主張,他是從聖父的本質中而生出來的。亞利烏派主張,聖子與聖父並非是同質的,而亞他那修堅稱,他是與父同質的。」

在羅馬帝國統治者君士坦丁大帝穿針引線之下,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後世稱為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終於在公元325年召開了。會議討論的是「同質」和俄利根的「同永」這兩個問題。結果,亞利烏派被判為異端。在此,教會第一次公認耶穌和天父上帝是同一本質,是同等的,井通過了《尼西亞信經》。由於這個結論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武力脅迫下促成的,所以《教義史》上指出:「會議的決定並沒有止息爭端,只是成為爭端的開始。」沒多久以後,不論君士坦丁大帝抑或多數東方教會的主教們,竟都拒絕尼西亞公會議採納的《尼西亞信經》。[8]

在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其實只討論了聖子和聖父同質的問題,而聖靈的正統性在《尼西亞信經》是沒有提及的。關於聖神的地位,《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十三)》指出:「凱撒勒雅的主教巴西略(Basilio,330-379)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思想作了一番神學思考,寫了一部《論天主神聖》(Il trattato sullo Spirito Santo,374)的書,他在著作中指出,聖靈與聖父和聖子是同性同等的。」[9]及至公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大公會議在重新修訂《尼西亞信經》時上加上了聖靈的描述。

經過特土良和亞他那修的多年發展,最後由奧古斯丁確立為教會的神學信仰。加上在大公會議中的確定,三位一體最終成為傳統教義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宗教改革時期,新教改革家加爾文進一步說明三位一體的教義,故此這也是新教信仰的一部分。直到現代,傳統基督教均恪守三位一體為傳統的重要教義。

現按照正統神學的觀點,三位一體是有限的人類理性所無法理解的,例如在章力生的《系統神學》(卷貳-三位一體論)中說:「上帝三位一體的奧秘,非凡人的智慧能測;在人的有限經驗上,沒有類似的事,可作比擬;因此一切比擬的想法,都不能達成願望。在中古時代,乃視為一個奧秘;在十八世紀,乃視為一種無意義和不合理的教義。即使到現在,三位一體論仍不能有一個圓滿的解釋。在人的經驗和理解上,不能有一個完全恰當的比擬,更不能積極闡發其奧秘。」[1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7
 樓主|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13 09:3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冷不丁 於 2007-1-13 05:42 發表

我對「三位一體」的想法還沒成熟,不過我可以試著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洗耳恭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13 11:37 | 只看該作者
三位一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宗教系列
基督教

基督教歷史
基督教發展時序
耶穌基督
耶穌十二門徒
大公會議
大分裂
十字軍東征
宗教改革與更正教
中國基督教
中國基督教史

三位一體
聖父
聖子
聖靈
基督教神學
基督教會
禮拜
聖恩 · 救贖
山上寶訓
十誡
聖經
舊約
新約
次經
偽經

基督教派
天主教
東正教
新教

基督教運動
三位一體(或稱三位一神或三一神或神聖三一),一般指基督教的上帝,即聖父、聖子、聖靈(天主教稱呼聖靈為聖神,東正教和新教都稱呼為聖靈)為同一本體(本性)、三個不同的位格,三位格為同一本質。通俗地說,僅有獨一的上帝;聖天父完全是上帝,聖子完全是上帝,聖靈完全是上帝;聖天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天父。[1]詳細闡述有關三位一體這個信條的教義被稱為三一論。

支持三位一體的根據,其中有:

福音書記載關於耶穌基督受浸時,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天父在天上對他說話。天父、聖子、聖靈唯一一次同時向世人顯現。
《聖經·約翰福音》第一章指出,耶穌基督就是道、是聖子、是上帝。
歷史顯示,此教義是從公元3至4世紀開始逐漸發展,最終得以確立為現時之教義。三位一體的核心思想,曾在尼西亞大會(第一次大公會議)(公元325年)及君士坦丁堡大會(第二次大公會議)(公元381年)里通過。這個詞語及其清晰的教義闡述從沒有在《聖經》出現。從《聖經》記載內,耶穌及使徒沒有反對申命記6:4的話:「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2]

現今,大部分基督教教會接納此為傳統教義之一。但仍有少數基督教教派支持「一位格論」,認為上帝只有一個位格,而否定三一論。[3]而三位一體雖廣泛被視為與基督教有關,但不少古代宗教都存在三位一體的神祇。一些不信三位一體的人士認為三位一體是基督教從其他宗教借用的最佳例子。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13 11:38 | 只看該作者
[編輯] 三位一體論──北非神學巨擘特土良
特土良生平簡略——特土良(Tertullian)約主后150-212年。原來是一位律師,所以他的神學著作中常使用法律名詞與觀念。特土良所使用的神學方法,主要以寫作思辯性的基督教神學與反對異端的著作為主,最有名的批評巨著為《駁帕克西亞》。 有人稱特土良是「希臘最後一位護教士」,亦有人說他是「第一位拉丁教父」。 特土良對於三位一體與基督的神人二性,這二個教義的闡明,為後來東方與西方兩個教會的正統教義奠定了基礎。
特土良的三位一體論——特土良的三位一體論與基督位格的教義,是藉著他與帕克西亞的教義論戰中創造出來。特土良提出一個相當清楚的陳述:「所有(三個:父、子和聖靈)都是屬於一位,因為在本質上是一;儘管這計劃的奧秘仍然要謹慎保護著,但這個計劃把一擴散為三,按照秩序有三個位格──父、子和聖靈。然而,這三並不是在於形態,而是在於地位;不是在於本質,而是在於形式;不是在於能力,而是在於面向。但是,這三同屬一個本質,一個形態與一個能力」。筆者歸納特土良上述的三位一體論有二個重點:第一,神是一個本質有三個位格(unasustantia, tres personae)。 一個本質是指基本上的本體存有,是使事物能夠存在的質素,也就是不同的事物共存於一個本體。位格則在同一個本體中的各個事物有自己的地位、形式和面向。祂們都各有一個獨立的身分,也能各自獨立行動。但他們因為共存於一個本體,所以雖然獨立,卻不會分開,也就是事物與本質可以各自獨立但不分裂。第二,三個獨立的位格有其秩序。 特土良的三位一體的基礎,乃是把「一」擴散為「三」。特土良說:「我們相信只有一位神,但是因著這個安排,這獨一的神有一子,就是祂的道(洛格斯),是自祂而出的,萬物都是藉著祂(道)所造成的。﹍而照著神之應許,子就從父差遣聖靈,就是保惠師。」。 因此,我們得知特土良所說的「三」有一定的順序,即父為首,子居中,聖靈在後,父神仍然是那至高無上的神聖源頭與統治者;所以即使位格各自獨立,仍不會貶低一神主義的神權統治。
特土良的評價——雖然特土良是第一個發展「三位一體」論的護教家。但其論述仍有引人批評之處,筆者歸納為:第一,有學者認為特土良的三位一體論仍是不太正確,理由為在特土良的觀念里,三個位格中有等次之分;他強調父是全部的本質,而子只是本質的一部份,就此而言,特土良並沒有完全跳脫齣子是低於父的觀念。第二,特土良強調神性中的三個位格只有一個本質,位格乃眾數,卻沒有本體之別。可惜他並沒有完全講明三位一體的教義。第三,,特土良的三位一體論被稱為「實用三一學」(economic Trinity),因為他整個理論都是放在創造與救贖的教義上,較多討論神的工作,極少討論神的本性。有學者認為這是他的神學的一個特色,也是拉丁世界那種務實及功能主義的思想模式。
特土良在神學歷史上影響深遠,更有其重要性。他是第一位提出本質 (substance) 與位格 (person) 這個觀念的神學思想家,後來在尼西亞信經 ( Nicene Creed) 制定形成時,就用到這些觀念。雖然有人認為特土良的神學沒有多少原創性,而他自己亦承認常借用早期護教士的思想,但他彙集資料的能力與別具一格的闡釋方法,不僅為我們保留了第二世紀非常有價值的神學遺產,亦為我們寫下許多第一手的教義,這些都說明他在教義史上所佔的崇高地位是配得的。


[編輯] 三位一體論──該撒利亞的巴西流
加帕多家教父(Cappadocian Fathers)指的是該撒利亞的巴西流、拿先斯貴格利、女撒貴格利等三位神學思想家。因為他們都來自中亞細亞的加帕多家地區,並且曾在此地區擔任教會職任,因此,被尊稱為「加帕多家教父」。 西元三二五年的尼西亞會議之後,三位一體論的神學教義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尼西亞信經指齣子與父是本體相同的。但不久後幾乎被「本體類似」的說法取代。加帕多家教父繼亞他那修之後,聯手對抗所有企圖破壞「本體相同」教義的思想與論述,他們共同的任務與目標就是排除一切次位論的思想,以及摧毀亞流主義與撒伯流主義。他們的努力,挽回了尼西亞信經被某種亞流主義取代的危機。   加帕多家教父的事奉包括澄清、界定與護衛三位一體的教義,以及把教會的信仰系統化。他們的神學在於使用很高明的方式,闡釋「本體相同」這個關鍵字,對於這個目的而言,他們一致強烈主張「神是一體的,但是具有三個位格」。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生平簡略——該撒利亞的巴西流(Basil of Caesarea)約主后329~379年,也稱為大巴西流,是加帕多家教父之首。巴西流甚具學養和行政才能,曾任加帕多家首府該撒利亞的省主教。他主要的任務就是抵制亞流主義和撒伯流主義的影響力。他對聖靈特別的注重與研究,因此在教會中博得「聖靈神學家」的名號。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的三位一體論——和特土良一樣,巴西流的三位一體論也是從反駁歐諾米、馬其頓紐派和敵聖靈派的論戰中發展出來。巴西流最重要的兩本著作,分別為《駁歐諾米》和《論聖靈》。 《論聖靈》是巴西流對於聖靈位格所寫的第一本完整論文,這本書對於尼西亞信經的修訂,並最後增加描述三位一體第三位的條款,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巴西流三位一體論的特色在於他對神,對聖子,對聖靈這三方面均有論述,尤其對於聖靈的神性提出有利的辯護,奠定了三位一體論最後一項的基礎。 他三位一體論的論述有幾個重點:
(一)巴西流從一個本質的觀點來認定父、子與聖靈不是三位神,因為他們具有同等的神聖實質,而這個本質比祂們的個體更真實,又絕對不會破壞祂們的獨立性。他也特彆強調神的神的「奧秘」,他認為神的本質非世人能透測,也不可能被理解的,這個觀念也成為東方基督教思想的主要神學公理。 (二)對於聖子的「生」,巴西流認為不能把神聖的生(生產)與人類的誕生,拿來作為次位論的類比。他訴諸陽光的類比來證明「生(受生的過程)也可以是永恆」的邏輯。所以父永恆生子,兒子是永恆從父受生的,但也不能以神永恆生一子,來推論子次等於生祂的父神。 (三)巴西流的聖靈論的基礎來自於聖經,他根據約翰福音十五章廿六節和馬太福音廿八章十八至廿節的經文,主張聖靈是神,因為聖經稱祂為主,是賜予生命者,又說祂是自父而出,並且與聖父、聖子一同受敬拜的。他以聖靈能知道神的事,來證明聖靈是神。此外,他也訴諸基督徒的得救經歷是來自聖靈的成就,以此來確立聖靈不可能與父,子有別。 巴西流對於三位一體論的最大的貢獻,乃在於將聖子的本質與位格分開,他強調神只有一本質,卻有三個位格,即父的位格、子的位格以及靈的位格,這定義在西元三八一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被定為正統,也成為東方教會對三位一體的標準解釋。


[編輯] 三位一體論──拿先斯的貴格利
拿先斯貴格利生平簡略——拿先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azianzus),約329~390年,也稱為神學家貴格利,有時又稱為拿先斯人,是加帕多家的第二號人物,他與巴西流在雅典同學時,二人就已是莫逆之交。貴格利曾任長老和主教,但都是在不情不願的情況下接受的。貴格利有出色的辯才,加上他獲得狄奧多西一世的賞識,被任命為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並主持君士坦丁堡會議,因此,使正統思想大勝亞流主義。領導君士坦丁堡會議一段時間之後,貴格利就辭去宗主教一職並隱居於加帕多家了。
拿先斯的貴格利的三位一體論——拿先斯的貴格利似乎以捍衛者的角色來固守三位一體的教義。他強烈的反對任何否認或扭曲父、子與聖靈在本質上為一,但有三個位格的異端,包括所有的次位論、三神論與撒伯流主義。 這也是他三位一體論一貫的基本立場,他的主要論述有:
(一)拿先斯貴格利的三位一體論乃是以救恩為出發點,認為救恩本身必須依靠一個神聖的本質或實體,以及這個本質有三個獨立,且分量同等的分享者,才能成立。 (二)拿先斯的貴格利和巴西流一樣,使用ousia(質)與hypostasis(存有或位格)的觀念來解釋神三而一的觀念。雖然三個位格,在本體上都相同(homoousios),但祂們並非完全一模一樣,他習慣使用社會類比(亞當、夏娃與賽特)來解釋這點。 (三)拿先斯的貴格利對於三位一體論有其獨到之處,他把存有(或位格)解釋為一種關係。他認為在三位一體裡面沒有「三個存有」,而是有「三個關係」。貴格利使關係具有本體的身分。在一神的裡面存有,父神、子和聖靈都有各自的的獨特身分。父神的獨特身分在於祂是子的出生者,也是聖靈由出的源頭。子的獨特身分在於祂永恆從父神受生,成為父神的公開形象與代表。聖靈的獨特身分則在於,祂永恆自父神由出,成為父神的智慧與能力。由此論述來看,那麼神的三個位格,不可以視為個別的自我,作為獨立意識與意志的中心,而是在一個存有的實質團體里,有著互相依存的真實關係。 (四)拿先斯的貴格利對於聖靈也有清楚的立場。他認為必須承認聖靈本身是聖潔的,因為,祂有「神聖尊貴的本性」,與父子不可分。他主張聖靈所受的榮耀、尊貴和敬拜必須和父子相同,並且祂必須與父子「同等」而非次等。他所持的理由來自:(1)聖經見證聖靈的偉大、尊貴以及祂作為能力與廣大;(2)聖靈與父、子同工;(3)聖靈與父、子的關係親密。 拿先斯的貴格利認為只有聖靈是神,才能合乎基督教的信仰。但聖靈既不是受生的又不是非受生的,祂只是由所出。這樣一來,三位之分別就在同一本性里得以保存。


[編輯] 三位一體論──女撒的貴格利
女撒的貴格利生平簡略——女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約335~395年,是加帕多家教父的第三人,也是最年輕的一位,但是他的才華卻是三人中最為傑出的。西元三七二年巴西流按立他為女撒的主教,因此使得他在教會歷史上博得「女撒的貴格利」的稱號。
女撒貴格利最重要的三本著作:《論三一神》、《非三一神論》與《駁歐諾米》,對於三位一體大爭議的最後結論有極大的影響。他的著作為三位一體論的教義提供紮實的基礎與清晰的解釋,並且保留三位一體的核心奧秘,在這方面,沒有任何人能夠超越他。

女撒的貴格利的三位一體論——女撒的貴格利具有很強的奧秘派傾向的特質。他的神學充滿著神是絕對無法理解的神秘氣氛。女撒的貴格利的思想深受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特別是在柏拉圖哲學所強調共相的實質上,他也百無禁忌的借用希臘形而上學,這是他闡述三位一體論的特色。 他對於三位一體教義的論述有:
(一)女撒的貴格利認為一「質」(ousia)就像柏拉圖的一個「形式」,亦即把許多事物結合在一起的真實共相(universal)。他以人性的形式與特質來說明共相的本性或本質。所以,父、子和聖靈共有一個本質ousia,同時卻保留各自獨立且未分裂的位格。 (二)女撒的貴格利對聖靈亦有諸多論述,他認為聖靈是由神和基督出來的;祂由父而出,從子領受;祂與道不可分。他認為這三位可從起源上區分開來,父是因,另兩位是果。兩位果還可以區分,一位是直接由父產生的,另一位則由父經一中介產生。 雖然,他們不是三位神,但他們互相之間有一個很明顯的關係。父神乃是子與聖靈永恆的緣由、基礎與源頭。子永恆從父受生,而聖靈則永恆從父而出。 (三)女撒的貴格利主張神是一個存有,也就是一質,並不是三位神;因此,三個位格(hypostases)在所有的事上,都必須採取一致行動。這就是女撒的貴格利三位一體教義的關鍵觀念。女撒的貴格利制定了一個三位一體正統神學必須遵循的原則,以避免變成三神論;在所有的作為上,同一神性的三個位格都是共同參與,一起行動。

加帕多家三教父的評價——加帕多家教父的三位一體論在神學歷史上的貢獻,有其被肯定的價值。他們並非以合理化來解釋神的奧秘,相反地,他們是要為福音的神與福音的奧秘辯護,以免造成錯誤的合理化。他們使用聖經以及相當哲學性的語言,例如「本體相同」這個字,這也是他們一向堅持的目標。
  雖然加帕多家教父對於三位一體有極大的貢獻,但是,和其他神學思想家一樣,他們的論述並非毫無縫隙,也難免帶來一些批評與爭議: (一)加帕多家教父使用ousia與hypostasis這兩個字來區別「實質」與「位格」,在東方教會或許可行,但是在說拉丁話的西方教會卻不被承認,因為usia與hypostasis這兩個字在拉丁文中都翻譯為「實質」。因此,神有一質與三位格的論述,容易造成西方基督徒認為東方神學家與主教非常喜歡自我矛盾的思想與事物。 (二)在整個神學史上,許多的批評者認為,若沒有進一步澄清一質與三個位格的關係,這個教義就太模糊不清,使人無法接受。加帕多家教父雖然竭力維護神的合一,但無可避免的是容易流於三神論。他們的思想似乎有此色彩,特別是他們最糟糕的比方,如女撒的貴格利所提出的金幣比方。   加帕多家教父畢生護衛三位一體教義的正統,從該撒利亞的巴西流、拿先斯的貴格利到女撒的貴格利,承先啟後地成為對抗當時亞流主義的主流。最後,終於在君士坦丁堡會議中把尼西亞信經的三位一體教義奉為正統,這也是他們在三位一體教義上最大的貢獻。


[編輯] 結論
  生活中有句諺語:「真理愈辯愈明」。但這句話是否適用於三位一體論的教義?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千百年來,多少神學家為「三位一體」教義嘔心泣血,無論是支持或質疑甚至反對的人,都為彼此不同的立場耗盡心力地辯駁;有人攻擊,有人護衛;有人築牆,有人拆牆,至今雖有共識與定論,然質疑者仍舊質疑,護衛者依然護衛,當無法辯明之時,只能以「奧秘」解之。 曾經有人如此說:「對於三位一體,說不清楚是正常的,若能說得清楚明白,就極有可能淪於異端了。」,所以筆者認為「真理不見得愈辯愈明。」,因為真正的真理並非是人類的智力所能理解的。神的本質更是如此,祂確實是個「奧秘」,即使窮盡畢生之力,仍無法將三位一體神觀的難題解得明了透徹。   如上所言,那麼今日信徒對於三位一體論的教義將抱持怎樣的態度?信徒將如何得知所認知的三位一體論確實是蘊含著「真理」的教義呢?對於這個問題,必須觀察的是三位一體的事實,事實的判斷則須涵蓋幾個層面: (一)三位一體論必須是合乎聖經的教義:雖然整本聖經里沒有出現「三位一體」這個名詞,但這教義卻是從聖經中歸納出來的,這也是許多研究三位一體論學者們的共識。 (二)三位一體論是獨特且奧秘的教義:在世界各宗教中,只有基督教宣告神是三位一體的神,強調一個本質的神有三個位格,這是其他一神論或多神論宗教中所沒有的教義。一而三,三而一,這也是人類無法理解的奧秘。 (三)三位一體論必須是經過歷史長期考驗的教義:不可否認的,一個能經過近兩千年歷史洪流的考驗,且成為基督教信仰的主流教義,一定有其無法被否定的真理。三位一體論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為眾人所接受,而成為基督教信仰核心的真理。 (四)三位一體論是可以對抗異端的教義:三位一體論的產生,主要是當時代的神學思想家為維護福音信仰的整全與正統,所興起消除異端思想言論的教義,不僅以前是如此,現在和未來仍不改變。 (五)三位一體論必須是具有功能性的教義:三位一體論可以幫助教會和信徒釐清信仰中模糊的觀念,使信徒對神的認識更加的清楚,以避免產生錯誤的信仰,淪入異端的危險。 最後,筆者要為三位一體論作一陳述,作為本文的結束;這也是三位一體論最簡單的定義,那就是:「聖父、聖子、聖靈,都是神。聖父是神、聖子是神、聖靈是神;但是祂們不是三位神,而是同一位神;然而,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也不是聖靈、聖靈也不是聖父。」。


[編輯] 參考書目
〈「辭不達意」─人類語言的缺失〉。
(網路文章)。網址:www.ttcs.org.tw/~church/24.1/01.htm。網際網路,查詢日期:2006年11月。
《當代神學辭典光碟版》。
艾利克森。《基督教神學‧卷一(增訂本)》。郭俊豪、李清義譯。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00。
沈介山。《信徒神學》。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04。
林慈信。〈反諾斯底主義的教父們〉。(網路文章)。網址:www.chinahorizon.org/Articles。網際網路,查詢日期:2006年11月。
麥葛福。《基督教神學手冊》。劉良淑、王瑞琦譯。台北: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3。
凱利。《早期基督教教義》。康來昌譯。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84。
奧耳森。《神學的故事》。吳瑞誠、徐成德譯。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2。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13 11:39 | 只看該作者
這個是偶找的三位一體的資料..不知道全不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11
 樓主|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13 14:26 | 只看該作者
既然《真正的真理並非是人類的智力所能理解的。》,那怎麼可能《許多研究三位一體論學者們...從聖經中歸納出來,並形成共識呢?》

[ 本帖最後由 青貝殼 於 2007-1-13 14:2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paullian 發表於 2007-1-13 15:55 | 只看該作者
不懂.偶也搞不懂......
反正不管怎麼說.教會太世俗化了.記過導致了教義的扭曲.........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13
 樓主|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13 17:0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aullian 於 2007-1-13 15:55 發表

反正不管怎麼說.教會太世俗化了.........


這不正是耶穌嚴厲批判的麽?那些整天叫「主啊、主啊」的牧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4768

帖子

512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22
14
催肥 發表於 2012-4-8 13:38 | 只看該作者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12 03:44
問題是:為什麼要提出「三位一體」的理論,想說明什麼?

打補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