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把我們凌亂散落在互聯網上的思想與文字找個版面「落地」

[複製鏈接]

0

主題

1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美洲時報 發表於 2006-11-17 05: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倍可親辦得越來越好,好像以前也來申請過一個戶口,沒在意就把自己的ID姓啥叫啥給忘了,就不來了。今個兒特地再起個名字,重新來過。想為《美洲時報》征點兒稿,交些網友。交友未必都得是異性,都為結婚生孩子。人生的同道難尋,只用男女性別、肉體或婚姻的簡單儀式來盛放,很可惜的。因為在骨子裡,人,仍然免不了有些對於寂寞和孤獨的無奈。希望能夠和生活在北美得網友,有機會交流交流思想,談談生活的感受。
人在海外,物質條件的確可說比國內好很多,但內心的孤獨也是存在的。越是信息裂變,作為個體的「人」,越是孤獨和無所適從;越是商業化時代,越是遠離心性的平和良善。似乎每個人都遭遇生活表面的挑戰和精神深層折磨。面對現實,有很多話想說,卻沒有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對象固定的聆聽供我們疏解。我們只能象散兵游勇一樣到處打游擊,把我們的思緒凌亂地散落在互聯網上。其實我們的文字,如同食色,得失在自己心裡、悲喜在自己心裡、快感與痛感也在自己心裡。我們應該惺惺相惜,應該相濡以沫,應該彼此包容善待,而不是只抱怨世態炎涼,缺少溫暖。
到這裡聊天是精神需要。閑談也就是尋找同夥,一群孤獨有一陣的人,象遭遇知音一樣,突然彼此發現:對於人生的體驗和理解,有些接近。這或許就是知音了。這詞在年輕套瓷時用的輕描淡寫而今天想到這詞的時候,在安慰之外,更多的是沉重,一種對於心臟壓迫的沉重。年輕時的所謂知音,象人造的花,而今是都經歷了人生的一些,也因此而思考了不少。生命已過了大半,才有些感覺:所謂知音其實不是經歷的相似,而是對於社會與人生理解力的相近。而沉重的另一部分來自於如何保存這份偶遇卻難得的相近。所以看到有共鳴的文章,就會覺得:呵,同感。那也挺美。希望能有同好給華盛頓《美洲時報》來稿:chinaweeks_dc@yahoo.com
謝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4: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