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沒有人可以挽留昨天的長辮子 -訪韓少功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11-17 04: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沒有人可以挽留昨天的長辮子 -訪韓少功



  「就文化心理而言,就我們面對的精神問題而言,


  古人與今人幾乎是共時狀態的,是面對同一張考卷。」


  1845年3月,28歲的美國青年梭羅向《小婦人》的作者阿爾柯特借了一把斧頭,孤身一人在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木屋,並在這裡住了兩年多。後來,他把自己這段時間的思考融入了1854年8月9日出版的《瓦爾登湖》中。近日,著名作家韓少功的長篇散文集《山南水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前,他已經在湖南汨羅八溪峒生活了七個半年。最近,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山南水北》中,韓少功講述了他鄉居多年的生命感受,以及對自然的體驗和對農村風土文化的追問,以及對城市生活和現代文明的反思。

  關於「隱居」 沒有陶淵明的悲苦,也沒有梭羅的孤獨

  新京報:早期有評論家稱你為「尋根文學」的代表,你在鄉村「隱居」,是否也有「尋根」的意味?

  韓少功:是尋根,但也在尋枝尋葉尋花尋果,因為鄉村裡不但有過去,也有正在發生變化的現實,包括城市與鄉村的互動影響,包括全球化帶來的震蕩和衝擊。

  新京報:你在鄉村居住與柳青、周立波、浩然等人的情況還是有所不同,在陶淵明、梭羅以及類似陳摶這樣的隱士中,你認為自己更趨近誰?為什麼?

  韓少功:我可能沒有陶淵明的悲苦,也沒有梭羅的孤獨,所以不知道自己更趨近誰。

  關於新書 沒有人可以挽留昨天的老牛車和長辮子

  新京報:你在書中對農民有很強烈的親近感,但是,農民身上也有一些不好的東西,在變革的時代表現非常明顯,為什麼在《山南水北》裡面幾乎沒有反應和批判?

  韓少功:我並沒有迴避和掩蓋農民的缺點,這有白紙黑字為證。我只是在談到這些缺點時盡量避免某些都市人的一種缺點,即對農民的冷漠與無知,還有建立在這種冷漠與無知基礎上的歧視。我不以為歧視才是批判。

  新京報:在商業文化和工業文明面前,農耕文化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你對此有很強烈的抗議,那麼,你認為這種變化可以避免嗎?如果可以,我們的社會應該怎樣往前發展?

  韓少功:古希臘文明仍在影響今天的生活,孔子、老子等等仍然可以成為現代人的老師,所以文明有演進但不會有簡單的切換。技術、經濟、生產方式等是不斷進步的,沒有人可以挽留昨天的老牛車和長辮子。就文化心理而言,就我們面對的精神問題而言,古人與今人幾乎是共時狀態的,是面對同一張考卷。如果我有過抗議的話,我只是抗議某種線性進步史觀,抗議某種現代人膚淺的優越感。他們以為技術的進步就是幸福的升級,但事實從來不能證明這一點。相反,工業時代的戰爭是最多的,死人是最多的。人類如果是有出息的話,就是要發揚工業文明、農業文明等各種文明形態中好的東西,儘可能避免各種文明遺產中的糟粕。

  關於農村題材 作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現實生活感受

  新京報:一些當代作家試圖描繪農民的苦難,但往往與真實的農村生活相差很遠,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你是否有意寫一部作品,對近年來的社會變革給農民和農村帶來的變化作出自己的描述?

  韓少功:應該說有很多表現農村題材的作品是不錯的,大眾所熟悉的《秋菊打官司》與《一個都不能少》就是例子。有些作家生活經驗不夠,或帶有意識形態偏見,或刻意聳人聽聞,就可能造假。美化與妖化是造假的兩種主要形態。你說「近年來的社會變革」,我當然會關心。但文學不是新聞。作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現實生活感受。

  ■人物名片

  韓少功作家,湖南長沙人。1996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因其標新立意的形式嘗試引起各方爭論。對傳統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創作的一個基本主題,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飛過藍天》分獲1980年、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最近出版《山南水北》。

  ■韓少功自述

  當代梭羅的鄉下生活

  現在,我在汨羅八溪峒這些年的鄉居生活並不是在隱居,只是半年在鄉下,半年在城市。我在鄉下也上網、打電話、讀報紙,和外界聯繫。只不過,想自己有意屏蔽掉一些無益的信息。鄉下也有社會,還有很多動植物,動物今天打鬧明天發情,植物今天發芽明天開花,自然界充滿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比都市生活更為豐富。

  我並不排斥現代技術,重要的是要追問技術在什麼制度下如何被運用。對於個人來說,要保持一種選擇的主動性,是我挑戰技術,不是技術挑我。

  在鄉下的日子,我每天早上6點左右起床,喂貓,餵雞,先得把這些吵著要吃的傢伙侍候好。白天幹什麼,得看情況,如果遇到乾旱或漬澇,地上的活就比較多。比如前一段時間乾旱,那麼就得常常挑著糞桶潑菜。有時地上沒有太多的事,或者天下雨沒法上地,我就可以在家讀書寫作。

  蔬菜大多靠自己種,一般都有二十多個品種,都是綠色產品,生產過程中一般不用農藥,絕對禁用化肥。菜長了蟲子,我們就戴上老花鏡去捉。

  實在捉不完,就讓蟲子吃點算了,人家好歹也有一條命。

  村民們經常來我家串門。他們聊天的時候,不管什麼神神鬼鬼的事都會說給你聽。張家說有一種辣椒特別好,問你要不要苗。李家會問你海南什麼樣,國外怎麼樣。王家閨女要考大學了,問你哪個大學好,或者問能不能開個後門……開始大家都不認識,但一來二去就熟了。

  我妻子一直與我在一起。

  她對種菜、養雞、栽花弄草什麼都非常有興趣,每天也下水游泳。每年到十月底,我們要去海南,因為我在海南還有工作啊。到這時候她就會戀戀不捨:幹嗎這麼早就得回去?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沙發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11-17 09:12 | 只看該作者

《山南水北》:精神大地上的拓荒者

——讀韓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

    在當代中國作家中,韓少功絕對是個「另類」。當所有人都奮不顧身地紮根城市,或者正試圖進軍城市時,他卻帶上了簡單的行囊,與妻子「隱居」到了湖南汨羅八溪峒。在這個雖未被現代文明遺忘,但在本質上仍然保持著原初風貌的偏僻山野,他建起了房子,在此定居7年,親手勞作獲得蔬菜和果實,並開始對城市、鄉村、人生、命運、存在等,進行沉靜、獨立而理性的思考。

    「我喜愛遠方,喜歡天空和土地……我現在只能閉嘴,只能去一個人們都已經走光了的地方,在一個演員已經散盡的空空劇場,當一個布景和道具的守護人。」在新作《山南水北》(作家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中,韓少功以這樣孤絕的開場白,宣布從眾聲喧嘩的城市「退場」,從所謂的主流生活、主流文化中「消失」,再次「上山下鄉」。不過,與30餘年前那次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不同的是,他這次不是聽命於安排,不是被盲目的激情所慫恿,更不是受到了什麼精神上的刺激,而是在自覺地接受土地以及心靈的召喚。在八溪峒,他用身體在生長穀物的大地上拓荒,同時,又用另一把智慧的鋤頭在精神大地上拓荒。於是,他不僅收穫了豐富的豆角、辣椒、苦瓜、玉米、蘿蔔和莧菜,還收穫了這部耐讀耐品的《山南水北》。

    《山南水北》中的99篇散文和大量圖片,記錄了韓少功在八溪峒生活、勞作和思想的點點滴滴。這些散發著青草味、基肥味、炊煙味,冒著「土氣」甚至「傻氣」的文字,因為更接近天空、土地和自然,所以讀起來非常親切。《耳醒之地》《村口的瘋樹》《開荒第一天》《晴晨聽鳥》《治蟲要點》這些篇章,能一下子把人帶進真正的鄉間,感受並愛上那種雜質不多的令人安心的生活場景。這些場景,正被無數城市人(這些當初的農村人)一再矯情地懷想,並被無數農村人(特別是青年)一再地詛咒和厭棄,卻在韓少功的筆下得到原生態展現,包括單純、美好、貧窮與鄉村式的狡黠。他寫鄉間「奇人」,像塌鼻子、衛星佬、老地主、有根、賀麻子等,字裡行間充滿了發自內心的熱愛和一個作家深切的人文關懷。除此,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還在於那些細碎的思想。「總有一天,在工業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蕩之處,人們終究會猛醒過來,終究會明白綠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得多。」眾多這樣的句子,韓少功從田間地頭輕易拾來,卻讓人讀了發獃。

    這部書讓我想起梭羅和瓦爾登湖,甚至可以把它看做中國版的《瓦爾登湖》。梭羅在瓦爾登湖過簡單生活並垂釣智慧,韓少功則在八溪峒做精神大地上的拓荒者。這個時代,太需要這樣的拓荒者了,因為只要認真注視,我們就能看見城市的繁華之上,其實荒草無邊。(儲勁松)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

主題

294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3
海魂 發表於 2006-11-17 16:52 | 只看該作者
人老了就想歸於平淡,再正常不過的事。也值得吹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0: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