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陀不是只教導了我們應該扶盲人老大娘過馬路的人 (靈山居士)

[複製鏈接]

46

主題

54

帖子

3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第六個腳趾 發表於 2006-11-16 07: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陀不是只教導了我們應該扶盲人老大娘過馬路的人    (靈山居士)

在我們閱讀藥瓶上的注意事項之前,我想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給我們開藥的醫生-佛陀。為什麼我們不去選擇其他的醫生,這個時代有很多人宣稱可以給你治病,而結果卻總是讓我們失望。我們有什麼理由相信佛陀和他們完全不同。
僅僅是因為佛教流傳了幾千年嗎?還是因為你周圍的人都信佛教?或者你閱讀過很多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的不光彩歷史,從而對他們產生了排斥心理。這些似乎都不是很好的理由。
歷史悠久的未必就是正確的,殺生祭祀甚至比佛教還要歷史悠久。假如你是因為第二個理由而信佛,那麼我相信假如你周圍的人都是flg的忠實信徒,那麼你也不會認為自己需要其他的信仰。而第三個理由,佛教也同樣有許多不光彩的歷史(雖然只是個人行為),只是沒有用刀脅迫別人改變信仰而已。
假如你是因為上面的幾個理由而追隨佛陀,那麼我不認為你會非常的堅定,你的信仰非常脆弱,假如我拿著一把刀強迫你改信耶穌,我不認為你會象老電影里的共產黨員那樣寧死不屈。甚至我根本不用刀,我只需要告訴你:佛教是迷信,假如你堅持自己的信仰,我就不打算做你的女朋友了。你也會改變自己的信仰。
令人悲哀的是,在目前,宣稱自己是佛教徒的人里,很多都屬於這一類,他們對於佛陀是個什麼樣的人,說過什麼樣的話,做過什麼事,幾乎是一無所知。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有必要去了解這一切,你很難想像這樣的信仰會經得住任何考驗。
我經常遇到周圍有些佛教徒介紹我去看一些諸如奧修之類的書,很顯然,他們不認為佛法可以解決他們所有的問題,因此才會去奧修這樣的外道那裡去尋找(甚至他們認為奧修也是佛法)。假如他們真的對佛法有充分的了解,我不認為他們會表現出對奧修的興趣。就象一句中國古詩所描述的那樣:曾經滄海難為水。在西藏也有一句類似的諺語:我已經騎上了龍,為什麼還要去騎驢?
缺乏對於佛陀法教的了解會讓你總是試圖為佛法補充點什麼。也讓你成為一個並不堅定的悉達多王子追隨者,假如你持續這樣的狀態,那麼讓你放棄對於悉達多的追隨並不困難。
缺乏對於教法的了解的人還會認為佛教和其它宗教並無差別,你會認為他們都是勸善的。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是很顯然,佛陀並不只是教導了我們應該扶盲人老大娘過馬路之類的事情。他不是要我們成為雷鋒,至少不完全是。他還說了很多其他的話,比如空性。而這些話,你絕對無法在其他宗教的經典裡面找到。你最多只能找到相似的贗品。
因此我們在正式選用佛陀的祛斑產品之前,加強自己對他的了解並非沒有必要。你可以通過閱讀知道有多少人曾經追隨悉達多王子,他們獲得了什麼樣的祛斑效果。以及他們是怎麼做的。這可以增強你的信心。
有的時候,在你的周圍似乎很難看到佛教的影子,這會讓你灰心喪氣,而密勒日巴的苦行又讓你覺得佛教似乎太遙遠。你周圍的人都在關心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特別費案或者聖誕節應該去哪裡玩。你似乎找不到一個關心解脫的人,而且你也似乎看不出他們有什麼不快樂(我們總是把不快樂很好的掩飾起來,不讓那些我們並不相信的人看到)。其實正是由於他們無法覺察自己的不快樂,無法覺察死亡的迫近,無法覺察無常,他們對於這些的無知,讓他們變的非常容易受傷,非常容易被震驚。而正是由於這一切,才會讓我們對他們由衷的生起悲心。


2006年11月14日

首發於靈山居士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9470373

佛陀不是隻教導了我們應該扶盲人老大娘過馬路的人    (靈山居士)

在我們閱讀藥瓶上的注意事項之前,我想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給我們開藥的醫生-佛陀。為什麼我們不去選擇其他的醫生,這個時代有很多人宣稱可以給你治病,而結果卻總是讓我們失望。我們有什麼理由相信佛陀和他們完全不同。
僅僅是因為佛教流傳了幾千年嗎?還是因為你周圍的人都信佛教?或者你閱讀過很多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的不光彩歷史,從而對他們產生了排斥心理。這些似乎都不是很好的理由。
歷史悠久的未必就是正確的,殺生祭祀甚至比佛教還要歷史悠久。假如你是因為第二個理由而信佛,那麼我相信假如你周圍的人都是flg的忠實信徒,那麼你也不會認為自己需要其他的信仰。而第三個理由,佛教也同樣有許多不光彩的歷史(雖然隻是個人行為),隻是沒有用刀脅迫別人改變信仰而已。
假如你是因為上面的幾個理由而追隨佛陀,那麼我不認為你會非常的堅定,你的信仰非常脆弱,假如我拿著一把刀強迫你改信耶穌,我不認為你會像老電影裡的共產黨員那樣寧死不屈。甚至我根本不用刀,我隻需要告訴你:佛教是迷信,假如你堅持自己的信仰,我就不打算做你的女朋友了。你也會改變自己的信仰。
令人悲哀的是,在目前,宣稱自己是佛教徒的人裡,很多都屬於這一類,他們對於佛陀是個什麼樣的人,說過什麼樣的話,做過什麼事,幾乎是一無所知。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有必要去了解這一切,你很難想像這樣的信仰會經得住任何考驗。
我經常遇到周圍有些佛教徒介紹我去看一些諸如奧修之類的書,很顯然,他們不認為佛法可以解決他們所有的問題,因此纔會去奧修這樣的外道那裡去尋找(甚至他們認為奧修也是佛法)。假如他們真的對佛法有充分的了解,我不認為他們會表現出對奧修的興趣。就像一句中國古詩所描述的那樣:曾經滄海難為水。在西藏也有一句類似的諺語:我已經騎上了龍,為什麼還要去騎驢?
缺乏對於佛陀法教的了解會讓你總是試圖為佛法補充點什麼。也讓你成為一個並不堅定的悉達多王子追隨者,假如你持續這樣的狀態,那麼讓你放棄對於悉達多的追隨並不困難。
缺乏對於教法的了解的人還會認為佛教和其它宗教並無差別,你會認為他們都是勸善的。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是很顯然,佛陀並不隻是教導了我們應該扶盲人老大娘過馬路之類的事情。他不是要我們成為雷鋒,至少不完全是。他還說了很多其他的話,比如空性。而這些話,你絕對無法在其他宗教的經典裡面找到。你最多隻能找到相似的贗品。
因此我們在正式選用佛陀的祛斑產品之前,加強自己對他的了解並非沒有必要。你可以通過閱讀知道有多少人曾經追隨悉達多王子,他們獲得了什麼樣的祛斑效果。以及他們是怎麼做的。這可以增強你的信心。
有的時候,在你的周圍似乎很難看到佛教的影子,這會讓你灰心喪氣,而密勒日巴的苦行又讓你覺得佛教似乎太遙遠。你周圍的人都在關心臺北市長馬英九的特別費案或者聖誕節應該去哪裡玩。你似乎找不到一個關心解脫的人,而且你也似乎看不出他們有什麼不快樂(我們總是把不快樂很好的掩飾起來,不讓那些我們並不相信的人看到)。其實正是由於他們無法覺察自己的不快樂,無法覺察死亡的迫近,無法覺察無常,他們對於這些的無知,讓他們變的非常容易受傷,非常容易被震驚。而正是由於這一切,纔會讓我們對他們由衷的生起悲心。


2006年11月14日

首發於靈山居士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9470373

141

主題

1558

帖子

397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7
沙發
大象無形 發表於 2006-11-16 08:55 | 只看該作者
我非佛教徒,也無信的慾望,更是對佛教幾乎全盲,但也有些小的感想,不知對不對,望樓主和高人們指點。

比較喜歡佛教對於世界,人生,事物的看法,不是完全認同,但其思想深度勸令人折服。
但回到世俗的社會,看看那些信仰佛教的多是臨時抱佛腳,期盼佛陀們立即兌現一些好處。或者天天口訟佛號也只是為了來生有好報。我討厭這樣的佛教。
我以為真正信仰佛教的人應該是對佛教思想認同,並努力實踐的人。
我覺得佛陀和信眾應該是引路人和尋路者的關係,尋路者或者認同引路者的指引,在這條路上努力前行,成為不同層次的佛教思想者,或者佛,或者菩薩,或者其他的什麼層次。尋路者或者不認同引路者的指引,那就方便的退出。
所以所謂「信」,有思想認同的前提,而不是盲信。我覺得佛教的「信」不應該和其他宗教,比如基督教的「信」一樣。這個「信」不是針對某個人格化的神(其實佛教里沒有神)。這個「信」也不是說沐浴在某個大神或者某個教條的恩典之下。
佛陀和信眾應當是平等的,只是知識的淵博和道德的優秀使其被推舉為信眾的引路人。
信仰佛教當是求知和完善道德品行的過程。
可是看看世俗的信眾們念佛,燒香,施捨似乎都是為了得到福報,根據禪宗故事裡的啟示,這些信眾心中有東西沒有放下,這樣豈能得到佛教的真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

主題

1558

帖子

397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7
3
大象無形 發表於 2006-11-16 09:51 | 只看該作者
自己頂一下,希望高人看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4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6-11-17 03:4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大象無形 於 2006-11-16 08:55 發表
可是看看世俗的信眾們念佛,燒香,施捨似乎都是為了得到福報,根據禪宗故事裡的啟示,這些信眾心中有東西沒有放下,這樣豈能得到佛教的真諦?...


有人念佛,燒香是白天壞事干多了, 有點慌;
有人念佛,燒香是清心凝神;
有人念佛,燒香是求菩薩送她一個大孫子;

念佛,燒香是形式上的。 至於內心如何, 外人看不出, 也無從評論。

不過, 有一條, 念佛,燒香不一定心行就如法, 但是, 打爹罵娘一般來說, 都是不如法的。

佛法的真諦是親證究竟無我, 求福是求世間福報, 一些世俗的信眾們不一定懂這個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3: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